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瀠

《身經通考》~ 身經通考卷三 脈說 (9)

回本書目錄

身經通考卷三 脈說 (9)

1. 何謂男女不同之脈

天道右旋主乎生化,則男子先生右腎,右屬陽,為八,魂降精氣,赤以鎮丹田,故男子命脈在右手尺部;地道左旋主乎成物,則女子先生左腎,左屬陰,為七,魂降真氣,黑以鎮子宮,故女子命脈在左手尺部。若男子病,右尺部命脈好,病雖危不死;若女子病,左尺部命脈好,病雖危亦不死。

天之陽在南而陰在北,故男子寸脈盛而尺脈弱,陽在寸陰在尺也;地之陽在北而陰在南,故女子尺脈盛而寸脈弱,陽在尺陰在寸也。陽強陰弱,天之道也,非反也。反之者病,故男得女脈為不足,女得男脈為太過,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男左女右者,地之定位也,非反也。天以陰為用,故人之左耳目明於右耳目;地以陽為使,故人之右手足強於左手足。

白話文:

宇宙運行的規律是向右旋轉,主導著萬物的生長變化。因此,男性先天生長右腎,右邊屬於陽性,為八,魂魄降臨精氣,以紅色鎮壓丹田,所以男性的生命脈絡位於右手尺部。

地球運行的規律是向左旋轉,主導著萬物的形成。因此,女性先天生長左腎,左邊屬於陰性,為七,魂魄降臨真氣,以黑色鎮壓子宮,所以女性的生命脈絡位於左手尺部。

如果男性生病,右手尺部的生命脈絡良好,即使病情危急也不會死亡;如果女性生病,左手尺部的生命脈絡良好,即使病情危急也不會死亡。

天體的陽氣位於南方,陰氣位於北方,因此男性寸脈旺盛,尺脈虛弱,陽氣在寸,陰氣在尺。

地球的陽氣位於北方,陰氣位於南方,因此女性尺脈旺盛,寸脈虛弱,陽氣在尺,陰氣在寸。

陽氣強盛,陰氣虛弱,是天地運行的規律,不是反常現象。

如果違反此規律就會生病,例如男性脈象像女性一樣,表示陽氣不足;女性脈象像男性一樣,表示陽氣過盛。

左邊出現病症,病根在左邊;右邊出現病症,病根在右邊。男性左邊,女性右邊,這是地球的定位,不是反常現象。

天體以陰氣為用,所以人的左耳目比右耳目明亮;地球以陽氣為使,所以人的右手足比左手足強壯。

陰陽互用也,非反也。凡男子診脈,必先伸左手;女子診脈,必先伸右手。男子得陽氣多,故左脈盛;女子得陰氣多,故右脈盛,若反者,病脈也。男子以左尺為精府,女子以右尺為血海,此天地之神化也。

白話文:

男人在看醫生時要先伸出左手,女人則是先伸出右手。因為男性得到的陽氣較多,所以他的左邊脈搏比較強大;女性得到的陰氣較多,所以她的右邊脈搏比較強大。如果相反的話,那就是有疾病的脈搏。男性的左腕被稱為「精府」,而女性的右腕則被稱為「血海」,這都是大自然神奇的力量所造成的。

2. 何謂邪祟之脈

凡鬼祟附著之脈,兩手乍大乍小、乍長乍短、乍密乍疏、乍沉乍浮,陽邪來見脈則浮洪,陰邪來見脈則沉緊,鬼疰客忤,三部皆滑洪大,嫋嫋沉沉澤澤,但與病症不相應,皆五屍鬼邪遁疰之所為也。

又如遁屍、屍疰,脈沉而不至寸,或三部皆緊急,如診得此等脈症,雖與人迎、氣口相應,亦當分數推尋,三因交結,四季料簡,所謂俾內俾外、不內不外,亦內亦外,亦不內外,脈理微妙,藝能難精,學然後知所因,此之謂也。又如,忽見異象,驚惑眩亂。脈多失次,急虛率中,五臟閉絕,脈不往來。

又如忽然墮溺,脈不可察,與夫金瘡跌折,頓走血氣,脈亦無准,當看症洽之,不必拘脈也。

白話文:

凡是鬼祟附著在脈象上的情況,雙手會忽大忽小、忽長忽短、忽密忽疏、忽沉忽浮。陽邪入侵時,脈象會浮而洪大;陰邪入侵時,脈象則沉而緊縮。鬼魅作祟、客忤之症,三部脈象皆滑而洪大,又時而輕柔、時而沉重、時而濕滑,但這些脈象卻與病情不相符,都是五屍鬼邪潛伏作祟的表現。

另外,像是遁屍、屍疰,脈象沉而不達寸關,或者三部脈象皆緊急,若診斷出這種脈象,即使與人迎、氣口相符,也必須根據病情分析,參考三因交結、四季變化,所謂的「內外兼顧」、「不內不外」、「亦內亦外」、「亦不內外」,脈象變化微妙,醫術精進不易,只有學習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這就是所謂的「學然後知所因」。

此外,如果病人突然出現異常現象,例如驚慌失措、頭昏眼花,脈象往往不規律,急而虛弱,虛浮而快,五臟閉塞,脈象不通。

再者,如果病人突然溺水,脈象可能難以察覺;如果是金瘡跌折,造成氣血驟然流失,脈象也會失去規律,遇到這種情況,應根據症狀診治,不必拘泥於脈象。

3. 何謂諸脈相類之脈

浮似芤,芤則中斷浮不斷;浮似洪,力薄為浮厚者洪:浮似虛,輕手為浮無力虛。滑似動,滑珠朗朗動混混;滑似數,滑利往來數至多,實似革,革按不移實大長。弦似緊,弦言其力緊言象。洪似大,大按無力洪有力。微似澀,澀短遲細微如毛。沉似伏,伏極其沉沉復深。緩似遲,緩比之遲仍小快。

遲似澀,遲息三至澀短難。弱似濡,濡力柔薄弱如無。結促代,結緩促數止無定,代歇有常命鮮回。散似大,散里全無大翕翕。

白話文:

浮虛的脈象像是浮在水面,雖然中斷,但仍然能保持浮的狀態;浮的程度像洪水一樣,力氣薄弱時會顯得很浮,但力量強則顯得厚重。若浮的感覺虛弱,用輕輕的手一按就會感到浮而無力。滑的脈象像動珠般流暢而輕快;滑的情況像數量一樣,滑利的來去,數量很多;如果實則像革,按下去不會變動,真正是非常穩固而長久。弦的脈象顯得緊繃,強調其力道緊繃的特徵。洪脈像是大河,按下去感覺無力,但如果有力則會感到洪流般的力量。微脈則呈現出細小而澀澀、短暫的感覺,如同細毛般柔弱。沉脈的情況像是潛伏,極其沉重且深沉。緩脈則似乎是緩慢的,雖然比遲緩要小卻仍然感到快速。

遲脈像澀,則呼吸短促而難。弱脈則似濕潤,感覺柔軟且力量薄弱,幾乎沒有力氣。結脈和促脈則是結合的,它們之間的關係緩慢而快速,通常不規則,交替出現的次數不一,倘若緩慢則有固定的規律,而鮮少反覆出現。散脈則像是完全沒有力量,形同虛無,顯得很散漫。

4. 何謂奇經之脈

奇經八脈,其診又別,直上直下,浮則為督;牢則為沖;緊則任脈;寸左右彈,陽蹻可決;尺左右彈,陰蹻可別;關左右彈,帶脈當訣;尺外斜上至寸陽維;尺內斜上至寸陰維。督脈為病,脊強癲癇。任脈為病,七疝瘕堅。衝脈為病,逆氣裡急。帶主帶下,臍痛精失。陽維寒熱,目眩僵仆。

陰維心痛,胸脅刺築。陽蹻為病,陰緩陽急;陰蹻為病,陽緩陰急;癲癇瘛瘲,寒熱恍惚。八脈脈證,各有所屬。

按奇經八脈,在十二經脈之外,無臟腑與之配偶,故曰奇。夫臟腑之脈,寸、關、尺有定位,浮、中、沉有定體,弦、鉤、毛、石有定形。此則另為一脈,形狀固異,而隧道亦殊;病證不同,而診治自別。蓋督、任、沖三脈,皆起於胞中,一源而三派,督行於背,總督諸陽;任行於腹,總任諸陰;沖則後行於背,前行於腹,上行於頭,下行於足,以至溪谷肌肉,無處不到。誠十二經內、外、上、下之要衝也。

白話文:

奇經八脈的診斷與病症

奇經八脈,其診斷方法與十二經脈不同。直上直下,浮於表面者為督脈;堅實者為沖脈;緊貼於表者為任脈;在寸關尺部位左右彈動,則可分別診斷陽蹻脈、陰蹻脈、帶脈。陽蹻脈在尺外斜上至寸,陰蹻脈在尺內斜上至寸,分別為陽維脈和陰維脈。

督脈有病,會導致脊強、癲癇。任脈有病,會導致七疝、瘕堅。沖脈有病,會導致逆氣、裡急。帶脈主司帶下、臍痛、精失。陽維脈有病,會導致寒熱、目眩、僵仆。陰維脈有病,會導致心痛、胸脅刺痛。陽蹻脈有病,表現為陰緩陽急;陰蹻脈有病,表現為陽緩陰急;癲癇、瘛瘲、寒熱、恍惚等症狀也與奇經八脈有關。八脈脈證,各有其所屬的病症。

奇經八脈,不同於十二經脈,不與臟腑配對,故稱之為“奇”。十二經脈有寸、關、尺定位,浮、中、沉定體,弦、鉤、毛、石定形,而奇經八脈則另為一脈,形狀與隧道皆不同,病症也各有差異,診治方法自然也不同。督脈、任脈、沖脈皆起源於胞中,一源分為三派。督脈行於背部,總督諸陽;任脈行於腹部,總任諸陰;沖脈則後行於背,前行於腹,上行於頭,下行於足,遍及溪谷肌肉,無處不到。誠然,奇經八脈是十二經脈內、外、上、下要衝之所在。

故《靈樞·順逆肥瘦篇》曰:衝脈者,五臟六腑之海也,五臟六腑皆稟焉。三脈直行上下,發源最中,故見於脈,亦皆直上、直下也。直上、直下者,即三部俱長透之義,若直上下而浮,則氣張揚,陽象也,故屬督;若直上下而緊,則勢斂束,陰象也,故屬任;若直上下而牢,則體堅實,有餘之象也,故屬沖。陽蹻、陰蹻者皆起於足跟,人身之起於□蹻捷者,亦莫過於足跟,故曰蹻。

一則為足太陽之別,循外踝上行,入風池,故名陽蹻;一則為足少陰之別,循內踝上行,至咽喉交貫衝脈,故名陰蹻。寸以候陽,寸左右彈者,言在寸左右皆有彈石搏手之勢,是陽蹻脈也;尺以候陰,尺左右彈者,言在尺左右皆有彈石搏手之勢,是陰蹻脈也。二經之起,以踝之內外分陰陽者,外踝屬太陽;而內踝屬少陰也。

白話文:

《靈樞·順逆肥瘦篇》中說,衝脈是五臟六腑的總匯,五臟六腑都受衝脈的影響。三脈直行上下,從身體最中心發源,所以從脈象上看,也是直上直下。直上直下指的是三部脈象都長而透,如果直上下而且浮,表示氣勢張揚,屬於陽象,所以歸屬於督脈;如果直上下而且緊,表示勢力收斂,屬於陰象,所以歸屬於任脈;如果直上下而且牢,表示體質堅實,屬於有餘之象,所以歸屬於衝脈。陽蹻、陰蹻都起源於足跟,人體從足跟開始行動,所以稱為蹻。

陽蹻是足太陽經的別支,沿着外踝向上走,到風池穴,因此稱為陽蹻;陰蹻是足少陰經的別支,沿着內踝向上走,到咽喉處與衝脈交匯,因此稱為陰蹻。用寸口脈來診斷陽蹻,寸關尺三部都有彈石搏手般的感覺,就是陽蹻脈;用寸口脈來診斷陰蹻,尺部也有彈石搏手般的感覺,就是陰蹻脈。陽蹻、陰蹻兩條經脈的起始位置,以足踝的內外來分陰陽,外踝屬於太陽,內踝屬於少陰。

二經之脈,以尺寸分陰陽者,以陽蹻入風池,合太陽至頭,故以寸候之;陰蹻合少陰,而不至頭,故以尺候之也。帶脈者,圍身一周不上不下,如束帶然,故彈搏之脈,唯見於左、右、中關耳。陽維、陰維者,維持一身。陽維維陽,起於諸陽之會;陰維維陰,起於諸陰之交。

夫人身經脈緊密,二脈能於陰交陽會處加一紫縛,舉綱齊目,而陰陽斯得維持之力矣。其見於脈自尺至寸,皆刺斜而上,陰則自外入內;陽則自內出外。蓋其經亦皆自下而起,陽自外踝出肩至腦;陰自內踝入腹至喉故也。此八經之脈狀,病則見,不病則不見,而脈狀則俱似有邪而實者也。

白話文:

人體經脈錯綜複雜,兩條經脈在陰陽交匯處如同加了一條紫色的繩索,牽引著全身經脈,使陰陽平衡穩定。因此,在脈搏上,從尺脈到寸脈,都是斜向上走的,陰經脈則從外向內走,陽經脈則從內向外走。這是因為經脈都從下往上走,陽經脈從外踝開始,經過肩膀到達頭頂,而陰經脈則從內踝開始,經過腹部到達喉嚨。這八條經脈的脈象,生病時就會顯現出來,不生病時則看不出來,即使沒有生病,脈象也會像是有邪氣入侵一樣,呈現實證狀態。

督脈為病,脊強癲癇者,蓋督脈與太陽合行,邪客則脊強,以其貫脊也。督與太陽皆主表,而督為諸陽之總,太陽為諸陽之長,風邪從類傷陽,表必先受,故留則為癲癇也。

任脈為病,七疝瘕堅者,蓋任脈總諸陰之會,七疝之發必在前陰、少腹之間,任脈所經之地,雖屬他經,未有不以任為原者,多屬血凝經滯,女子之病也。

衝脈者,自臍至胸,與陽明則並於前,與少陰則並於後,故與陽明皆得,稱為臟腑之海。其氣不順、血不和,則胸腹之氣循經壅逆而裡急矣。

帶脈為病,帶下臍痛精失者,以帶脈起於季脅,圍身如帶,臟腑十二經絡,皆過於此。若飲食不節,勞欲縱傷,致令濕熱下流,邪火內郁,外或風入,胞宮邪凝,臍腹帶脈不任,與邪俱陷,或赤或白,加涕如膿,或青黃雜色,淋漓不淨,其兼證則腰腹痠痛,足膝痿軟,頭目暈眩,經脈參差,甚或寒熱往來,容顏枯瘁。然而發源於衝脈、脾胃者,多以沖為血海,任總諸陰,脾胃司水穀故耳。

白話文:

帶脈生病,會出現帶下、臍腹疼痛、精液流失等症狀。因為帶脈起於兩側脅肋,像一條帶子圍繞身體,十二經絡都經過帶脈。如果飲食不節制、房事過度,就會導致濕熱下流,內火鬱結,外邪入侵,胞宮積聚邪氣,臍腹帶脈承受不住,與邪氣一起下陷,分泌物可能呈紅色、白色、膿液狀、黃綠色等,且持續不斷。帶脈病的兼症包括腰腹痠痛、足膝無力、頭暈目眩、經脈不調,甚至寒熱交替、容顏憔悴。但帶脈病也可能源於衝脈和脾胃,因為衝脈是血海,任脈是陰經的總匯,脾胃主管水穀消化。

是以《骨空論》曰:任脈為病,女子帶下瘕聚。又《痿論》曰:衝脈與陽明合於宗筋之會,而陽明為之長,皆屬於帶脈,帶脈起於季脅章門,前則當臍上,故又或為臍痛。《靈樞經》曰:腎足少陰,當十四椎出屬帶脈。蓋腎主藏精,帶固腰膂,虛則一不能藏,一不能固,而精有失者矣。

陽維為病,寒熱、目眩、僵仆者,以陽維維絡一身之陽,於頭目、手足、頸項、肩背諸陽無一不到。其脈不榮則不能維,在頭目無維則眩,在頸項,肩背無維則僵,在手足無維則僕矣。

陰維為病,心痛胸腹刺築者,以陰維維絡一身之陰,於胸腹諸陰亦無一不到。其脈不榮,則不能維,在胸脅失所維,則動築而刺痛矣。

白話文:

因此,《骨空論》說:任脈有病,女子就會出現帶下、瘕聚的症状。又,《痿論》說:衝脈與陽明經脈在宗筋交匯處相合,而陽明經脈較長,都屬於帶脈,帶脈起於季脅章門,前方則在臍上,所以有時也會出現臍痛。《靈樞經》說:腎經足少陰,在第十四椎骨處出來連接帶脈。這是因為腎臟主掌藏精,帶脈則固攝腰部和脊柱,如果腎虛,就會導致精液無法儲藏,腰部和脊柱也無法固攝,而精液就可能流失了。

陽維脈有病,就會出現寒熱、目眩、僵仆等症状,因為陽維脈是維繫一身陽氣的經脈,頭目、手足、頸項、肩背等陽氣充足的部位,陽維脈都會到達。如果陽維脈不通暢,就不能夠維繫陽氣,在頭目就無法維繫而產生眩暈,在頸項、肩背就無法維繫而產生僵硬,在手足就無法維繫而產生癱瘓。

陰維脈有病,就會出現心痛、胸腹刺痛、胸腹脹痛等症状,因為陰維脈是維繫一身陰氣的經脈,胸腹等陰氣充足的部位,陰維脈都會到達。如果陰維脈不通暢,就不能夠維繫陰氣,在胸脅就無法維繫而產生疼痛。

陽蹻為病,陰緩陽急;陰蹻為病,陽緩陰急,及癲癇瘛瘲,寒熱恍惚者,蓋二蹻之脈,同發一源,故其為病亦不似前六脈,逐經分屬本文,以癲癇瘛瘲,寒熱恍惚總系二經之下,以二經均可病。此二脈一為經,一為絡,病在經則經急絡緩;病在絡,則經緩絡急,總之皆可言經,皆可言絡,但以男女分陰陽之所屬,緩急證病邪之所在,而正文以諸證為二經所共義良深矣!

白話文:

陽蹻脈若生病,則陰蹻脈緩慢,陽蹻脈急促;陰蹻脈若生病,則陽蹻脈緩慢,陰蹻脈急促。此外,像癲癇、瘛瘲、寒熱交替、神志恍惚等症狀,也與二蹻脈有關。

這是因為陽蹻脈和陰蹻脈皆源於同一個地方,因此其病症表現與前六脈有所不同,無法依照經脈分屬來解釋。癲癇、瘛瘲、寒熱交替、神志恍惚這些症狀,都屬於二蹻脈的病症範疇,因為二蹻脈都能發生疾病。

其中,陽蹻脈為經脈,陰蹻脈為絡脈。若病在經脈,則經脈急促,絡脈緩慢;若病在絡脈,則經脈緩慢,絡脈急促。總之,無論是經脈還是絡脈,都可能生病。但由於男女之分,以陰陽屬性來區分,脈象的緩急可反映出病邪所在的部位。

因此,本文以這些症狀來概括二蹻脈的共同病症,其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