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經通考》~ 身經通考卷三 脈說 (8)
身經通考卷三 脈說 (8)
1. 何謂失血之脈
諸病失血,皆見芤脈。隨其上下,以驗所出。大凡失血,脈宜沉細。設見浮大,後必難治。
寸芤積血在胸中,關內逢芤腸里癰。
夫矣!血之症非止一端,有吐血,有咳血,有唾血,有咯血,有衄血,有尿血,雖在其名不一,大抵俱是熱症,但有新舊虛實之不同耳!丹溪曰:血以上竅出,皆是陽盛陰虛,有無升降,血隨氣上,越出上竅,法當補陰抑陽,氣降則血歸經。
吐血者,吐出全血是也,因血溢妄行,流入胃脘,令人吐血;有因飲食過飽,填重傷胃而吐血者;有因思慮傷心及積熱而吐血者;有傷心肺而吐血者;有因思傷脾而吐血者;有因肺生癰而吐血者;有從高墜下傷損內臟而吐血者;有傷寒不解邪熱,在經隨氣上湧而吐血者。
白話文:
吐血是指吐出鮮血,原因是血液妄行,流入胃脘,導致吐血。也有可能是因為飲食過飽,填塞過度而傷胃導致吐血;也有可能是思慮過度傷心,或積熱傷心導致吐血;也有可能是傷及心肺導致吐血;也有可能是思慮過度傷脾導致吐血;也有可能是肺部生長癰疽導致吐血;也有可能是從高處墜落,傷損內臟導致吐血;也有可能是傷寒病邪熱未解,隨著氣血上湧而導致吐血。
有先失血後見痰嗽者,是陰虛火動,痰不下降,四物為主,加清痰降火藥。有先見痰嗽後見吐血者,是積熱,降痰火為急。有暴吐紫血成塊者,是熱傷血結於中,吐出為好,用四物加清熱藥調之。亦有因怒而吐血者,《經》曰:怒則氣逆,甚則嘔血□故也,吐血不止,用炮姜為末,童便□□從治法也。
咳血者,嗽出痰內有血是也。因肺熱而成。久嗽血壅於肺者,易治,不過涼之而已;損於肺者難治,以其不足也。熱嗽有血者,宜金沸草加阿膠;勞嗽有血者,補肺湯加阿膠、白芨;嗽血損肺,宜薏苡仁炒為末,蘸熟豬肺食。如熱嗽咽痛,痰帶血絲,或痰中多血而色鮮者,並宜金沸草散;如服冷劑不愈,此非熱症,宜杏子湯主之。
白話文:
有些人先失血後才出現咳嗽痰多,這是因為陰虛火旺,痰液無法下降,可以用四物湯為基礎,再加入清痰降火的藥物。有些人先出現咳嗽痰多,之後才吐血,這是因為體內積熱,需要趕快降痰火。如果突然吐出紫色的血塊,說明是熱氣傷了血液,凝結在體內,吐出來反而是好事,可以用四物湯加上清熱藥來調理。有些人因為生氣而吐血,古書上說,生氣會導致氣逆,嚴重時就會嘔血,如果吐血不止,可以用炮製過的生薑研磨成粉末,用童子尿送服來治療。
咳嗽帶血是指咳嗽時痰液中帶有血絲。大多數情況下,是肺熱引起的。如果長期咳嗽導致血液淤積在肺部,比較容易治療,只要用清涼藥物就能改善;但如果已經損傷肺部,就比較難治癒,因為是肺氣不足。如果咳嗽時痰多且帶血絲,屬於熱症,可以用金沸草和阿膠來治療;如果因為勞累而咳嗽帶血,可以用補肺湯加上阿膠和白芨;如果咳嗽帶血損傷了肺部,可以用炒過的薏苡仁磨成粉,蘸著煮熟的豬肺一起吃。如果咳嗽時咽喉疼痛,痰液中帶血絲,或者痰液中有很多鮮紅色血絲,都可以服用金沸草散;如果服用涼性藥物沒有效果,說明這不是熱症,可以用杏子湯來治療。
唾血者,鮮血隨唾而出是也,此出於腎,亦有瘀血,內損肺氣,壅遏不得下降,用天門冬、知、貝母、桔梗、黃柏、熟地、遠志,或加乾薑。
咯血者,不嗽而咯出血疙瘩是也,用薑汁、童便、青黛入血藥中用之,或加入四物湯,地黃膏、牛膝膏之類。
白話文:
唾血者
意思是說,患者會吐出鮮血夾雜在唾液中。這種情況通常是由腎臟問題引起,但也可能是由於瘀血,或肺氣受損,導致氣血阻塞無法下降而引起的。治療可以用天門冬、知母、貝母、桔梗、黃柏、熟地、遠志,必要時可以加乾薑。
咯血者
意思是說,患者沒有咳嗽,卻會咳出帶血的塊狀物。治療可以用薑汁、童便和青黛加入其他止血藥物中,也可以加入四物湯、地黃膏、牛膝膏等藥物。
衄血者,鼻中出血也。此出於肺,以犀角、升麻、梔子、黃芩、芍藥、生地黃、紫參之類治之。
尿血者,小便中出血也,膀胱所致。用炒黑山梔,水煎服之;或用琥珀、小薊治下焦結熱。血淋、尿血,因血虛者,四物加牛膝膏。
下血者,大便下血也。乃臟腑蘊積濕熱之□而成,或因氣鬱酒色過度,及多食炙煿熱毒之物,或風邪所冒,或七情六淫所傷,使氣血逆亂,榮衛失度,皆令下血。
白話文:
鼻子出血,叫做衄血,是肺部出了问题。可以用犀角、升麻、梔子、黄芩、芍药、生地黄、紫參等药治疗。
尿液中带血,叫做尿血,是膀胱出了问题。可以用炒黑山栀子水煎服,或者用琥珀、小薊来治疗下焦结热。血淋、尿血,如果是因为血虚引起的,就用四物汤加上牛膝膏。
大便带血,叫做下血,是脏腑积聚了湿热导致的,也可能是因为气郁、酒色过度,或者吃了太多炙煿热毒的食物,或者被風邪所冒,或者七情六淫所伤,导致气血逆乱,荣卫失度,都会引起下血。
治諸虛吐衄咯血,藥中每入童便一合,其效甚速。凡單用重湯頓服,無不效應。蓋溲能降火滋陰,又能清瘀血,止吐衄諸血。先賢有言,凡諸失血服寒涼,十無一生,服溲溺百無一死,每用童便一鍾,少入薑汁二、三點,攪勻徐徐服之,日進二、三次。如天寒卻以重湯頓溫服,但以進飲食相遠為佳。
肝經血加條芩,心經血加黃連、麥冬,脾經血加白芍、百合,肺經加天冬、百部、山梔,腎經加玄參、黃柏、知母,三焦湧血加連翹、地骨皮,膽經加柴胡、淡竹葉,胃經吐血加大黃、乾葛,心胞血倍牡丹皮加茅根,大腸便血加炒山梔、槐花,小腸尿血加炒梔子、木通、牛膝、茅根,積熱加大黃、芒硝,吐血不止加大黃、桃仁,皆憑乎脈。
白話文:
治療各種虛弱導致的吐血、鼻出血、咳血,藥方中經常加入童便一合,效果非常迅速。單獨使用童便以重湯煎煮,一次服用,無不奏效。這是因為童便能降火滋陰,也能清瘀血,止住吐血、鼻出血等各種出血。古人說,凡是失血就服用寒涼藥物,十個人中沒有活下來的,服用童便卻沒有人會死。每次使用童尿一鍾,加入少許薑汁兩三滴,攪拌均勻後慢慢喝下,一天喝兩到三次。如果天氣寒冷,則用重湯煎煮,溫熱服用,但要與進食時間間隔較長。
肝經出血,加條芩;心經出血,加黃連、麥冬;脾經出血,加白芍、百合;肺經出血,加天冬、百部、山梔;腎經出血,加玄參、黃柏、知母;三焦湧血,加連翹、地骨皮;膽經出血,加柴胡、淡竹葉;胃經吐血,加大黃、乾葛;心胞出血,加倍牡丹皮,再加茅根;大腸便血,加炒山梔、槐花;小腸尿血,加炒梔子、木通、牛膝、茅根;積熱,加大黃、芒硝;吐血不止,加大黃、桃仁。這些都需根據脈象而定。
2. 何謂咳嗽之
脈浮為風,緊為寒,數為熱、為細、為濕(以上為外邪);浮緊為虛寒,沉數為實熱,弦澀為少血,洪滑為多痰(以上為內郁)。細澀而數為房勞,有關短澀濡傷脾,左關弦短澀傷肝,右寸浮短澀傷肺,雙弦為寒,偏弦為飲,沉為留飲,弦實宜吐。脈出魚際為逆氣喘息,肺脈微急為咳而唾血。
脈沉不可發汗,浮直而濡者易治;脈數有熱,氣逆而喘,不得臥者難治。上氣喘,面浮腫,肩息,脈浮大者死。久嗽,脈弱者可治;實大數者死。上氣喘息低昂,脈滑,手足溫者生;脈澀,四肢寒者死。咳而脫形身熱,脈小堅急以疾是逆也,不過十五日死。咳嗽羸瘦,脈形堅大者死;浮軟者生;小沉伏匿者死。
白話文:
脈搏浮起來代表風邪入侵,緊繃代表寒邪入侵,脈搏跳動快代表熱邪入侵,脈搏細小代表濕邪入侵。脈搏浮起來且緊繃代表虛寒,脈搏沉下去且跳動快代表實熱,脈搏弦緊而澀代表血虛,脈搏洪大而滑利代表痰多。脈搏細小且澀,跳動快代表房事過度,脈搏有關節部位短而澀代表脾虛,左邊關脈部位弦緊而短澀代表肝虛,右邊寸脈部位浮起來且短澀代表肺虛,雙手脈搏都弦緊代表寒邪,脈搏偏向一邊弦緊代表水飲,脈搏沉下去代表水飲停滯,脈搏弦緊而有力宜用吐法。脈搏出現在魚際穴代表逆氣喘息,肺脈微急代表咳嗽且咳血。
脈搏沉下去不可發汗,脈搏浮起來且直而濡濕者容易治癒;脈搏跳動快代表有熱邪,氣逆而喘,不能平躺者難以治癒。上氣喘,面部浮腫,呼吸像肩部喘息,脈搏浮起來且大者會死亡。久咳,脈搏弱者可以治癒;脈搏實大且跳動快者會死亡。上氣喘息起伏不定,脈搏滑利,手腳溫暖者會活下來;脈搏澀,四肢冰冷者會死亡。咳嗽且形體消瘦,身體發熱,脈搏細小堅硬且跳動快,這是逆氣,不會超過十五天就會死亡。咳嗽且消瘦,脈搏堅硬且大者會死亡;脈搏浮起來且柔軟者會活下來;脈搏細小且沉下去,隱藏者會死亡。
咳而嘔吐,腹脹且泄,弦急欲絕者不治。
《歌》曰:咳嗽所因浮風緊寒,數熱細濕房勞澀難。右關濡者飲食傷脾,左關弦短疲極肝衰。浮短肺傷法當咳嗽,五臟之嗽各視其部。沉緊虛寒,沉數實熱,洪滑多痰,弦澀少血,形盛脈細,不足以息,沉小伏匿,皆是死脈,惟有浮大而嗽者生。
咳嗽之病,有自外而入者,有自內而出者。風寒暑濕,外也;七情飢飽,內也。風寒暑濕先自皮毛而入,皮毛者肺之合,故雖外邪欲傳藏府,亦必先以合而為嗽,此自外而入者也。七情飢飽,內有所傷,則邪氣上逆,肺為氣出入之道,故五臟之邪上蒸於肺而嗽,此自內而發者也。然風寒暑濕有不為嗽者,蓋所感者重,徑傷臟腑,不留於皮毛。
白話文:
咳嗽同時伴隨嘔吐、肚子脹痛且拉肚子,脈象弦急快要斷掉,這種情況是無法治療的。
古書中記載:咳嗽的原因包括外感風寒、暑濕,以及內傷飲食、房勞等。如果右關脈濡弱,表示飲食傷脾;左關脈弦短,表示勞累過度、肝臟衰弱。浮脈短促代表肺部受損,導致咳嗽。五臟的咳嗽症狀,則要根據其所屬部位來判斷。脈象沉緊代表虛寒,沉數代表實熱,洪滑代表多痰,弦澀代表少血,形體強壯但脈象細弱表示氣血不足,無法平息咳嗽,沉細伏隱的脈象則都是死脈,只有浮大而咳嗽的才是活脈。
咳嗽的病症,有來自外界的,也有來自體內的。風寒暑濕屬於外因,七情、飢飽屬於內因。風寒暑濕首先從皮毛入侵,皮毛是肺的合穴,所以即使外邪想要傳入臟腑,也會先影響到皮毛而引起咳嗽,這就是外感咳嗽。七情、飢飽導致內傷,就會使邪氣上逆,肺是氣體出入的通道,因此五臟的邪氣向上蒸騰到肺部而引起咳嗽,這就是內傷咳嗽。但是,風寒暑濕並不一定都會引起咳嗽,因為如果邪氣過重,直接傷害到臟腑,就不會停留在皮毛上。
七情亦有不為嗽者,蓋病尚淺,止在本藏,未即上攻。所以傷寒以有嗽為輕,而七情飢飽之嗽,久而後見。治法當審脈症三因,若外因邪氣,止當發散,又須原其虛實冷熱;若內因七情,則隨其部經位與氣口脈相應,當以順氣為先,下痰次之。有停飲而嗽,又須消化之方,不可用烏梅、罌粟酸澀之藥。
其寒邪未除,亦不可便用補藥。尤忌憂思過度,房室勞傷,遂成瘵疾,宜養脾生肺也。
《仁齋直指》云:感風者鼻塞聲重,傷冷者悽清怯寒,挾熱為焦煩,受濕為纏滯,瘀血則膈間腥悶,停水則心下怔松,或實或虛,痰之清白,唾之稀稠,從可知之。治嗽大法,肺脈浮為風邪所客,以發散取之;肺脈實為氣壅內熱,以清利行之;脈濡散為肺虛,以補肺安之。
白話文:
七情導致的咳嗽,以及治療方法
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引起的咳嗽,並非所有患者都會出現,這是因為病情尚淺,病邪只停留在臟腑內,尚未向上攻襲。所以,傷寒引起的咳嗽屬於輕症,而七情、飢飽造成的咳嗽,則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顯現。
治療方法應根據脈象、症狀和病因,進行判斷。
若病因是外邪入侵,應以發散藥物治療,同時還要根據患者的虛實、寒熱狀態進行調整。
若病因是七情所致,則應根據病變的經絡位置和氣口脈象,以順氣為先,下痰次之。
若咳嗽是因停飲引起的,則應使用消化藥物,避免使用烏梅、罌粟等酸澀藥物。
若寒邪未除,不可立即使用補藥,尤其忌諱憂思過度、房事勞損,以免病情加重,演變成瘵疾,應以養脾生肺為主要治療方向。
《仁齋直指》中記載:風邪入侵,會導致鼻塞、聲音沉重;寒邪入侵,會導致聲音清脆、畏寒;熱邪入侵,會導致焦躁煩悶;濕邪入侵,會導致咳嗽纏綿不愈;瘀血阻滯,會導致胸膈間腥悶;水飲停滯,會導致心下怔忡、鬆軟。痰液的清白、唾液的稀稠,也能反映出病情的不同。
治療咳嗽的大法如下:
- 肺脈浮,為風邪客肺,應以發散藥物治療。
- 肺脈實,為氣壅內熱,應以清利藥物治療。
- 脈濡散,為肺氣虛弱,應以補肺安肺藥物治療。
若久嗽之人,曾經解利,以致肺胃俱寒,飲食不進,則用溫中助胃,加和平治嗽之藥;至於酒色過度,虛勞少血,津液內耗,心火自炎,遂使燥熱乘肺,咯唾膿血,上氣涎潮,其嗽連續而不已,唯夫血不榮肌,故邪在皮毛,皆能入肺,而自背得之尤速,此則人參,芎、歸所不可無。一種傳注病□邪惡五臟反克,毒害尤深。
近世率用蛤蚧,天靈蓋、枕柳枝、丹砂、雄黃、安息香、蘇合香丸通神之劑,然則咳嗽症治於此,可以問津矣。抑尤有說焉,肺出氣也,腎納氣也,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本,凡咳嗽暴重動引百骸,自覺氣從臍下逆本而上者,此腎虛不能收氣歸元也。當以破故脂、安腎丸主之,毋徒從事於寧肺也。
白話文:
長期咳嗽的人,如果曾經腹瀉導致肺胃都寒涼,吃不下東西,就要用溫暖脾胃、幫助消化,並且兼具止咳的藥物。至於縱慾過度,虛弱少血,津液流失,心火自燃,進而導致燥熱侵犯肺部,咳出膿血,呼吸急促,唾液如泡沫,咳嗽不斷,這是因為血液不能滋養肌膚,所以外邪容易侵入皮毛,進而影響肺部,而從背部感染則速度更快,所以人參、川芎、當歸是必不可少的。還有一種傳染病,邪氣侵犯五臟,反過來傷害身體,毒性很深。
近來多用蛤蚧、天靈蓋、枕柳枝、丹砂、雄黃、安息香、蘇合香丸等通神藥物來治療咳嗽,但咳嗽的病症治療到這種程度,就值得探討了。還有一種說法,肺臟主氣,腎臟納氣,肺臟是氣的統帥,腎臟是氣的根本,如果咳嗽突然加重,牽動全身,感覺氣從肚臍下逆行而上,這是腎虛無法收攝氣息回歸元氣所致,應該用破故脂、安腎丸來治療,不要只顧著滋養肺臟。
治咳,以消痰順氣為先。河間曰:治咳者,當以治痰為先;治痰者,以順氣為主。是以南星、半夏勝其痰,而咳嗽自愈;枳殼、陳皮利其氣,而痰飲自除。痰盛而能食者:小承氣湯微下之;痰勝而不能食者,厚朴湯疏導之;無痰而咳嗽者,當以辛甘潤其肺,如蜜煎生薑湯,蜜煎桂皮湯之類是也。
《本草》云:陳皮味辛,理上氣行滯塞;青皮味苦,理下氣,二味俱用散三焦,痰氣不可少也。
白話文:
治咳的原則與方藥:以消痰順氣為先
治療咳嗽,首要原則是消痰順氣。河間醫家說:治療咳嗽,應以化痰為先,化痰則以順氣為主。所以像南星、半夏等藥物能化解痰液,咳嗽自然痊癒;而枳殼、陳皮等藥物能疏通氣機,痰飲自然消失。
如果痰多但食慾良好,可用小承氣湯稍微瀉下;如果痰多且食慾不振,可用厚朴湯疏導;如果沒有痰卻咳嗽,則應以辛甘之味潤肺,例如蜜煎生薑湯、蜜煎桂皮湯等。
《本草》記載:陳皮味辛,能理氣上行,通暢阻塞;青皮味苦,能理氣下行。兩者皆可散三焦,是治療痰氣不可或缺的藥物。
治嗽,須觀時令。春月,風寒所傷,咳嗽聲重頭疼,用金沸草散;咳嗽聲重,身熱頭痛,用《局方》消風散。蓋肺虛則腠理不密,風邪易入,治法當解表兼實肺氣。肺有火則腠理不閉,風邪外乘,治宜解表兼清火,□退即止,若數行解散,則重亡津液,邪蘊而為疽,肺痿矣。
故凡肺受邪不□而小便短少,皮膚漸腫,咳□日增者,宜六君子湯以補脾肺,六味丸以滋補腎水。
夏月,喘急而咳,面赤潮熱,其脈洪大者,黃連解毒湯;熱燥而咳,梔子湯;咳唾有□,麥門冬湯,俱吞六味丸。壯水之主,以制陽光,而保肺金。
白話文:
春季
,風寒所傷,咳嗽聲音重且頭疼,可以使用金沸草散;咳嗽聲音重,身體發熱頭疼,則可用《局方》消風散。這是因為肺虛則腠理不密,風邪容易侵入,治療方法應當解表兼顧補肺氣。若肺有火,則腠理不閉,風邪外乘,治療應當解表兼清火,熱退即可停止。如果多次使用解散類藥物,則會導致津液大量流失,邪氣積聚而形成疽,最終導致肺痿。
所以,凡是肺部受到邪氣侵襲,沒有及時治療,並且小便短少、皮膚逐漸腫脹、咳嗽日益加重的患者,應當使用六君子湯來補脾肺,六味丸來滋補腎水。
夏季
,喘息急促且咳嗽,面部發紅潮熱,脈象洪大者,可以使用黃連解毒湯;熱燥咳嗽,則用梔子湯;咳嗽時吐出痰液,則用麥門冬湯,並服用六味丸。這些都是為了滋養腎水,控制陽氣,保護肺金。
秋月,咳而身熱自汗,口乾便赤,脈虛而洪者白虎湯;身熱而煩,氣高而短,心下痹滿,四肢困倦,精神短少者,香薷飲。若病邪既去,宜用補中益氣湯,加山藥、五味子,以養元氣;柴胡、升麻各二分,以升生氣
冬月,風寒外感,形氣,病氣俱實者,宜華蓋散加減亦黃湯,所謂從表而入自表而出;若形氣、病氣俱虛者,宜補其元氣,而佐以解表之藥。若專於解表,則肺氣益虛邪氣則乘虛易入,其病愈難治矣。
白話文:
秋月
秋季,如果出現咳嗽、身體發熱、自發出汗、口乾舌燥、大便乾燥、脈象虛弱而有力的情况,可以用 白虎湯 來治療。
如果身體發熱、煩躁不安、呼吸急促、胸悶、四肢乏力、精神萎靡,可以用 香薷飲 來治療。
如果病邪已經去除,可以用 補中益氣湯 加 山藥 和 五味子 來滋養元氣。再加入 柴胡 和 升麻 各二分,可以幫助升發元氣。
冬月
冬季,如果因風寒外感而導致身體、氣血、病邪都比較重的,可以用 華蓋散 加减,也可以用 黃湯 來治療,這就叫做從表面入侵的病邪,也要從表面來治療。
如果身體、氣血、病邪都比較虛弱的,就要滋補元氣,同時配合解表藥物。
如果只注重解表,就會導致肺氣更加虛弱,邪氣乘虛而入,病情就更加難以治療。
夏月嗽而發熱者,謂之熱痰嗽,小柴胡湯四兩,加石膏一兩,知母半兩。冬月嗽而發寒熱,謂之寒嗽,小青龍加杏仁、冬花、細辛、乾薑之屬。
白話文:
夏天咳嗽並且發燒的,稱為熱痰咳嗽,用小柴胡湯四兩,再加入石膏一兩、知母半兩。冬天咳嗽並且發寒發熱的,稱為寒嗽,用小青龍湯加上杏仁、冬花、細辛、乾薑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