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經通考》~ 身經通考卷四 方選 (17)
身經通考卷四 方選 (17)
1. 噎膈翻胃門
治膈噎效方,白槿(十朵,夏秋用鮮花,春冬用乾花,用日曬乾,連青蒂煎下)、杵頭糠五分,或稻米、穀米(只用杵頭上黏的掃下),二味水二鍾,早、午、晚一日三服即愈。
回生丹,烏梅(十二個,水浸去核)、硼砂(二錢)、綠豆、黑痘各四十九粒、百草霜五錢、硃砂二錢、雄黃一錢、乳香一錢,上將砂、豆、黃香五味為細末,入烏梅肉並百草霜搗勻為丸,如彈子大,就濕以乳香、硃砂為衣,陰乾。每服一丸,空心噙化,待藥盡,烙熱餅一個,茶半碗,將餅扯碎,茶泡食之,無礙為驗。過三、五日,再依法服一丸即愈。
治胃氣冷,吃食後即欲得吐,以白豆蔻子三枚,搗篩更研細,好酒一盞,微溫調之,並飲三、兩杯。
治翻胃,用豆腐、鍋巴(黃色者佳,炒研末),每服三錢,用砂糖水調服,白湯下,以好為度。
療噎膈反胃,威靈仙一把,醋蜜各半鍾,煎五分,吐出宿痰愈。去貓胞衣、鶴糞(家喂者),等分為末,每服二分,黃酒下,忌燒酒。
還元散,病人自己糞,不拘多少,竹刀削起,土白蘿蔔一枚,竹刀削去頂蓋,剜孔入糞,蓋以原頂,竹籤簽住,炭火煨至粉紅色,研末,不拘茶、酒、飯食,以少許拌入,頻服即愈。勿令本人知,令噁心也。
翻胃秘方,取一狗,餓數日,香油拌糯米、晚米,與食過三升,將糞盛麻布袋,水中漂淨,炒成粉,加木香少許,蔥白,做粥,食之即愈。
甘露飲,治翻胃吐食,寬利胸膈,養脾胃,進飲食。當州一富人病反胃,往甘露寺設水陸,夢僧與湯一杯,飲罷少快,及入寺供湯即夢中所飲,求其方,服數十劑遂瘥,方開後:干餳(𩞄頭醋者,六分)、生薑四分,洗淨,和皮相拌,搗爛捏作餅,曬乾,每十兩,炙草二兩同碾,蘿為末,每服二錢,入火鹽沸湯點,不拘時服。
人參利膈丸,(方見脾胃)。
白果散,治翻胃。
白果(取汁,半斤)、蜂蜜(半斤)、半夏末(五錢),三味調勻,重湯頓滾,半炷香取起,服後,服火酒一鍾,七日如神。
五膈寬中散,治七情四氣傷於脾胃,胸膈痞滿,氣逆痰停,遂成五膈。
白豆蔻(二兩),甘草(炙,五兩),木香(三兩,另研)、厚朴(薑汁炙熟,一斤),砂仁、丁香、青皮、陳皮(各四兩),香附子(炒,六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鹽少許煎沸湯,不拘時煎服。
白話文:
[噎膈反胃治療門]
治膈噎有效方:使用白槿花十朵(夏季和秋季使用新鮮花朵,春季和冬季則使用曬乾的花朵,包含青色花托一起煎煮)、杵頭糠五分,或取稻米、穀米在杵頭上黏附的部分掃下,兩種材料加入兩鍾的水,每日早、午、晚服用三次,一天內就能見效。
回生丹:烏梅十二個(先用水浸泡,去除果核)、硼砂二錢、綠豆、黑豆各四十九粒、百草霜五錢、硃砂二錢、雄黃一錢、乳香一錢。將硼砂、綠豆、黑豆、雄黃、乳香五種材料磨成細粉,再加入烏梅果肉和百草霜混合均勻,製成彈珠大小的丸子,趁濕裹上乳香和硃砂,放置陰涼處晾乾。每次空腹含化一丸,待藥物完全溶解後,吃一個熱騰騰的餅,配半碗茶,將餅撕碎,以茶浸泡食用,若能順利消化則為有效驗證。隔三到五天後,再依同樣方式服用一丸,即可痊癒。
治療胃寒,餐後立即想嘔吐:取三顆白豆蔻子,搗碎後過篩,再進一步研磨成細粉,加入一小杯好酒,溫熱後攪拌均勻,連續飲用三到兩杯。
治翻胃:豆腐和鍋巴(選黃色的較佳,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砂糖水調和,再以白開水送服,根據自身情況調整服用量。
療噎膈反胃:一把威靈仙,加上半鍾的醋和蜜,煎煮至剩五分,能吐出舊痰即可痊癒。另可使用貓胎盤和家飼鶴類的糞便,等量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分,以黃酒吞服,避免燒酒。
還元散:從患者身上收集任意份量的糞便,用竹刀颳起,取一個白蘿蔔,用竹刀削去頂部,挖洞放入糞便,再蓋上原本的頂部,用竹簽固定,用炭火煨至粉紅色,研磨成末,不論是茶、酒或是食物,少量拌入頻繁服用,痊癒前不要讓患者知道以免產生反感。
翻胃祕方:餓狗數日,以香油拌合糯米和晚米,讓狗食用超過三升,收集其糞便,裝入麻布袋,在水中漂淨,炒成粉末,加入少量木香,與蔥白一同煮粥,食用後即可痊癒。
甘露飲:治翻胃嘔吐,能寬解胸膈,滋養脾胃,促進食慾。有位富翁因反胃病前往甘露寺舉行法會,夢見一位僧侶給予他一杯湯,飲後感到舒緩,當他進入寺廟供奉湯品時,發現就是夢中的那杯湯,尋求其配方,服用數十次後病情好轉,配方如下:幹餳(使用醋頭的,六分)、生薑四分,清洗乾淨後連皮一起拌和,搗碎成餅狀,曬乾,每十兩幹餳搭配炙草二兩一同研磨,蘿為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加入火鹽沸水沖泡,不限時間服用。
人參利膈丸:(配方請參閱脾胃章節)。
白果散:治翻胃。
取半斤白果榨汁,加入半斤蜂蜜、五錢半夏粉末,三種材料均勻混合,隔水蒸煮至滾,半炷香後取出,服用後再喝一杯烈酒,七天內效果顯著。
五膈寬中散:治由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和四氣(風、寒、暑、濕)對脾胃造成的傷害,導致胸膈脹滿,氣逆痰停,進而形成五膈。
白豆蔻(二兩)、甘草(炙過,五兩)、木香(三兩,單獨研磨)、厚朴(薑汁炙熟,一斤)、砂仁、丁香、青皮、陳皮(各四兩)、香附子(炒過,六兩)。所有材料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加入少量鹽,煎煮沸水隨時服用。
2. 霍亂門
治中湯治脾胃不和,嘔逆霍亂,或中滿虛痞,泄瀉等症。
人參、甘草(炙)、乾薑(泡)、白朮,青皮、陳皮各一兩,上每服五錢,水煎服。嘔吐不已加半夏等分、丁香減半,名丁香溫中湯。
藿香正氣散,治感冒頭疼,憎寒壯熱,或感濕氣,霍亂吐瀉,伏暑吐瀉,轉筋。
前胡、大腹皮、白茯苓、白芷各一兩,白朮、厚朴、桔梗、甘草、紫蘇各二兩,藿香、陳皮各三兩,半夏(薑汁炒,二兩),上每服一兩,水一鍾半,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熱服。如欲汗,加蔥白三莖,以衣蓋。渣再煎服。冷嗽喘滿加人參、杏仁、五味子;心腹疼加延胡索、木香:嘔甚加生薑五片,名順氣木香散。
華佗救急方,治上吐不止,又復下瀉,頭旋眼暈,手足轉筋,四肢逆冷,用藥遲緩難救。
吳茱萸、木瓜、食鹽各五錢,上三味同炒焦,用磁罐盛水二升煮,令百沸,卻入前藥,同煎至一、二升已下,傾盞內,隨病人意,冷、熱服之,入腹即醒。如蒼卒無藥,以枯白礬末每服一錢,百沸湯點服。如無礬以鹽一撮、醋一盞同煎,八分溫服,鹹酸皆可服。
白話文:
【霍亂門】
【治中湯】適用於治療脾胃不調和,導致的嘔吐、霍亂,或是腹部脹滿、虛弱痞痛,以及腹瀉等症狀。成分包括人參、炙甘草、炮乾薑、白朮、青皮、陳皮各一兩。服用時,每次取五錢,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嘔吐不止,可增加半夏的份量到等同其他藥材,並減少丁香的份量到一半,此方稱為「丁香溫中湯」。
【藿香正氣散】主要治療感冒引起的頭痛、畏寒高燒,或是因濕氣所引發的霍亂、嘔吐與腹瀉,以及夏季的嘔吐、腹瀉,伴有腳抽筋的症狀。藥材包含前胡、大腹皮、白茯苓、白芷各一兩,白朮、厚朴、桔梗、甘草、紫蘇各二兩,藿香、陳皮各三兩,半夏(薑汁炒過的)二兩。服用時,每次取一兩,加一鍾半的水,薑三片,棗一枚一同煎煮,待藥汁剩八分時趁熱服用。若希望發汗,可再加入三根蔥白,並用衣物覆蓋。藥渣可再次煎煮服用。若是寒冷咳嗽、喘息,可加入人參、杏仁、五味子;若是心腹疼痛,可加入延胡索、木香;若是嘔吐嚴重,可再加入五片生薑,此方稱為「順氣木香散」。
【華佗救急方】適用於治療上吐下瀉不止,頭暈眼花,手腳抽筋,四肢冰冷的情況,如果救治不及,病情可能危急。藥材包括吳茱萸、木瓜、食鹽各五錢。將這三種藥材一起炒至焦黃,放入二升的水中,煮沸後加入之前炒好的藥材,一同煎煮至剩下約一到二升的藥汁,倒入碗中,根據病人的體感,選擇冷或熱飲用,飲用後病情會有所緩解。在緊急情況下,如果找不到藥材,可用枯白礬粉,每次服用一錢,以沸水調服。或者,用一撮鹽、一杯醋一同煎煮,待藥汁剩八分時溫服,鹹酸的味道都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