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經通考》~ 身經通考卷一答問 (7)
身經通考卷一答問 (7)
1. 身經答問四
尊生子曰:人患不知身之為身耳!知身之所以為身,而不知所以治之與!不知也,何擇?知所以治身矣,而不知諸經之嚮導、品藥之所主名與!不治也,又何擇?子欲聞之否乎?
長春子再拜曰:請遂言之。
尊生子曰:言之不詳,其害小;聽之或誤,其害大。汝靜聽之,吾將與子為性命之交。
長春子曰:嘻!春固以性命質於子者也。人之教我也,外子之教我也,內愛我哉,敢不蕺浮心以從事?
尊生子曰:人之有身也,則必有病矣,有病則必有經矣,有經則必有脈矣,有脈則必有方矣。所謂經,三陰、三陽是也。所謂脈,浮、沉、遲、數、滑、澀是也。世之用藥者,眾矣!孰為知脈者乎?即或有知脈者矣,孰為知經者乎?夫醫之用藥,猶大將之用兵也,不知脈、不知經而用藥,猶之不知虛實、不知六花八陣而用兵,其不陷人於死也幾希。知脈矣、知經矣,而方則與之變化於無窮焉。
此非至明者不能悉也,非至斷者不能決也,可不謂難乎?
長春子曰:自治者,智之事也;治人者,仁之事也。吾欲觀其外而知其內,因其病而考其方。自治、治人無疑於心,其道可得聞與?
尊生子曰:能自治而不能治人者有之矣,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吾為子悉言之:
面者,諸陽之會也。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行於面,而走空竅,其精氣上走於目而為睛;其彆氣走於耳而為聽,其宗氣上走於鼻而為臭;其濁氣出於胃、走唇舌而為味。其氣之津液,皆上熏於面,故大熱甚,寒不能勝之也。陽明胃脈起鼻交頞中,故胃中有熱,則面熱;胃中有寒則面寒。
凡面白者,肺症也,善嚏,悲愁不樂,欲哭。面赤者,心症也,口乾善笑。面黃者,脾症也,善噫、善思、善味。面青者,肝症也,善潔,善怒。面黑者,腎症也,善恐、善欠。
凡面塵屬運氣者,有二焉。一曰燥金制肝,《經》云:陽明司天,燥淫所勝,民病嗌乾、面塵,陽明在泉亦如之。又云:金鬱之發,嗌乾面塵,治以濕劑是也。二曰火,《經》云:少陽之復,厥氣上行,面如浮塵,目乃瞤瘛,治以寒劑是也。又:肝足厥陰之脈,是動病,甚則嗌乾面塵脫色。膽足少陽之脈,是動病,甚則面塵。故善觀人之病者,觀其面而可知也。
長春子曰:人用之廣者,莫如目,病之多者,亦莫如目,非余體可得侔也。故目之蔽於翳也,猶日月之蔽於云也。瞑行而已矣。如之何則可?
尊生子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睛,睛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窠之精為白眼,血之精為絡,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氣血之精而與脈併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此則眼具五臟六腑也。後世五輪八廓之說,蓋本諸此。
白話文:
[身經答問四]
尊生子說:人們常常不知道自己身體的奧秘!知道身體的運作,卻不知道如何去調治它!如果連這都不知道,又該如何選擇呢?知道了如何調治身體,卻不了解各經脈的走向、藥物的主治功效!如果連這些都不了解,又該如何治療呢?你想要聽聽這些道理嗎?
長春子再次拜禮說:請您詳細地說吧。
尊生子說:我如果說得不夠詳細,危害還小;你如果聽了卻理解錯了,危害就大了。你靜下心來聽我說,我將與你分享性命相關的重要知識。
長春子說:唉!我早已把自己的性命交給您了。別人教我,是從外在教導;而您教我,是從內在關愛我啊,我怎敢不用心去學習呢?
尊生子說:人有了身體,就一定會生病;生病了,就一定會涉及到經脈;有經脈,就一定有脈象;有脈象,就一定有對應的治療方劑。所謂的經脈,就是三陰經和三陽經。所謂的脈象,就是浮、沉、遲、數、滑、澀等。世上用藥的人很多,但有誰真正了解脈象呢?即使有了解脈象的人,又有誰了解經脈呢?醫生用藥,就像將軍用兵一樣,不了解脈象、不了解經脈就用藥,就像不知道敵方虛實、不知道兵法陣勢就用兵一樣,這樣不把人置於死地,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了解了脈象,了解了經脈,那麼用藥的方劑就可以變化無窮。
這些道理不是非常聰明的人無法完全理解,不是非常果斷的人無法做出決定,這不是很難嗎?
長春子說:自己調理身體是智者的事,給別人調理身體是仁者的事。我想觀察外在表現來了解內在狀況,根據疾病來探究治療方法。自己調理和幫別人調理都能做到心中無疑,這種道理可以聽您講述嗎?
尊生子說:能自己調理身體卻不能幫別人調理身體的人是有的,但沒有不能自己調理身體卻能幫別人調理身體的。我現在詳細地告訴你:
面部是所有陽經匯聚的地方。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它們的氣血都向上運行到面部,並通過孔竅。精氣向上走到眼睛就形成了眼珠;別氣走到耳朵就形成了聽力;宗氣向上走到鼻子就形成了嗅覺;濁氣從胃部排出,走到嘴唇和舌頭就形成了味覺。這些氣的津液都向上熏蒸面部,所以面部如果過熱,寒冷就無法勝過它。陽明胃經的脈氣從鼻子開始,交匯在兩眉之間的部位,所以胃裡有熱,面部就會發熱;胃裡有寒,面部就會發冷。
一般來說,面色發白,是肺部有問題,容易打噴嚏、悲傷憂愁不快樂,想哭。面色發紅,是心臟有問題,容易口乾、愛笑。面色發黃,是脾臟有問題,容易打飽嗝、愛思考、對味道很敏感。面色發青,是肝臟有問題,喜歡清潔、容易發怒。面色發黑,是腎臟有問題,容易恐懼、打哈欠。
如果面部像蒙了一層灰塵,這屬於運氣引起的疾病,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燥金克制肝木。《經》中說:陽明主管天時,如果燥邪過盛,人們就會咽喉乾燥、面色蒙塵;陽明在泉也一樣。又說:金鬱結發作,就會咽喉乾燥、面色蒙塵,要用濕潤的藥物來治療。另一種是火邪。《經》中說:少陽之氣恢復時,厥氣會向上運行,面部像蒙了一層灰塵,眼睛會跳動,要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又說:肝足厥陰經的脈絡,出現問題會導致疾病,嚴重時會咽喉乾燥、面色蒙塵脫色。膽足少陽經的脈絡,出現問題會導致疾病,嚴重時會面色蒙塵。所以,善於觀察疾病的人,看面部就能知道病因了。
長春子說:人最常用的是眼睛,而最容易生病的也是眼睛,沒有其他器官可以相比。所以眼睛被眼翳遮蔽,就像日月被雲遮蔽一樣,只能在黑暗中行走。要怎樣才能讓眼睛恢復光明呢?
尊生子說:五臟六腑的精氣都向上注入眼睛,形成眼珠,眼珠所在的窩叫眼眶,骨的精華是瞳孔,筋的精華是黑眼珠,眼眶的精華是白眼珠,血的精華是眼部的脈絡,肌肉的精華是約束眼球的肌肉。這些精華包裹著筋骨、氣血的精華,與脈絡連在一起,向上連接到腦後,從脖子中出來。這就是眼睛具備了五臟六腑的精華。後世五輪八廓的說法,大概也是基於這個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