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經通考》~ 身經通考卷二 圖說 (6)
身經通考卷二 圖說 (6)
1. 應用藥品
泄火,滑石、豬苓、澤瀉、茯苓。下虛,熱用黃柏,知母補之,寒用桔梗、升麻、益智、烏藥、山茱萸。降火用地黃、梔子、茵陳、黃柏、牡丹皮、地骨皮。發表用麻黃、桂枝、羌活、蒼朮、防己、黃耆、木賊。
2. 三焦圖說
相火之用,分布命門元氣,主升降出入,總領五臟六腑,營衛經絡,上主納,中主化,下主出。
三焦病,腹脹氣滿,小腹尤堅,不得小便,溢則為水,留則為脹,熱在上焦,因咳為肺痿,中焦因堅,下焦因尿血,嗌腫,喉痹,汗出,目銳眥痛,頰腫,耳後、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凡吐、衄、便尿諸血,皆三焦所生。
3. 應用藥品
實火瀉之,麻黃、柴胡、葛根、荊芥、升麻、薄荷、羌活、石膏以汗之;瓜蒂、滄鹽,齏汁、白礬、皂莢、梔子以吐之;大黃、芒硝、元明粉以下之。虛火補之,上用人參、天雄、桂心;中用人參、黃耆、丁香、木香、草果;下用附子、桂心、硫黃、人參、沉香、烏藥、補骨脂。本熱寒之,用涼藥;標熱散之,用解表藥。
4. 心包絡經說
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下鬲歷絡三焦。《經》云: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謂心包也,其經在心下橫膜之上,豎膜之下。與橫膜相黏而黃脂裹者,心也。其脂膜之外有細筋如絲,與心肺相連者。即包絡也。
心包絡病,笑不休,手心熱,心中大熱,面黃目赤,心中動。其餘見症與心臟同。
5. 應用藥品
補用地黃,濕用桂,瀉用枳殼、烏藥,涼用梔子、引經用柴胡,川芎以行上。青皮以行下。
以上十二經,陰穴共一百八十,陽穴共四百三十四穴,陰穴少,陽穴多,乃知陽易熾,陰易虧,人可不惜其陰乎?
6. 奇經八脈圖說
督脈起於下極之俞,並於脊裡,上至風府,入腦上巔,循額至鼻柱,屬陽脈之海。其見症,脊強而腰厥。
任脈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至喉嚨,屬陰脈之海。其見症,男子為七疝,女子為瘕聚。
衝脈起於氣衝。《難經》云:並陽明之經,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醫統》辯:井足少陰之經。至《針經》所載:衝任與督脈同起於會陰,在兩陰間。又云:浮於外者,循腹上行,會於咽喉,別而絡唇口。
帶脈起於季脅,回身一周。其見症也,苦腹滿,腰溶溶如坐水中。
陽維起於諸陽之會。維者,維持之義也,為諸脈之綱維。陰維起於諸陰之交。二經之見症也,悵然失志,容容不能自持,驚即失志,喜忘恍惚。
陽蹻脈者,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其見症
陰蹻脈者,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至咽喉交貫衝脈。其見症也,陽緩而陰急。
7. 督任二脈導引說
夫人身之有督任,猶天地之有子午也。人身之任督,以腹背言;天地之子午,以南北言。可以分,可以合,分之以見陰陽不離;合之以見渾淪無間,此修真者之周行也。惜夫舉世昏昏,盡趨岐徑,或默朝上帝;或內視腑臟;或存神閉息;或服氣吞霞;或運氣機,行火候;或煉日月,採精華;或日運臍輪,夜運泥丸;或朝乎三魂,暮攝七魄;或按周大,而行搬運;或指斗柄,而轉化機;或守中黃絳宮,而待神凝氣聚;或運三華五氣,而用洗骨伐毛,種種玄言,豈離督任?獨惜其舍正路而不由耳!知之者,四門外閉,兩目內觀,心如止水,身似空壺,締觀黍米之珠,權作黃庭之主,不施搬運,自妙轉旋,含光嘿嘿,調息綿綿,握固內守,注意玄關,頃刻而真元內還,未幾而一陽來復,兩腎如湯煎,膀胱似火熱,任督猶車輪,四肢若山石,鼓巽運坤,天機自動,微以意定,則水火自然升降,如桔槔之呼水,稻花之凝露,謂之乾坤交媾罷,一點落黃庭,到此地位,意不可散,散則不成丹矣,故紫陽翁曰:真汞生於離,其用卻在坎,奼女過南園,手持玉橄欖,身心渾飩,與虛空等,不知身之為我,我之為身,神之為氣,氣之為神。不規中而自規中,不胎息而自胎息,虛室生白,黑地引針,亦不知任之為督,督之為任也。
此是最上一乘,慎勿身中摸索。真志修者,其知所務哉!
又十二經,每經各得五穴,以應五行。所出為井,所流為榮,所注為俞,所行為經,所入為合。肝邪治並,心邪治榮,脾邪治俞,肺邪治經,腎邪治合,惟督任則總而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