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經通考》~ 身經通考卷三 脈說 (4)
身經通考卷三 脈說 (4)
1. 何謂病在內在外、在左在右、在上在中在下之脈
《內經》曰:尺內兩旁則季脅也,尺外以候腎,尺裡以候腹中。附上(即關),左外以候肝,內以候膈;右外以侯胃,內以候脾。上附上(即寸),右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後以候後。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脛足䟰中事也
粗大者,陰不足、陽有餘,為熱中也。來(浮)疾去徐(沉)(浮者為來,沉者為去),上實下虛,為厥、顛疾(陽實陰虛,宜厥顛);來徐去疾,上虛下實,為惡風也(陽虛陰實,不任風寒)。故中惡風者,陽氣受也(同氣相求)。有脈俱沉細數者(陰火逆),少陰厥也;沉細(為陰)數散者,寒熱也;浮而散者(陰虛陽孤)為眴僕。
白話文:
-
手腕內側兩旁的位置是“季脅”(肋骨下方的部位),手腕外側的位置可以觀察腎臟的狀況,手腕內側的位置可以觀察腹部的狀況。
-
手腕上方的“關脈”(關衝穴)位置,左手外側可以觀察肝臟的狀況,內側可以觀察膈肌的狀況;右手外側可以觀察胃的狀況,內側可以觀察脾臟的狀況。
-
關脈上方“寸脈”(尺澤穴)位置,右手外側可以觀察肺部的狀況,內側可以觀察胸腔的狀況;左手外側可以觀察心臟的狀況,內側可以觀察膻中的狀況。寸脈前方觀察前部的狀況,後方觀察後部的狀況。
-
從手背到手腕上部,觀察的是胸喉部位的情況;從手腕下部到手掌,觀察的是小腹、腰部、大腿、膝蓋、小腿、腳踝和腳趾部位的情況。
-
脈象粗大,說明陰氣不足、陽氣有餘,屬於內熱症。
-
脈象浮而快,沉而慢,上實下虛,則容易出現昏厥、頭暈等症狀,這是由於陽氣盛而陰氣虛所致。
-
脈象浮而慢,沉而快,上虛下實,則容易感受風寒,這是由於陽氣虛而陰氣盛所致。所以容易感受風寒的人,是因為陽氣虛弱,無法抵抗外邪。
-
脈象沉細而數,說明陰火內擾,容易出現少陰厥逆的症狀。
-
脈象沉細而數散,說明寒熱交戰。
-
脈象浮而散,說明陰虛陽孤,容易出現眼睛突出、眼球震顫等症狀。
諸浮不躁(在手人迎)者,皆在陽(重陽),則為熱(足三陽受病);其有躁者(手三陽)在手,諸細而沉者,皆在陰(重陰),則為骨痛(手三陰);其有靜者(足三陰)在足,數動一代者(陰固於外,陽戰於內,故脈厥,厥動搖),病在陽之脈也,泄及便膿血。
頭有疾,取之足,謂陽病在陰也。足有疾,取之上,謂陰病在陽也。中有疾,傍取之,傍者,少陽甲膽是也;中者,脾胃也。胃中濕勝而成泄瀉,宜助肝膽風勝,以木克之。
諸過者,切之澀者,陽氣有餘也;滑者,陰氣有餘也。凡陽氣有餘,為身熱無汗;陰氣有餘,為多汗身寒;陰陽有餘,則無汗而寒。推而外之,內而不外,有心腹疾也。推而內之,外而不內,身有熱也。推而上之,上而不下(陽升不降),腰足清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陽滯而不利),頭項病也。
白話文:
手上的脈搏浮而不躁,代表陽氣旺盛,病症可能源於足三陽經受寒;如果脈搏躁動,則代表手三陽經受熱;脈搏細而沉,則代表陰氣旺盛,可能伴隨骨痛;如果脈搏靜止,則代表足三陰經受寒,脈搏數動而微弱,則可能伴隨腹痛、泄瀉,甚至膿血。
頭部病症,可以從腳部取穴治療,是因為陽氣病變在陰經;腳部病症,可以從頭部取穴治療,是因為陰氣病變在陽經;腹部病症,則需要從身體兩側取穴,因為少陽經甲膽經位於身體兩側,脾胃經位於腹部中間。如果胃部濕氣過盛導致泄瀉,可以輔助肝膽經,因為木克土,有助於調理脾胃。
脈搏滑澀可以反映出人體的陰陽狀態。脈搏切起來澀,代表陽氣過盛,可能伴隨發熱無汗;脈搏滑,代表陰氣過盛,可能伴隨多汗畏寒;陰陽氣都過盛,則會出現無汗畏寒的症狀。
如果脈搏推之向外,卻無法推出去,代表心腹有病;如果脈搏推之向內,卻無法推進去,代表身體發熱;如果脈搏推之向上,卻無法推上去,代表腰部和腳部寒冷;如果脈搏推之向下,卻無法推下去,代表頭部和頸部有病。
按之至骨,脈氣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氣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中,旁取之)。
積在心下,寸弦緊;在胃管,關弦緊;在臍下,尺弦緊。左手脈橫症在左,右手脈橫症在右。(三焦病因見答問)。
何謂久病、新病之脈
久病,反候春沉,夏微、秋洪、冬浮,過時命終。尺脈上不至關,為陰,絕死於春夏;寸脈下不至關,為陽,絕死於秋冬。
久病脈弱,新病脈強,有初病之脈,有將愈之脈。
何謂內因外因、不內不外之脈
凡欲診脈,先調自氣,取病人息。凡診脈,先識人迎、氣口,以辨內、外因;其不與人迎、氣口相應,為不內外因。所謂關前一寸,人命之主,何也?喜怒憂思悲恐驚,內應氣口為內因也。《歌》曰:喜則傷心脈必虛,思傷脾脈結中居。因憂傷肺脈必澀,怒氣傷肝脈定濡。恐傷於腎脈沉是,緣驚傷膽動相須。脈緊因悲傷胞絡,七情氣口內因之。
白話文:
按壓到骨頭,脈氣微弱的人,腰脊疼痛,身體有痹症。(氣逆的人,病在上,就取下方的穴位;病在中間,就取旁邊的穴位)。
積聚在心窩部位,寸脈弦緊;在胃管部位,關脈弦緊;在臍下部位,尺脈弦緊。左手脈橫症在左側,右手脈橫症在右側。(三焦病因見答問)。
什麼是久病、新病的脈象呢?
久病,反候春沉,夏微、秋洪、冬浮,過時就會死亡。尺脈向上不到關脈,屬於陰,在春夏時節死亡;寸脈向下不到關脈,屬於陽,在秋冬時節死亡。
久病脈象弱,新病脈象強,有初病的脈象,也有將要痊癒的脈象。
什麼是內因、外因、不內不外之脈呢?
凡是想要診脈,都要先調和自身的氣息,取得病人的呼吸。診脈時,先要辨識人迎脈、氣口脈,以此區分內、外因;如果脈象不與人迎脈、氣口脈相應,就屬於不內不外之因。所謂關脈前一寸,是人命的根本,為什麼呢?喜怒憂思悲恐驚,內應氣口屬於內因。《歌訣》說:喜則傷心,脈象必虛;思傷脾,脈象結在中間;憂傷肺,脈象必澀;怒氣傷肝,脈象定濡;恐傷於腎,脈象沉;緣驚傷膽,脈象動;悲傷胞絡,脈象緊,這七種情緒都屬於內因,會影響氣口脈。
風寒暑濕燥火,外應人迎,為外因也。《歌》曰緊則傷寒腎不移,虛因傷暑向胞推。澀緣傷燥須觀肺,細緩傷濕要看脾。浮則傷風肝部應,弱為傷火察心知。六部合脈須當審,免使將寒作熱醫。
又有不內外因焉,《歌》曰:勞神役慮定傷心,虛澀之中仔細尋。勞役陰陽傷腎部,忽然緊脈必相侵。房帷任意傷心絡,微澀之中宜忖度。疲極筋力便傷肝,指下尋之脈弦虛。飲食飢飽井傷脾,未可輕將一例推。飢則緩弦當別議,若然滑實飽無疑。叫呼損氣因傷肺,燥熱脈中宜熟計。能通不內外中因,生死吉凶都在是。
白話文:
風寒暑濕燥火,這些外邪侵入人體,會從人迎部位(頸部)入侵,這是疾病的外在原因。古歌云:「緊脈則傷寒,腎氣不移,虛弱則傷暑,暑氣向胞宮推。澀脈則傷燥,要觀察肺部,細緩脈則傷濕,要觀察脾臟。浮脈則傷風,肝部應受影響,脈弱則傷火,觀察心臟即可知。六部脈象需仔細審察,避免將寒症誤作熱症治療。」
還有一些疾病並非由外邪引起,古歌云:「勞神傷神思慮過度會傷心,脈象虛弱而澀,要仔細尋找病因。勞役過度會損傷陰陽,傷及腎臟,脈象突然緊緊的,必定是腎臟受影響。縱慾過度會傷及心絡,脈象微弱而澀,需仔細推敲。疲勞過度會傷及筋骨,傷及肝臟,脈象弦細虛弱。飲食過度,飢飽不節會傷及脾臟,不可輕易推論。飢餓時脈象緩而弦,要另行判斷。若脈象滑實則飽食無疑。大聲叫喊會損傷肺氣,脈象燥熱,需仔細思考。能通曉內外因及內因,就能掌握生死吉凶,皆在此。」
2. 何謂傷風之脈
《內經》云:風從南方來,命曰太弱風,其傷人也,內舍於心,外在於脈,氣主熱。風從西南方來,命曰謀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脾,外在於肌肉,其氣主為弱。風從西方來,名曰剛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肺,外在於皮膚,其氣主為燥。風從西北方來,名曰折風,其傷人也,內舍於小腸,外在於手,太陽脈脈絕則溢,脈閉則結,不通善暴死。風從北方來,名曰大剛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腎,外在於骨,與肩背之膂筋,其氣主為寒。
風從東北方來,名曰凶風,其傷人也,內舍於大腸,外在於兩脅腋骨下及肢節。風從東方來,名曰嬰兒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肝,外在於筋紐,其氣主為身濕。風從東南方來,名曰弱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胃,外在於肌肉,其氣主體重。此八風皆從其虛之鄉來,乃能病人。三虛相搏,則為暴病卒死。
白話文:
《內經》說:從南方來的風,叫做太弱風,它會傷害人,進入心臟,表現在脈絡上,氣性偏熱。從西南方來的風,叫做謀風,它會傷害人,進入脾臟,表現在肌肉上,氣性偏弱。從西方來的風,叫做剛風,它會傷害人,進入肺臟,表現在皮膚上,氣性偏燥。從西北方來的風,叫做折風,它會傷害人,進入小腸,表現在手上,太陽脈氣絕就會溢出,脈絡閉塞就會結塊,不通暢容易暴死。從北方來的風,叫做大剛風,它會傷害人,進入腎臟,表現在骨骼上,以及肩背部的脊柱筋,氣性偏寒。
從東北方來的風,叫做凶風,它會傷害人,進入大腸,表現在兩肋腋骨下方以及肢節處。從東方來的風,叫做嬰兒風,它會傷害人,進入肝臟,表現在筋絡關節上,氣性偏濕。從東南方來的風,叫做弱風,它會傷害人,進入胃臟,表現在肌肉上,氣性偏重。這八種風都從人體虛弱的地方入侵,才會讓人生病。如果三種虛弱互相影響,就會突然發病而猝死。
兩實一虛,則為淋露寒熱。犯雨濕之地,則為痿。偏中於邪風,則為擊僕偏枯。故聖人避風,如避矢石焉。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時之和,因為賊風所傷,是謂三虛。逢年之盛,遇月之滿,得時之和,命日三實,雖有賊風邪氣不能危。
正月朔日,其日西北風不雨,人多死平旦;北風春,民多死日中;北風夏,民多死夕時,北風秋,民多死終日,北風大病死者十有六。
正月朔,天和溫,不風,糴賤,民不病;天寒而風,糴貴,民多病。二月醜,不風,民多心腹病。三月戍,不溫,民多寒熱。四月巳,不暑,民多癉病。十月申,不寒,民多暴死。
常云:中風脈浮。又云:傷風之脈,陽浮陰弱,風邪中人六脈多沉伏,亦有脈隨氣奔指下洪盛者,挾寒則脈帶浮遲;挾暑則脈虛;挾濕則脈浮澀。《脈經》曰:脈微而數,中風使然,寸口沉大而滑。沉則為實,滑則為氣,氣實相搏,入於臟則死、入於腑則愈。此為卒厥不知,人唇青、身冷,為入臟死;身溫和汗自出,為入腑而復自愈。
白話文:
兩實一虛,則為淋露寒熱。
意思是:身體內部同時存在兩種實證和一種虛證,就會導致淋漓不盡、寒熱交替的症狀。
犯雨濕之地,則為痿。
意思是:長時間處於潮濕的環境,容易導致痿症(肌肉萎縮無力)。
偏中於邪風,則為擊僕偏枯。
意思是:如果單獨受到風邪侵襲,容易導致半身不遂、肢體麻木或偏癱的症狀。
故聖人避風,如避矢石焉。
意思是:古代聖人十分重視避風,就像躲避飛來的箭石一樣。
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時之和,因為賊風所傷,是謂三虛。
意思是:當人體處於年老體衰、月令空虛、時令不和的情況下,更容易受到風邪侵襲,形成三虛狀態。
逢年之盛,遇月之滿,得時之和,命日三實,雖有賊風邪氣不能危。
意思是:當人體處於年富力強、月令充盈、時令調和的情況下,身體處於三實狀態,即使遇到風邪也難以侵襲。
正月朔日,其日西北風不雨,人多死平旦;北風春,民多死日中;北風夏,民多死夕時,北風秋,民多死終日,北風大病死者十有六。
意思是:正月初一,如果吹西北風且不下雨,清晨死亡的人會很多;春天吹北風,中午死亡的人會很多;夏天吹北風,傍晚死亡的人會很多;秋天吹北風,整天死亡的人會很多;吹北風而患重病死亡的人佔十六分之一。
正月朔,天和溫,不風,糴賤,民不病;天寒而風,糴貴,民多病。
意思是:正月初一,天氣溫和無風,糧價便宜,百姓身體健康;如果天氣寒冷又刮風,糧價就會貴,百姓容易生病。
二月醜,不風,民多心腹病。
意思是:二月初二,如果沒有風,百姓容易患心腹疾病。
三月戍,不溫,民多寒熱。
意思是:三月初九,天氣不溫暖,百姓容易患寒熱症。
四月巳,不暑,民多癉病。
意思是:四月初八,如果天氣不炎熱,百姓容易患癉病(一種慢性疾病)。
十月申,不寒,民多暴死。
意思是:十月初八,如果天氣不寒冷,百姓容易暴死。
常云中風脈浮。又云傷風之脈,陽浮陰弱,風邪中人六脈多沉伏,亦有脈隨氣奔指下洪盛者,挾寒則脈帶浮遲;挾暑則脈虛;挾濕則脈浮澀。
意思是:中風的脈象一般浮。傷風的脈象表現為陽脈浮而陰脈弱,風邪侵襲人體後,六脈多沉伏,也有脈象隨著氣勢奔涌至指尖,顯得洪盛的。如果風邪挾寒,脈象就會浮而遲;如果風邪挾暑,脈象就會虛弱;如果風邪挾濕,脈象就會浮而澀。
《脈經》曰脈微而數,中風使然,寸口沉大而滑。沉則為實,滑則為氣,氣實相搏,入於臟則死、入於腑則愈。此為卒厥不知,人唇青、身冷,為入臟死;身溫和汗自出,為入腑而復自愈。
意思是:《脈經》中記載,脈象細微而數,是中風的表現。寸口脈沉而大且滑,沉表示實證,滑表示氣機逆亂,氣機與實證相互搏鬥,如果入侵臟腑就會危及生命,如果進入腑臟就會自愈。比如患者突然昏厥不醒,嘴唇青紫、身體冰冷,說明風邪入侵臟腑,會導致死亡;如果患者身體溫熱,並且自發出汗,則說明風邪進入腑臟,可以自行恢復。
脈陽浮而滑,陰濡而弱宜吐,或浮而滑,或沉而滑,或微而虛,皆虛與痰。《捷徑》云:風疾脾緩空費力,癆疾心數命難存。
大法宜浮遲,不宜強大急數,若脾脈緩而無力者,最為難治,蓋風喜歸肝,肝木克脾土,則大便洞泄,故為難活
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風入於頭,則為目風,眼寒。飲酒中風,則為漏風。入房汗出中風,則為內風。新沐中風,則為首風。久風入中,則為腸風飧泄。外在腠理,則為泄風。
肺風之狀,多汗惡風,時咳短氣,晝日則差,暮則甚,診在眉上,其色白。心風之狀,多汗惡風,焦絕善怒嚇,赤色,病甚則言不可快,診在口,其色赤。肝風之狀,多汗惡風,善悲,色微蒼,嗌乾善怒,時憎女子,診在目下,其色青。脾風之狀,多汗惡風,身體怠惰,四肢不欲動,不嗜食,診在鼻上,其色黃。
白話文:
肺風表現為多汗怕風,時常咳嗽氣短,白天症狀較輕,晚上加重,診脈時眉上顏色發白。心風表現為多汗怕風,心神焦躁易怒易驚嚇,面色發紅,病情嚴重時言語不清,診脈時口唇顏色發紅。肝風表現為多汗怕風,容易悲傷,面色略蒼白,咽喉乾燥易怒,偶爾厭惡女性,診脈時眼下方顏色發青。脾風表現為多汗怕風,身體疲倦,四肢無力,不喜歡吃東西,診脈時鼻樑顏色發黃。
腎風之狀,多汗惡風,面痝然浮腫,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隱曲不利,診在肌上,其色黑。胃風之狀,頸多汗惡風,食飲不上,膈塞不通,腹善滿,失衣則腹脹,食寒則泄,診形瘦而腹大
首風之狀,頭面多汗惡風,當先風一日則病甚,頭痛不可以出內,至其風日則病少愈。漏風之狀,或多汗。常不可以單衣,食則汗出,甚則身汗,喘息惡風,衣常濡,口乾善渴,不能勞事。泄風之狀,多汗,口中乾,不能勞事,身體盡痛則寒。
白話文:
腎風之狀
- 常見症狀: 出汗多、怕風、臉色浮腫、背部疼痛難以站直、面色發紅、身體彎曲不利索。
- 診斷特徵: 觸摸肌肉表面,顏色發黑。
胃風之狀
- 常見症狀: 脖子出汗多、怕風、吃東西不下去、胸口堵塞不通、肚子容易脹、脫掉衣服肚子就脹、吃寒涼食物就拉肚子。
- 診斷特徵: 身體瘦弱,肚子卻很大。
首風之狀
- 常見症狀: 頭面部出汗多、怕風、風來之前一天病情就加重、頭痛無法外出,等到風來那天反而症狀減輕。
漏風之狀
- 常見症狀: 出汗多、不能穿單衣、吃飯就出汗、嚴重時全身出汗、喘不過氣、怕風、衣服常濕、口乾舌燥、無法勞動。
泄風之狀
- 常見症狀: 出汗多、口乾舌燥、無法勞動、全身疼痛發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