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瀠

《身經通考》~ 身經答問十 (2)

回本書目錄

身經答問十 (2)

1. 身經答問十一

長春子聞而喜曰:子言子母補瀉之義,可謂備矣!吾聞諸病各有主藥焉,何謂也?

尊生子曰:於《湯液本草》載之矣。請為子言其要:

中風卒倒不語,用牙皂、細辛開關為主。痰氣壅盛,用南星、木香為主。

語言蹇澀,用菖蒲、竹瀝為主。口眼喎斜,用防風、羌活、竹瀝為主。手足搐搦,用防風、羌活為主。左癱屬血虛、用芎、歸為主;右瘓屬氣虛,用參、術為主。諸風,用防風、羌活為主。傷寒頭痛,用羌活、川芎為主。遍身疼痛,用蒼朮、羌活為主。發汗,用麻黃、桂枝為主;久汗不出,用紫蘇、青皮為主;止汗,用桂枝、芍藥為主。

白話文:

長春子聽了,很高興地說:「你所說關於子母補瀉的道理,可以說已經很完整了!我聽說各種疾病都有它們的主藥,這是什麼意思呢?」

尊生子回答道:「這在《湯液本草》裡都有記載。讓我簡單地跟你說明一下重點:

中風突然昏倒不說話,要用牙皂、細辛來開關為主藥。痰氣阻塞得很厲害,要用南星、木香為主藥。

說話口齒不清,要用菖蒲、竹瀝為主藥。嘴巴和眼睛歪斜,要用防風、羌活、竹瀝為主藥。手腳抽搐,要用防風、羌活為主藥。左邊癱瘓屬於血虛,要用芎、歸為主藥;右邊癱瘓屬於氣虛,要用參、術為主藥。各種風症,要用防風、羌活為主藥。傷寒頭痛,要用羌活、川芎為主藥。全身疼痛,要用蒼朮、羌活為主藥。要發汗,要用麻黃、桂枝為主藥;長期出汗不停止,要用紫蘇、青皮為主藥;要止汗,要用桂枝、芍藥為主藥。」

表熱,用柴胡為主;裡熱,用黃連、黃芩為主;大熱,用連、芩、柏、梔為主。發狂便實,用大黃、芒硝為主。發渴,用石膏、知母為主。膨悶,用桔梗、枳殼為主;心下痞悶,用枳實、黃連為主。懊憹,用梔子、豆豉為主;虛煩,用竹葉、石膏為主。不眠,用竹茹、枳實為主;鼻乾不眠,用葛根。

白話文:

表面發熱,用柴胡為主藥;內裡發熱,用黃連、黃芩為主藥;熱度很高的時候,則用黃連、黃芩、柏樹皮、梔子為主藥。發狂、大便不通,用大黃、芒硝為主藥。口渴難耐,用石膏、知母為主藥。胸悶氣脹,用桔梗、枳殼為主藥;心口鬱悶難舒,用枳實、黃連為主藥。煩躁不安,用梔子、豆豉為主藥;虛煩不安,用竹葉、石膏為主藥。失眠,用竹茹、枳實為主藥;鼻子乾燥導致失眠,則用葛根。

芍藥為主。發斑,用玄參、升麻為主。發黃,用茵陳、梔子為主。陰症,用附子、乾薑為主。中暑,用香茹、扁豆為主;中濕,用蒼朮、白朮為主。瀉心火,用黃連為主;瀉肺火,用黃芩為主;瀉脾火,用芍藥為主;瀉胃火,用石膏為主,瀉肝火,用柴胡為主;瀉腎火,用知母為主;瀉膀胱火,用黃柏為主;瀉小腸火,用木通為主;瀉屈曲之火,用梔子為主;瀉無根之火,用玄參為主。內傷元氣,用參、耆、甘草為主;脾胃虛弱,用白朮、山藥為主。

白話文:

芍藥是主要的藥材。如果出現斑點,就用玄參和升麻為主。如果發黃,就用茵陳和梔子為主。陰證就用附子、乾薑為主。中暑就用香菇、扁豆為主;中濕就用蒼朮、白朮為主。瀉心火就用黃連為主;瀉肺火就用黃芩為主;瀉脾火就用芍藥為主;瀉胃火就用石膏為主,瀉肝火就用柴胡為主;瀉腎火就用知母為主;瀉膀胱火就用黃柏為主;瀉小腸火就用木通為主;瀉屈曲之火就用梔子為主;瀉無根之火就用玄參為主。如果內傷元氣,就用人參、黃耆、甘草為主;如果脾胃虛弱,就用白朮、山藥為主。

消食積,用麥芽、神麯為主;消肉積,用山楂、草果為主;消酒積,用黃連、乾葛、烏梅為主;消涼積,用巴豆為主;消熱積,用大黃為主。六郁,用蒼朮、香附為主。結痰,用瓜蔞、貝母、枳實為主;濕痰,用半夏、茯苓為主;風痰,用白附子、南星為主;痰在四肢經絡,用竹瀝、薑汁為主;痰在兩脅,用白芥子為主;老痰,須用海石為主。

白話文:

消化食物積聚,可以用麥芽、神麴為主;消化肉食積聚,可以用山楂、草果為主;消化酒食積聚,可以用黃連、乾葛、烏梅為主;消化寒涼積聚,可以用巴豆為主;消化燥熱積聚,可以用大黃為主。

六種鬱結,可以用蒼朮、香附為主。

凝結的痰,可以用瓜蔞、貝母、枳實為主;濕痰,可以用半夏、茯苓為主;風痰,可以用白附子、南星為主;痰在四肢經絡,可以用竹瀝、薑汁為主;痰在兩脅,可以用白芥子為主;陳年老痰,須要用海石為主。

寒嗽,用麻黃、杏仁為主;熱嗽,用黃芩、桑白皮為主;嗽久,用款冬、五味子為主;氣喘,用蘇子、桑白為主。瘧疾新者,宜截,用常山為主;瘧疾久者,宜補,用白豆蔻為主。痢疾初起,宜下,用大黃為主;痢疾後重,宜疏,用木香、檳榔為主;痢疾,熱積氣滯,用黃連、枳殼為主。久痢白者,屬氣虛,用白朮、茯苓為主;久痢赤者,屬血虛,用當歸、川芎為主。

白話文:

咳嗽若屬寒性,以麻黃和杏仁為主;若屬熱性,則用黃芩和桑白皮為主;若是久咳不癒,則以款冬和五味子為主;氣喘則以蘇子與桑白皮為主。瘧疾初期,宜用常山等藥物截斷病勢;久患瘧疾者,則需補益,以白豆蔻為主。痢疾初期,宜用大黃等藥物瀉下;後期若症狀加重,則需疏通,以木香和檳榔為主;若痢疾伴隨發熱和氣滯,則用黃連和枳殼為主。久痢便色發白者,屬於氣虛,宜用白朮和茯苓為主;久痢便色發紅者,屬於血虛,宜用當歸和川芎為主。

泄瀉,用白朮、茯苓為主。水瀉,用滑石為主。久瀉,用訶子、肉寇為主,或加升、柴升提。霍亂,用霍香、半夏為主。嘔吐,用薑汁、半夏為主,咳逆,用柿蒂為主。吞酸,用蒼朮、神麯為主。嘈雜,用姜炒黃連、黑梔為主。順氣,用烏藥、香附為主。痞滿,用枳實、黃連為主。

脹滿,用大腹皮、厚朴為主。水腫,用豬苓,澤瀉為主。寬中,用砂仁、枳殼為主。積聚,用三稜、莪朮為主。積左是死血,用桃仁、紅花為主;積右是食積,用香附、枳實為主;積中是痰飲,用半夏為主。黃疸,用茵陳為主。補陽,用黃耆、附子為主。補陰,用當歸、熟地為主。

白話文:

拉肚子用白朮、茯苓;水瀉用滑石;久瀉用訶子、肉寇,也可以加升麻、柴胡;霍亂用霍香、半夏;嘔吐用薑汁、半夏;咳嗽逆氣用柿蒂;吞酸用蒼朮、神麴;胃裡嘈雜用薑炒黃連、黑梔;順氣用烏藥、香附;痞滿用枳實、黃連;脹滿用大腹皮、厚朴;水腫用豬苓、澤瀉;寬中用砂仁、枳殼;積聚用三稜、莪朮;積聚在左側是死血,用桃仁、紅花;積聚在右側是食積,用香附、枳實;積聚在中間是痰飲,用半夏;黃疸用茵陳;補陽用黃耆、附子;補陰用當歸、熟地。

補氣,用參、耆為主。補血,用歸、地為主。破瘀血,用歸尾、桃仁為主。提氣,用升麻、桔梗為主。癆熱痰嗽,聲嘶,用竹瀝、童便為主。暴吐血,用大黃、桃仁為主。久吐血,用當歸、川芎為主。衄血,用枯芩、芍藥為主。止血,用京墨、韭汁為主。尿血,用梔子、木通為主。

虛汗,用黃耆、白朮為主。眩運,用川芎、天麻為主。麻屬氣虛,用黃耆、人參為主。木屬濕痰死血,用蒼朮、半夏、桃仁為主。癲屬心,用當歸為主。狂屬肝,用黃連為主。癇症,用南星、半夏為主。健忘,用遠志、菖蒲為主。怔忡驚悸,用茯神、遠志為主。虛煩不寐,用竹茹、棗仁為主。

白話文:

補益氣虛,主要用人參、黃耆;補益血虛,主要用當歸、生地;破除瘀血,主要用當歸尾、桃仁;提升氣機,主要用升麻、桔梗;治療肺癆熱痰咳嗽,聲音嘶啞,主要用竹瀝、童尿;治療突然吐血,主要用大黃、桃仁;治療長期吐血,主要用當歸、川芎;治療鼻出血,主要用黃芩、芍藥;止血,主要用京墨、韭汁;治療尿血,主要用梔子、木通。

治療虛汗,主要用黃耆、白朮;治療頭暈眼花,主要用川芎、天麻;治療四肢麻木,主要用黃耆、人參;治療濕痰死血,主要用蒼朮、半夏、桃仁;治療癲癇,主要用當歸;治療狂躁,用黃連;治療驚癇,用南星、半夏;治療健忘,用遠志、菖蒲;治療心悸,用茯神、遠志;治療失眠,用竹茹、棗仁。

頭左痛,用芎、歸為主。頭右痛,用參、耆為主。頭風痛,用藳本、白芷為主。諸頭痛,用蔓荊子為主。烏鬚髮,用何首烏為主。耳鳴,用當歸、龍薈為主。鼻中瘡,用黃芩為主。鼻塞,用防風、荊芥。鼻淵,用辛夷仁為主。口瘡,用連、柏為主,牙痛,用石膏、升麻為主。

眼腫,用大黃、荊芥為主。雲翳,用白蔻為主。眼昏,用熟地為主,咽喉腫痛,用桔梗、甘草為主。結核,用夏枯草為主。肺癰肺痿,用薏苡仁為主。心胃痛,用炒梔子為主。腹痛,用芍藥、甘草為主。腹冷痛,用早茱萸、良薑為主,止諸痛,用乳香、沒藥為主。腰痛,用杜仲、故紙為主。

白話文:

頭痛左側,用川芎、當歸為主藥;右側頭痛,用人參、黃芪為主藥。頭風痛,用藁本、白芷為主藥。各種頭痛,用蔓荊子為主藥。頭髮烏黑,用何首烏為主藥。耳鳴,用當歸、龍薈為主藥。鼻腔潰瘍,用黃芩為主藥。鼻塞,用防風、荊芥為主藥。鼻淵,用辛夷仁為主藥。口瘡,用連翹、側柏為主藥,牙痛,用石膏、升麻為主藥。

眼睛腫脹,用大黃、荊芥為主藥。眼翳,用白蔻為主藥。視力模糊,用熟地為主藥。咽喉腫痛,用桔梗、甘草為主藥。結核,用夏枯草為主藥。肺癰肺痿,用薏苡仁為主藥。心胃疼痛,用炒梔子為主藥。腹部疼痛,用芍藥、甘草為主藥。腹部冷痛,用吳茱萸、良薑為主藥。止痛,用乳香、沒藥為主藥。腰痛,用杜仲、桑白皮為主藥。

脅痛,用白芥子、青皮為主。手臂痛,用薄、桂、羌活為主。疝氣,用小茴香、川楝子為主。腳氣濕熱,用蒼朮、黃柏為主。下元虛弱,用牛膝、木瓜為主。痿躄,用參、耆為主。肢節痛,用羌活為主。痛在上屬風,羌活、桔梗、桂枝、葳靈為主;痛在下屬濕,用牛膝、木通、防己、黃柏為主。消渴,用天花粉、繅絲湯為主。

生津液,用人參、五味子、麥門冬為主。青皮,用茯苓為主。遺精,用龍骨、牡蠣為主。小便閉,用木通、車前子為主。大便閉,用大黃、芒硝為主。便血,用槐花、地榆為主。痔漏,用黃連為主,脫肛,用升麻、柴胡為主。諸蟲,用史君子、檳榔為主,婦人諸病,用香附為主。

白話文:

肋骨疼痛,主要用白芥子和青皮;手臂疼痛,主要用薄荷、桂枝和羌活;疝氣,主要用小茴香和川楝子;腳氣濕熱,主要用蒼朮和黃柏;下元虛弱,主要用牛膝和木瓜;痿躄,主要用人參和黃芪;肢節疼痛,主要用羌活;疼痛在上屬於風,主要用羌活、桔梗、桂枝和威靈仙;疼痛在下屬於濕,主要用牛膝、木通、防己和黃柏;消渴,主要用天花粉和繅絲湯;生津液,主要用人參、五味子和麥門冬;青皮,主要用茯苓;遺精,主要用龍骨和牡蠣;小便閉塞,主要用木通和車前子;大便閉塞,主要用大黃和芒硝;便血,主要用槐花和地榆;痔漏,主要用黃連;脫肛,主要用升麻和柴胡;諸蟲,主要用使君子和檳榔;婦女諸病,主要用香附。

婦人腹痛,用吳茱萸、香附為主。婦人經閉,用桃仁、紅花為主。婦人血崩,用炒蒲黃為主。婦人帶下,用炒乾姜為主。婦人安胎,用條芩、白朮為主。婦人難產,用芎、歸為主。產後惡露不行,用益母草為主。產後虛熱,用炒黑乾薑為主。婦人吹乳,用白芷、貝母為主,乳汁不通,用川山甲為主。

小兒驚風,用硃砂為主。癰疽,用金銀花為主。發背,用槐花為主。瘰癧,用夏枯草為主。敗膿不去,用白芷為主。惡瘡,用貝母為主。疔瘡,用白礬為主。便毒,用川山甲、木別子為主。魚口瘡,用牛膠、川山甲為主。疳瘡,用五倍子為主。楊梅瘡,用土茯苓為主。臁瘡,用輕粉、黃柏為主。

白話文:

婦女肚子痛,用吳茱萸和香附;經期不來,用桃仁和紅花;月經過多,用炒蒲黃;陰道分泌物異常,用炒乾薑;懷孕時安胎,用條芩和白朮;難產,用芎和歸;生產後惡露不排,用益母草;生產後虛熱,用炒黑乾薑;乳汁分泌不足,用白芷和貝母,乳汁不通暢,用川山甲。

小孩驚風,用硃砂;癰疽,用金銀花;發背,用槐花;瘰癧,用夏枯草;膿液排不出來,用白芷;惡瘡,用貝母;疔瘡,用白礬;便毒,用川山甲和木別子;魚口瘡,用牛膠和川山甲;疳瘡,用五倍子;楊梅瘡,用土茯苓;臁瘡,用輕粉和黃柏。

疥瘡,用白礬、硫黃為主。癜風,用蜜陀僧為主。杖瘡,跌傷,用童便、好酒為主。諸瘡腫毒,用連翹、牛蒡子為主。破傷風,用南星、防風為主。湯燙火燒,用白礬為主。犬咬傷,用杏仁,甘草為主。癲狗吠傷,用斑貓為主。蛇咬傷,用白芷為主。中諸毒,用香油灌之為主。

中砒毒,用豆鼓、蚯蚓為主。諸骨哽喉,用狗涎頻服為主。

敢問諸藥引經之例,何如也?

曰:以傷寒傳經之序言之:太陽一,陽明二,少陽三,太陰一,少陰二,厥陰三。太陽經,上羌活;下黃柏。陽明經,上白芷、升麻;下石膏。少陽經,上柴胡;下青皮。太陰經,上桔梗;下白芍。少陰經,上獨活;下知母。厥陰經,上柴胡;下青皮。是謂六經引藥之總司。

白話文:

疥瘡可以用白礬、硫黃治療,癜風則以蜜陀僧為主。杖瘡、跌傷可以用童便、好酒處理。各種瘡腫毒,可用連翹、牛蒡子。破傷風則用南星、防風。湯燙火燒可以用白礬。犬咬傷以杏仁、甘草為主,癲狗吠傷則用斑貓。蛇咬傷可用白芷。中毒可以用香油灌服。

中砒毒可以用豆鼓、蚯蚓治療。各種骨哽喉,可以用狗涎頻頻服用。

請問這些藥物如何引經呢?

回答:以傷寒傳經的順序來說:太陽經一,陽明經二,少陽經三,太陰經一,少陰經二,厥陰經三。太陽經,上用羌活,下用黃柏;陽明經,上用白芷、升麻,下用石膏;少陽經,上用柴胡,下用青皮;太陰經,上用桔梗,下用白芍;少陰經,上用獨活,下用知母;厥陰經,上用柴胡,下用青皮。這就是六經引藥的總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