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瀠

《身經通考》~ 身經答問十 (3)

回本書目錄

身經答問十 (3)

1. 身經答問十一

長春子聞而喜曰:子言子母補瀉之義,可謂備矣!吾聞諸病各有主藥焉,何謂也?

尊生子曰:於《湯液本草》載之矣。請為子言其要:

中風卒倒不語,用牙皂、細辛開關為主。痰氣壅盛,用南星、木香為主。

語言蹇澀,用菖蒲、竹瀝為主。口眼喎斜,用防風、羌活、竹瀝為主。手足搐搦,用防風、羌活為主。左癱屬血虛、用芎、歸為主;右瘓屬氣虛,用參、術為主。諸風,用防風、羌活為主。傷寒頭痛,用羌活、川芎為主。遍身疼痛,用蒼朮、羌活為主。發汗,用麻黃、桂枝為主;久汗不出,用紫蘇、青皮為主;止汗,用桂枝、芍藥為主。

表熱,用柴胡為主;裡熱,用黃連、黃芩為主;大熱,用連、芩、柏、梔為主。發狂便實,用大黃、芒硝為主。發渴,用石膏、知母為主。膨悶,用桔梗、枳殼為主;心下痞悶,用枳實、黃連為主。懊憹,用梔子、豆豉為主;虛煩,用竹葉、石膏為主。不眠,用竹茹、枳實為主;鼻乾不眠,用葛根。

芍藥為主。發斑,用玄參、升麻為主。發黃,用茵陳、梔子為主。陰症,用附子、乾薑為主。中暑,用香茹、扁豆為主;中濕,用蒼朮、白朮為主。瀉心火,用黃連為主;瀉肺火,用黃芩為主;瀉脾火,用芍藥為主;瀉胃火,用石膏為主,瀉肝火,用柴胡為主;瀉腎火,用知母為主;瀉膀胱火,用黃柏為主;瀉小腸火,用木通為主;瀉屈曲之火,用梔子為主;瀉無根之火,用玄參為主。內傷元氣,用參、耆、甘草為主;脾胃虛弱,用白朮、山藥為主。

消食積,用麥芽、神麯為主;消肉積,用山楂、草果為主;消酒積,用黃連、乾葛、烏梅為主;消涼積,用巴豆為主;消熱積,用大黃為主。六郁,用蒼朮、香附為主。結痰,用瓜蔞、貝母、枳實為主;濕痰,用半夏、茯苓為主;風痰,用白附子、南星為主;痰在四肢經絡,用竹瀝、薑汁為主;痰在兩脅,用白芥子為主;老痰,須用海石為主。

寒嗽,用麻黃、杏仁為主;熱嗽,用黃芩、桑白皮為主;嗽久,用款冬、五味子為主;氣喘,用蘇子、桑白為主。瘧疾新者,宜截,用常山為主;瘧疾久者,宜補,用白豆蔻為主。痢疾初起,宜下,用大黃為主;痢疾後重,宜疏,用木香、檳榔為主;痢疾,熱積氣滯,用黃連、枳殼為主。久痢白者,屬氣虛,用白朮、茯苓為主;久痢赤者,屬血虛,用當歸、川芎為主。

泄瀉,用白朮、茯苓為主。水瀉,用滑石為主。久瀉,用訶子、肉寇為主,或加升、柴升提。霍亂,用霍香、半夏為主。嘔吐,用薑汁、半夏為主,咳逆,用柿蒂為主。吞酸,用蒼朮、神麯為主。嘈雜,用姜炒黃連、黑梔為主。順氣,用烏藥、香附為主。痞滿,用枳實、黃連為主。

白話文:

長春子聽了很高興,說:「你說的補母瀉子的道理,可以說是十分完備了!我聽說各種疾病都有各自的主要用藥,這是怎麼說的呢?」

尊生子說:「這在《湯液本草》裡有記載。我來給你講述其中的要點:

中風突然昏倒、不能說話,主要用牙皂、細辛來開竅。痰氣壅塞,主要用南星、木香。

說話困難、口齒不清,主要用菖蒲、竹瀝。口眼歪斜,主要用防風、羌活、竹瀝。手腳抽搐,主要用防風、羌活。左半身癱瘓屬於血虛,主要用川芎、當歸;右半身癱瘓屬於氣虛,主要用人參、白朮。各種風症,主要用防風、羌活。傷寒頭痛,主要用羌活、川芎。全身疼痛,主要用蒼朮、羌活。發汗,主要用麻黃、桂枝;出汗不止,主要用紫蘇、青皮;止汗,主要用桂枝、芍藥。

表面的熱症,主要用柴胡;內部的熱症,主要用黃連、黃芩;大熱症,主要用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發狂、大便不通,主要用大黃、芒硝。口渴,主要用石膏、知母。腹脹悶,主要用桔梗、枳殼;心下痞悶,主要用枳實、黃連。心中煩躁,主要用梔子、豆豉;虛煩,主要用竹葉、石膏。失眠,主要用竹茹、枳實;鼻乾導致失眠,主要用葛根。

發斑,主要用玄參、升麻。發黃疸,主要用茵陳、梔子。陰症,主要用附子、乾薑。中暑,主要用香薷、扁豆;中濕,主要用蒼朮、白朮。瀉心火,主要用黃連;瀉肺火,主要用黃芩;瀉脾火,主要用芍藥;瀉胃火,主要用石膏;瀉肝火,主要用柴胡;瀉腎火,主要用知母;瀉膀胱火,主要用黃柏;瀉小腸火,主要用木通;瀉關節彎曲處的火,主要用梔子;瀉無根之火,主要用玄參。內傷元氣,主要用人參、黃耆、甘草;脾胃虛弱,主要用白朮、山藥。

消除食積,主要用麥芽、神麴;消除肉積,主要用山楂、草果;消除酒積,主要用黃連、葛根、烏梅;消除冷積,主要用巴豆;消除熱積,主要用大黃。六種鬱結,主要用蒼朮、香附。痰結,主要用瓜蔞、貝母、枳實;濕痰,主要用半夏、茯苓;風痰,主要用白附子、南星;痰在四肢經絡,主要用竹瀝、薑汁;痰在兩脅,主要用白芥子;老痰,必須用海石。

寒咳,主要用麻黃、杏仁;熱咳,主要用黃芩、桑白皮;久咳,主要用款冬、五味子;氣喘,主要用蘇子、桑白。新發的瘧疾,適合截斷,主要用常山;久病瘧疾,適合補養,主要用白豆蔻。痢疾初起,適合瀉下,主要用大黃;痢疾腹痛後重,適合疏通,主要用木香、檳榔;痢疾屬於熱積氣滯,主要用黃連、枳殼。久痢白色,屬於氣虛,主要用白朮、茯苓;久痢赤色,屬於血虛,主要用當歸、川芎。

腹瀉,主要用白朮、茯苓。水瀉,主要用滑石。久瀉,主要用訶子、肉豆蔻,或加升麻、柴胡來提升。霍亂,主要用藿香、半夏。嘔吐,主要用薑汁、半夏;呃逆,主要用柿蒂。吞酸,主要用蒼朮、神麴。胃中嘈雜,主要用薑汁炒黃連、黑梔子。順氣,主要用烏藥、香附。胸腹痞滿,主要用枳實、黃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