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瀠

《身經通考》~ 身經答問五 (2)

回本書目錄

身經答問五 (2)

1. 身經答問五

美眉者,太陽多血;通髯極須者,少陰多血;美須者,陽明多血。

長春子曰:善哉?予前此未嘗聞也。予退而志之,坐則習焉,行則佩之矣!

白話文:

眉毛漂亮的人,太陽經血氣充足;鬍鬚濃密的人,少陰經血氣充足;鬍鬚漂亮的人,陽明經血氣充足。

長春子說:太好了!我以前從未聽說過這些。我回去後把它記下來,坐著的時候就練習思考它,走路的時候就時刻謹記它!

2. 身經答問六

長春子曰:均是人也,男女之不同何也?

尊生子對曰:男子以氣為主,坎水用事,故蒸氣為精而色白。女子以血為主,離火用事,故血盈為經而色紅。男子背屬陽而腹屬陰,女子腹屬陽而背屬陰。男子督脈用事,自背尾閭行至齦交穴止,故血盛者感陽氣而髭鬚生。女子任脈用事,自小腹上行至咽喉而止,故不能上與陽合而無須。

男子屬陽,陽極則必自上而垂下,故陽莖垂,而乳頭縮。女子屬陰,陰極則必自下而衝上,故乳房凸而陰戶凹。

血氣之多少有異同否乎?

曰:有。手足少陽,手足太陰,手足少陰,凡六經皆多氣少血。手足太陽,手足厥陰,凡四經皆多血少氣。手是陽明,凡二經皆多氣多血。少者補之,多者損之,不多不少者和之。

氣血之所走何如?

曰: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是高能接下也。是之三陰,從足走腹;手之三陰,從腹走手,是下能趨上也。督脈從頭入骶,任脈從胞上注目,故上下升降而為和。

五運六氣,其為病何如?

曰:諸風掉眩,皆屬肝木;諸痛癢瘡,皆屬心火;諸濕腫滿,皆屬脾土;諸氣膹郁,皆屬肺金;諸寒收引,皆屬腎水,此病之屬於五運者然也。諸暴強直,皆屬於風;諸嘔吐酸,皆屬於熱;諸燥擾狂越,皆屬於火;諸痙強直,皆屬於濕。諸澀枯涸,皆屬於燥;諸病水液,澄徹清冷,皆屬於寒,此病之屬於六氣者然也。

治病必求其本,其道何如?

曰:厥陰為標,風木為本,其風邪傷於人也,掉搖而眩轉,瞤動而瘛瘲,卒暴強直之病生矣。少陰為標,君火為本,其熱邪傷於人也,瘡瘍而痛癢,暴注而下迫,水液渾濁之病生矣。少陽為標,相火為本,其熱邪傷於人也,為熱而督瘛,躁擾而狂越,如喪神守之病生矣。善為治者,風淫所勝,平以辛涼;熱淫所勝,平以鹹寒;火淫所勝,平以鹹冷。

以其病本於陽也,求其陽而療之,病之不愈者未之有也。太陰為標,濕土為本,其濕邪傷於人也,腹滿而身腫,按之而沒指,諸痙強直之病生矣。陽明為標,燥金為本,其燥邪傷於人也,氣滯而膹郁,皮膚以皴揭,諸澀枯涸之病生矣。太陽為標,寒水為本,其寒邪傷於人也,吐利而腥穢,水液以清冷,諸寒收引之病生矣。

善為治者,濕淫所勝,平以苦熱;燥淫所勝,平以苦溫;寒淫所勝,平以辛熱。以其病本於陰也,求其陰而治之,病之不愈者,未之有也。

又非特如此而已,其在皮者,汗而發之;其人里者,下而奪之。其在高者,因而越之,謂上湧也;其在下者,引而竭之,謂下利也。慓悍者,按而摩之。攣痹者,針而刺之。藏寒虛弱者,治以灸焫。血實腫熱者,治以砭石。氣滯痿厥,寒熱者,治以導引。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者,治以醪醴。

白話文:

長春子問:同樣是人,男女之間的不同之處在哪裡呢?

尊生子回答說:男子以氣為主,腎臟的水液功能主導,所以蒸發的氣化為精液,顏色是白色的。女子以血為主,心臟的火熱功能主導,所以血液充盈形成月經,顏色是紅色的。男子的背部屬於陽,腹部屬於陰;女子的腹部屬於陽,背部屬於陰。男子的督脈主導,從背部尾椎向上走到口腔上牙齦處停止,所以血氣旺盛的男子,感受到陽氣就會長出鬍鬚。女子的任脈主導,從小腹向上走到喉嚨停止,所以不能向上與陽氣結合,因此不會長鬍鬚。

男子屬於陽,陽氣到了極點一定會從上向下垂,所以陽具下垂,乳頭收縮。女子屬於陰,陰氣到了極點一定會從下向上衝,所以乳房凸起,陰戶凹陷。

人體血氣的多少有區別嗎?

回答說:有。手少陽經、足少陽經、手太陰經、足太陰經、手少陰經、足少陰經,這六條經脈都是氣多血少。手太陽經、足太陽經、手厥陰經、足厥陰經,這四條經脈都是血多氣少。手陽明經和足陽明經,這兩條經脈都是氣血都多。少的話就補益它,多的話就瀉減它,不多不少就調和它。

氣血運行的路線是怎樣的呢?

回答說:手的三陽經從手走到頭,足的三陽經從頭走到腳,這是上面的氣往下走。足的三陰經從腳走到腹部,手的三陰經從腹部走到手,這是下面的氣往上走。督脈從頭進入骶骨,任脈從膀胱向上走到眼睛,所以上下升降而形成協調。

五運六氣導致的疾病是怎樣的呢?

回答說:所有頭暈目眩、震顫搖動的病症,都屬於肝木;所有疼痛、發癢、瘡瘍的病症,都屬於心火;所有濕潤、腫脹、腹脹的病症,都屬於脾土;所有氣喘胸悶、呼吸不暢的病症,都屬於肺金;所有寒冷、收縮、牽引的病症,都屬於腎水,這是疾病歸於五運的情況。所有突然發作的強直病症,都屬於風邪;所有嘔吐酸水、反酸的病症,都屬於熱邪;所有煩躁不安、胡言亂語的病症,都屬於火邪;所有痙攣、抽搐、強直的病症,都屬於濕邪。所有乾燥、枯竭的病症,都屬於燥邪;所有排出清冷水液的病症,都屬於寒邪,這是疾病歸於六氣的情況。

治療疾病一定要找到根本原因,方法是什麼呢?

回答說:厥陰經是標,風木是本,風邪傷害人的時候,會出現頭暈目眩、震顫搖動,肌肉抽搐、手腳抽動,以及突然發作的強直等病症。少陰經是標,君火是本,熱邪傷害人的時候,會出現瘡瘍、疼痛、發癢,腹瀉、裡急後重,以及排出渾濁液體的病症。少陽經是標,相火是本,熱邪傷害人的時候,會出現發熱、抽搐、煩躁不安、胡言亂語,以及像精神失常的病症。善於治療的人,遇到風邪過盛,就用辛涼的藥物來平息;遇到熱邪過盛,就用鹹寒的藥物來平息;遇到火邪過盛,就用鹹冷的藥物來平息。

因為疾病的根本在於陽氣,所以應該尋求陽氣來治療,這樣疾病才能痊癒。太陰經是標,濕土是本,濕邪傷害人的時候,會出現腹脹、身體腫脹,按壓後會出現凹陷,以及各種痙攣、強直的病症。陽明經是標,燥金是本,燥邪傷害人的時候,會出現氣滯胸悶,皮膚乾裂脫皮,以及各種乾澀枯竭的病症。太陽經是標,寒水是本,寒邪傷害人的時候,會出現嘔吐腹瀉,排出腥臭的清冷水液,以及各種寒冷收縮的病症。

善於治療的人,遇到濕邪過盛,就用苦熱的藥物來平息;遇到燥邪過盛,就用苦溫的藥物來平息;遇到寒邪過盛,就用辛熱的藥物來平息。因為疾病的根本在於陰氣,所以應該尋求陰氣來治療,這樣疾病才能痊癒。

不僅如此,病邪在皮膚的,要用發汗的方法使其排出;病邪在體內的,要用攻下的方法使其排出;病邪在高處的,要用引導上湧的方法,也就是嘔吐;病邪在下部的,要用引導下洩的方法,也就是腹瀉。對於病邪強盛的,要用按摩的方法來緩解;對於肌肉痙攣僵硬的,要用針刺的方法來治療;對於體內虛寒衰弱的,要用艾灸的方法來溫補;對於體內血實腫脹發熱的,要用砭石刮痧的方法來治療;對於氣滯肢體痿弱、寒熱交替的,要用導引的方法來疏通;對於經絡不通導致的麻木不仁,要用米酒或藥酒來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