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經通考》~ 身經通考卷二 圖說 (3)
身經通考卷二 圖說 (3)
1. 應用藥品
土實瀉之,瀉子用訶子、防風、桑白皮、葶藶;吐用豆豉、梔子、蘿蔔子、常山、瓜蒂、鬱金、韭汁、藜蘆、赤小豆、苦參、鹽湯、苦茶;下用大黃、芒硝、青礞石、大戟、甘遂、續隨子、芫花。土虛補之,補母用桂心、茯苓;氣用人參、黃耆、升麻、葛根、甘草、陳皮、藿香、葳蕤、砂仁、木香、扁豆;血用白朮、蒼朮、白芍、膠飴、大棗、乾薑、木瓜、烏梅、蜜。
白話文:
土性偏燥,若出現瀉泄之症,可用訶子、防風、桑白皮、葶藶等藥物治療。若出現嘔吐,可用豆豉、梔子、蘿蔔子、常山、瓜蒂、鬱金、韭汁、藜蘆、赤小豆、苦參、鹽湯、苦茶等藥物治療。若出現便秘,可用大黃、芒硝、青礞石、大戟、甘遂、續隨子、芫花等藥物治療。土性虛弱,若需補益,可用桂心、茯苓等藥物補其母,用人參、黃耆、升麻、葛根、甘草、陳皮、藿香、葳蕤、砂仁、木香、扁豆等藥物補其氣,用白朮、蒼朮、白芍、膠飴、大棗、乾薑、木瓜、烏梅、蜜等藥物補其血。
除濕用蒼白朮、半夏、陳皮、吳茱萸、南星、草豆蔻、白芥子、木通、赤茯苓、豬苓、藿香、葛根、蒼朮、麻黃、獨活。
白話文:
去除濕氣可以使用白朮、半夏、陳皮、吳茱萸、南星、草豆蔻、白芥子、木通、赤茯苓、豬苓、藿香、葛根、蒼朮、麻黃、獨活等藥材。
2. 胃腑圖說
胃俞在十二椎旁,募在太倉,百病先觀胃氣何如,主容受,為水穀之海。胃之大絡,名曰虛里,貫膈絡肺,出於左乳下,其動應衣,脈宗氣也。
腹脹胃管,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飲食不下,取三里。胃脈搏堅而長,其色赤,當病折髀;其耍而散者,當病食癉髀痛。胃中有癖,食冷物者,痛不能食,食熱即能食。胃脹者,腹滿,胃管痛,鼻聞焦臭,妨於食,大便難。病先發於胃,脹滿,五日之腎,少腹腰脊痛,脛疫;三日之膀胱,背膂筋痛,小便閉;五日上之心,閉塞不通,身痛體重。脈數者,胃熱消穀;脈澀者,胃寒水穀不化。
虛則遺尿,實則失氣。動作頭痛,重熱氣朝者,屬胃。胃瘧,令人疸病,善飢不能食,食而支滿腹大。胃風之狀,頸多汗,惡風,食飲不下,鬲塞不通,腹滿失衣則䐜脹,食寒則泄,新食竟取風,為胃風。大腸移熱於胃,善食而瘦,又謂之食㑊。飲食自倍,腸胃乃傷。人迎者,胃脈也。
白話文:
胃俞穴位於第十二胸椎旁,胃募穴在太倉穴。百病皆要先觀察胃氣如何,胃主容納,為水谷之海。胃經的絡脈名為虛里,穿過膈肌連接肺經,從左乳下方出來,其氣機影響到衣服,是胃氣的宗脈。
腹脹胃脘痛,疼痛向上延伸至兩脅,膈肌阻塞不通,飲食難以下嚥,可用足三里穴。胃脈搏動堅實有力且長,顏色發紅,容易導致腿部骨折;胃脈搏動鬆散,容易導致飲食積滯而導致腿部疼痛。胃中有積塊,吃冷的食物就痛到無法進食,吃熱的食物反而可以吃。胃脹者,腹部滿脹,胃脘疼痛,鼻聞焦臭味,影響食慾,大便難解。疾病最初發病於胃,脹滿,五天影響腎臟,導致少腹、腰脊疼痛,腿部腫痛;三天影響膀胱,導致背部筋脈疼痛,小便閉塞;五天影響心臟,導致心胸阻塞不通,全身疼痛,身體沉重。脈象數者,代表胃熱消穀;脈象澀者,代表胃寒水穀不化。
胃虛則遺尿,胃實則失氣。活動時頭疼,重熱氣往上衝的,屬於胃病。胃瘧病會導致黃疸,患者容易飢餓但吃不下,吃了就腹脹。胃風的症狀是頸部多汗,怕風,飲食難以下嚥,喉嚨阻塞不通,腹部滿脹,脫掉衣服就會腹脹,吃寒涼的食物就會腹瀉,新食即刻就受風,屬於胃風。大腸的熱氣移至胃,患者食量大但體瘦,稱為食積。飲食過量,腸胃就會受損。人迎脈是胃經的脈象。
逆則盛而熱,聚於胃口而不行,故胃脘為癰也。胃脈急甚為瘛瘲;微急為膈滿不食;緩甚為痿厥;微緩為風痿,四支不用;大甚為擊僕;微大為痞氣,裹大膿血在腸胃之外;小甚為寒熱。微小為消癉;滑甚為頹癃;微滑為蟲毒,腸鳴熱;澀甚為腸潰;微澀為內潰,多下膿血。
胃實,腹中堅痛而熱,汗不出,如溫瘧,唇口乾,善噦,乳癰,缺盆腋下腫痛。胃虛,脛寒,不得臥,目急,腹痛虛鳴,時寒時熱,唇口乾,面目浮腫。是動病,則灑然振寒,善伸數欠,顏黑,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木聲則惕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戶牖而處,甚則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
白話文:
當氣機逆行時,就會導致體內熱氣聚集,停留在胃部無法正常運行,因此胃脘部會出現如同癰疽般的症狀。胃脈搏動急促劇烈,則會出現瘛瘲症狀;輕微急促則會感到膈間脹滿,食慾不振;脈象緩慢嚴重則會出現痿厥;輕微緩慢則會出現風痿,四肢無力;脈象大而有力,則會出現擊僕症狀;輕微大則會出現痞氣,伴隨腹部包塊和膿血;脈象小而有力,則會出現寒熱交替;輕微小則會出現消癉;脈象滑利嚴重,則會出現頹癃;輕微滑利則會出現蟲毒,腸鳴伴隨發熱;脈象澀滯嚴重,則會出現腸潰;輕微澀滯則會出現內潰,並伴隨膿血排出。
當胃氣實證時,會出現腹部堅硬疼痛且發熱,汗液無法排出,類似溫瘧的症狀,嘴唇口乾,容易呃逆,乳房出現癰疽,鎖骨上和腋窩部位腫痛。當胃氣虛證時,會出現小腿冰冷,無法平躺,眼睛乾澀,腹部疼痛伴隨虛鳴,時而發冷時而發熱,嘴唇口乾,面部浮腫。這種病症會突然出現寒顫,並且喜歡伸展肢體,打哈欠,臉色發黑,病情嚴重時會厭惡人及火,聽到木頭聲音就會驚恐,心裡不安,想要獨自關閉門窗,嚴重時會想要爬到高處唱歌,脫掉衣服奔跑,發出賁響伴隨腹脹。
所生病者,狂瘧,濕淫汗出,鼻衄口喎,唇疹,頸腫,喉痹,大腹水腫,膝髕腫痛,循膺、乳、氣衝、股、伏兔、䯒外廉、足跗上皆腫痛,中指不用。氣盛則身以前皆熱,消穀善飢,溺色黃;氣不足,則身以前皆寒慄,寒則脹滿。
白話文:
患有這種病症的人,會出現狂躁發熱、發瘧疾的症狀,而且伴隨着濕邪侵襲、汗出不止,鼻子流血、嘴巴歪斜,嘴唇起疹子,脖子腫脹,喉嚨阻塞,腹部積水腫脹,膝蓋和髕骨腫痛,沿着胸膛、乳房、氣衝穴、大腿、伏兔穴、足外廉、腳踝上方都腫痛,中指無法使用。
如果氣血旺盛,則身體前半部分會發熱,食慾很好,小便顏色黃;如果氣血不足,則身體前半部分會發冷發抖,寒冷時會感到腹部脹滿。
3. 應用藥品
胃實瀉之,用大黃、芒硝。飲食傷,用巴豆、神麯、山楂、阿魏、硇砂、三稜、輕粉、鬱金。胃虛補之,濕熱用蒼、白朮、半夏、陳皮、茯苓;寒濕用乾薑、附子、草果、官桂、丁香、肉蔻、人參、黃耆。降火用石膏、地黃、犀角、黃連。解肌用升麻、葛根,豆豉。犀角能解飲食之毒,以升麻佐之。
白話文:
如果胃積食太多,可以用大黃和芒硝來瀉下去;若是因為飲食不當造成胃部不適,則可以用巴豆、神麯、山楂、阿魏、硇砂、三稜、輕粉、鬱金來調理。如果胃氣虛弱需要補益,如果是濕熱引起的,可以用蒼朮、白朮、半夏、陳皮、茯苓;如果是寒濕引起的,則可以用乾薑、附子、草果、官桂、丁香、肉蔻、人參、黃耆。如果要降火,可以用石膏、地黃、犀角、黃連。想要解肌發汗,可以用升麻、葛根和豆豉。犀角可以解飲食中毒,可以用升麻搭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