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瀠

《身經通考》~ 身經答問十 (3)

回本書目錄

身經答問十 (3)

1. 身經答問十二

敢問奇經八脈之見症何如也?

曰:沖之為病,氣逆而裡急也。督之為病,脊強而厥冷也。任之為病,其內苦結,甲為七疝,女為瘕聚也。陽維之病,苦寒熱;陰維之病,苦心痛。陽矯為病,陰緩而陽急;陰嬌為病,陽緩而陰急。帶之為病,赤白帶下,臍痛而精失也。

敢問諸脈之相忌者,何如也?

曰:中風宜浮遲,忌急實。傷寒宜洪大,忌沉細,咳嗽宜浮儒,忌沉伏。腹脹宜浮大,忌虛小。下利宜微小,忌浮洪。狂疾宜實大,忌沉細。霍亂宜浮洪,忌微遲。消渴宜數大,忌虛小。水氣宜浮大,忌沉細。鼻衄宜沉細,忌浮大。心腹痛宜沉細,忌浮大。上氣浮腫宜浮滑,忌微細。

頭痛宜浮滑,忌短澀。喘急宜浮滑,忌澀。唾血宜沉弱,忌實大。金瘡宜微細,忌緊數。中惡宜緊細,忌浮大。中毒宜數大,忌微細。吐血宜沉小,忌實大。腸澼宜沉遲,忌數疾。內傷宜弦緊,忌小弱。風痹宜虛濡,忌緊急。溫病發熱忌微小,腹中有積忌虛弱。病熱忌脈靜,病泄忌脈大。

翻胃宜浮緩,忌沉澀,咳逆宜浮緩,忌弦急。諸氣宜浮緊,忌虛弱。痞滿宜滑脈,忌澀脈。婦人帶下宜遲滑,忌虛浮也。婦人妊娠宜洪大,忌沉細也。婦人已產宜小實,忌虛浮也。病若團目不欲見人者,宜強急而長,忌浮短而澀也。病若開目而渴,心下牢者,宜緊實而數,忌浮澀而微也。

2. 身經答問十三

長春子曰:凡脈之見鬼祟者,宜針也,其穴可得知乎?

曰:孫真人有歌訣也。

百邪顛狂所謂病,

針有十三穴須認。

凡針之體先鬼宮,

次針鬼信無不應

一一從頭逐一求,

男從左起女從右

一針人中鬼宮停,

左邊下針右出針。

第二手大指甲下(商陽穴),名鬼信刺三分深。

三針足大指甲下(大敦穴),名曰鬼壘人二分。

四針掌後太陵穴,

入寸五分為鬼心。

五針申脈名鬼路,

火針三下七鋥鋥。

第六卻尋大杼上,

入發一寸為鬼枕。

七刺耳垂下五分,

名曰鬼床針要溫。

八針承漿名鬼市,

從左出右君須記。

九針間使(心包)鬼市上,十針上星名鬼堂。

十一陰下縫三壯,

女玉門頭為鬼藏。

十二曲池(右肘外)名鬼臣,火針仍要七鋥鋥。

十三舌頭當舌中,

此穴之名是鬼封。

手足兩邊相對刺,

若逢孤穴只單通。

此是先師真口訣,

猖狂惡鬼走無蹤。

敢問古人針法之效可得聞乎?

曰:徐文伯瀉孕於苑內,範九思療咽於江夏。高年抱疾未搓,李氏刺巨闕而復甦。太子暴疾為厥,越人針維會而復醒。肩井、曲池,甄權針臂痛而復射。懸鐘、環跳,華陀刺躄足而立行,秋大針腰俞而鬼免沉疴,王纂針交俞而妖精立出。取肝俞與命門,使瞽士視秋毫之末,刺少陽與交別,俾聾夫聽夏蚋之聲。

長春子曰:刺之法妙矣!然有恐其痛者,則嘗廢刺而不行,不如灸之為便也。敢問其要者為何如?

尊生子曰:其繁者不可悉舉也,吾取其救急者可乎?大凡氣血久虛之人,其卒然而中風也,必口眼喎斜,中腑,則四肢不收;中臟則九竅不利,昏危不語,雖有續命、愈風之湯,而求其速效或鮮矣。故凡覺心中昏亂,神思不定,手足麻木,此即中風之兆也。不必問是風是氣,有七穴可灸焉。謂之鑿竅疏風,可保無虞也。穴列於後:

百會、風池、大椎、肩井、曲池、足三里、間使。

如口眼喎斜,則灸聽會、頰車、百會、地倉。若喎左則灸右,喎右則灸左。以麥大之艾炷,頻頻灸之,口服即正而

如手足不遂,灸百會、髮際、肩髃、曲池、風市、足三里、絕骨。患左則灸右,患右則灸左。

如半身不遂,灸肩髃、曲池、合谷、列缺、陽陵泉、環跳、足三里、絕骨、風市、丘墟、委中。

如癱瘓,灸曲池、陽谷、合谷、中渚、三里、陽輔、崑崙。

如厲風,乃受天地肅殺之氣,酷烈暴悍而可畏,則承漿為任脈之穴,宜灸三次;委中為膀胱脈之穴,刺其腫處,血出如墨,其血色變紅方愈。一云:刺到二十餘日,間日一刺之。

如中寒,脈絕欲死,則速灸氣海、神閥、丹田、關元,俱任脈也,宜灸百壯,陽氣自回。

如熱入血室,刺期門。

如頭痛,灸腕骨、風池。

如腰痛,灸腎俞、崑崙、命門。

凡犯寒心痛,灸大溪、然谷、尺澤、行間、建里、大都、大白、中脘、神門、陰都、通谷。

如脅痛,是木氣實,有死血敗痰也,灸丘墟、刺中瀆。

如瘧疾,灸大陵、內關、大椎第一節、第三節、小指尖,男左女右。

如癥瘕,灸氣海,女人天樞二穴;積聚,灸胃脘

如霍亂,臍中納鹽灸之,並灸氣海。

如翻胃,灸乳根、中脘、下脘、建里、三里。

如瘰癧,灸肩井、曲池、大迎、肘骨尖。

如諸疝,灸大敦、三陰交、小腹上橫紋斜尖。

如噎膈,灸石關、三里、胃俞、胃脘、胃倉、膈俞、水分。

如夢遺,灸中極,曲骨、膏盲、腎俞、心俞、然谷。

3. 身經答問十四

長春子曰:身之理既聞其詳矣,敢問醫之道為何如?

尊生子曰:醫乃仁術也!亦行須真至之心而已。世之齷齪欺人者,不足效也。

昔者,金穰縣王叟之善醫也,病家召之,則立至,不輕以僮僕隨也。夏日酷暑,再三往視而不倦,病可而不責報焉。其治藥也,泡洗曬晾,非甚精審,不敢以授人。自壯至老而不變,夫婦壽至期頤,子四人,孫二十餘人,曾孫亦娶婦,自叟至於曾孫,凡三十六房,此其可法者也。

昔者,何澄之為醫也,治同郡孫氏久病,其妻俞氏,引澄於密室曰:良人久病,典賣盡矣,願以身附之。澄正色曰:何謂出此言?以此相汗,是使澄為小人,且喪娘子之大節,甚不可也!勿憂,當為調治。一夕,夢神引至一公署,主者曰:汝用藥有功,不以艱危亂節,奉上帝敕,賜汝官錢五萬。

未幾,東宮得疾,詔訪澄,一劑遂安。賜錢如其數。由此觀之,天亦何負於醫乎?彼世之搖虎撐而設法騙人者,曾何足以掛齒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