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穴纂要》~ 卷三 (3)
卷三 (3)
1. 足少陽膽經
又入門。濕痹流腫筋急瘛瘲。又醫學原始。腳氣紅腫起坐艱難。因是觀之。懸鐘穴為絕骨可知也。)
丘墟,大成曰。在足外踝下。從前陷中骨縫中。去臨泣三寸。又俠谿穴中量上。外踝骨前五寸。
臨泣,神照集曰。在足小指次指本節外側後筋骨縫陷者。去俠谿穴一寸五分。
地五會,足小指次指。本節後陷中。
銅人經資生經聚英原始大全足小指次指。本節後陷中。去俠谿一寸。
俠谿,足小指次指岐骨間。本節前陷中。
竅陰,大成曰。在足小指次指端外側去爪甲角。
滑氏。此經頭部。自瞳子髎至風池。凡二十穴。作三折。自瞳子髎至完骨是一折。又自完骨外折上至陽白會晴明。是一折。
又自晴明上行。循臨泣風池是一折。足少陽經接自手少陽之絲竹空而起於目外去眥五分之瞳子髎。循耳前陷中客主人下一寸為聽會。耳前起骨上廉開口有空為客主人。耳前曲角顳顬上廉為頷厭。耳前曲角上顳顬之中為懸顱。顳顬下廉為懸釐。耳上入髮際曲隅陷中為曲髩。耳上入髮際一寸半陷中為率谷。
耳後入髮際二寸為天衝。入髮際一寸為浮白。在完骨上枕骨下搖動有空為竅陰。耳後入髮際四分為完骨。曲差旁一寸五分為本神。眉上一寸直瞳子為陽白。
目上直入髮際五分陷中正睛取之為臨泣。臨泣後一寸為目窗。目窗後一寸為正營。正營後一寸五分為承靈。承靈後一寸五分為腦空。耳後顳顬後腦空下發際陷中為風池。
足外踝上七寸斜屬三陽分肉間為陽交。外踝上七寸為外邱。外踝上五寸為光明。外踝上除骨四寸為陽輔。踝上三寸當骨尖前動脈中為懸鐘。外踝下陷中為邱墟。小指次指本節後間陷中去俠谿一寸半為臨泣。本節後去俠谿一寸為地五會。本節後歧骨間陷中為俠谿。小指次指端去爪甲如韭葉為竅陰。
肩上陷解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為肩井。腋下三寸為淵腋。復前行一寸著脅為輒筋。期門下五分為日月。監骨腰中季脅為京門。季脅下一寸八分陷中為帶脈。帶脈下三寸為五樞。五樞下五分為維道。章門下四寸三分為居髎。髀樞中側臥伸下足屈上足取之為環跳。髀骨外膝上五寸分肉間為中瀆。陽陵泉上三寸為陽關。膝上一寸外廉為陽陵泉。
滑氏曰。足少陽經起目銳眥之瞳子髎。於是循聽會客主人上抵頭角。循頷厭下懸顱懸釐。由懸釐外循耳上髮際至曲賓率谷。由率谷外折下耳後循天衝浮白竅陰完骨。又自完骨外折上通角孫。循本神過曲差下至陽白會晴明。復從晴明上行。循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風池云。自風池循頸過天牖穴。
行手少陽脈之前。下至肩上。循肩井卻左右相交。出手少陽之後。過大椎大杼秉風。當秉風前入缺盆之外。
其支者。別自目外瞳子髎而下大迎。合手少陽於䪼當顴髎穴之分。下臨頰車下頸。循本經之前。與前之入缺盆者相合。下胸中天池之外貫膈。即期門之所絡。肝下至日月之分。屬於膽也。自屬膽處。循脅內章門之裡。出氣沖。繞毛際。遂橫入髀厭中之環跳也。直者從缺盆直下腋。
白話文:
足少陽膽經
膽經起於目外角(瞳子髎),沿著耳前上行,經過耳上、頭部各穴位(聽會、客主人、頷厭、懸顱、懸釐、曲鬢、率谷、天衝、浮白、完骨、竅陰、本神、陽白),再回到眼睛附近(晴明、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風池)。從風池穴往下,經過頸部,到達肩部(肩井),與手少陽經相交,再往下行,經過胸部(淵腋、輒筋、期門、日月)、腹部(京門、帶脈、五樞、維道、居髎)、大腿外側(環跳、中瀆、陽陵泉、陽關),最後到達腳外踝(懸鐘、丘墟)。 沿途經過的小指次指(臨泣、地五會、俠谿、竅陰)等穴位也詳細描述了其位置。 經絡分支則從目外角往下,經過面頰,與手少陽經相合,再向下經過胸部、腹部,最終與主經脈相連,屬於膽。 文中也記載了因濕痹引起的腫脹、筋急、抽搐等症狀,以及腳氣紅腫等病症,並指出懸鐘穴的重要性。 各穴位的精確位置則以骨骼、肌肉等作參考,並說明了其與附近穴位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