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阪營升

《經穴纂要》~ 卷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五 (3)

1. 一穴有四名

溫溜(大腸),逆注(甲乙經),蛇頭(甲乙經),池頭(資生經)

承扶(膀胱),肉郄(甲乙經),陰關(甲乙經),皮部(甲乙經)

委中(膀胱),郄中(刺瘧論王注),委中英(靈樞),血郄(醫統)

飛陽(膀胱),厥陽(甲乙經),厥揚(醫統),飛揚(入門)

然谷(腎),龍淵(甲乙經),龍泉(千金方),然骨(圖翼)

復溜(腎),伏白(甲乙經),昌陽(甲乙經),伏曰(聚英)

瞳子髎(膽),後曲(外臺秘要),太陽(千金方),前關(千金方)

聽會(膽),聽呵(資生經大全作河),後關(大全),耳門(千金方)

白話文:

溫溜位於大腸經,逆注、蛇頭位於甲乙經,池頭位於資生經。

承扶位於膀胱經,肉郄、陰關、皮部位於甲乙經。

委中位於膀胱經,郄中位於刺瘧論王注,委中英位於靈樞,血郄位於醫統。

飛陽位於膀胱經,厥陽、厥揚位於甲乙經和醫統,飛揚位於入門。

然谷位於腎經,龍淵位於甲乙經,龍泉位於千金方,然骨位於圖翼。

復溜位於腎經,伏白、昌陽位於甲乙經,伏曰位於聚英。

瞳子髎位於膽經,後曲位於外臺秘要,太陽、前關位於千金方。

聽會位於膽經,聽呵位於資生經大全作河,後關位於大全,耳門位於千金方。

陽關(膽),寒府(骨空),關陵(千金方),陽陵(徐氏大全大成)

囟會(督),囟門(八脈考),鬼門(千金注),項門(六集)

腦戶(督),匝風(甲乙經),會額(甲乙經),合顱(外臺秘要)

水溝(督),人中(資生經),鬼客廳(千金翼),鬼宮(千金翼)

中極(任),氣原(甲乙經),玉泉(甲乙經),氣魚(黃帝蝦蟆經)

中脘(任),太倉(甲乙經),胃脘(圖翼),上紀(圖翼)

膻中(任),元兒(甲乙經),上氣海(圖翼),元見(大成)

承漿(任),天池(甲乙經),懸漿(銅人經),鬼市(千金方)

白話文:

陽關、寒府、關陵、陽陵、囟會、囟門、鬼門、項門、腦戶、匝風、會額、合顱、水溝、人中、鬼客廳、鬼宮、中極、氣原、玉泉、氣魚、中脘、太倉、胃脘、上紀、膻中、元兒、上氣海、元見、承漿、天池、懸漿、鬼市。

2. 一穴有五名

肩髃(大腸),中肩中(千金方),肩骨(明堂下經),肩尖(外科樞要),髃骨(王注),

神門(心),兌沖(甲乙經),兌骨(難經注),中都(甲乙經),銳中(醫統)

承山(膀胱),魚腹(甲乙經),肉柱(甲乙經),傷山(徐氏大全),魚腰(神照集)

客主人(膽),上關(銅人經),客主(大全),太陽(醫壘元戎),容主(大全)

風府(督),舌本(甲乙經),惺惺(畫墁錄),鬼穴(千金方),曹溪(本事方)

瘂門(督),瘖門(甲乙經),舌橫(甲乙經),橫舌(外臺秘要),舌厭(甲乙經)

會陰(任),屏翳(甲乙經),平翳(大全),下陰別(氣府論王注),海底(神照集)

白話文:

肩髃屬於大腸經,中肩中出自千金方,肩骨則記載於明堂下經,肩尖見於外科樞要,髃骨是王注中的記載。

神門屬於心經,兌沖出自甲乙經,兌骨出自難經注,中都與銳中分別出自甲乙經與醫統。

承山屬於膀胱經,魚腹、肉柱出自甲乙經,傷山出自徐氏大全,魚腰出自神照集。

客主人屬於膽經,上關出自銅人經,客主出自大全,太陽出自醫壘元戎,容主出自大全。

風府屬於督脈,舌本出自甲乙經,惺惺出自畫墁錄,鬼穴出自千金方,曹溪出自本事方。

瘂門、瘖門、舌橫出自督脈與甲乙經,橫舌出自外臺秘要,舌厭出自甲乙經。

會陰屬於任脈,屏翳、平翳分別出自甲乙經與大全,下陰別出自氣府論王注,海底出自神照集。

氣海(任),脖胦(甲乙經),下肓(甲乙經),下氣海(馬注),丹田(本事方)

鳩尾(任),𩩲𩨗(甲乙經),𩩲𩨗(聚英),尾翳(甲乙經),臆前(銅人經)

白話文:

氣海(任):指的是腹部的一個穴位,位於肚臍下約三寸的位置。

脖胦(甲乙經):在古代醫學書籍《甲乙經》中提到的一個穴位名稱。

下肓(甲乙經):在《甲乙經》中描述的另一個穴位名稱。

下氣海(馬注):在馬注的醫學著作中提及的穴位名稱。

丹田(本事方):在《本事方》一書中提到的穴位名稱,通常位於肚臍旁邊,是養生和調理的重要穴位。

鳩尾(任):古代醫學中的一個穴位名稱,位於胸骨正下方。

𩩲𩩗(甲乙經):在《甲乙經》中提及的穴位名稱。

𩩲𩨗(聚英):在《聚英》這本醫學著作中提到的穴位名稱。

尾翳(甲乙經):在《甲乙經》中描述的另一個穴位名稱。

臆前(銅人經):在《銅人經》這本醫學著作中提到的穴位名稱,位於胸部中央。

3. 一穴有六名

禾髎(大腸),䪼(外臺秘要),長頻(銅人經),長頰(聚英),長顪(大成),長髎(大全)

章門(肝),長平(甲乙經),脅窌(甲乙經),肋髎(大全),季肋(大全),季脅(六集)

石門(任),丹田(甲乙經),利機(甲乙經),精露(甲乙經),命門(甲乙經),俞門(針灸集書)

神闕(任),臍中(甲乙經),命蒂(危證簡便),氣舍(外臺秘要),氣合(大全),維會(神照集)

白話文:

禾髎屬於大腸經,䪼穴記載於《外臺秘要》,長頻穴記載於《銅人經》,長頰穴記載於《聚英》,長顪穴記載於《大成》,長髎穴記載於《大全》。

章門屬於肝經,長平穴記載於《甲乙經》,脅窌穴記載於《甲乙經》,肋髎穴記載於《大全》,季肋穴記載於《大全》,季脅穴記載於《六集》。

石門穴屬於任脈,丹田穴記載於《甲乙經》,利機穴記載於《甲乙經》,精露穴記載於《甲乙經》,命門穴記載於《甲乙經》,俞門穴記載於《針灸集書》。

神闕穴屬於任脈,臍中穴記載於《甲乙經》,命蒂穴記載於《危證簡便》,氣舍穴記載於《外臺秘要》,氣合穴記載於《大全》,維會穴記載於《神照集》。

4. 一穴有七名

攢竹(膀胱),始光(甲乙經),員在(甲乙經),夜光(甲乙經),明光(甲乙經),光明(銅人經),元柱(醫統)

環跳(膽),分中(神照集),髖骨(神照集),臏骨(大全),髀樞(圖翼),環谷(類經),髀厭(人鏡經)

白話文:

攢竹、始光、員在、夜光、明光、光明、元柱,這些穴位分別位於膀胱經、甲乙經、銅人經、醫統等經絡上。環跳、分中、髖骨、臏骨、髀樞、環谷、髀厭,則位於膽經、神照集、大全、圖翼、類經、人鏡經等經絡上。

5. 一穴有八名

腰俞(督),髓空(甲乙經),背解(甲乙經),腰戶(甲乙經),髓孔(聚英),腰柱(聚英),髓俞(大全),背鮮(大全)

百會(督),三陽五會(扁鵲傳),三陽(大成),巔上(聚英),五會(大全),天滿(神照集),維會(衛生寶鑑),泥丸宮(本事方)

白話文:

腰俞在督脈,髓空、背解、腰戶在甲乙經,髓孔、腰柱在聚英,髓俞、背鮮在大全。百會在督脈,三陽五會在扁鵲傳,三陽在大成,巔上在聚英,五會在大全,天滿在神照集,維會在衛生寶鑑,泥丸宮在本事方。

6. 一穴有九名

天樞,長谿(甲乙經),谷門(甲乙經),谷門(資生經),長雞(資生經),循際(千金方),循元(醫學綱目),長谷(千金方),補元(醫學綱目)

白話文:

天樞:人體穴位名稱。在腹部,位於肚臍左右兩指寬處。 長谿:人體穴位名稱。在小腿外側,從膝蓋往下約四指寬的地方。 谷門、循際、循元、長谷、補元:這些都是古書中的用語或病名,具體含義不明確,可能與消化系統疾病有關。

資生經和千金方是什麼?

7. 一穴有十七名

長強,龜尾(聖惠方),尾骨(千金翼),橛骨(聚英),尾閭(醫統),尾蛆骨(人鏡經),骶骨(人鏡經),窮骨(金鑑),為之(醫學原始),陰郄(醫學原始),龍虎(東醫寶鑑),曹溪路(寶鑑),三分閭(寶鑑),河車路(寶鑑),朝天巔(寶鑑),上天梯(寶鑑),氣之陰郄(甲乙經)

白話文:

古人對人體尾部骨骼的稱呼眾多,包括長強、龜尾、尾骨、橛骨、尾閭、尾蛆骨、骶骨、窮骨、為之、陰郄、龍虎、曹溪路、三分閭、河車路、朝天巔、上天梯、氣之陰郄等。

8. 一穴有二十七名

關元,關原(神農皇帝針灸圖經),丹田(資生經集註),下紀(本事方),次門(甲乙經),大中極(資生經),三結交(寒熱病論)

六十六難集註曰。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氣之根元。太子之府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主月水。以生養子息。合和陰陽之門戶也。在臍下三寸。方圓四寸。附著脊脈兩腎之根。名曰大海。一名溺水。一名大中極。一名大涃。一名崑崙。一名持樞。一名五堿。

類經曰。道家以先天真一之炁。藏乎此。為九還七返之基。故名之曰丹田。醫家以衝任之脈。盛於此。則月事以時下。故名之曰血室。又曰。凡人之生。唯氣為先。故又名為氣海。然而名雖不同。實則一子宮耳。子宮之下。有一門。其在女者。可以手探而得。俗人名為產門。

白話文:

關元、關原、丹田、下紀、次門、大中極、三結交,這些名稱都指的是人體的同一個部位,位於肚臍下方三寸,方圓四寸,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丹田。它是人體的根本,藏着精神、五氣,是男性的精氣之處,女性的月水之源,負責孕育子嗣,是陰陽調和的樞紐。它也被稱為大海、溺水、大中極、大涃、崑崙、持樞、五堿。道家認為先天真一之炁藏於此,是修煉的根本;醫家則認為衝任二脈在此匯聚,是女性月事正常運行的關鍵,也因此被稱為血室。總之,無論名稱為何,它都是人體重要的部位,是孕育生命、維持健康的根本。

經脈發揮曰。關元一名下紀。一名脖胦。一名子處。一名次門。一名血海。一名血室。一名大中極。一名下肓。一名氣海。一名精露。一名利機。一名子戶。一名胞門。一名子宮。一名子腸。一名丹田。一名產門。一名三結交。一名肓之原。(營昇按。饗庭東庵經脈發揮。一名不知出處。故未詳。)

白話文:

經脈發揮中記載,關元穴又名下紀、脖胦、子處、次門、血海、血室、大中極、下肓、氣海、精露、利機、子戶、胞門、子宮、子腸、丹田、產門、三結交、肓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