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阪營升

《經穴纂要》~ 卷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

1.

藏府性鑑曰。肺下即心。心有系。二繫於肺。肺受清氣。下乃灌注。其象尖長而圓。其色赤。

又曰。凡脾胃肝膽腎膀胱。俱各有一系。繫於包絡之旁。以通於心。

口問篇岐伯曰。心者五臟六腑之主也。

醫學原始曰。心為百體之君。元火府生命之根。靈神之寓。故四藏皆繫於心。而次第生焉。

又曰。心為靈君。萬念皆生於此。

又曰。心為一身之君主。稟虛靈而含造化。具一理以應萬幾。藏府百骸。惟所是命。故曰神明出焉。

醫學原始元命包曰。心者火之精成於五。故人心長五寸。

血,痿論曰。心主身之血脈。

陰陽應象大論曰。在竅為舌。(舌為心之苗。故主舌。)

靈樞決氣篇曰。何謂血。岐伯曰。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

發,醫學原始曰。頭上曰發。屬足少陰陽明。耳前曰鬢。屬手足少陽。目上曰眉。屬手足陽明。唇上曰髭。屬手陽明。頦下曰須。屬足少陰陽明。兩頰曰髥。屬足少陽。其經氣血盛。則美而長。氣多血少。則美而短。氣少血多。則少而惡。氣血俱少。則其處不生。氣血俱熱。則黃而赤。氣血俱少。則衰白而落。

浩然曰。驗小兒壽夭。亦視毛髮。兒發受母血而實。故名血餘也。母血充實。兒發則黑而光潤。母血虛弱。或胎漏敗墮。或縱欲多淫。兒發則黃槁焦枯。或生疳痍之患。俱關不壽之兆也。

萬病回春曰。發者血之餘也。

白話文:

【心】

《藏府性鑑》提到,肺部下方就是心臟,心臟有兩條連接線,這兩條線都與肺部相連。肺部接收清新的空氣,然後向下灌注到全身。心臟的形狀是尖長而圓,顏色為紅色。

再者,所有的脾胃、肝膽、腎和膀胱,都有各自的一條連接線,這些線都在心臟旁邊的包絡中,用來讓心臟與這些器官相通。

《口問篇》中岐伯說,心臟是五臟六腑的主宰。

《醫學原始》表示,心臟是身體各部位的君主,是生命的源頭,也是靈魂的居所。因此,其它四臟都與心臟相連,按順序生成。

再者,心臟被稱為靈魂的主宰,所有思考都由此產生。

再者,心臟是整個身體的主宰,它具有虛靈的本質,蘊含著創造力。它以一個道理應對萬事萬物,身體的所有器官都由它控制,因此說神明由此而出。

《醫學原始元命包》表示,心臟是火的精華,由五行生成,所以人的心臟長約五寸。

血液,《痿論》提到,心臟主導身體的血液循環。

《陰陽應象大論》指出,在感官上,心臟對應的是舌頭。

《靈樞決氣篇》解釋,什麼是血液?岐伯回答,中焦接受氣體並提取其中的精華,經過變化後成為紅色,這就是血液。

頭髮,《醫學原始》描述,頭頂上的毛髮,屬於足少陰陽明;耳朵前方的毛髮,屬於手足少陽;眼睛上方的毛髮,屬於手足陽明;嘴脣上方的毛髮,屬於手陽明;下巴下方的毛髮,屬於足少陰陽明;兩頰的毛髮,屬於足少陽。如果經絡中的氣血充足,頭髮就會濃密且長;如果氣多血少,頭髮就會濃密但短;如果氣少血多,頭髮就會稀疏且質量差;如果氣血都少,那部分就可能不會長出頭髮;如果氣血都很熱,頭髮就會變黃或紅;如果氣血都少,頭髮就會變白並掉落。

浩然提到,判斷小孩的壽命,也可以從頭髮看。小孩的頭髮是由母親的血液養育而成,所以稱為血餘。如果母親的血液充足,小孩的頭髮就會烏黑且光澤;如果母親的血液虛弱,或者在懷孕期間出血、墮胎,或者過度性行為,小孩的頭髮就會枯黃且乾燥,或者容易得頭皮病,這些都是不壽的徵兆。

《萬病回春》表示,頭髮是血液的剩餘物。

2.

甲乙經曰。舌者心之官。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知五味。

又曰。舌重十兩。長七寸。廣二寸半。

陰陽應象大論曰。心在竅為舌。腎在竅為耳。此云開竅於耳。則耳兼心腎也。

醫彀曰。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注曰。舌為心之官。當言於舌。用非竅。故云耳也。蓋手少陰之絡會於耳中故也。

楊玄操曰。舌者泄也。言可舒泄於言語也。

虞庶曰。舌者聲之機。

金鑑曰。舌者司味之竅也。

白話文:

【舌】

根據《甲乙經》記載,舌是心臟的外顯部位,心臟的氣息能透過舌頭表現出來。如果心臟健康,舌頭就能辨別出五種基本的味道。

再者,《甲乙經》也有描述,舌頭的重量約為十兩,長度大約七寸,寬度則有二寸半。

《陰陽應象大論》提到,心臟在人體的開竅部位是舌頭,而腎臟的開竅部位則是耳朵。這裡說的開竅於耳,則表示耳朵同時與心臟和腎臟相關。

《醫彀》指出,南方屬火,對應的顏色為紅色,其氣息進入人體後與心臟相通,開竅於耳朵。但實際上,應該是開竅於舌頭,因為舌頭纔是心臟的外顯部位。之所以會說開竅於耳,可能是因為手少陰心經的絡脈會會聚在耳中的緣故。

楊玄操認為,舌頭的作用在於「泄」,意即可以透過語言來表達內心的想法。

虞庶則認為,舌頭是發聲的關鍵。

《金鑑》則認為,舌頭是負責辨別味道的重要部位。

3. 膀胱

醫彀曰。膀胱者。與小腸脂蔓相聯。有下口。而無上口。其管直透前陰出溺。

藏府性鑑曰。心胃中熟腐水穀。其精氣。自胃之上口。曰賁門。上輸於肺。肺乃播於百脈。其滓穢。自胃之下口。曰幽門。傳於小腸。至小腸下口。曰闌門。泌別其汁。清者。滲出小腸。而滲入膀胱。滓穢之物。則轉入大腸矣。膀胱下無所入之竅。止有下口。

白話文:

【膀胱】

醫學古籍提到,膀胱與小腸間透過脂肪組織相互連接,它只有下方的出口,並無上方的入口,其管道直接穿透前陰部位以排出尿液。

另一醫書《藏府性鑑》指出,心臟和胃部中的食物在消化後,其精華部分會從胃的上端,也就是賁門,向上運送到肺部,再由肺部分散到全身的血管中。而食物殘渣則從胃的下端,即幽門,傳遞到小腸。到了小腸的末端,稱為闌門,這裡會將液體分離出來,清潔的部分會從小腸滲出,進入膀胱,而食物的殘餘物質則會轉移到大腸。膀胱的下方沒有任何的入口,僅有一個出口。

這樣解說是否讓你更清楚瞭解呢?

4. 腎全狀前面之圖

其色茶褐。中間白色。有兩枚。形圓長。長三寸許。著脊十四椎左右兩筋。下通於莖。精水由此通。其藏在腸胃之後。

橫割腎觀之。中間白色如人精。臭亦相類。有數緊。疑是精液所留乎。

白話文:

[腎臟前視圖]

腎臟顏色為深褐色,中間部分呈現白色,一共有兩個,形狀為圓長型,大約長三寸。它們位於脊椎第十四節左右的兩條肌肉旁邊,並且向下連接至男性生殖器。精子和精液就是通過這裏流通。腎臟位置在腸胃的後方。

如果橫向切開腎臟來觀察,會發現中間的白色物質類似人類的精液,其氣味也相似。有些緊密的結構,懷疑可能是精液存留的痕跡。

5. 腎背面之圖

藏府性鑑曰。腎有系二條。上條繫於心包。下條過屏翳穴。後趨脊骨。

白話文:

根據「藏府性鑑」所述,腎臟有兩條連接線。上方的一條連接到心包,下方的一條則會經過屏翳穴,然後向後延伸至脊骨。

6. 頤生微論

李士材曰。父母構精。未有形象。先結河車中間。透起一莖如蓮蕊。初生乃臍帶也。蕊中一點。實生身立命之原。即命門也。自此天一生水。先結兩腎。夫命處於中。兩腎左右開合。正如門中根闑。

故曰命門。蓋一陽處於二陰之間所以成乎坎也。

按銅人圖。脊骨自上而下十四節。自下而上七節。有命門穴。兩旁有腎俞穴。則知中是命門。兩旁皆腎也。臍與命門生於百體之先。故命門對中。易曰。一陽陷於二陰之中。命門猶儒之太極也。

白話文:

李士材說,當父母結合精氣時,尚未形成具體形狀,首先在身體的中心,即所謂的河車位置,生成一根像蓮蕊般的結構,這其實就是最初形成的臍帶。在這蓮蕊中心的一點,正是形成生命的根本,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命門。從這裡開始,生命能量開始運作,最先發展出的是兩個腎臟。命門位於中央,兩腎則分別在左邊和右邊,開合運作,就如同門中的門檻和門樁。

因此被稱為命門,因為一陽處於二陰之間,這正符合了坎卦的象徵,代表著生命的形成。

根據古時的『銅人圖』記載,人的脊椎由上至下共有十四節,由下至上則有七節,其中有一個穴位叫命門穴,兩側則有腎俞穴,由此可知,中間的位置即是命門,兩側則是腎臟。臍帶與命門都是在身體其他部位形成之前就已存在,所以命門正好位於身體的中心。《易經》中提到,一陽陷入二陰之中,這正可比喻命門如同儒家的太極觀念一樣,是生命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