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經通考》~ 身經答問五 (3)
身經答問五 (3)
1. 身經答問九
長春子曰:予問臟腑陰陽其所屬之類不同者多矣,可得而問其詳乎?
曰:於《經》有之,我為子類舉焉,可乎?
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心部於表,腎治於裡,脾為之使,胃為之市。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節之旁,中有小心。從之有福,違之有咎。
心主神,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其畜羊,其谷黍。
肺主魄,其華在毛,其充在皮,其畜馬,其谷稻。
腎主精,其華在發,其充在骨,其畜彘,其谷豆。
肝主魂,其華在爪,其充在筋,其畜雞,其穀麥。
脾、胃、大小腸、三焦、膀胱,主轉味而出入,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畜牛,其谷稷。
白話文:
長春子曰:予問臟腑陰陽其所屬之類不同者多矣,可得而問其詳乎?
長春子說道:我問了許多關於臟腑陰陽及其所屬類別不同的問題,可以詳細地向您請教嗎?
曰:於《經》有之,我為子類舉焉,可乎?
他說:這些問題在經典中都有記載,我可以為你一一舉例說明,可以嗎?
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心部於表,腎治於裡,脾為之使,胃為之市。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節之旁,中有小心。從之有福,違之有咎。
肝臟生長在左側,肺臟藏於右側,心臟位於身體表層,腎臟則居於內部,脾臟是心臟的使者,胃臟是心臟的市場。鬲肓之上,藏著父母(指脾胃);七節之旁,藏著小心(指心臟)。順應這些臟腑的運作則有福氣,違背其運作則會有災禍。
心主神,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其畜羊,其谷黍。
心臟主宰精神,其光彩外顯於面部,其精氣充盈於血脈,其所畜養的動物是羊,其所喜愛的穀物是黍。
肺主魄,其華在毛,其充在皮,其畜馬,其谷稻。
肺臟主宰魄魂,其光彩外顯於毛髮,其精氣充盈於皮膚,其所畜養的動物是馬,其所喜愛的穀物是稻。
腎主精,其華在發,其充在骨,其畜彘,其谷豆。
腎臟主宰精氣,其光彩外顯於頭髮,其精氣充盈於骨骼,其所畜養的動物是豬,其所喜愛的穀物是豆。
肝主魂,其華在爪,其充在筋,其畜雞,其穀麥。
肝臟主宰魂魄,其光彩外顯於指甲,其精氣充盈於筋脈,其所畜養的動物是雞,其所喜愛的穀物是麥。
脾、胃、大小腸、三焦、膀胱,主轉味而出入,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畜牛,其谷稷。
脾臟、胃臟、大小腸、三焦、膀胱,主宰轉化味道和排出廢物,其光彩外顯於嘴唇周圍的白色,其精氣充盈於肌肉,其所畜養的動物是牛,其所喜愛的穀物是稷。
心惡熱,肺惡寒,肝惡風,脾惡濕,腎惡燥。
心出汗,肺出涕,肝出淚,脾出涎,腎出唾。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
心為噫,肺為咳,肝為語,脾為吞,腎為欠為嚏,胃為氣逆、為噦、為恐,大小腸為泄,下焦溢為水,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膽為怒。
諸脈皆屬於目,諸髓皆屬於腦,諸筋皆屬於節,諸血皆屬於心,諸氣皆屬於肺。人臥則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
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春氣病在頭,夏氣病在臟,秋氣病在肩背,冬氣病在四肢。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脅,長夏善病洞泄中寒,秋善病風瘧,冬善病痹厥,若冬不按蹻則皆不病。
白話文:
心性喜熱,肺性喜寒,肝性喜風,脾性喜濕,腎性喜燥。
心氣外泄表現為出汗,肺氣外泄表現為流涕,肝氣外泄表現為流淚,脾氣外泄表現為流涎,腎氣外泄表現為流唾。
心主神志,肺主魄,肝主魂,脾主意,腎主志。
心氣上逆表現為噯氣,肺氣上逆表現為咳嗽,肝氣上逆表現為言語失常,脾氣上逆表現為吞咽困難,腎氣上逆表現為打呵欠和打噴嚏,胃氣上逆表現為氣逆、呃逆和恐懼,大小腸氣逆表現為腹瀉,下焦氣逆表現為水腫,膀胱氣逆表現為小便不利,腎氣不固表現為尿失禁,膽氣上逆表現為憤怒。
所有的經脈都連接眼睛,所有的骨髓都連接大腦,所有的筋絡都連接關節,所有的血液都歸屬於心,所有的氣都歸屬於肺。人體在睡覺時,血液回歸肝臟,肝臟得到血液才能視物,腳得到血液才能行走,手掌得到血液才能握物,手指得到血液才能拿捏。
長時間看東西會損傷血液,長時間躺臥會損傷氣血,長時間坐著會損傷肌肉,長時間站立會損傷骨骼,長時間走路會損傷筋絡。
春季容易導致頭部疾病,夏季容易導致臟腑疾病,秋季容易導致肩背疾病,冬季容易導致四肢疾病。因此,春季容易發生鼻衄,仲夏容易發生胸脅疾病,長夏容易發生腹瀉和寒症,秋季容易發生風寒瘧疾,冬季容易發生痺痛和厥逆,如果冬天沒有做好保暖工作,就不容易生病。
氣盛身寒得之傷寒,氣虛身熱得之傷暑。犯賊風虛邪者,陽受之。飲食不節,起居不時者,陰受之。陽受之則入六腑,陰受之則入五臟。入六腑則身熱不時,臥上為喘籲。入五臟則腹滿閉塞,下為飧泄,久為腸澼。口甘為脾癉,肥美之所發也。口苦為膽癉,此人數謀慮不決,治之以膽募俞。
胸腹曰募,背脊曰俞。膽募,在期門下五分,俞在脊第十椎下兩旁,各開一寸半。
頸脈動,喘咳,曰水。目腫如臥蠶狀,曰水。尿黃赤安臥者,曰黃疸。食已如飢者,曰胃疸。面腫,曰風。足脛腫,曰水。目黃,曰黃疸。
腹中鳴者,病本於胃也。食不能下者,胃脘鬲也。身重難以行者,胃脈在足也。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屬心,而絡於胞中,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
白話文:
身體陽氣旺盛而體寒的人容易得傷寒,陽氣不足而體熱的人容易得傷暑。受到風寒邪氣入侵的,屬於陽氣受損;飲食不節、起居不規律的,屬於陰氣受損。陽氣受損就會進入六腑,陰氣受損就會進入五臟。進入六腑就會發熱不適,躺下時呼吸急促。進入五臟就會腹脹便秘,大便稀溏,時間久了就可能腹瀉不止。口甜是脾虛的表現,常因過食肥甘厚味引起。口苦是膽虛的表現,這種人往往優柔寡斷,治療時要針灸膽經的募穴和俞穴。
胸腹部稱為募穴,背脊稱為俞穴。膽經的募穴在期門穴下五分,俞穴在脊椎第十節下兩側,各開一寸半。
頸部血管搏動,伴隨咳嗽喘息,屬於水腫。眼睛腫得像蠶蛹一樣,也屬於水腫。小便黃赤,睡眠安穩,屬於黃疸。吃飽了飯卻仍然覺得飢餓,屬於胃疸。臉部腫脹,屬於風邪入侵。小腿腫脹,屬於水腫。眼睛發黃,屬於黃疸。
肚子咕嚕咕嚕響,病根在胃。食物難以下嚥,是胃氣不足。身體沉重,難以行走,是胃經氣血運行不暢。月經不來,是胞脈閉塞。胞脈屬於心經,連接於子宮,現在氣上衝肺,心氣無法下達,所以月經不來了。
神有餘則笑不休,神不足則悲。治神有餘,則瀉其小絡之血。
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病名伏梁。裹大膿血,居腸胃之外,久病為難治,居臍上為逆,居臍下為從。
病脅下滿,氣逆,二三歲不已,名曰息積。此不妨於食,不可灸刺,積為導引、服藥,藥不能獨治也。
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嗌,風氣通於肝,雷氣通於心,穀氣通於脾,雨氣通於腎,六經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氣。
天有六氣,人以三陽三陰上奉之;地有五行,人以五臟六腑下應之。
從內之外者,調其內;從外之內者,治其外:從內之外而盛於外者,先調其內,而後治其外;從外之內而盛於外者,先調其內,而後治其外;從外之內而盛於內者,先治其外,而後調其內;中外不相及,則治其主病。
白話文:
精神充沛的人就容易笑個不停,精神不足的人就容易感到悲傷。治療精神過盛,就需要瀉掉小絡的血液。
少腹脹滿,上下左右都有根源,這種病症叫做伏梁。病症會包裹大量的膿血,位於腸胃之外,久病難治,位於臍上叫做逆,位於臍下叫做從。
病患的脅下滿脹,氣逆,二三歲都未好轉,叫做息積。這種病症不影響飲食,不能灸刺,治療方法以導引和服藥為主,單靠藥物無法治癒。
天上的氣息通達於肺,地上的氣息通達於咽喉,風的氣息通達於肝,雷的氣息通達於心,穀物的氣息通達於脾,雨的氣息通達於腎,六經如同河流,腸胃如同大海,九竅如同水注的氣息。
天地有六氣,人體以三陽三陰上應天;地有五行,人體以五臟六腑下應地。
病症由內而外發生的,就調治內部;病症由外而內發生的,就治療外部。病症由內而外,但症狀卻盛於外部,就先調治內部,然後治療外部;病症由外而內,但症狀卻盛於外部,就先調治內部,然後治療外部;病症由外而內,但症狀卻盛於內部,就先治療外部,然後調治內部;病症內外不相干,就治療主要病症。
熱因寒用,寒因熱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陽盛陰虛,□□□□□□□死,陰盛陽虛,汗之則愈,下之則死。
天時勝。則舍人之病,而從天之時;人病勝。則舍天之時,而從人之病。此蓋有權衡焉,所當以形症察之,而不可專恃乎脈者也。
白話文:
治療疾病時,要根據病因選擇方法,熱證用寒涼藥物,寒證用溫熱藥物,阻塞的病症用通暢的方法,通暢的病症用收斂的方法。陽氣旺盛,陰氣不足的人,如果用寒涼藥物治療,就會導致死亡;陰氣旺盛,陽氣不足的人,如果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就會痊癒,如果用瀉下藥物治療,就會導致死亡。
要根據天時和人體狀況來選擇治療方案,如果天時有利於疾病的恢復,就應該順應天時,如果人體狀況需要特殊治療,就應該捨棄天時,以人體為重。這需要權衡利弊,根據病人的症狀來判斷,不能只依靠脈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