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經通考》~ 身經通考卷四 方選 (3)
身經通考卷四 方選 (3)
1. 陰症門
回生膏,治陰症如神。
飛礬、黃丹、乾薑等分為末,連須蔥數莖,搗爛敷臍,熱磚烙之。
又:鵓鴿糞一碗,炒焦,好酒衝入,蓋一刻候清,熱飲即行至下部臍間即好,有冷汗為驗。
椒姜散,用椒四十九粒,黃丹、飛礬各三錢,乾薑、丁香各一錢,上為細末,酒調勻,男放左手心覆龜頭,女放右手心覆陰戶,炒黑蔥頭,煎滾酒飲一茶鍾,蓋被,曲腿臥,汗出即愈。
又飛白礬,百草霜等分,為末,苦酒服,蓋被,汗出即愈。
又:炙中指頂,男左女右,五十七炷即愈。
又:白芥子槌爛作餅,絹包臍上,加紙一層,包貼紙上,熨斗熨之,再吃薑酒,內外交攻,陽氣即回,少遲不救。
2. 暑治門
治暑熱中心,苦參為末,每服二錢,溫水調服。並治發狂。
天水散,治中暑身熱,小便不利。燥濕、分水道、實大腑、化食毒、行積滯、逐瘀血、解煩渴、補脾胃、降妄行之火也。
滑石(水飛,六兩)、甘草(另研,一兩。上合勻每服三、四錢,新水調服,為咀,煎服,每劑滑石六錢、甘草一錢,水一鍾半,煎七分,涼服。痰多加半夏、陳皮;心煩神擾加辰砂五分,調用;血虛驚悸加當歸、生地黃;夜不寐加麥冬、酸棗仁、小草;有汗加五味子、黃耆;膈脹食少加白朮、枳實、茯苓;口渴加麥冬、乾葛,鼻衄加山梔仁、牡丹皮、茅根;淋如沙加海金沙、車前子;小便血加小薊、牡丹皮、生地。
涼膈散,治大人、小兒臟腑積熱,口臭生瘡,痰實不利,煩躁多渴,腸胃秘澀,便溺不利,一切風熱,並皆治之。
大黃、連翹、黃芩、薄荷、梔子、朴硝、甘草各一錢,上水二鍾,入蜜一匙,竹葉十個,煎八分,不拘時服;或為細末,每服二錢,蜜湯調服。小便不利加車前子、滑石;心煩血少加當歸、生地黃;頭痛加川芎、蔓荊子;耳鳴加木通、石菖蒲;齒痛加升麻、牡丹皮、石膏;脅痛加柴胡、青皮;目痛加黃連;目脹加龍膽草;咽痛喉痹加玄參、射干、桔梗;口渴加天花粉;有痰加橘紅、貝母;咳嗽加桑白皮、天門冬,身表熱加黃芩、柴胡;痰中有紅加山梔、牡丹皮;咳嗽甚者加栝蔞仁、杏仁、桔梗。
白虎湯,治傷寒,脈浮滑者,表裡有熱,若汗下吐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裡,大渴,舌上乾燥欲飲水者,宜服此劑。
知母二錢,石膏四錢,甘草七分,粳米半合,上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虛煩燥熱加人參、麥門冬;口渴加麥冬、五味子、乾薑;有汗加黃耆、黃連;血虛加當歸、黃連;臥不寧加小草、酸棗仁;小水不利加澤瀉;大便結燥加桃仁;午後發熱加黃柏;泄瀉加木瓜、茯苓、白扁豆;膈滿加厚朴、枳實、白朮;噁心嘔噦加半夏、生薑;腳轉筋加木瓜、吳茱萸;有痰加橘紅、貝母、神麯。
一方,中暑毒,掘新地坑,入新汲水攪渾,澄清,取飲。
清暑益氣湯,治長夏濕熱蒸炎,四肢困倦,精神減少,身熱氣高,煩心,便黃,渴而自汗,脈虛。
黃耆、蒼朮(米泔浸)、升麻各一錢,人參、白朮、神麯、陳皮、澤瀉各五分,甘草、黃柏、麥門冬、當歸各五分,五味子九粒,青皮二分半,上作一服,水二大鐘。
一方,治暑毒用大蒜三二瓣,嚼爛,溫水送下即甦醒。
十味香薷飲,治伏暑,身體倦怠,神昏頭重。吐利轉筋。
香薷一兩,人參(去蘆)、陳皮、白朮、黃耆、白扁豆、甘草(炙)、厚朴(薑汁炒黑色)、乾木瓜、白茯苓各半兩,上為末,每服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