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阪營升

《經穴纂要》~ 卷四 (7)

回本書目錄

卷四 (7)

1. 七衝門

(出於四十四難。評林曰。沖通也。要也。為衝要之地。)

唇為飛門。齒為戶門。會厭為吸門。賁門胃上口也。水穀自此入於胃。幽門為下口也。水穀滓穢。自此入於小腸。

醫彀曰。上接胃。即幽門。

原始曰。胃下有幽門。即接小腸。小腸下是闌門。接大腸。

瘡瘍經驗全書曰。咽門廣二寸半。至胃一尺六寸。喉嚨廣二寸。長一尺二寸。

原始曰。十二節上三節微小。下九節微大。第四節乃結喉也。

醫彀曰。闌門下通大腸。又曰。闌住水穀主泌別清濁故曰闌門。清者滲入膀胱。

醫彀曰。溺出前。其精管自兩腎脊骨間發來。繞大腸之右。溺管下。同出前陰而泄精。

醫學原始曰。齒以後至會厭。深三寸五分。大容五合會厭為之吸門。其大如錢。為音聲之戶。薄則易於起。發音出快而便利。厚則起發音出慢而重舌也。人卒然無音者。寒氣客於厭。則厭不能發。發不能下。

錢豫齋曰。會厭綴於舌本之下。正應乎氣管之上。氣管即喉嚨也。居於前。主持呼吸。為發音之門戶。故名吸門。共十二節。上三節微小。下九節微大。第四節乃結喉也。結喉可容得上三節於內。如飲食則結喉即起套於上三節之外。直抵於會厭之下。而揜之。令水穀不得而漏入焉。一或誤投之。即發嗆而不已矣。

醫學原始曰。惟腎亦有系。通於前陰泄精。

又曰。前陰亦一而有兩竅者。廷孔與溺口也。溺口在前。廷孔在後。一道而兩用。又曰。廷孔者。即出精之道。循尾閭上通兩腎之間。

評林曰。按內經並無七衝門。

又曰。今越人言七沖者。以飲食入於唇。碎於齒。受於會厭。腐熟太倉。而出下口。輸於小腸大腸。出肛門。衝要通達。以立命根。故謂衝門。

張世賢曰。沖者通也。要地也。此七衝門者。水穀衝要通利開闔之所。是也。謂之七衝門也。俗解曰。此七沖者。皆水穀變化。相沖出入之門路也。

評林曰。此則自唇至肛門。自上而下。凡飲食之既納。而出入衝要通達。非他處可擬也。故曰。七衝門也。

飛門(唇),戶門(齒),吸門(會厭),賁門(胃之上口),幽門(胃之下口),闌門(小腸下口),魄門(肛門)

張氏圖翼曰。命門氣門。新增入於二門。為九門。

命門(精血之門居前陰中),氣門(溲溺之門居前陰中由氣化而出故曰氣門)

飛門,靈樞憂恚無言篇曰。口唇者。音聲之扇也。注曰。唇啟則聲揭。故謂之扇。

張世賢曰。兩唇動運。如物之飛。

楊氏曰。脾主於唇。為飛門也。飛者動也。言唇受水穀動轉入於門也。

戶門,俗解曰。飲食由此得入如家室之門戶也。

評林曰。齒之在人為戶門焉。凡物之大者。不得徑入。必得齒以碎之。然得入。其上下開闔。如室之有戶也。

白話文:

七衝門

(出自《難經》第四十四難。註解者評林說:「衝,是通達的意思,也是要害的意思,指身體中非常重要的部位。」)

嘴唇是飛門,牙齒是戶門,會厭是吸門。賁門是胃的上口,食物和水由此進入胃。幽門是胃的下口,食物殘渣由此進入小腸。

《醫彀》說:「幽門上接胃。」

《原始》說:「胃的下方是幽門,接著小腸。小腸的下方是闌門,接著大腸。」

《瘡瘍經驗全書》說:「咽門寬約兩寸半,到胃約一尺六寸。喉嚨寬約兩寸,長約一尺二寸。」

《原始》說:「喉嚨的十二節中,上面三節比較小,下面九節比較大。第四節就是喉結。」

《醫彀》說:「闌門下通大腸,又說,闌門可以阻攔食物殘渣,主要負責分辨清濁,所以叫做闌門。清的部分滲入膀胱。」

《醫彀》說:「尿液排出之前,精管從兩腎之間的脊椎骨發出,繞過大腸的右邊,接著尿管向下,一起從陰莖排出精液。」

《醫學原始》說:「從牙齒到會厭,深度約三寸五分,可以容納五合的液體。會厭是吸門,大小像銅錢,是發出聲音的門戶。會厭薄,發音就容易且快;會厭厚,發音就慢且重。人突然發不出聲音,是因為寒氣侵入會厭,導致會厭無法運作,聲音無法發出。」

錢豫齋說:「會厭連接在舌根下方,正好對應氣管的上方。氣管就是喉嚨,位於前方,負責呼吸,是發出聲音的門戶,所以叫做吸門。喉嚨共有十二節,上面三節比較小,下面九節比較大。第四節就是喉結。喉結可以容納上面三節在裡面,當飲食的時候,喉結就會抬起,套在上面三節的外面,直接抵住會厭的下方,防止食物和水進入氣管。如果誤入氣管,就會引起嗆咳。」

《醫學原始》說:「腎臟也有管道連接到陰莖,用來排出精液。」

又說:「陰莖雖然只有一個,卻有兩個孔,分別是精孔和尿道口。尿道口在前,精孔在後。同一個管道有兩種用途。」又說:「精孔就是排出精液的管道,沿著尾椎向上通往兩腎之間。」

評林說:「根據《內經》的記載,並沒有七衝門的說法。」

又說:「現在越人所說的七衝門,是指飲食從嘴唇進入,在牙齒被嚼碎,通過會厭,在胃中腐熟,然後通過幽門進入小腸和大腸,最後從肛門排出。這些部位是衝擊要害、通達的通道,關係到生命的根本,所以叫做衝門。」

張世賢說:「衝,是通達的意思,也是要害的意思。這七衝門,是食物和水流通、開合的重要部位。所以稱為七衝門。」俗話說:「這七衝門,都是食物轉化、互相衝擊出入的通道。」

評林說:「這七衝門從嘴唇到肛門,由上而下,凡是食物進入和排出的通道,都是重要且通達的,其他地方無法比擬,所以叫做七衝門。」

飛門(嘴唇)、戶門(牙齒)、吸門(會厭)、賁門(胃的上口)、幽門(胃的下口)、闌門(小腸的下口)、魄門(肛門)。

張氏的《圖翼》說:「另外增加了命門和氣門,所以是九門。」

命門(精血的門戶,位於陰莖內)、氣門(排泄小便的門戶,位於陰莖內,由氣化產生,所以叫做氣門)。

飛門,《靈樞·憂恚無言篇》說:「口唇是發出聲音的扇子。」註解說:「嘴唇張開,聲音就響亮,所以說像扇子。」

張世賢說:「兩片嘴唇的運動,像東西在飛動。」

楊氏說:「脾臟主管嘴唇,嘴唇是飛門。飛,是動的意思,意思是嘴唇接受食物,動轉進入。」

戶門,俗話說:「食物由此進入,像家裡的門戶。」

評林說:「牙齒對於人來說,就像門戶。凡是大的東西,不能直接進入,必須經過牙齒咬碎才能進入。牙齒的開合,就像房間的門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