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阪營升

《經穴纂要》~ 卷三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0)

1. 任脈

從上岐骨度下行一寸半。人蔽骨有長者。有短者。又有無蔽骨者。故不可拘。蔽骨長短。惟巨闕上行一寸為是。)

中庭,膻中下一寸六分。

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兩乳間。

華佗內照圖曰。膻中名氣海。在兩乳間。為氣之海也。氣所屬焉。能分布陰陽氣者。生源乃命之主。

類經曰。人有四海。胃者水穀之海。衝脈者十二經之海。膻中者氣之海。腦者髓之海是也。

玉堂,紫宮下一寸六分。

紫宮,明下曰。在華蓋下一寸陷者中。仰而取之。

華蓋,甲乙經資生經明下銅人經神照集原始。共璇璣下一寸。

璇璣,天突下一寸陷中。

天突,馬歌曰。璇上一寸天突起。(營昇按。銅人經卷二醫學綱目入門發揮。結喉下一寸。甲乙經資生經。結喉下二寸。類經神照集。結喉下三寸。氣府論氣穴論及骨空論王注銅人經卷一聚英醫統。結喉下四寸。千金方。外臺。結喉下五寸。八脈考。結喉下四寸半。明堂下經。

結喉下五分。諸說分寸紛冗。不知所從。低頭度之。則分寸甚短。仰頭度之。則分寸甚長。故今定結喉下兩骨間璇璣上一寸為是。)

廉泉,原始曰。在頷下結喉上中央舌本間。

承漿,原始曰。在頤前下唇下宛宛陷中。開口取之。

齗基,骨空論曰。髓空一在齗基下。

任脈之會陰穴在前後陰正中。曲骨在橫骨上中極下一寸毛際。中極在臍下四寸。關元在臍下三寸。石門在臍下二寸。氣海在臍下一寸半。陰交在臍下一寸。神闕在臍中。水分在臍上一寸。下脘在臍上二寸。建里在臍上三寸。中脘在臍上四寸。上脘在臍上五寸。巨闕在鳩尾下一寸。

鳩尾在臆前蔽骨下五分。中庭在膻中下一寸六分。膻中在玉堂下一寸六分。玉堂在紫宮下一寸六分。紫宮在華蓋下一寸六分。華蓋在璇璣下一寸。璇璣在天突下一寸。天突在結喉下三寸。廉泉在頷下結喉上中央舌本下。承漿在頤前下唇稜下陷中。齗基在唇內下齒縫中。

滑氏曰。任脈起於中極之下。會陰之分也。由是循曲骨上毛際至中極。行腹裡。上循關元石門氣海陰交神闕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闕鳩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宮華蓋璇璣天突廉泉上頤。循承漿環唇。上至齗交分行系兩目下中央會承泣而終也。

奇經八脈

滑氏曰。脈有奇常。十二經者常脈也。奇經八脈。則不拘於堂。故謂之奇經。

二十七難曰。脈有奇經八脈者。不拘於十二經何也。然有陽維有陰維。有陽蹻。有陰蹻有沖有督。有任有帶之脈。凡此八脈者。皆不拘於經。故曰奇經八脈。

虞氏曰。此八脈不繫正經陰陽。無表裡配合。別道奇行。故曰奇經也。

白話文:

任脈起於會陰,向上經過曲骨,沿著腹部內側,依次經過關元、石門、氣海、陰交、神闕、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闕、鳩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宮、華蓋、璇璣、天突、廉泉,再向上到下巴,沿著承漿環繞嘴唇,最後到達兩眼下方中央的承泣穴而結束。 巨闕穴位於鳩尾下約一寸處;鳩尾的位置在胸骨下端;中庭位於膻中穴下一寸六分;膻中位於兩乳之間,玉堂穴下一寸六分;玉堂穴位於紫宮穴下一寸六分;紫宮穴位於華蓋穴下一寸六分;華蓋穴位於璇璣穴下一寸;璇璣穴位於天突穴下一寸;天突穴位於喉結下約三寸(關於天突穴的具體位置,古籍記載略有出入)。 廉泉穴位於下巴,喉結上方中央,舌根下方;承漿穴位於下巴前方,下唇下方凹陷處;齗基穴位於下唇內側,下排牙齒縫隙中間。 關於蔽骨(胸骨上端)的長短,因人而異,因此巨闕穴的定位應以鳩尾上行一寸為準。膻中穴古稱氣之海,是人體氣聚集之處,能調節陰陽之氣。人體還有其他三個“海”,分別是胃(水穀之海)、衝脈(十二經之海)、腦(髓之海)。任脈與奇經八脈(陽維、陰維、陽蹻、陰蹻、衝脈、督脈、任脈、帶脈)不同,奇經八脈的運行路線不拘泥於十二經脈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