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瀠

《身經通考》~ 身經答問五 (3)

回本書目錄

身經答問五 (3)

1. 身經答問六

血氣凝澀,病生於筋脈者,治以熨藥。始焉,求其受病之本;終焉,蠲其為病之邪,其道無出於此矣!

古人治病,其不專主於藥者,何也?

曰:各從其道也。其人之形樂志苦者,病生於脈,治之以灸刺;形苦志樂者,病生於筋,治之以熨引:形樂志樂者,病生於肉,治之以針石;形苦志苦者,病生於咽嗌,治之以百藥。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

運氣有標本。而治病者,或從本,或從標,或不從標本而從中,其義可得聞與?

曰:少陽際也,相火本也,標本皆同,從本言病,皆相火為之也。太陰標也,濕土本也,標本亦同,從本言病,皆濕土為之也。厥陰標也,風木本也,標本不同,故不從標本而從中,以其中見少陽也。少陽相火言病,亦相火為之也。陽明標也,燥金本也,標本亦不同,故不從標本而從中,以其中見太陰也。

太陰濕土言病,亦濕土為之也。太陽寒水,標陽而本寒;少陰君火,標陰而本熱,標本各異,故從本,而又從標。病在標則治其標,病在本則治其本,各從其見症也。陰陽交相錯,水火互為根,與前四氣之例不同矣。

其治法當何如?

曰:膽與三焦,肝與包絡,從火治也。脾與肺,胃與大腸,從濕治也。腎與膀胱,心與小腸,或寒或熱,酌於臨時也。表實里和,邪在經也,法當汗之。裡熱表寒,邪入腑也,法當下之。攻裡則勿解表,解表則勿攻裡,表裡如或兩有可攻,則後先,內外之間,猶宜分其多少焉。

蓋天地之數五,而火熱居三。可見天地之氣,熱多於寒,火倍於水,而人之症,治從可知矣。

經絡有相通者,有不相通者,可得聞其略乎?

曰:手陽明大腸與足陽明胃相通,手太陽小腸與足大陽膀胱相通,手少陽三焦與足少陽膽相通。所以胃有病而大腸亦病,膽有病而三焦亦病,小腸有病而膀胱亦病,是同經同氣之相感者也。其餘手足諸經者,皆有別經間隔,不能相通,故鮮貽累焉。

白話文:

身經答問六

血氣運行不暢,疾病產生於筋脈,治療方法是用熨藥。治療的開始,要尋找疾病的根本原因;治療的最終目的,是要去除致病的邪氣,治療方法都離不開這兩點!

古人治病,為什麼不單純依靠藥物呢?

因為要根據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方法。體型舒服、心情愉快的人,疾病產生於脈絡,治療方法是用灸法和針刺;體型疲憊、心情愉快的人,疾病產生於筋,治療方法是用熨法和牽引;體型舒服、心情愉快的人,疾病產生於肌肉,治療方法是用針和砭石;體型疲憊、心情煩悶的人,疾病產生於咽喉,治療方法是用各種藥物。經絡不通,疾病產生於氣血運行不暢,治療方法是用按摩和藥酒。

臟腑運行的氣機有標和本的區別。而治療疾病,有的從本治療,有的從標治療,有的既不從標也不從本,而從中間入手,其中的道理是什麼呢?

少陽是標,相火是本,標本相同,從本論病,都是相火引起的。太陰是標,濕土是本,標本也相同,從本論病,都是濕土引起的。厥陰是標,風木是本,標本不同,所以不從標本而從中間,從中間可以看出少陽。少陽相火論病,也是相火引起的。陽明是標,燥金是本,標本也不同,所以不從標本而從中間,從中間可以看出太陰。

太陰濕土論病,也是濕土引起的。太陽寒水,標是陽而本是寒;少陰君火,標是陰而本是熱,標本各異,所以既要從本治療,又要從標治療。疾病在標就治療標證,疾病在本就治療根本,要根據具體的症狀來治療。陰陽互相交錯,水火互相依存,與前面四氣的例子不同。

治療方法應該如何呢?

膽與三焦,肝與包絡,從火性來治療。脾與肺,胃與大腸,從濕性來治療。腎與膀胱,心與小腸,有的寒有的熱,要根據當時的情況來決定。表證實證裡證平和,邪氣在經絡,治療方法應該發汗。裡熱表寒,邪氣入腑,治療方法應該瀉下。攻治裡證就不要解表,解表就不要攻裡,如果表裡兩證都有可以攻治的,就要先後順序,內外之間,也要區分輕重緩急。

天地之數為五,而火熱佔三。可以看出天地之氣,熱多於寒,火多於水,而人體的疾病,治療方法由此可知。

經絡有的相通,有的不相通,能否簡略說明一下?

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相通,手太陽小腸經與足太陽膀胱經相通,手少陽三焦經與足少陽膽經相通。所以胃有病大腸也跟著病,膽有病三焦也跟著病,小腸有病膀胱也跟著病,這是同經同氣互相影響的。其餘手足各經,都有其他的經絡阻隔,不能相通,所以很少互相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