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瀠

《身經通考》~ 身經答問五 (7)

回本書目錄

身經答問五 (7)

1. 身經答問九

長春子曰:予問臟腑陰陽其所屬之類不同者多矣,可得而問其詳乎?

曰:於《經》有之,我為子類舉焉,可乎?

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心部於表,腎治於裡,脾為之使,胃為之市。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節之旁,中有小心。從之有福,違之有咎。

心主神,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其畜羊,其谷黍。

肺主魄,其華在毛,其充在皮,其畜馬,其谷稻。

腎主精,其華在發,其充在骨,其畜彘,其谷豆。

肝主魂,其華在爪,其充在筋,其畜雞,其穀麥。

脾、胃、大小腸、三焦、膀胱,主轉味而出入,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畜牛,其谷稷。

心惡熱,肺惡寒,肝惡風,脾惡濕,腎惡燥。

心出汗,肺出涕,肝出淚,脾出涎,腎出唾。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

心為噫,肺為咳,肝為語,脾為吞,腎為欠為嚏,胃為氣逆、為噦、為恐,大小腸為泄,下焦溢為水,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膽為怒。

諸脈皆屬於目,諸髓皆屬於腦,諸筋皆屬於節,諸血皆屬於心,諸氣皆屬於肺。人臥則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

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春氣病在頭,夏氣病在臟,秋氣病在肩背,冬氣病在四肢。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脅,長夏善病洞泄中寒,秋善病風瘧,冬善病痹厥,若冬不按蹻則皆不病。

氣盛身寒得之傷寒,氣虛身熱得之傷暑。犯賊風虛邪者,陽受之。飲食不節,起居不時者,陰受之。陽受之則入六腑,陰受之則入五臟。入六腑則身熱不時,臥上為喘籲。入五臟則腹滿閉塞,下為飧泄,久為腸澼。口甘為脾癉,肥美之所發也。口苦為膽癉,此人數謀慮不決,治之以膽募俞。

胸腹曰募,背脊曰俞。膽募,在期門下五分,俞在脊第十椎下兩旁,各開一寸半。

頸脈動,喘咳,曰水。目腫如臥蠶狀,曰水。尿黃赤安臥者,曰黃疸。食已如飢者,曰胃疸。面腫,曰風。足脛腫,曰水。目黃,曰黃疸。

腹中鳴者,病本於胃也。食不能下者,胃脘鬲也。身重難以行者,胃脈在足也。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屬心,而絡於胞中,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

神有餘則笑不休,神不足則悲。治神有餘,則瀉其小絡之血。

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病名伏梁。裹大膿血,居腸胃之外,久病為難治,居臍上為逆,居臍下為從。

病脅下滿,氣逆,二三歲不已,名曰息積。此不妨於食,不可灸刺,積為導引、服藥,藥不能獨治也。

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嗌,風氣通於肝,雷氣通於心,穀氣通於脾,雨氣通於腎,六經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氣。

白話文:

長春子說:我問過關於臟腑與陰陽它們所屬的類別有很多不同,可以詳細地解釋一下嗎?

他回答說:在古醫書上有相關的記載,我為你列舉一些例子,可以嗎?

肝臟在身體的左側,肺臟在右側,心臟在體表之下,腎臟在體內深處,脾臟像一個使者,而胃臟就像一個市場。膈膜和盲腸上方,存在著生命的起源。在第七個脊椎的旁邊,有一個小小心臟。順從這些理論會帶來好處,違背則可能導致問題。

心臟主管精神,它的光華反映在臉上,它的能量儲存在血液中,與羊相應,主要的糧食是黍米。

肺臟主管魄力,它的光華反映在毛髮,它的能量儲存在皮膚,與馬相應,主要的糧食是稻米。

腎臟主管精力,它的光華反映在頭髮,它的能量儲存在骨骼,與豬相應,主要的糧食是豆類。

肝臟主管魂魄,它的光華反映在指甲,它的能量儲存在筋腱,與雞相應,主要的糧食是麥類。

脾臟、胃臟、大小腸、三焦、膀胱等器官,主管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他們的光華反映在嘴脣四周,能量儲存在肌肉,與牛相應,主要的糧食是稷。

心臟害怕熱,肺臟害怕冷,肝臟害怕風,脾臟害怕濕,腎臟害怕乾燥。

心臟出汗,肺臟產生鼻涕,肝臟產生淚水,脾臟產生口水,腎臟產生唾液。

心臟儲存精神,肺臟儲存魄力,肝臟儲存魂魄,脾臟儲存意志,腎臟儲存記憶。

心臟引起打嗝,肺臟引起咳嗽,肝臟影響說話,脾臟影響吞嚥,腎臟引起打哈欠和噴嚏,胃臟引起打嗝、恐懼,大小腸引起腹瀉,下焦過度充盈會導致水腫,膀胱功能不佳會導致尿瀦留或尿失禁,膽囊會引起怒氣。

所有脈絡都連接到眼睛,所有的骨髓都連接到腦部,所有的筋絡都連接到關節,所有的血液都連接到心臟,所有的氣息都連接到肺部。當人們躺下時,血液迴流到肝臟,肝臟接受血液後,我們才能視物,腳接受血液後,我們才能行走,手掌接受血液後,我們才能抓握,手指接受血液後,我們才能活動自如。

長期看東西會傷害血液,長期臥牀會傷害氣息,長期坐著會傷害肌肉,長期站立會傷害骨骼,長期走路會傷害筋腱。

春季的疾病常發生在頭部,夏季的疾病常發生在內臟,秋季的疾病常發生在肩膀背部,冬季的疾病常發生在四肢。因此,春季易患鼻塞出血,仲夏易患胸部脅肋疾病,長夏易患嚴重腹瀉,秋季易患風濕,冬季易患痹病和厥病,如果冬季不注意保暖,則不會生病。

氣血旺盛但身體寒冷,可能是因為受到寒冷的傷害;氣血虛弱但身體發熱,可能是因為受到暑熱的傷害。受到風邪和虛邪的人,陽氣會受到影響。飲食不節制,生活作息不規律的人,陰氣會受到影響。陽氣受損會進入六腑,陰氣受損會進入五臟。進入六腑會導致身體發熱,躺在牀上會感到呼吸困難。進入五臟會導致腹部膨脹、阻塞,下部會引起腹瀉,長期下去會導致腸道炎症。口甜可能是脾臟疾病,通常是由於食用太多肥美的食物引起的。口苦可能是膽囊疾病,這個人常常思慮過多,無法做出決定,可以通過刺激膽囊募穴和俞穴來治療。

胸腹部位稱為募穴,背部脊椎稱為俞穴。膽囊募穴位於期門穴下方五分,俞穴位於脊椎第十節下方兩旁,各離一寸半。

脖子上的脈搏跳動,伴有喘息和咳嗽,可能是水腫。眼睛腫脹如臥蠶,可能是水腫。尿液呈黃色或紅色,睡覺安穩,可能是黃疸。飯後仍感覺飢餓,可能是胃部黃疸。面部浮腫,可能是風濕。小腿腫脹,可能是水腫。眼睛發黃,可能是黃疸。

腹部鳴響,病源在胃部。食物無法順利下嚥,可能是胃脘鬲膜問題。身體沉重難以行走,可能是胃脈在腳部造成的。月經停滯,可能是胞脈閉塞。胞脈與心臟相連,並在胞中形成網絡。現在氣血上衝肺部,心臟的氣血無法下行,因此月經停止。

神經過剩會導致不停地笑,神經不足會導致悲傷。治療神經過剩,可以通過刺破小血管來放血。

小腹隆起,上下左右都有根部,這種病稱為伏梁。包裹著大量的膿血,位於腸胃外部,長期患病難以治癒,位於肚臍上方為逆向發展,位於肚臘下方為順向發展。

脅下滿悶,氣息上逆,持續兩三年未見好轉,稱為息積。這種病不會影響進食,但不宜使用灸刺療法,應通過導引和服用藥物來治療,單純依靠藥物是無法治癒的。

天氣與肺部相通,地氣與咽喉相通,風氣與肝臟相通,雷氣與心臟相通,穀氣與脾臟相通,雨水與腎臟相通。六經像是河流,腸胃像是大海,九竅像是水氣的通道。

天上有六種氣候,人體通過三陽三陰來對應;地上有五行,人體通過五臟六腑來對應。

從內部向外的疾病,應調整內部;從外部向內的疾病,應治療外部;從內部向外,但在外部表現嚴重的,應先調整內部,然後再治療外部;從外部向內,但在外部表現嚴重的,應先調整內部,然後再治療外部;從外部向內,但在內部表現嚴重的,應先治療外部,然後再調整內部;如果內部和外部疾病沒有相互影響,則應治療主要的疾病。

對於熱性疾病,可以使用寒涼的療法;對於寒性疾病,可以使用溫熱的療法;對於堵塞的疾病,可以使用疏通的療法;對於通暢的疾病,可以使用止滲的療法。陽氣過盛而陰氣不足,如果不加以治療,可能會導致死亡;陰氣過盛而陽氣不足,如果用汗法治療,可以痊癒,但如果用下法治療,可能會導致死亡。

當天氣影響超過人體的影響,應忽視人體的病情,而跟隨天氣的變化;當人體的病情影響超過天氣的影響,應忽視天氣的變化,而跟隨人體的病情。這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判斷,不能單純依賴脈象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