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阪營升

《經穴纂要》~ 卷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

1. 頭顱骨

醫彀曰。男子骨色純白。婦人骨色淡黑。男子髑髏骨。自項及耳至腦後。共八片。腦後橫一縫。當正直下發際。別有一直縫。婦人只六片。腦後橫一縫。當正直下。則無縫。左右肋男十二條。八長四短。女十四條。八長六短。

類注曰。肋骨各十二條。八長四短。女人多擎夫二條。左右各十四條。

吳醫匯講曰。男子肋骨二十有四。女子肋骨二十有八。男子頭骨八塊。女子頭骨六塊。

類注曰。尾骶骨男子尖。女子者圓而平。

金鑑曰。顛頂骨男子三叉縫。女子十字縫。

齒,醫學原始曰。齒屬腎。腎乃骨之餘。上齗屬胃。下齗屬大腸。何少年齒密。老年齒疏。而齒性厚剛。故有收縮而致稀疏者乎。艾儒略曰。齒形上平寬。下稍銳。而人身百體之長。有時而止。惟齒則自少而壯。至老益加長焉。

白話文:

醫書說,男人骨頭顏色純白,女人骨頭顏色偏黑。男人頭骨有八塊,從脖子到耳朵到後腦勺,共八片,後腦勺橫著一條縫,正好在直直往下頭髮生長的地方,另外還有一條直的縫;女人只有六片,後腦勺橫著一條縫,正好在直直往下,卻沒有直的縫。男人左右肋骨各十二條,八條長,四條短;女人左右肋骨各十四條,八條長,六條短。

註解說,肋骨各十二條,八條長,四條短,女人比男人多兩條,左右各十四條。

吳醫匯講說,男人肋骨二十有四,女人肋骨二十有八。男人頭骨八塊,女人頭骨六塊。

註解說,尾骨男人尖,女人圓而平。

金鑑說,頭頂骨男人三叉縫,女人十字縫。

關於牙齒,醫學原始記載說,牙齒屬於腎臟,腎臟是骨頭的餘氣,上面牙齒屬於胃,下面牙齒屬於大腸。為什麼年輕人牙齒密集,老年人牙齒稀疏呢?而牙齒天生厚實堅硬,所以收縮導致稀疏嗎?艾儒略說,牙齒形狀上面平坦寬闊,下面稍尖銳。人的身體各部位的生長都有個限度,只有牙齒從年輕到壯年,到老了還會繼續生長。

2.

楊玄操曰。膽敢也。言其人有膽氣。果敢也。

李中梓曰。膽者擔也。猶人正直無私。善擔當也。

藏府性鑑曰。膈膜之下。有肝。肝有獨葉者。有二三葉者。其系亦上絡於心包。為血之海。上通於目。下亦無竅。有膽附於短葉間。

六節藏象論曰。凡十一藏。皆取決於膽。類注曰。五藏六府。共為十一。稟賦不同。情志亦異。必資膽氣。庶得各其用。故皆取決於膽也。

又曰。膽稟剛果之氣。故為中正之官。而決斷所出。膽附於肝。相為表裡。肝氣雖強。非膽不斷肝膽相濟。勇敢乃成。

白話文:

楊玄操說:「膽敢」就是指人有膽氣,果斷勇敢。

李中梓說:「膽」就像「擔」一樣,比喻人正直無私,善於承擔責任。

《藏府性鑑》記載:橫膈膜下方是肝臟,肝臟有單葉的,也有二三葉的。肝臟的經絡向上連接到心包,是血液的匯集處,向上通達眼睛,向下沒有開口。膽囊附著在肝臟的短葉之間。

《六節藏象論》記載:人體的十一臟腑,都取決於膽囊。註解中說:五臟六腑共為十一,它們稟賦不同,情志也各異,必須依靠膽氣,才能各司其職。因此,十一臟腑都取決於膽囊。

《六節藏象論》還說:膽囊稟賦剛果之氣,所以是中正之官,決斷從膽囊而出。膽囊附著在肝臟,互相表裡。雖然肝氣很強,但沒有膽囊,肝氣就無法斷決。肝膽相濟,才能成就勇敢。

3.

藏府性鑑曰。膈膜之下。有肝。肝有獨葉者。有二三葉者。

入門曰。肝之系者。自膈下著右脅肋。上貫膈入肺中。與膈膜相近。

人鏡經曰。肝藏主筋。膜之氣也。其位居右脅之前。並胃著脊之第九椎。

營昇按。肝者膈膜下。低於胃之右。其形大。約似肺藏。其色如蜀黍。上連心系。而垂膈下。上書所云。左三右四。未見其然否。

白話文:

古代醫書記載,橫膈膜下方有肝臟。肝臟有的只有一葉,有的則有兩三葉。

另一本醫書說,肝臟的連接處從橫膈膜下方連接到右邊的肋骨,向上穿過橫膈膜進入肺部,與橫膈膜相鄰。

另一本醫書《人鏡經》記載,肝臟主宰筋,是膜的氣息,位於右邊肋骨的前方,靠近胃部,與脊椎的第九節椎骨相連。

另一位醫家則認為,肝臟位於橫膈膜下方,比胃部低,位於右側。肝臟形狀較大,類似肺臟,顏色像蜀黍,上連心臟,下垂於橫膈膜下方。書中所寫的左三右四,尚未見證實。

4. 肝後面

膽與肝相連。

風論曰。善怒時憎女子。

吳注曰。肝志怒。肝脈環陰器。肝氣治則悅色而欲女子。肝氣衰則惡色而憎女子。

白話文:

古人認為膽和肝是相互連結的。在《風論》中有提到,如果常常生氣、憤怒,會對女性產生厭惡感。這是因為肝的情緒表現為生氣,肝經循行於生殖器官周圍,當肝功能正常時,人就會感到愉快並且喜歡接近女性;但如果肝的功能衰退了,就可能會變得不快甚至討厭女性。

5. 睪丸

圖翼曰。音高。陰丸也。

金鑑曰。睪丸者。男子前陰兩丸也。

陰器,張氏曰。陰器者。合太陽厥陰陽明少陰之筋。以及衝任督之脈。皆聚於此。故曰宗筋。厥陰屬肝。肝主筋。故絡諸筋而一之。以成健運之用。

廷孔,類注曰。女人溺孔。在前陰中橫骨之下。男子溺孔。亦在橫骨之下。中央為宗筋所函。故不見耳。馬氏曰。廷孔也。其孔即溺孔之端。蓋窈漏之中。有溺孔。其端正在陰廷。乃溺孔之端也。

醫學原始曰。前陰亦一而有兩竅者。廷孔與溺孔也。溺孔在前。廷孔在後。一道而兩用。在出之戶也。又曰。廷孔者。即出精之道。從尾閭上通兩腎之間。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曰腎間動氣。人之生命也。腎間者。兩腎之命門。真元之所也。此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原。又曰。惟腎亦有系。通於前陰而泄精。

白話文:

古文中提到的是男性和女性生殖器官的一些描述:

  1. "音高" 指的是男性的睪丸(陰丸)。
  2. "睪丸" 是指男性前面兩個球狀物(兩陰丸),也就是現代所說的睪丸。
  3. "陰器" 包括了太陽、厥陰、陽明、少陰等經絡中的肌肉與脈絡,並且聚集在一起形成“宗筋”,這是肝臟主管的部分,因此它會連接所有的肌腱並使其保持健康運作的狀態。
  4. 女性尿道口位於橫骨下方,在陰道前方;男性尿道口也在橫骨下面,但被包圍在一個叫做“宗筋”的區域裏,所以看不見。
  5. “廷孔”是指女性排尿的地方,它的位置就在陰道末端處。
  6. 男女都有一個共同的通道——“前陰”。這個通道有兩個開口:一個是用來排出尿液的“溺孔”,另一個是用於生育功能的“廷孔”。

這些內容都是關於人體生理結構方面的知識,沒有涉及到具體的醫療建議或注意事項,請您理解。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或者想要瞭解更多相關信息,請隨時向我們提問!

6. 眼目

人鏡經曰。肝氣通於目。目和則知黑白矣。

醫學原始曰。目為五官之尊。以視為職。又曰。目之上下生睫毛者。以飛塵之侵。即汗下亦不能注入也。又曰。暗中閉目。以手按摩。內光忽見何也。蓋目中原有自然之微光。不激動則不發見。以手按摩。則激動其光。世俗所謂神光爾。醫學原始曰。口問篇岐伯曰。心者。五臟六腑之主也。目者。宗脈之所聚也。

金匱真言論曰。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

醫學原始曰。人之情偽。先觀其目。此心捷報也。心有一情。目即露之。

筋,宣明五氣篇曰。肝主筋。

六節藏象論類注曰。人之運動。由乎筋力。

白話文:

《人鏡經》說:肝氣與眼睛相通。眼睛健康,就能分辨黑白了。

《醫學原始》說:眼睛是五官之首,負責視覺。又說:眼睛上下長著睫毛,可以阻擋飛塵侵入,即使流汗也不會流進眼睛。又說:在黑暗中閉眼,用手按摩,就會突然看見內光,這是因為眼睛原本就存在微弱的自然光,不刺激就看不見,用手按摩就刺激了這光,世間俗稱「神光」。

《醫學原始·口問篇》記載岐伯說:心臟是五臟六腑之主,眼睛是經絡匯聚之處。

《金匱真言論》說:東方屬青色,與肝氣相通,開竅於眼睛。

《醫學原始》說:要觀察一個人內心的真假,首先觀察他的眼睛,這是心靈的快速訊息。心中有一絲情感,眼睛就會表現出來。

《筋·宣明五氣篇》說:肝主筋。

《六節藏象論類注》說:人體的運動,依靠筋的力量。

甲乙經曰。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於陰器。而脈絡於舌本。故脈弗營則筋縮急。筋縮急則引卵與舌。故唇青舌卷卵縮。則筋先死。

爪,本藏篇曰。肝應爪。爪厚色黃者膽厚。爪薄色紅者膽薄。爪堅色青者膽急。爪濡色赤者膽緩。爪直色白無約者膽直。爪惡色黑多紋者膽結。

六節藏象論類注曰。爪者筋之餘。故其華在爪。

白話文:

《甲乙經》記載,肝臟與筋脈相連,筋脈集中在生殖器,並連接到舌根。因此,如果脈絡運行不暢,筋脈就會收縮緊繃,進而牽動卵巢和舌頭,導致嘴唇發青、舌頭捲縮、卵巢收縮,這就代表筋脈先衰竭了。

《本藏篇》提到,肝臟與指甲有密切關係。指甲厚實、顏色偏黃,代表膽氣充足;指甲薄弱、顏色偏紅,則膽氣不足;指甲堅硬、顏色偏青,表示膽氣急躁;指甲柔軟、顏色偏紅,代表膽氣緩慢;指甲筆直、顏色偏白且沒有凹凸,說明膽氣平和;指甲顏色偏黑且有許多紋路,則膽氣淤積。

《六節藏象論類注》指出,指甲是筋脈的延伸,所以指甲的狀態可以反映筋脈的健康狀況。

7. 腦髓

經脈篇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

類注曰。精藏於腎。腎通於腦。腦者陰也。髓者骨之充也。諸髓皆屬於腦。故腦成而後腦髓生。

華本本草備要莘夷之條下金正希先生嘗語余曰。人之記性。皆在腦中。小兒善忘者。腦未滿也。老人健忘者。腦漸空也。凡人外物必有一形影留於腦昂思。今人每記憶往事。必閉目瞪而思索之。此即凝神於腦之意也。李時珍曰。腦為元神之府。

白話文:

《經脈篇》說:人剛出生,首先形成精氣。精氣形成後,腦髓就產生了。

注釋說:精氣儲藏在腎臟,腎臟與腦相通。腦是陰性之物,髓是骨骼的充盈物質。所有的髓都屬於腦。所以腦形成後,腦髓才會產生。

《華本本草備要》中莘夷條下,金正希先生曾對我說:人的記憶都儲存在腦中。小兒容易忘記,是因為腦尚未滿盈;老人容易健忘,是因為腦逐漸空虛。凡是外物,一定會在腦中留下形影,讓人能夠想起。如今人們每當回憶往事,必定會閉目凝神思考,這就是將精神集中在腦中的意思。李時珍說:腦是元神之府。

8. 胞衣表面

胤嗣全書曰。胞之蒂起於兩腎中間。著脊而生。懸胎於胞。通母之氣血。內含漿水。以養兒身。頭與手足幡作一團。如卵之黃。其漿水如卵之白。使上下四旁。皆不得相礙。

時珍曰。胎在母腹。臍連於胞。胎息隨母。

人鏡經曰。臍帶一系。繫於兒臍懸兒於胞中。此通母之氣血。遺蔭之路也。

醫門秘旨曰。臍帶與母之真氣相連。如果生枝上。乃一身之根本也。

保產萬全書曰。按是連紫河車皮膜內含漿水。兒生下則四破。

經脈篇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

醫學原始曰。人之始生。先臍與命門。故為十二經脈之主。

白話文:

《胤嗣全書》說,胎兒的臍帶起源於兩腎之間,連接到脊椎上,懸掛著胎兒在子宮中,連通母體的氣血,內含漿水滋養胎兒。胎兒的頭、手、腳蜷縮成一團,如同蛋黃,漿水則如同蛋清,讓胎兒的四肢能夠自由活動,不受限制。

李時珍說,胎兒在母體的子宮裡,臍帶連接胎兒和子宮,胎兒的呼吸依賴母親。

《人鏡經》說,臍帶連接胎兒的臍部,將胎兒懸掛在子宮中,這就是母體氣血流通的通道,也是遺傳的途徑。

《醫門秘旨》說,臍帶與母親的真氣相連,就像樹木的枝幹一樣,是胎兒生命之本。

《保產萬全書》說,胎兒出生後,臍帶就會斷裂,裡面的漿水也會流出。

《經脈篇》說,人出生時首先形成精氣,精氣形成之後才長出腦髓。

《醫學原始》說,人出生時,首先形成臍帶和命門,這是十二經脈的根本。

千金方曰。人稟天地而生。故內有五臟六腑精氣骨髓筋脈。外有四肢九竅皮毛爪齒咽喉唇舌肛門胞囊。以總而成軀。

醫彀曰。有言其臟腑生成之次第者。若陰包陽者為男。先生右腎。陽包陰者為女。先生左腎。其次腎生脾。脾生肝。肝生肺。肺生心。以生其勝已。腎屬水。故五臟由是為陰。其次心生小腸。小腸生大腸。大腸生膽。膽生胃。胃生膀胱。膀胱生三焦。以生其已勝者。小腸屬火。

故六腑由是為陽。其次三焦生八脈。八脈生十二經。十二經生十五絡。十五絡生一百八十系絡。系絡生一百八十纏經。纏經生三萬四千孫絡。孫絡生三百六十五骨節。骨節生三百六十五大穴。大穴生八萬四千毛竅。則耳目口鼻四肢百骸之身備矣。

脈經義解曰。小兒初生方赤子。

產論曰。凡兒生當長一尺六寸。重十七斤。

白話文:

千金方曰。人稟天地而生。故內有五臟六腑精氣骨髓筋脈。外有四肢九竅皮毛爪齒咽喉唇舌肛門胞囊。以總而成軀。

《千金方》說:人受天地之氣而生,所以體內有五臟六腑、精氣、骨髓、筋脈,體外有四肢、九竅、皮毛、爪齒、咽喉、唇舌、肛門、胞囊,這些部位組合在一起,便構成了人體。

醫彀曰。有言其臟腑生成之次第者。若陰包陽者為男。先生右腎。陽包陰者為女。先生左腎。其次腎生脾。脾生肝。肝生肺。肺生心。以生其勝已。腎屬水。故五臟由是為陰。

醫書中說:有人認為臟腑有其生成順序。陰包陽者為男,先生右腎;陽包陰者為女,先生左腎。其次腎生脾,脾生肝,肝生肺,肺生心,以生其克制自己者。腎屬水,故五臟因此為陰。

其次心生小腸。小腸生大腸。大腸生膽。膽生胃。胃生膀胱。膀胱生三焦。以生其已勝者。小腸屬火。

其次,心生小腸,小腸生大腸,大腸生膽,膽生胃,胃生膀胱,膀胱生三焦,以生其被自己克制者。小腸屬火,

故六腑由是為陽。其次三焦生八脈。八脈生十二經。十二經生十五絡。十五絡生一百八十系絡。系絡生一百八十纏經。纏經生三萬四千孫絡。孫絡生三百六十五骨節。骨節生三百六十五大穴。大穴生八萬四千毛竅。則耳目口鼻四肢百骸之身備矣。

故六腑因此為陽。其次,三焦生八脈,八脈生十二經,十二經生十五絡,十五絡生一百八十系絡,系絡生一百八十纏經,纏經生三萬四千孫絡,孫絡生三百六十五骨節,骨節生三百六十五大穴,大穴生八萬四千毛竅。如此,耳目口鼻、四肢百骸的身體便都具備了。

解釋:

這段文字來自古代中醫典籍,主要描述了人體的構成與生成順序,並將其分為陰陽兩性。

  • 陰陽論: 認為人體是由陰陽兩性組成,五臟屬陰,六腑屬陽。
  • 生成順序: 闡述了臟腑、經絡、骨節、毛竅等的生成關係,認為它們是由先到後的順序,層層生成而成的。
  • 人體結構: 概括了人體的內外結構,包括五臟六腑、四肢九竅等。

這段文字雖然包含一些古代觀點,但它也反映了古代醫學對於人體的觀察與思考,對於我們理解人體的構造和功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