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瀠

《身經通考》~ 身經答問五 (8)

回本書目錄

身經答問五 (8)

1. 身經答問九

天有六氣,人以三陽三陰上奉之;地有五行,人以五臟六腑下應之。

從內之外者,調其內;從外之內者,治其外:從內之外而盛於外者,先調其內,而後治其外;從外之內而盛於外者,先調其內,而後治其外;從外之內而盛於內者,先治其外,而後調其內;中外不相及,則治其主病。

熱因寒用,寒因熱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陽盛陰虛,□□□□□□□死,陰盛陽虛,汗之則愈,下之則死。

天時勝。則舍人之病,而從天之時;人病勝。則舍天之時,而從人之病。此蓋有權衡焉,所當以形症察之,而不可專恃乎脈者也。

白話文:

身經答問九

天地自然運行各有規律,人體也受到影響。天有六氣(風、寒、暑、濕、燥、火),人體的三陽經和三陰經與之相呼應;地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人體的五臟六腑與之相應。

疾病的發生,要看病因的來源。如果病從內而外發作,就要先調理內臟;如果病從外而內侵襲,就要先治療外在症狀。如果病從內而外發作,而且外在症狀很明顯,也要先調理內臟,再治療外在症狀;如果病從外而內侵襲,而且外在症狀很明顯,也要先調理內臟,再治療外在症狀;如果病從外而內侵襲,而且內在症狀很明顯,就要先治療外在症狀,再調理內臟;如果內外症狀無關聯,就治療主要的疾病。

治療疾病要根據病因選擇方法,例如,熱證用寒涼藥物治療,寒證用溫熱藥物治療,不通則通,閉塞則瀉。陽氣過盛陰氣不足,[此處缺失六字,原文殘缺]就會死亡;陰氣過盛陽氣不足,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就會好轉,用瀉下方法治療就會死亡。

治療要根據天時和病情而定。如果天時有利於疾病的康復,就要順應天時;如果病情危急,就要根據病情進行治療。這需要權衡利弊,仔細觀察病人的症狀,不能單純依靠脈象來判斷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