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經通考》~ 身經答問十 (2)
身經答問十 (2)
1. 身經答問十
肺乘心、微邪,喘熱,瀉白散。
肝乘心,虛邪,風濕,煎大羌活湯,下大青丸。
脾乘心,實邪,泄瀉,身熱,瀉黃散。
腎乘心,賊邪,恐怖,惡寒,安神丸。
五行之理,惟腎之一臟,母盛而子反受邪,是物之性有不可一概論者,肺腎是也。何則?肺屬金,應乎皮毛,所主者氣。腎屬水,主乎骨髓,所藏者精。氣之輕浮,能上而不能下;精之沉重,能下而不能上,此物理之自然。今肺盛乃熱作也。氣得熱而上蒸,則肺不能下生於腎,而腎受邪矣。
急以涼藥解之,使藏氣溫和,自能下生於腎矣。此腎病必先求之於肺。若肺和而腎忽受病,不過脾濕相形,所以有解肺熱、去脾邪二藥。若脾肺自和而腎受病,亦當察本藏虛實而治之。
腎虛以熟地、黃柏補之。腎無實,不可瀉,故無瀉腎之藥。虛則補其母,以五味子補肺。腎主寒,自病則足脛寒而逆。人之五臟,惟腎無實。小兒痘變黑陷,是腎水克退心火,多不治也。
心乘腎,微邪,內熱,不惡寒,桂枝丸。
肺乘腎,虛邪,喘嗽,皮澀而寒,百部丸。
肝乘腎,實邪,拘急,氣搐,身寒,理中丸。
脾乘腎,賊邪,體重,泄瀉,身寒,理中丸。
凡肝經得病,必先察其肺腎兩藏,原其起病,然後復審肝經之虛賣。然腎者肝之母,肺者木之賊。今肝得病,若非腎水不能相生,必是肺金鬼賊相剋。故須審其來在肺,先治肺,攻其鬼也;其來在腎,先補腎,滋其源也。方審本藏之虛實而治之。
肝虛,以生薑,陳皮補之。水能生木,腎乃肝母,若以補腎,熟地、黃柏補之。如無他症,地黃丸主之。
肝實,以白芍藥瀉之。如無他症,瀉青丸主之。心乃肝之子,以甘草瀉心。
肝主風,自病則風搐拘急,急食甘以緩之,佐以酸苦,以辛散之。實搐力大,瀉青丸;虛搐力小,地黃丸。
心乘肝,實邪,壯熱而搐,利驚丸。
肺乘肝,賊邪,氣盛,則前伸呵欠,微搐,法當瀉肺,先補本藏肝,地黃丸;後瀉肺,瀉白散。
脾乘肝,微邪,多睡,體重搐,先當定搐,瀉青丸;搐止再見後症,則以別法治之。
腎乘肝,虛邪,憎寒,呵欠而搐,羌活膏。
心包絡、三焦,相火也。味甘補,苦瀉氣,熱補寒瀉。
三焦者,稟腎間動氣以資始,藉胃中谷氣以資生。水穀自上焦而入,自下焦而出。膻中為氣海,又氣海在臍下一寸半,故曰:水穀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
白話文:
身經答問十
肺氣犯心,輕微外邪入侵,症狀為喘息、發熱,治療用瀉白散。
肝氣犯心,虛弱的邪氣入侵,症狀為風濕,治療用煎大羌活湯及下大青丸。
脾氣犯心,邪氣較盛,症狀為腹瀉、身熱,治療用瀉黃散。
腎氣犯心,邪氣侵犯,症狀為恐懼、惡寒,治療用安神丸。
五行之理,唯有腎臟,母臟強盛反而子臟(心臟)受邪氣侵犯,說明事物特性並非一概而論,肺腎便是如此。為何呢?肺屬金,主皮毛,司呼吸之氣;腎屬水,主骨髓,藏精氣。氣輕而浮,能上升卻不能下降;精重而沉,能下降卻不能上升,這是自然界的規律。現在肺氣盛則導致發熱,氣因熱而上蒸,則肺氣不能下降滋養腎臟,而導致腎臟受邪。
應當立即用涼性藥物治療,使臟腑之氣溫和,自然就能下降滋養腎臟了。所以治療腎病,必先從肺入手。如果肺氣平和而腎臟突然生病,多半是脾濕互相影響,因此需要服用治療肺熱和去除脾臟邪氣的藥物。如果脾肺功能正常而腎臟生病,也應當觀察腎臟本身的虛實再進行治療。
腎虛用熟地黃、黃柏補益。腎臟沒有實證,不可瀉,所以沒有瀉腎的藥物。虛則補其母,用五味子補益肺臟。腎主寒,生病則足脛冰冷而逆行。人體五臟,唯有腎臟無實證。小兒出痘後變黑凹陷,是腎水克制心火,大多難以治愈。
心氣犯腎,輕微外邪入侵,症狀為內熱,不惡寒,治療用桂枝丸。
肺氣犯腎,虛弱的邪氣入侵,症狀為喘咳,皮膚乾燥冰冷,治療用百部丸。
肝氣犯腎,邪氣較盛,症狀為肌肉拘急、氣逆、身寒,治療用理中丸。
脾氣犯腎,邪氣侵犯,症狀為身體沉重、腹瀉、身寒,治療用理中丸。
凡是肝經生病,必須先觀察肺腎兩臟的狀況,追溯病因,然後再判斷肝經的虛實。因為腎是肝的母臟,肺是木的賊,肝臟生病,如果不是腎水不能滋生肝木,必定是肺金克制肝木。所以必須審視病因是否來自肺臟,先治療肺臟,攻克肺金的克制;病因來自腎臟,則先補益腎臟,滋養其根本。然後根據本臟的虛實再治療。
肝虛,用生薑、陳皮補益。水能生木,腎是肝的母臟,如果要補益腎臟,用熟地黃、黃柏補益。如果沒有其他症狀,地黃丸主治。
肝實,用白芍藥瀉之。如果沒有其他症狀,瀉青丸主治。心是肝的子臟,用甘草瀉心火。
肝主風,生病則出現抽搐拘急,需立即服用甘味食物緩解,輔以酸苦味食物,再用辛味藥物疏散。實證抽搐力量大,用瀉青丸;虛證抽搐力量小,用地黃丸。
心氣犯肝,邪氣較盛,症狀為壯熱而抽搐,治療用利驚丸。
肺氣犯肝,邪氣侵犯,氣盛,則前伸、呵欠、輕微抽搐,應當瀉肺,先補益肝臟的根本,用地黃丸;然後瀉肺,用瀉白散。
脾氣犯肝,輕微外邪入侵,症狀為嗜睡、身體沉重、抽搐,應當先止住抽搐,用瀉青丸;抽搐停止後再觀察其他症狀,然後再用其他方法治療。
腎氣犯肝,虛弱的邪氣入侵,症狀為畏寒、呵欠、抽搐,治療用羌活膏。
心包絡、三焦屬相火。甘味補益,苦味瀉氣,熱則補寒則瀉。
三焦依靠腎臟的元氣啟動,依靠胃中谷氣滋生。水穀從上焦進入,從下焦排出。膻中是氣海,又氣海在臍下一寸半,所以說:水穀的通道,是氣的起始與終止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