《身經通考》~ 身經通考卷二 圖說 (9)
身經通考卷二 圖說 (9)
1. 膽腑圖說
膽俞在十椎旁,募在乳下傍日月,在肝之短葉間。主榮百脈,流氣三部,為十一臟之主。
膽病善太息,口苦嘔宿汁,心恐,如人將捕之,嗌中介介然數唾。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甚則面微塵,體無膏澤,足外反熱,是為陽厥。所生病者,頭痛,角頷痛,目銳眥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馬刀挾癭,汗出振寒,瘧,胸中脅肋髀膝外至䯒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小指次指不用,耳痛鳴聾,目昏不眠,寒熱往來。
白話文:
【膽腑圖解】
膽俞穴位於第十個胸椎兩側,募穴則在乳下靠近日月穴的位置,而膽本身則藏於肝的短葉之間。膽的主要功能是滋養全身的脈絡,調節身體三焦的氣機運行,並且擔任著十一臟器的主宰角色。
當膽發生疾病時,患者常會感到長嘆,口中有苦味,甚至嘔吐出隔夜的食物,心裡會有莫名的恐懼感,好像隨時有人要逮捕他一樣,喉嚨部位會感覺到異物感,並頻繁地吐口水。若膽的功能失調,就會出現口苦、長嘆、心脅疼痛,甚至無法翻身的症狀;嚴重的情況下,臉色會顯得晦暗,皮膚失去光澤,腳外側反常地發熱,這稱為「陽厥」。
膽的病症還包括:頭痛、頜部疼痛、眼睛邊緣疼痛、鎖骨區腫痛、腋下腫脹、淋巴結腫大伴隨甲狀腺腫大、汗多且畏寒、瘧疾、胸部及脅肋、大腿外側、小腿外側直到腳踝前部和各關節的疼痛,以及小指和無名指的運動障礙,耳痛、耳鳴、聽力下降、視力模糊、失眠,以及寒熱交錯的現象。
2. 應用藥品
瀉用龍膽、牛膽、豬膽、生蕤仁、生棗仁、黃連、苦參。溫用人參、細辛、半夏、炒蕤仁、棗仁、當歸、地黃。降火黃芩、黃連、甘草、芍藥、連翹。鎮驚用黑鉛。水銀。和解用柴胡、芍藥、黃芩、半夏、甘草。
白話文:
[使用藥物]:在需要清瀉的情況下,會使用龍膽、牛膽、豬膽、生蕤仁、生棗仁、黃連、苦參。若要溫補,則選擇人參、細辛、半夏、炒過的蕤仁、棗仁、當歸、地黃。對於降低火氣,則採用黃芩、黃連、甘草、芍藥、連翹。若需安定驚嚇,會用到黑鉛、水銀。而為了調和身體,則會使用柴胡、芍藥、黃芩、半夏、甘草。
3. 腎臟圖說
腎俞,在十四椎旁,募在京門腰間季脅。主聽,主骨,主二陰。平脈沉,賊脈緩,其聲吹嚏、呻吟,其臭腐,其液唾,其味鹹,其色黑,腎冬吹,抱膝平。
腎氣虛則厥逆,實則脹滿,四支正黑。腎病,夜半慧,日乘四季,下晡靜。病先發於腎,少腹腰脊痛,脛酸,三日之膀胱。腎脈搏堅而長,其色黃而赤,當病折腰;其軟而散者,當病少血。腎脈沉之大而堅,浮之大而緊,苦於足骨腫,厥而陰不興,腰脊痛,少腹腫,心下有水氣,時脹閉,時泄,得之浴水中,身未乾而合房內,及勞倦發之。脈堅而大,有積氣在少腹與陰,名曰腎痹,得之沐浴清水而臥。
凡有所用力舉重,若入房過度,汗出如浴水,則傷腎。腎脹者,腹滿引背腰髀痛。腎水者,其人腹大臍腫,腰痛不得溺,陰下濕,如牛鼻頭汗,其足逆寒,大便反堅。腎著之病,從腰以下冷如冰,腫重如帶五千錢,反不渴,小便自利,食飲如故,病屬下焦,從身勞汗出,衣里冷濕,久久得之。腎之積,名曰奔豚,發於少腹,上至心,下如豚奔走之狀,上下無時。
久久不愈,病喘逆,骨痿少氣,以夏丙丁日得之。水流夜疾何也?土休故流疾而有聲,人亦應之,入夜臥則脾不動搖,脈為之數疾也。腎病其色黑,其氣虛弱,兩耳苦聾,腰痛,時時失精,飲食減少,膝以下清,其脈沉滑而遲。腎病者,必腹大,脛腫痛,喘咳身重,寢汗出,憎風,虛即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樂。
邪在腎則骨痛陰痹,按之不得,脹痛,大便難,肩背項頸強痛,時眩,取之湧泉、崑崙,視有血者,盡取之。腎實,舌燥咽腫,心煩嗌乾,胸脅痛,骨熱,小便赤黃,好怒好忘,足下熱疼。腎虛,病苦心中悶,下重足腫,不可按地,少腹脹滿,上搶胸脅,痛引肋下。久立傷骨,勞於腎也。
久坐濕
白話文:
[腎臟圖解]
腎俞穴位於第十四個脊椎旁邊,前面的募穴在京門,位於腰部和季脅之間。主管聽力,骨頭的健康,以及生殖器的功能。正常脈象為沉脈,異常脈象為緩脈。相關的聲音有打噴嚏和呻吟,其特徵氣味為腐敗味,分泌物為唾液,偏好味道為鹹,代表顏色為黑色。腎臟在冬季活動最旺盛,人們會抱膝安坐。
腎氣虛弱會導致手腳冰冷,腎氣過盛會導致腹部脹滿,四肢和皮膚呈現黑色。腎臟疾病通常在夜半清醒,白天在四時更替之際活動,傍晚時分則安靜。腎臟疾病初期通常表現為小腹、腰背疼痛,小腿痠痛,三天後可能影響到膀胱。腎臟的脈象如果堅硬且長,面色偏黃紅,可能會腰痛;如果脈象軟弱且散,可能會貧血。
腎脈象如果深沉且堅硬,或者輕觸時緊繃,可能會導致腳部腫脹,手腳冰冷,勃起困難,腰背疼痛,下腹部腫脹,心臟下方有水氣,時常感到脹氣或便祕,偶爾腹瀉,這可能是在泡澡後身體未完全乾燥就進行性行為,或是勞累疲憊所致。如果脈象堅硬且大,可能在下腹部或生殖器有積聚的氣,稱為腎痹,可能是在冷水浴後立即躺下所導致。
如果用力過猛或性行為過度,出汗如洗澡,會傷害腎臟。腎臟腫脹的人,腹部會飽滿且連帶背部和大腿疼痛。腎水症狀的人,腹部會膨脹,肚臍周圍腫脹,腰痛無法排尿,下體濕潤,像牛鼻頭的汗,腳部冰冷,大便反而硬實。腎臟受寒的病症,腰部以下冷如冰塊,腫脹沉重,卻不會口渴,小便正常,飲食如常,屬於下焦的疾病,可能是勞累出汗後,衣服裡層冷濕,長時間下來才會得到此病。腎臟積聚的病症,名為奔豚,開始於下腹部,往上至心臟,往下像小豬奔跑的樣子,上下移動沒有定時。
如果病情久久未能痊癒,可能會呼吸困難,骨頭脆弱,氣短,夏季的丙丁日更容易得到這種病。為什麼晚上水會流得更快呢?因為土地休息了,所以水流得更快且有聲音,人類也有相似的現象,晚上睡覺時脾臟不再活躍,脈搏因此加快。腎臟疾病患者的皮膚顏色偏黑,氣息虛弱,兩耳常常聽不清楚,腰背疼痛,偶爾會遺精,食慾減退,膝蓋以下冰冷,脈象深沉滑澀且遲緩。腎臟疾病的患者,腹部會膨脹,小腿腫脹疼痛,呼吸困難,身體沉重,睡覺時會大量出汗,怕風,虛弱時胸痛,大小腹痛,身體冰冷,情緒低落。
如果邪氣進入腎臟,會導致骨頭疼痛,生殖器功能障礙,按摩也無法舒緩,腹部脹痛,排便困難,肩膀、背部、頸部僵硬疼痛,偶爾會頭暈,可以按摩湧泉、崑崙穴,如果有瘀血,應該把瘀血都排出。腎臟實證,會口乾舌燥,咽喉腫脹,心煩口渴,胸部和側腹疼痛,骨頭發熱,小便顏色赤黃,易怒健忘,腳底熱痛。腎臟虛證,會感到心煩悶悶,下肢沉重,腳腫,無法著地,小腹脹滿,向上影響胸腔,疼痛延伸到肋骨下緣。長時間站立會傷害骨骼,這是勞累腎臟的結果。
長時間坐著在潮溼環境中,對腎臟也有不良影響。
4. 應用藥品
水強瀉之,用大戟、牽牛、澤瀉、豬苓、車前子、防己、茯苓。水弱補之,補母人參、山藥;氣用知母、玄參、補骨脂、砂仁、苦參;血用黃柏、枸杞、熟地、鎖陽、肉從蓉、山茱萸、阿膠、五味子。本熱攻之,傷寒少陰症,口燥咽乾,用大承氣湯下之。溫里用附子、乾薑、官桂、蜀椒、白朮。解表用麻黃、細辛、獨活、桂枝。清熱用玄參、連翹、甘草、豬膚。
白話文:
[使用藥物]的部分內容可翻譯為:如果體內水分過多導致浮腫,可用大戟、牽牛子、澤瀉、豬苓、車前子、防己和茯苓來促進排尿。若體內水分不足,則需補充,可以使用人參、山藥這兩種藥材來補充元氣;調理氣質方面,可選用知母、玄參、補骨脂、砂仁和苦參;對於補血,則應使用黃柏、枸杞、熟地、鎖陽、肉蓯蓉、山茱萸、阿膠和五味子。
如果身體有熱毒,像感冒中的少陰症,表現為口乾舌燥、咽喉乾痛,可以使用大承氣湯來排除體內的熱毒。對於溫暖身體內部,可用附子、乾薑、官桂、蜀椒和白朮等藥材。若要治療外感風寒,則需使用麻黃、細辛、獨活和桂枝。對於清熱解毒,可選用玄參、連翹、甘草和豬膚等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