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穴纂要》~ 卷一 (1)
卷一 (1)
1. 卷一
2. 手太陰肺經
(內經知要曰。首言肺者。肺朝百脈也。循序相傳。盡於肝經。絡而復始。又傳於肺。是為一周。)
雲門,馬氏分寸歌曰。雲門璇璣旁六寸。
經脈篇馬注曰。挨穴之法。由天突起至璇璣。由璇璣至雲門。其法甚簡。(營昇按。諸書以為本經之穴始於中府。而標幽賦曰。穴出雲門抵期門。又蠡海集曰。人身經絡始於雲門。終入於期門。又錦囊秘錄曰。人之氣血。周行無間。始於手太陰出雲門穴。歸於足厥陰肝經入於期門穴。今考其經行之循序。則以雲門為始者是近。)
中府,雲門下一寸。乳上三肋間。動脈應手陷中。
天府,十四經合參曰。腋下三寸動脈中。以鼻取之。(營昇按。針方六集曰。一法以手伸直。用鼻尖點到處是穴。又法垂手與乳相平是穴。又醫學原始曰。取法用鼻尖點臂上。到處是穴。雖有此等之說。於腋下三寸動脈中取之為是。)
俠白,天府下。去肘五寸動脈中。(營昇按。壽世保元曰。先於乳頭上塗墨。令兩手直伸夾之。染墨處即是穴。雖有此說。於去肘五寸動脈中取之為是。)
尺澤,醫學原始曰。在肘中約紋上。與曲池相近動脈中。
孔最,去腕上七寸。
列缺,醫學原始曰。在腕骨上側一寸五分。取法以手交叉。食指點處是穴。兩骨罅中。
吳昆方考脈語曰。反關者不行於寸口。由列缺絡入臂後。手陽明大腸經也。以其不順行於關上。故名曰反關。有一手反關者。有兩手反關者。此得於有生之初已然。非為病也。
古今醫統曰。人有寸關尺三部。脈不見自列缺至陽谿見者。俗謂反關脈。此經虛而絡脈滿。
李士材診家正眼曰。脈不行於寸口。由列缺絡入臂後手陽明大腸經也。以其不正行關上。故曰反關。必反其手而診之。乃可見也。左手得之主貴。右手得之主富。左右俱反。富而且貴。男女皆然。
經渠,醫學原始曰。在手寸口脈陷中。一法用食指交叉列缺為準。次取食指爪甲角下是穴也。
大淵,神應經曰。在掌後內側橫紋頭動脈。
魚際,大指本節後內側散脈中。(營昇按。張介賓曰。手腕之前。大指本節之間。其起肉隆起形如魚者。統調之魚。寸口之前魚之後曰魚際穴也。此說為是。又張志聰曰。魚際者手足之白肉際隆起。所有如魚腹而穴在其際也。手之魚際。肺之脈氣所發。足之魚際。脾之脈氣所發也。
又堀亢厚曰。凡手足分肉隆起而似臥魚之腹者。通呼謂之魚。又謂之魚腹。其四邊分際。總謂之魚際。)
少商,大指端內側去爪甲如韭葉白肉宛宛中。(營昇按。韭葉者言少許也。手太陽小腸經少澤穴去爪甲角一分。下皆仿此。)
手太陰穴。起自中府。中府在雲門下一寸。去任脈中行天突之下一寸璇璣。璇璣之旁六寸。乳上三肋間陷中動脈應手。仰而取之。循行臂臑內廉腋下三寸為天府。天府下去肘上五寸為俠白。肘中約文上屈肘橫文筋骨罅中動脈為尺澤。腕上七寸陷中為孔最。腕後側上一寸五分為列缺。寸口陷中為經渠。手掌後陷中為大淵。手大指。
白話文:
《內經知要》說,首先講肺的原因,是因為肺主導全身的血脈運行。氣血依照順序傳遞,最後到達肝經,再環繞回來,又傳回肺,這樣循環一周。
雲門穴,根據馬氏分寸歌的說法,位於璇璣穴旁開六寸的地方。
《經脈篇》馬注說,尋找穴位的方法,從天突穴開始,到璇璣穴,再從璇璣穴到雲門穴,方法非常簡單。(營昇認為,許多書籍都認為本經的穴位從中府穴開始,但是《標幽賦》說,穴位從雲門穴出發,到期門穴結束,而且《蠡海集》也說,人體經絡從雲門穴開始,到期門穴結束。《錦囊秘錄》又說,人的氣血周而復始,沒有間斷,從手太陰肺經的雲門穴開始,回到足厥陰肝經的期門穴。現在考證經脈運行的順序,以雲門穴為起始點是比較符合的。)
中府穴,在雲門穴下方一寸,乳房上方第三根肋骨之間,動脈搏動明顯的地方,有一個凹陷處。
天府穴,《十四經合參》說,在腋下三寸的動脈搏動處,用鼻子去尋找。(營昇認為,《針方六集》說,有一種方法是把手伸直,用鼻尖點到手臂上的地方就是穴位。另一種方法是手臂自然下垂,與乳房平齊的地方就是穴位。《醫學原始》則說,取穴的方法是用鼻尖點在手臂上,點到的地方就是穴位。雖然有這些說法,但以在腋下三寸的動脈搏動處取穴是比較正確的。)
俠白穴,在天府穴下方,距離手肘五寸的動脈搏動處。(營昇認為,《壽世保元》說,先在乳頭上塗墨,然後讓兩手伸直夾住,墨染到的地方就是穴位。雖然有這種說法,但以距離手肘五寸的動脈搏動處取穴是比較正確的。)
尺澤穴,《醫學原始》說,在手肘彎曲處的橫紋上,靠近曲池穴的動脈搏動處。
孔最穴,在手腕上方七寸的地方。
列缺穴,《醫學原始》說,在手腕骨上方一寸五分的地方,取穴的方法是將兩手交叉,食指指尖點到的地方就是穴位,在兩塊骨頭的縫隙中。
吳昆《方考脈語》說,反關脈是指脈搏不從寸口通過,而是從列缺穴進入手臂後方,到手陽明大腸經。因為它不順著手腕的關脈處運行,所以叫做反關脈。有的人只有一隻手是反關脈,有的人兩隻手都是反關脈,這是天生的,不是病。
《古今醫統》說,人的脈搏有寸關尺三部分,脈搏如果從列缺穴開始,到陽谿穴才出現,就被俗稱為反關脈。這是因為此經脈虛弱,而絡脈充盈。
李士材《診家正眼》說,脈搏不從寸口通過,而是從列缺穴進入手臂後方,到手陽明大腸經。因為它不正常地在關脈處運行,所以叫做反關脈。必須反過手來診斷,才能看見。左手出現反關脈主貴,右手出現反關脈主富。左右兩手都出現反關脈,就既富且貴,男女都是如此。
經渠穴,《醫學原始》說,在手腕寸口的動脈搏動凹陷處。還有一種方法是用食指交叉在列缺穴的位置,食指指甲角下方就是穴位。
大淵穴,《神應經》說,在手掌後方內側橫紋的盡頭,動脈搏動的地方。
魚際穴,在大拇指本節後方的內側,散開的脈搏中。(營昇認為,張介賓說,手腕前面,大拇指本節之間,肌肉隆起,形狀像魚的,整體稱之為魚。寸口前面,魚的後面叫做魚際穴,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張志聰說,魚際是指手腳的白色肌肉隆起處,像魚的腹部,穴位就在其邊緣。手部的魚際,是肺的脈氣發出的地方,腳部的魚際,是脾的脈氣發出的地方。
又說,凡是手腳肌肉分開隆起,像臥著的魚的腹部,都通稱為魚,又叫做魚腹,其四周的邊緣,總稱為魚際。)
少商穴,在大拇指指端內側,距離指甲邊緣像韭菜葉那麼寬的白色肌肉凹陷處。(營昇認為,韭菜葉是指一點點的意思。手太陽小腸經的少澤穴,距離指甲角一分。後面的穴位取法都是仿照這樣。)
手太陰經的穴位,從中府穴開始。中府穴在雲門穴下方一寸,距離任脈的中心線,天突穴下方一寸的璇璣穴旁開六寸,在乳房上方第三根肋骨之間的凹陷處,動脈搏動明顯的地方。取穴的時候要仰臥。然後經脈沿著手臂內側運行,到腋下三寸處是天府穴。天府穴下行到肘部上方五寸是俠白穴。在肘部彎曲處的橫紋上,彎曲手臂時筋骨間的動脈處是尺澤穴。手腕上方七寸的凹陷處是孔最穴。手腕背側一寸五分處是列缺穴。寸口的凹陷處是經渠穴。手掌後方的凹陷處是大淵穴,然後到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