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經通考》~ 身經通考卷四 方選 (4)
身經通考卷四 方選 (4)
1. 濕治門
茯苓滲濕湯,治濕熱積蓄,發為黃疸,小便不利等症。
茵陳七分,白茯苓六分,豬苓、澤瀉、白朮、枳實、蒼朮、黃連各五分,山梔子、黃芩、防己、青皮各四分,上水二鍾、煎七分,食前服。
白話文:
茯苓滲濕湯主要針對濕熱積聚在體內,導致出現黃疸、小便不順等症狀而設計。 藥方中包含茵陳、白茯苓等清熱利濕的藥材,並配合豬苓、澤瀉等利水滲濕的藥材,以及枳實、蒼朮等健脾化濕的藥材。 黃連、山梔子、黃芩等藥材則用於清熱瀉火。
羌活勝濕湯,治外傷濕熱頭痛,脊強腰似折,項似拔。
羌話、獨活各一錢,藳本、防風各五分,蔓荊子三分,川芎二分,甘草五分,上水二鍾,煎至一鍾,去柤,食後溫服。如身重腰沉加黃柏一錢、附子五分、蒼朮二錢。
三花神佑丸,治一切沉積痰飲,食下即吐,風濕諸病,或風熱燥郁,肢體麻痹,走注疼痛症,風痰涎嗽等症。
白話文:
「羌活勝濕湯」用來治療外傷引起的濕熱頭痛,以及脊背僵硬、腰部像要斷裂、脖子像被人拉扯的感覺。
藥材包括羌活、獨活各一錢,藳本、防風各五分,蔓荊子三分,川芎二分,甘草五分。將藥材放入兩碗水裡,煎煮至剩下一碗,去除藥渣,飯後溫熱服用。如果患者身體沉重、腰部沉重,可以再加黃柏一錢、附子五分、蒼朮二錢。
「三花神佑丸」用來治療各種積累的痰飲,例如吃飯就吐、風濕疾病,或者風熱燥郁、四肢麻痹、疼痛遊走不定,以及風痰引起的咳嗽等症狀。
大黃一兩,牽牛二兩,芫花(醋拌炒)、甘遂、大戟各半兩,上為細末,滴水丸小豆大,初服五丸,每服加五丸,溫水下,無時。
白話文:
大黃一兩,牽牛二兩,芫花(用醋拌炒)、甘遂、大戟各半兩,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製成小豆大小的滴水丸。初始服用五丸,每次服用增加五丸,溫水送服,無時間限制。
2. 痰火門
升發二陳湯,治痰鬱火邪在於下焦,大小便不利,此藥能使大便潤而小便長。
橘紅、茯苓各一錢,川芎八分,半夏一錢半,柴胡六分,防風五分,升麻七分,甘草五分,葛根七分,上姜水煎服。痰在上部去升麻,加蘇子。
白話文:
這是一個針對痰火鬱結在身體下部,導致大小便不順暢的中藥方。藥方中的橘紅、半夏、茯苓等藥材可以化痰燥濕,川芎、柴胡、防風可以理氣疏肝,升麻和葛根可以幫助氣血上升,利尿通便,甘草則可以調和藥性。如果痰火在上部,可以去掉升麻,加入蘇子,以幫助化痰。
健脾清火化痰丸,白朮(二兩五,炒),枳實(麩炒)、天冬(去心)、枯芩(酒炒)、瓜萎仁(去油)、海粉各一兩,玄明粉、香附(童便浸炒)、桔梗、連翹各五錢,青黛二錢(要真者),末之,煉蜜,人薑汁少許為丸、黍米大,每五十丸淡薑湯下,空心、食後、臨臥日三服。
白話文:
健脾清火化痰丸,以白朮(二兩五錢,炒)、枳實(麩炒)、天冬(去心)、枯芩(酒炒)、瓜萎仁(去油)、海粉各一兩,玄明粉、香附(童便浸炒)、桔梗、連翹各五錢,青黛(二錢,要真者)研磨成粉末,用煉蜜和少許薑汁製成丸子,大小如黍米,每次五十丸,用淡薑湯送服,空腹、飯後、睡前各服一次。
清金利膈膏,治勞心過甚,胸膈痛,嗽有痰,不耐辛苦,此勞碌致火上炎作痛也,最效。
桔梗、馬兜鈴各四兩,沙參、龍眼肉、陳皮(去白,各二兩),香附米(童便浸曬,二兩),天冬、麥冬(俱去心洗)、粉草、貝母(洗去心)、五味子(肥者洗)、白茯苓(去皮)、紫菀(洗)、酸棗仁(炒研,各一兩),杏仁(煮去皮尖,炒研)、白芥子(白大者紙炒)、沒藥(另研極細,各五錢),上前十六味,咀片入砂鍋,內東流水或極甜水,桑柴火煮,水少漸添,滾水至藥無味止,新布濾出渣,將汁以文火再熬,漸至黑稠加入沒藥,再加煉蜜四兩,攪勻注磁器內,坐冷水中三日,其水一日七換,取出,不拘時白湯點服三、四茶匙。忌胡椒、蒜、羊肉、豬首、酒,亦節用。
白話文:
清金利膈膏
功效: 治療因勞心過度導致心火上炎,引起胸膈疼痛、咳嗽有痰、體力不支等症狀。此方特別有效。
組成:
- 桔梗、馬兜鈴各四兩
- 沙參、龍眼肉、陳皮(去白,各二兩)
- 香附米(童便浸曬,二兩)
- 天冬、麥冬(俱去心洗)、粉草、貝母(洗去心)、五味子(肥者洗)、白茯苓(去皮)、紫菀(洗)、酸棗仁(炒研,各一兩)
- 杏仁(煮去皮尖,炒研)、白芥子(白大者紙炒)、沒藥(另研極細,各五錢)
製法:
- 將以上十六味藥材切片,放入砂鍋中。
- 加入東流水或極甜水,用桑柴火煮。
- 水少時漸漸添水,滾水煮至藥材無味止。
- 用新布過濾出藥渣,留下藥汁。
- 將藥汁以文火繼續熬煮,直到藥汁濃稠發黑時,加入研細的沒藥。
- 再加入煉蜜四兩,攪拌均勻。
- 將藥膏倒入磁器中,放置冷水中浸泡三日,每天換水七次。
- 取出藥膏,不限時間,用白湯沖服三到四茶匙。
禁忌:
- 忌食胡椒、蒜、羊肉、豬首、酒,也要節制食用。
土大夫不可一日少此藥也。
十金定喘丸,治一切痰喘,坐臥不安。
人參(一兩五錢),沉香、紫菀各五錢,紫蘇葉、枳殼(炒,各二錢),甜葶藶(炒)、桔梗(各四兩),桑白皮(二錢五分),五味子(三兩),款冬花(一兩),烏梅肉(四兩),末細,麻黃五個去根銼,鍘丸彈子大,用粗碗內磨化,白湯約半鍾,頓熱,俟病人睡濃,喚醒即與服之,仍令仰臥即愈。
白話文:
土大夫不可一日少此藥也。
十金定喘丸,能治療各種痰喘,患者坐立不安。
人參(一兩五錢),沉香、紫菀各五錢,紫蘇葉、枳殼(炒過,各二錢),甜葶藶(炒過)、桔梗(各四兩),桑白皮(二錢五分),五味子(三兩),款冬花(一兩),烏梅肉(四兩),研磨成細粉末,麻黃五個去根,切碎,製成彈子大小的丸藥。用粗碗磨化藥丸,加入白湯約半碗,加熱至沸騰,待病人睡熟時叫醒,立即服用,並讓病人仰臥,即可見效。
又:絲瓜,燒存性,為末,棗肉丸彈子大,每服一丸,酒下。
又治痰迷心竅方,大黃一兩、菖蒲八錢、巴豆(八粒,去油)、細末,每三錢烙焦餅,茶下。
治虛火喘嗽,人乳、童便各一盞,竹瀝半盞,薑汁二匙,重湯煮服。又:姜蠶炒,去頭絲,為末,生蜜調服。
又:公豬肉不見水,銀簪扎爛,入莧菜子,蒸爛五更食。
白話文:
另一個治療痰迷心竅的方子:將大黃一兩、菖蒲八錢、巴豆(八粒,去除油質)研磨成細粉,每次取三錢,用烙焦的餅乾包裹,用茶送服。
治療虛火引起的咳嗽,取人乳、童便各一盞,竹瀝半盞,薑汁兩匙,用大火煮沸服用。另外,將姜蠶炒熟,去除頭部絨毛,研磨成粉末,用生蜜調和服用。
另外,取公豬肉不加水,用銀簪扎至爛熟,加入莧菜子一起蒸熟,在凌晨五點左右食用。
備註
- 文中「[ ]」內的文字為現代常用的中藥名,方便理解。
滾痰丸,治一切怪症痰火,癲狂,氣喘咳嗽,痰唾稠黏,頭眩耳響,煩躁欲狂,大便不通,咽乾口苦。
黃芩(一斤,酒洗)、大黃(一斤,酒蒸)、沉香(一兩二錢)、礞石(三兩,火硝同煅如金色),上為末,清水滴丸綠豆大,每服一錢臨臥服,次早當下痰,如無,至夜再服。
竹瀝達痰丸,治一切痰飲,胸膈壅塞,脾虛不運,咳嗽吐痰、咽喉不利。
橘紅(一斤,去白)、枳殼(八兩,麩炒)、黃芩(八兩,酒洗)、白茯苓(四兩)、半夏曲(四兩,炒)、生甘草(四兩)、白芥子(四兩,炒)、神麯(四兩,炒)、貝母(四兩)、天花粉(五兩)、竹瀝汁一碗,上為末,竹葉湯合竹瀝,滴丸綠豆大,食遠,白湯下百丸。
白話文:
滾痰丸,能治療各種因痰火引起的怪病,例如癲狂、氣喘咳嗽、痰液稠黏、頭昏眼花、耳鳴、煩躁不安,甚至想發狂,以及便秘、咽喉乾燥、口苦。
藥方如下:黃芩(一斤,用酒清洗)、大黃(一斤,用酒蒸)、沉香(一兩二錢)、礞石(三兩,和火硝一起煅燒至金黃色),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清水滴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一錢,睡前服用,第二天早晨應該就能咳出痰液。如果沒有咳出,晚上再服用一次。
竹瀝達痰丸,能治療各種痰飲,例如胸悶氣短、胸膈阻塞、脾胃虛弱導致消化不良、咳嗽吐痰、咽喉不適。
藥方如下:橘紅(一斤,去掉白色外皮)、枳殼(八兩,用麩皮炒)、黃芩(八兩,用酒清洗)、白茯苓(四兩)、半夏曲(四兩,炒)、生甘草(四兩)、白芥子(四兩,炒)、神麯(四兩,炒)、貝母(四兩)、天花粉(五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竹葉湯和竹瀝汁混合,滴成綠豆大小的丸子,飯後服用,每次一百丸,用白開水送服。
瓜蒂散,治中風等症,痰盛宜吐者用之,癇病亦然。
瓜蒂、赤小豆各等分,上為細末,每用半錢,強壯人一錢,用白湯調下,不拘時候。不吐者,以齏汁半盞,頓服,以雞翎探之;吐不止者,以麝香湯止之。
白話文:
瓜蒂散 方劑說明
瓜蒂散主治中風、痰盛宜吐、癇病等症。
**藥材:**瓜蒂、赤小豆各等分。
**用法:**將藥材研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體壯者可服用一錢,用白湯調服,不限時間。若服用後不吐,則用齏汁半盞頓服,並用雞翎探吐;若吐不止,則用麝香湯止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