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阪營升

《經穴纂要》~ 卷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四 (5)

1. 頭顱骨

醫彀曰。男子骨色純白。婦人骨色淡黑。男子髑髏骨。自項及耳至腦後。共八片。腦後橫一縫。當正直下發際。別有一直縫。婦人只六片。腦後橫一縫。當正直下。則無縫。左右肋男十二條。八長四短。女十四條。八長六短。

類注曰。肋骨各十二條。八長四短。女人多擎夫二條。左右各十四條。

吳醫匯講曰。男子肋骨二十有四。女子肋骨二十有八。男子頭骨八塊。女子頭骨六塊。

類注曰。尾骶骨男子尖。女子者圓而平。

金鑑曰。顛頂骨男子三叉縫。女子十字縫。

齒,醫學原始曰。齒屬腎。腎乃骨之餘。上齗屬胃。下齗屬大腸。何少年齒密。老年齒疏。而齒性厚剛。故有收縮而致稀疏者乎。艾儒略曰。齒形上平寬。下稍銳。而人身百體之長。有時而止。惟齒則自少而壯。至老益加長焉。

白話文:

【頭顱骨】

根據醫學古籍記載,男性骨骼顏色呈純白色,女性骨骼顏色則為淡黑色。男性頭顱骨由頸部到耳朵再到腦後,共分成八塊,腦後有一道橫向的縫隙,位於正中央且直達髮際線之下,另有一條直線縫隙。女性頭顱骨則只有六塊,腦後雖也有一道橫縫,但在正中央下方則無縫隙。男性左右兩側的肋骨各有十二根,其中八根較長,四根較短;女性左右兩側的肋骨則各有十四根,其中八根較長,六根較短。

有醫學解釋指出,肋骨每側各有十二根,其中八根較長,四根較短,而女性則會多出兩根肋骨來支撐丈夫,所以每側各有十四根。

《吳醫匯講》記載,男性肋骨總共有二十四根,女性肋骨則有二十八根。男性頭骨由八塊組成,女性頭骨則由六塊組成。

另一醫學註釋提到,尾骶骨在男性身上呈現尖銳形狀,在女性身上則圓潤平坦。

《金鑑》指出,男性顛頂骨的縫隙呈三叉狀,女性顛頂骨的縫隙則為十字狀。

關於牙齒,《醫學原始》說明,牙齒與腎臟有關,腎是骨的延伸部分。上排牙齒屬於胃部,下排牙齒屬於大腸。年輕時牙齒緊密,年老時則變得稀疏。牙齒質地堅硬,因此可能因收縮而導致稀疏。艾儒略醫生則指出,牙齒形狀上方平闊,下方略尖,是身體中唯一會持續生長的部分,從小到老,牙齒會越來越長。

2.

楊玄操曰。膽敢也。言其人有膽氣。果敢也。

李中梓曰。膽者擔也。猶人正直無私。善擔當也。

藏府性鑑曰。膈膜之下。有肝。肝有獨葉者。有二三葉者。其系亦上絡於心包。為血之海。上通於目。下亦無竅。有膽附於短葉間。

六節藏象論曰。凡十一藏。皆取決於膽。類注曰。五藏六府。共為十一。稟賦不同。情志亦異。必資膽氣。庶得各其用。故皆取決於膽也。

又曰。膽稟剛果之氣。故為中正之官。而決斷所出。膽附於肝。相為表裡。肝氣雖強。非膽不斷肝膽相濟。勇敢乃成。

白話文:

楊玄操說:「膽」就是敢的意思,指的是人有膽量,做事果敢。

李中梓表示:「膽」就像是「擔」,就像一個正直無私的人,善於承擔責任。

在《藏府性鑑》一書中寫道:膈膜之下有肝臟,肝臟可能只有一片葉子,也可能有兩到三片葉子,其連接部分也向上連接到心包,成為血液的海洋,向上可通達眼睛,向下則沒有孔洞,膽就附著在較小的葉子之間。

《六節藏象論》提到:所有的十一個臟腑,都依賴膽來做決定。註釋解釋說,五臟六腑共有十一個,各自擁有不同的天賦和情緒,必須仰賴膽的氣力,才能使各自的機能得到充分發揮,所以說所有的臟腑都由膽來做決定。

另外,《六節藏象論》又說:膽具有堅毅果敢的氣質,因此被視為公正的器官,負責做出判斷。膽附屬於肝,兩者互為表裡,雖然肝的氣力強大,但若沒有膽,就不能做出判斷。肝與膽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勇敢的性格。

3.

藏府性鑑曰。膈膜之下。有肝。肝有獨葉者。有二三葉者。

入門曰。肝之系者。自膈下著右脅肋。上貫膈入肺中。與膈膜相近。

人鏡經曰。肝藏主筋。膜之氣也。其位居右脅之前。並胃著脊之第九椎。

營昇按。肝者膈膜下。低於胃之右。其形大。約似肺藏。其色如蜀黍。上連心系。而垂膈下。上書所云。左三右四。未見其然否。

白話文:

在《藏府性鑑》這本書中提到,膈膜的下方有個器官叫做肝,有的肝只有一片葉,有的則有兩三片。

《入門》這本書寫道,肝的連結部分,從膈膜下方連接到右側的脅肋,再向上穿過膈膜進入肺部,位置和膈膜很接近。

《人鏡經》指出,肝臟主管筋絡,是膜的氣血來源,它位於右脅前部,並且緊鄰胃部,貼在脊椎的第九節椎骨。

根據《營昇》的記載,肝臟位於膈膜下方,比胃的右側略低,形狀很大,大概像肺的形狀,顏色類似蜀黍(一種穀物),上面連接著心臟,垂掛在膈膜下方。對於上面所說的肝臟左邊有三個葉,右邊有四個葉,我們還無法確定是否確實如此。

4. 肝後面

膽與肝相連。

風論曰。善怒時憎女子。

吳注曰。肝志怒。肝脈環陰器。肝氣治則悅色而欲女子。肝氣衰則惡色而憎女子。

白話文:

膽臟和肝臟是相連接的。根據「風論」所述,如果一個人容易生氣,可能會伴隨有時會無緣無故討厭女性的情況。吳氏註釋解釋,肝臟主掌情緒中的怒氣,肝臟的經脈環繞著生殖器官。當肝氣旺盛時,人會顯得面色愉悅且對女性有慾望;然而,當肝氣衰退時,面色就可能顯得不好看,並且會產生討厭女性的情緒。

5. 睪丸

圖翼曰。音高。陰丸也。

金鑑曰。睪丸者。男子前陰兩丸也。

陰器,張氏曰。陰器者。合太陽厥陰陽明少陰之筋。以及衝任督之脈。皆聚於此。故曰宗筋。厥陰屬肝。肝主筋。故絡諸筋而一之。以成健運之用。

廷孔,類注曰。女人溺孔。在前陰中橫骨之下。男子溺孔。亦在橫骨之下。中央為宗筋所函。故不見耳。馬氏曰。廷孔也。其孔即溺孔之端。蓋窈漏之中。有溺孔。其端正在陰廷。乃溺孔之端也。

醫學原始曰。前陰亦一而有兩竅者。廷孔與溺孔也。溺孔在前。廷孔在後。一道而兩用。在出之戶也。又曰。廷孔者。即出精之道。從尾閭上通兩腎之間。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曰腎間動氣。人之生命也。腎間者。兩腎之命門。真元之所也。此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原。又曰。惟腎亦有系。通於前陰而泄精。

白話文:

圖翼說明:「睪丸」的發音較高,是指男性的生殖器官,也就是俗稱的「陰丸」。

金鑑指出:睪丸是男性生殖器前方的兩顆球狀物。

對於「陰器」,張氏解釋:這是集合了太陽、厥陰、陽明和少陰等四個部位的筋肉,以及衝脈、任脈和督脈等三條脈絡的聚集地,因此被稱為「宗筋」。厥陰區塊屬於肝臟的範疇,肝臟掌管筋肉,所以可以連接各種筋肉,形成強健的運作功能。

廷孔,類注描述:女性的排尿孔位在生殖器前方的橫骨下方。同樣的,男性的排尿孔也在橫骨的下方,但位於宗筋包圍的中央,所以不易看到。馬氏解釋:廷孔就是指排尿孔的末端,是深層管道中的排尿孔,其正確位置就在生殖器的末端,也就是排尿孔的末端。

根據醫學原始記載:男性的生殖器雖然只有一個,但實際上有兩個孔,分別是廷孔和排尿孔。排尿孔在前方,廷孔則在後方,同一通道卻具有兩種功能,是排泄的出口。廷孔是精液排出的通道,它從尾椎往上貫穿到兩腎之間。男性以此儲存精液,女性則用來連結子宮。因此,這被稱為「腎間動氣」,是維持生命的關鍵。所謂的「腎間」,指的是兩腎之間的生命門,是真元所在之處。這是五臟六腑的根本,十二經脈的源頭,呼吸的門戶,三焦的起源。再者,只有腎臟具有連接線,能通往生殖器並釋放精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