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經通考》~ 身經通考卷一答問 (8)
身經通考卷一答問 (8)
1. 身經答問四
凡臟腑主目有二:一曰肝經,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又:人臥則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又云: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
二曰心經,心合脈,諸脈皆屬於目。至東垣,又推之而及於脾。引《針經·大惑論》云:心事煩冗,飲食失節,勞役過度,故脾胃虛弱。心火熾盛,則百脈沸騰,血脈逆行,邪害孔竅,天明則日月不明也。夫五臟六腑之精氣,皆稟受於脾土,而上貫於目。脾者,諸陰之首也。
目者,血氣之宗也。故脾虛則五臟之精氣皆失所司,不能歸明於目矣。心者,君火也,主人之神,宜靜而安,相火代行其令,相少者,包絡也,主百脈,皆榮於目。既勞役運動,勢乃妄行,又因邪氣所並而損其血脈,故諸病生焉。如不理脾胃及養血安神,是治標不治本也,非正理矣!
目之內眥,太陽經之所起,血多氣少。目之銳眥,少陽經也,血少氣多。目之上網,太陽經也。亦血多氣少。目之下網,陽明經也,血氣俱多。然陽明經起於目兩旁交頞之中。與太陽、少陽俱會於目。惟足厥陰經連於目系而已。故血太過者,太陽、陽明之實也。血不及者,厥陰之虛也。
故出血者,宜太陽、陽明,蓋此二經血多故也。少陽一經,不宜出血,血少故也。刺太陽、陽明出血,則目愈明;刺少陽出血,則目愈昏。要之無令太過,以養血脈而已。白輪變赤,火乘肺也;肉輪赤腫,火乘脾也;黑睛被翳,火乘肝腎也:赤脈貫目,火自甚也。治火之法,在藥則鹹寒止之、下之;在針則神廷、上星、囪會、前頂、百會血之。
翳者,可使立退;痛者,可使立已;眛者,可使立明;腫者,可使立消。惟小兒不可刺囪會,以肉分淺薄,恐傷其骨也。
陽主散,陽虛則眼楞急,而為倒睫捲毛。陰主斂,陰虛不斂則瞳子散大,而為目昏眼花。
目之為病,在府則為表,當除風散熱;在臟則為里,當養血安神。除風散熱,瀉青丸主之。養血安神,定志丸主之。婦人,熟地黃丸主之。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至目內眥,則寒中而泣出,河間當歸湯主之。或有體肥氣盛,風熱上行,兩目昏澀,槐子散主之。此由胸中濁氣上行也,重則為痰厥,亦能損目。常使胸中清,則無此患矣。
目見黑花者,腎氣弱也,當補腎水,駐景丸主之。或有暴失明者,眼居諸陽之會,而陰反閉之,此風邪內滿,恐有不測之病。
心,君主也,通於大眥。故大眥赤者,實火也。心包絡為小心。小心,相火也,通於小眥,故小眥赤者,虛火也。若君主拱默,則相火自然清靜矣。
白眼痛,多有赤脈,視其從上而下者,太陽病也,羌活為使;從下而上者,陽明病也,升麻為使;從外走內者,少陽病也,柴胡為使。太陽病宜溫之、散之,陽明病宜下之,少陽病宜和之。
白話文:
身經答問四
眼睛的經絡主要由兩條經脈負責:一是肝經,屬東方青色,與肝臟相通,外竅於眼,肝臟藏精。人睡覺時血液回歸肝臟,肝臟接受血液才能視物。肝氣通於目,肝臟健康則眼睛能辨別五種顏色。
二是心經,心臟與脈絡相連,所有脈絡都與眼睛相關。東垣(指醫家張仲景)更進一步推及脾臟,引用《針經·大惑論》的觀點:心煩意亂、飲食不節、勞累過度,導致脾胃虛弱。心火旺盛,則百脈沸騰,血液逆流,邪氣侵犯眼竅,白天視力也會模糊不清。五臟六腑的精氣都源於脾土,並上達於眼。脾臟是諸陰之首。
眼睛是血氣的匯聚之處。因此,脾虛則五臟的精氣都失去正常的運作,不能使眼睛明亮。心臟是君火,主宰人的精神,應該保持安靜平和,相火(心包絡之火)代行其職,相火不足則由包絡補之,包絡主宰百脈,都滋養著眼睛。過度勞累運動,則氣血妄行,又加上邪氣侵犯,損傷血脈,就會導致各種眼疾。如果不調理脾胃和養血安神,只是治標不治本,不是正道。
眼內眥(眼角內側)是太陽經的起點,血多氣少;眼銳眥(眼角外側)是少陽經,血少氣多;眼上網(眼瞼上緣)是太陽經,血多氣少;眼下網(眼瞼下緣)是陽明經,血氣都多。陽明經起於目兩旁的交頞(眉毛與鼻根之間)之中,與太陽、少陽經都匯聚於眼睛。只有足厥陰經與眼睛的繫帶相連。因此,血液過多是太陽、陽明經實證;血液不足是厥陰經虛證。
因此,出血療法適用於太陽、陽明經,因為這兩條經脈血多;少陽經不宜出血,因為血少。針刺太陽、陽明經放血,則眼睛會更明亮;針刺少陽經放血,則眼睛會更昏暗。關鍵是要避免過度,以養護血脈為要。白眼球變紅是心火犯肺;眼白(肉輪)紅腫是心火犯脾;黑眼珠(黑睛)被翳膜遮蓋是心火犯肝腎;眼白出現紅筋是心火過盛。治療心火的方法,藥物方面用鹹寒的藥物瀉火;針灸方面則針刺神庭、上星、囪會、前頂、百會穴放血。
翳膜可以立即消除;疼痛可以立即止住;失明可以立即恢復視力;腫脹可以立即消退。但小兒不宜刺囪會穴,因為小兒頭皮薄,怕傷及骨骼。
陽主散,陽虛則眼瞼緊繃,導致倒睫;陰主斂,陰虛則瞳孔散大,導致目昏眼花。
眼疾,在經絡層面是表證,應當祛風散熱;在臟腑層面是裡證,應當養血安神。祛風散熱用瀉青丸;養血安神用定志丸;婦女用熟地黃丸。風氣和陽明經之邪氣入胃,循經脈上行至眼內眥,則因受寒而流淚,用河間當歸湯。或體胖氣盛,風熱上行,兩眼昏暗,用槐子散。這是由於胸中濁氣上行所致,嚴重則為痰厥,也會損傷眼睛。經常保持胸中清氣,則不會有這種疾病。
眼前出現黑花是腎氣虛弱,應當補腎水,用駐景丸。或突然失明,眼睛是諸陽之會,而陰氣卻反過來閉塞,這是風邪內盛,可能會有不測之疾。
心臟是君主之臟,與眼角外側(大眥)相通,因此眼角外側發紅是實火;心包絡是小心,是小火(相火),與眼角內側(小眥)相通,因此眼角內側發紅是虛火。如果君火(心火)平和,則相火自然清靜。
白眼球疼痛,多伴有紅筋,如果紅筋從上往下走是太陽經病證,用羌活;從下往上走是陽明經病證,用升麻;從外往內走是少陽經病證,用柴胡。太陽經病證宜溫散;陽明經病證宜瀉下;少陽經病證宜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