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穴纂要》~ 卷五 (14)
卷五 (14)
1. 在身諸脈
原夫腦後為項。膀胱督脈,與焦支兩旁為頸。大小腸支同膽脈,肩髃之前廉。大腸出之肩後之下,為膊,膀胱循也。焦膽小腸交合於肩。(會於大椎者為肩。)腎經督脈並貫於脊。脊骨兩旁第一行,相去各一寸五分,挾脊肉為膂。膽脈循之而挾脊。脊骨兩旁第二行,相去各三寸,成片骨為胛。(音夾)小腸繞而膀支,貫至於肩前陷下,名曰缺盆。焦膽胃腸併入其中。是以膽脈循胸,三焦布膻。(上焦而乳中間為膻中。)乳內廉乃胃經直下腋之中,分膽經包絡。(心包絡亦有直者支者之分。恐辭句繁複,故此處支者,僅云心包。下文正脈,乃用心包二字,以別文。)腋下為包絡之過心直下,而肺橫出脅裡,為膽脈,循心包出而肝經布脅骨之下為季脅。須識膽經之過臍下四寸為中極,當知任脈之起。(任脈起於中極之下。)然而任脈當臍沖,胃挾臍,脾脈入腹,胃支,循腹肝經,上抵乎小腹,膽胃,出入於氣街。(臍下毛際兩旁動脈為氣街,一名氣衝,乃胃經穴。)膽繞毛際。(曲骨之外,為毛際。)肝環陰器。此在身軀之脈,所當臚列而明。
白話文:
原本在腦後的部分被稱為頸項,這裡有膀胱和督脈通過。而焦脈及其分支,還有大小腸的脈絡與膽脈,它們則是在頸部兩側。大腸脈從肩髃前方穿過,再由肩後下方延伸出去,這條路徑就是膀胱脈循行的路線。焦脈、膽脈和小腸脈在肩部交匯(在大椎穴的位置)。
腎經和督脈則是沿著脊椎貫穿全身。脊椎兩側的第一行脈絡,距離脊椎各一寸五分,這些脈絡穿過脊背肌肉,被稱為膂。膽脈就沿著這些脈絡,緊貼著脊椎。脊椎兩側的第二行脈絡,距離脊椎各三寸。
我們身體上的胛骨(讀作夾),有小腸脈繞行其周圍,然後貫穿到肩前凹陷的地方,這個地方叫做缺盆。焦脈、膽脈、胃脈和腸脈都匯聚在這個部位。因此,膽脈沿著胸部行走,三焦脈則散佈在胸前區(膻中,位於乳頭之間)。乳頭內側是胃經直下至腋下的路徑,而膽經和包絡脈(心包絡)則在此分開。
腋下是包絡脈穿過心臟,直下而肺脈則橫向進入脅部,成為膽脈的一部分。接著,心包脈穿出,肝脈則在脅骨下端,即季脅處分佈。必須瞭解的是,膽脈經過肚臍下四寸的地方,稱為中極。同時,你應該知道任脈的起源(任脈起始於中極之下)。
然而,任脈在肚臍位置穿過,胃脈則夾著肚臍,脾脈進入腹部,胃支脈沿著腹部,直到小腹。膽脈和胃脈在氣街出入(肚臍下,毛髮邊緣兩側的動脈,稱為氣街,也是胃經的穴位)。膽脈繞過毛際(曲骨外側,為毛際),而肝脈則環繞著生殖器官。
以上就是在我們身體各部位的脈絡,需要詳細列舉並且清楚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