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瀠

《身經通考》~ 身經通考卷三 脈說 (11)

回本書目錄

身經通考卷三 脈說 (11)

1. 何謂《內經》之脈

以《內經》九候考之:人身分三才之部,上部天兩額之動脈,上部地兩頰之動脈,上部入耳前之動脈;中部天手太陰也,中部地手陽明也,中部人手少陰也;下部天足厥陰也,下部地足少陰也,下部人足太陰也。上部天以候頭角之氣,地以候口齒之氣,人以候耳目之氣;中部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氣,人以候心;下部天以候肝,地以候腎,人以候脾胃之氣。

江州王九達云:上部天以候頭角,脈在額兩旁瞳子髎、聽會等處,足少陽膽經(會陽陵泉)脈氣所行也;地以候口齒,脈在鼻孔下兩旁,近於巨髎之分,足陽明胃脈氣所行也;人以候耳目,脈在耳前陷中,竹絲空和髎等處,手少陽三焦經脈氣所行也。

白話文:

根據《內經》九候法,人體可分為三才部位:

  • 上部: 由額頭兩側動脈(天)、兩頰動脈(地)、耳前動脈(人)組成,分別反映頭角、口齒、耳目的氣息。
  • 中部: 由手太陰經(天)、手陽明經(地)、手少陰經(人)組成,分別反映肺、胸中之氣、心臟的氣息。
  • 下部: 由足厥陰經(天)、足少陰經(地)、足太陰經(人)組成,分別反映肝、腎、脾胃的氣息。

江州王九達先生認為:

  • 上部額頭兩側瞳子髎、聽會等處的脈象,反映足少陽膽經的氣息。
  • 鼻孔下方靠近巨髎穴的脈象,反映足陽明胃經的氣息。
  • 耳前陷中竹絲空和髎等處的脈象,反映手少陽三焦經的氣息。

中部天手太陰肺經,脈在掌後寸口中,是名經渠,即手太陰肺經脈氣所行也;地手陽明大腸經,脈在手大指次指岐骨間合谷之分,即手陽明大腸經脈氣所行也;人手少陰心經,脈在掌後銳骨之端神門之分(刺之治心瘧),即手少陰心經脈氣所行也。

下部天足厥陰肝經,脈在氣衝下三寸、五里之分,女子取太衝,在足大指本節後二寸陷中,即足厥陰肝經脈氣所行也;地足少陰腎經,脈在足內踝後跟骨上陷中,太谿之分,即足少陰腎經脈氣所行也;人足太陰脾經脈(統於公孫一穴,一切脾病皆治),在魚腹上越兩筋之間箕門(血海上六寸)之分,即足太陰脾經(會陰陵泉)脈氣所行也。三而三之謂之九候,上古診法精詳,故兼取十二經動脈。

白話文:

中醫古代將人體劃分為天地人三部,每部各有三條經脈。手太陰肺經位於手臂內側,經脈經過手掌後寸口中,稱為「經渠」;手陽明大腸經位於手臂外側,經脈經過拇指和食指之間的合谷穴;手少陰心經位於手臂內側,經脈經過手掌後銳骨末端的神門穴。足厥陰肝經位於腿部內側,經脈經過氣衝穴下三寸的五里穴,女性則取太衝穴;足少陰腎經位於腿部內側,經脈經過足內踝後跟骨上的太谿穴;足太陰脾經位於腿部內側,經脈經過魚腹上越兩筋之間的箕門穴,也稱為血海上六寸。上古時代的診斷方法十分精細,因此會同時觀察十二經脈的動脈變化,稱為「九候」。

後世診法簡約,故獨取寸口。《內經》云:氣口成寸,以決死生。氣口即可以決死生,則余經之動脈,可以弗診矣。況女子取太衝,如何可行?此今古之異也。

白話文:

後來的診斷方法簡單易行,所以只採取寸口脈來判斷病情。《黃帝內經》說:“從氣口可以看出人體五臟六腑的情況,以此決定生死。”如果氣口能夠確定人的生死,那麼其他部位的脈搏就可以不必進行診察了。更何況女性要採用太衝脈的方法,這怎麼可能呢?這是古今不同的地方。

2. 何謂王叔和二十六脈

浮而大散者心,浮而短澀者肺,浮緩為不仁,浮緊為傷寒,浮大而虛主內傷。浮脈,按之不足,輕舉有餘,為風虛,運動之候,為病在表,為風應人迎,為氣應氣口,為熱、為痛、為暑、為嘔、為脹、為痞、為喘、為滿、不食。浮大(左甚)為傷風(頭重)鼻塞,浮滑(左關)疾為宿食(風痿)。

浮大長為風眩癲疾,浮細而滑(右關)為傷飲(浮數之脈應發熱反惡寒者,瘡疽也)。

芤脈,浮大而軟,按之中空旁實,如按蔥葉。為失血之候。寸芤主吐血衄血(血絲),關芤主嘔血(脈痛噎雜),尺芤主下血(崩漏)。

滑脈,往來流利、圓滑如珠。為血實(陰有餘)氣壅之候,為嘔吐(寸關滑),為痰逆,為宿食,為經閉;滑而不斷者,經不閉;滑而斷絕者,經閉也。上為吐逆,下為氣結,滑數為熱結。婦人太陰脈滑,主有胎孕、吐嘔。平人脈滑以弱,主有胃氣,無病。

白話文:

脈象浮而散大,代表心臟氣虛;浮而短澀,代表肺氣不足。浮脈緩慢,代表體虛無力;浮脈緊澀,代表傷寒之症;浮大且虛弱,代表內傷。浮脈按之不足,輕舉有餘,代表風虛;運動時出現浮脈,代表疾病在表;浮脈應人迎,代表風邪侵襲;浮脈應氣口,代表氣虛;浮脈也代表發熱、疼痛、暑氣、嘔吐、脹滿、痞塞、喘息、飽滿、食慾不振。浮脈大而強,代表傷風、頭重、鼻塞;浮脈滑而快,代表宿食積滯。

浮脈大而長,代表風眩癲疾;浮脈細而滑,代表傷寒。

芤脈浮大而軟,按之中間空虛而兩側實,像按壓蔥葉一樣,代表失血。寸口芤脈代表吐血、鼻衄;關脈芤脈代表嘔血;尺脈芤脈代表下血。

滑脈往來流利,圓滑如珠,代表血實氣壅;滑脈也代表嘔吐、痰逆、宿食、經閉;滑脈不間斷代表經閉不來;滑脈斷斷續續代表經閉;滑脈往上走代表吐逆,往下走代表氣結;滑脈急數代表熱結。婦女太陰脈滑,代表懷孕或嘔吐;普通人脈象滑而弱,代表胃氣充足,無病。

實脈,浮、中、沉三處皆有力曰實。為三焦氣滿之候。為熱、為嘔,為痛、為氣塞、為氣聚、為食積、為利,為伏陽在內。平人脈太實,主有痢疾來,宜先下之。瘡疽人脈實者,亦急下之。久病脈實者凶。

弦脈,端直以長,狀如弓弦。為氣血不舒之候,為陽中伏陰,或經絡寒滯,為痛、為飲、為瘧、為疝、為拘急、為寒熱、為血虛盜汗、為冷痹、為勞倦。弦數為勞瘧,弦緊為惡寒,雙弦脅痛,長主積隨左右上下。

緊脈,舉按急數,如轉索之無常。為邪風激搏,伏於榮衛之間,為寒、為痛。浮緊為傷寒,身痛沉緊,為腹中有寒,為風癇,緊數為寒熱。

白話文:

脈搏強勁有力,無論浮、中、沉三處都很有力,稱為實脈。代表三焦氣機充盈,身體可能出現發熱、嘔吐、疼痛、氣塞、氣聚、食積、腹瀉等症狀,也可能代表伏陽潛藏在內。對於平常人來說,脈搏過於強勁,可能預示著痢疾,需要先服用瀉藥。對於患有瘡疽的人,脈搏強勁的也要及時服用瀉藥。久病脈搏強勁,預示著病情凶險。

脈搏像弓弦般直而長,稱為弦脈。代表氣血運行不暢,陽氣中潛藏著陰邪,或經絡寒氣阻滯。可能會出現疼痛、水腫、瘧疾、疝氣、肌肉拘急、寒熱交替、血虛盜汗、肢體冷痺、勞累過度等症狀。如果弦脈跳動快速,可能是勞瘧;如果弦脈跳動緊促,可能是惡寒;雙側弦脈跳動,可能是脅痛;弦脈跳動位置變化,可能是積聚在身體各處。

脈搏跳動緊促而急,像繩索般不規則地跳動,稱為緊脈。代表邪風侵襲,潛藏在榮衛之間,可能是寒邪入侵,也可能是疼痛。如果緊脈浮在表面,可能是傷寒,伴隨身體疼痛;如果緊脈沉在裡面,可能是腹中有寒,也可能是風癇;如果緊脈跳動快速,可能是寒熱交替。

洪脈,來大去長,為榮衛大熱之候。為表裡皆熱,為煩滿,為咽乾,為二便不通。洪實為癲,洪緊為癰疽,喘急,又為脹滿不食乎?人脈洪大為病至,宜先清利之。

微脈,極細而軟,無浮沉之別曰微。為氣血俱虛之候,為虛弱、為嘔、為瀉、為虛汗、為拘急、為崩漏。敗血不止。微弱為少氣,浮而微者為陽不足,主肌寒。下利久病者,脈微易治,平人脈微為虛。

沉脈,輕手不見,重按乃得。為陰逆陽郁之候,為氣、為水、為寒、為喘、為停飲、為瘕症、為脅脹、為厥逆、為洞泄。沉細為少氣,臂不能舉,沉遲為痼冷,沉滑為宿食,沉伏為霍亂,沉數為內熱,沉遲為內寒,沉弦主心腹冷痛。肝腎俱沉、牢長者,肝也;按之濡,舉指來實者,腎也,主水鬱,以兼脈取之,如兼滑、痰鬱之類。

白話文:

脈搏洪大,跳動有力且持續時間長,代表身體表裡都處於熱症,容易出現煩躁、胸悶、口渴、大小便不通暢等症狀。如果脈搏洪大且有力,可能是癲癇的徵兆,如果脈搏洪大且緊,可能患有癰疽、呼吸急促、腹脹難食等疾病。因此,脈搏洪大代表病情嚴重,應優先採取清熱解毒的方法治療。

脈搏微細而柔軟,摸起來幾乎感覺不到,代表身體氣血雙虛,容易出現虛弱、嘔吐、腹瀉、盜汗、肢體麻木、崩漏不止等症狀。如果脈搏微細而軟弱,可能是氣虛的表現,如果脈搏微細而浮,可能是陽氣不足,容易出現畏寒的症狀。長期腹瀉的患者,脈搏微細較易治療,而平時脈搏微細則代表體虛。

脈搏沉伏,輕輕按壓感覺不到,要用力按壓才能摸到,代表身體陰氣盛而陽氣虛,容易出現氣短、水腫、畏寒、呼吸急促、腹脹、積塊、脅肋脹痛、四肢厥冷、腹瀉等症狀。如果脈搏沉伏而細弱,可能是氣虛的表現,手臂抬不起來。如果脈搏沉伏而遲緩,可能是寒氣入體,如果脈搏沉伏而滑,可能是宿食積滯,如果脈搏沉伏而浮,可能是霍亂的徵兆,如果脈搏沉伏而數,可能是內熱,如果脈搏沉伏而遲,可能是內寒,如果脈搏沉伏而弦,可能是心腹冷痛。如果肝腎的脈搏都沉伏,並且脈象長而有力,代表肝臟有問題;如果按壓時感覺潮濕,手指抬起後脈搏又變強,代表腎臟有問題,可能是水腫,需要根據其他脈象特徵綜合判斷。

緩脈,支來微遲,浮大而軟。浮緩為風邪、皮膚不仁,中緩為胃氣平和。在上為項強,在下為腳弱,浮緩為風,沉緩血氣弱。凡病見緩脈,為不治自愈。若脾脈大數,時微緩一代者,飲食不節,寒溫失所也。

澀脈,按之則散而復來,舉之則細而不足。為氣多血少之候。為傷精,為敗血、耗氣、亡汗。寸澀為陽虛頭痛,關澀為腹痛,尺澀為下部疼痛,女人有孕為胎漏,無孕為敗血病,主心痛,主血痹。澀而堅主內留惡血表熱,脈澀主中霧露。

遲脈,呼吸三至。為陰盛陽虛之候,為寒、為痛。浮遲主表寒,沉遲主裡寒,居寸為氣虛,居尺為血虛,氣寒則縮,血寒則凝。

白話文:

脈搏緩慢,稍微有些遲滯,浮大而軟弱。浮緩的脈象代表著風邪入侵,皮膚麻木不仁,中緩的脈象則代表著胃氣平和。脈象浮緩在上則表示頸項僵硬,在下則表示腳無力,浮緩的脈象代表著風邪,沉緩的脈象則代表著血氣虛弱。凡是出現緩脈的病症,大多能自行痊癒。如果脾脈又大又數,有時又微緩,這是由於飲食不節,寒溫失調造成的。

按壓脈搏時,感覺到它散開又重新出現,抬起手指時,感覺到它細弱無力,這是氣多血少的情況。這是由於傷精、敗血、耗氣、亡汗所致。寸關尺三部脈象澀滞,分别代表阳虚头痛、腹痛、下部疼痛。女人有孕则为胎漏,无孕则为败血病,还会导致心痛、血痹。脉象澀滞而坚硬,代表着体内留有瘀血,表热;脉象澀滞,代表着体内有寒气。

呼吸三次脈搏跳动一次,这是阴盛阳虚的徵兆,代表著寒症和疼痛。脉象浮迟代表着表寒,沉迟代表着里寒,出现在寸关尺三部分别代表着气虚、血虚,气寒则收缩,血寒则凝滞。

伏脈,輕手不見,重手亦無,按至於骨乃見。為關格閉塞之候。為積聚,為疝瘕、為霍亂、為溏泄、為停食、為水氣,為榮衛氣閉而厥逆。關前得之為陽伏,關後得之為陰伏。

濡脈,極軟而浮細。為血氣不足之候,為虛、為痹。為自汗。為下冷。寸濡驚悸,關濡少食,尺濡泄下。

弱脈:故而沉細,按之欲絕,為無氣虛損之候,為痿弱,為痼冷,為哄熱,為泄精,為虛汗,猶愈於微脈。

長脈,洪大出於本位,氣血俱有餘也,為陽毒內蘊,三焦煩郁為壯熱。若傷寒得長脈。欲汗而自解也。長而緩者,百病皆愈。

短脈,兩頭無,中間有,不及本位,是氣不足以導其血也。為陰中伏陽,為三焦氣壅,為宿食不消。諸病脈短,皆難治。

白話文:

伏脈,輕輕按下去感覺不到,用力按下去也感覺不到,一直按到骨頭上才能感覺到脈搏。這是關節阻塞不通的徵兆,也可能是積聚、疝氣、霍亂、腹瀉、食物停滯、水腫、營衛氣閉塞導致的昏厥。在關脈前出現稱為陽伏脈,在關脈後出現稱為陰伏脈。

濡脈,觸摸起來非常柔軟細小。這是血氣不足的徵兆,可能是虛弱、痺症、自汗、下肢冰冷。寸脈濡弱則容易驚悸,關脈濡弱則容易少食,尺脈濡弱則容易腹瀉。

弱脈,脈象沉細,按下去幾乎消失,這是氣虛損傷的徵兆,可能是痿弱、怕冷、發熱、遺精、虛汗,但比微脈稍微好一點。

長脈,脈象洪大有力,超出正常位置,代表氣血都充足。這是陽毒內蘊,三焦鬱熱導致發燒。如果傷寒患者出現長脈,則預示著可能要出汗,然後自行痊癒。長而緩慢的脈象,代表各種疾病都能痊癒。

短脈,兩端感覺不到脈搏,中間有,但沒有到達正常位置,代表氣不足以推動血液循環。這是陰中藏陽,三焦氣壅,宿食不消的徵兆。各種疾病出現短脈都難治癒。

虛脈,遲大而軟,豁然而空、為氣血兩虛之候。為暑。坷煩滿,為多汗、為恍惚多驚,為小兒驚風。

促脈,按之來去甚數,時一止而復來,乃陽獨盛而陰不能相和也,或怒逆上,亦令脈促,為氣粗,為狂悶,為瘀血發狂,又為氣、血、飲、食、痰,五者或一有留滯乎其間,因而為促。

結脈,按之往來遲緩,時一止而復來,乃陰獨盛而陽不能相入也。為癥結,為七情所郁。浮結為寒邪滯經,沉結為積氣在內,又為氣、血、飲、食、痰,五者或一有留滯乎其間,因而為結,此二脈漸退則生,漸加則死。《經》云:胃之大絡,名曰虛里,結而橫有積矣。徐春甫云:結脈惟妊婦無妨。若平人痰火之人得之,近則一年半年,遠則三年,無不死者。

白話文:

虛脈

脈搏虛弱,摸起來遲緩寬大且軟弱無力,感覺空虛無力,這是氣血兩虛的表現。也可能是中暑。患者容易感到心煩意亂,容易出汗,神志恍惚,容易驚嚇,小孩容易出現驚風。

促脈

脈搏跳動頻率很快,按下去之後馬上就彈回來,但有時會突然停止一下,然後又繼續跳動,這是陽氣過盛,陰氣不足導致的失衡狀態。也可能是由於生氣、逆氣上衝導致的。患者容易氣喘、神志不清、煩躁不安,也可能是瘀血導致的狂躁症狀。另外,也可能是因為氣、血、水液、食物、痰等五種因素中有一種或多種停滯在體內而導致的促脈。

結脈

脈搏跳動緩慢,摸起來感覺像是停滯不前,有時會突然停止一下,然後又繼續跳動,這是陰氣過盛,陽氣不足導致的失衡狀態。患者容易患上癥結,也可能是因為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鬱結所致。如果摸起來脈搏浮於表面,說明是寒邪阻滯經脈;如果摸起來脈搏沉在深處,說明是氣滯積聚在體內。也可能是因為氣、血、水液、食物、痰等五種因素中有一種或多種停滯在體內而導致的結脈。

結脈的預後

如果結脈逐漸減弱,預示著病情好轉,有望恢復健康;如果結脈逐漸加重,預示著病情惡化,有生命危險。《黃帝內經》記載,胃部的主要經絡稱為虛里,如果虛里部位出現結脈,說明體內有積聚的病邪。徐春甫說,只有懷孕的婦女出現結脈無妨,如果是普通人或者有痰火的人出現結脈,輕則一年半載,重則三年,無一不死。

代脈,每至本臟,一歇不能自還,因而復動,由是復止,尋之良久乃復強起。曰代,主形容羸瘦,口不能言,若不因病而人羸瘦,其脈代止,是一臟元氣真危亡之兆也。若因病而氣血驟損,以致元氣不續,或風家、痛家脈見代止,只為病脈,故傷寒家亦有心悸而脈代者,心腹痛。亦有結澀止代不勻者,蓋幾病之脈不可准也。又妊娠亦有代脈,此必二月之胎。

牢脈,沉而有力,動而不移,為氣喘息促,為皮膚者腫。牢而疾為發熱,牢而遲為發寒,遲疾不常,寒熱往來見牢脈者危。

動脈,狀如豆大,不往不來不離,其處多於關部見之、為痛、為驚、為虛勞體痛,為崩、為泄利,陽動則汗出,陰動則發熱。

白話文:

代脈,每當到達本臟時,就會停頓一下,無法自行恢復,因此又重新跳動,接著又停止,尋找良久才又強勁起來。這種脈象叫做代脈,主要表現為形體消瘦、口不能言。如果一個人沒有生病卻消瘦,並且出現代脈,這就代表著臟腑元氣衰竭,生命危在旦夕的徵兆。如果因疾病導致氣血驟減,導致元氣無法補充,或是風寒、疼痛類疾病的脈象出現代脈,這只屬於病理現象。因此,傷寒患者也會出現心悸伴隨代脈的症狀,同時還伴有心腹疼痛。也有脈象表現為結澀停頓,不均勻的,這屬於病情複雜的脈象,不可一概而論。此外,懷孕期間也會出現代脈,這一定是懷孕兩個月的胎兒。

牢脈,脈象沉而有力,跳動卻不移動,代表著氣喘呼吸急促,也代表著皮膚腫脹。牢脈跳動迅速,代表著發熱;牢脈跳動遲緩,代表著發寒。跳動速度時快時慢,忽冷忽熱,出現牢脈的患者,情況很危急。

動脈,脈象如同豆子般大小,不進不退,始終固定在一個位置,這種脈象多出現在關部,代表著疼痛、驚恐、虛勞體痛、崩漏、泄瀉等症狀。陽動脈則伴隨汗出,陰動脈則伴隨發熱。

細脈,按之如蛛絲,蓋血冷氣虛不足以充故也,為元氣不足,乏力無精,內外俱冷,痿弱洞泄,憂勞過度,為傷濕、為積、為病在內及在下。前細後大,氣短;前大後細,脫血。六脈勻細,男平而女懷胎。

數脈,一息六至為煩滿,上為頭疼,上熱,中為脾熱,口臭胃翻,嘔逆;左關為肝熱,目赤,右尺為小便赤黃,大便閉澀。浮數表熱。沉數里熱。雜病初逢,多宜補藥。身有痛處,皆主癰作,數候多凶,勻健猶可,惟宜小兒,傷寒孕瘧,浮數,易飢易飽,數虛,下部生瘡。

散脈,舉之似浮而散大無力,按之則滿指散而不聚,來去不明,漫無根抵。為氣血耗散,臟腑氣絕,在病脈主陽虛不斂,又主心氣不足。

白話文:

細脈,摸起來像蜘蛛絲一樣細,這是因為血液寒冷、氣虛不足以充盈血管造成的。這表示元氣不足,身體乏力、精神不振,內外都冰冷,四肢無力、大小便失禁,可能是過度勞累憂愁,也可能是受寒濕侵襲,或是積聚了病氣,或是病症在內臟或下半身。脈象先細後大,代表氣短;先大後細,代表失血。六脈都細,男性可能是正常情況,女性則可能是懷孕。

數脈,一息跳動六次,代表身體煩躁、胸悶,上焦部位則會頭痛、發熱,中焦部位則會脾胃燥熱、口臭、胃氣上逆、嘔吐;左關脈跳動頻繁代表肝熱、眼睛發紅,右尺脈跳動頻繁則代表小便顏色赤黃、大便乾燥難解。浮數脈代表表層有熱氣,沉數脈代表裡層有熱氣。各種疾病剛發病時,大多需要用補藥治療。身體某個部位疼痛,則預示著可能會有瘡腫形成,數脈一般預示病情凶險,如果脈象勻稱有力,情況還算可以,但如果脈象是數脈,則只有小孩、傷寒、孕婦瘧疾等情況可能比較好,其他情況就不好。浮數脈還代表容易飢餓又容易飽,數虛脈代表下半身容易長瘡。

散脈,摸起來好像浮在表面,而且散開、沒有力氣,按下去滿手都是散開的脈搏,沒有聚在一起,脈象來去不明確,沒有根基。這代表氣血耗散,臟腑元氣衰竭,在病脈中代表陽氣虛弱、無法收斂,也代表心氣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