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穴纂要》~ 卷二 (1)
卷二 (1)
1. 卷二
2. 手太陽小腸經
(入門曰。未時自少衝交與小指少澤。循肘上行至面聽宮穴止。)
少澤,手小指外側端。去爪甲角一分陷中。
前谷,手小指外側本節前陷中。
後谿,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
儒門事親曰。屈小指握紋盡處是穴。
醫學原始曰。屈掌外側橫紋尖盡處是穴。(圖翼大成聚英入門。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握掌取之。大全節後橫紋尖上。)
腕骨,入門曰。掌後外側高骨下陷中。握掌向內取之。
陽谷,手外側腕中兌骨下陷中。
醫學原始曰。一取法大筋上大骨下紋尖當中是穴。
養老,手髁骨上一空仰手探之。則有髁骨上一空。即當腕後一寸。
支正,腕後五寸。
小海,大成曰。肘外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中。屈手向頭取之。
經筋篇曰。彈之應小指之上。
類注但於肘尖下兩骨罅中。以指捈其筋。則痠麻應於小指之上。是其驗也。
肩貞,醫學原始曰。肩髃後兩骨罅間。(髃恐當作髎。)
入門曰。肩髃後兩骨罅陷是穴。
臑俞,挾肩髎後大骨下胛上廉陷中。
天宗,秉風后大骨下陷中。
秉風,天髎外肩上小髃後舉臂有空。(營昇按。此穴諸書未言寸法先膽經。肩井後一寸。三焦經取天髎穴。天髎後一寸。隔骨間取之。)
曲垣,肩中央曲胛陷中。按之應手痛。
肩外俞,肩胛上廉。去脊中三寸陷中。
肩中俞,肩胛內廉。去脊中二寸陷中。
神照集分寸歌。肩中大椎傍。
天窗,頸大筋前。曲頰下。扶突後動脈應手陷中。
天容,耳曲頰後。
顴髎,面頄骨下。廉兌骨端陷中。
聽宮,入門曰。耳前珠子傍。(營昇按。三焦經與膽經之聽會中間取之。)
手太陽經接自手少陰之少衝而起於手小指外側端去爪甲角一分陷中少澤穴。循本節前陷中為前谷。
本節後外側橫紋尖上為後谿。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中為腕骨。腕中銳骨下陷中為陽谷。手外髁骨上一空腕後一寸陷中為養老。腕後外廉五寸為支正。肘內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中為小海。屈手向頭取之。
圖示取養老穴。須仰手見踝上一空即是。
在肩曲胛下兩骨解間肩髃後陷中為肩貞。肩髎後大骨下胛上廉陷中為臑俞。秉風后大骨下陷中為天宗。肩上天髎外小髃骨舉臂有空為秉風。肩中央曲胛陷中為曲垣。肩胛上廉去脊大椎旁三寸陷中為肩外俞。在內廉去椎二寸陷中為肩中俞。頸大筋前曲頰下扶突後動脈為天窗。耳下曲頰下後為天容。面頄骨下廉銳骨端陷中為顴髎。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為聽宮。
滑氏曰。手太陽小腸經起小指端少澤穴。由是循手外側之前谷後谿上腕出踝中。歷腕骨陽谷養老穴也。自養老穴直上。循臂骨下廉支正穴出肘內側兩腎之間。歷小海穴上循臑外後廉行手陽明少陽之外上肩。循肩貞臑俞天宗秉風曲垣肩外俞肩中俞諸穴。乃會大椎。因左右相交於兩肩之上。
白話文:
手太陽小腸經開始於未時,從手小指的少衝穴交接到小指的少澤穴,沿著手臂往上到達面部的聽宮穴。
少澤穴位於手小指外側的末端,距離指甲角一分的凹陷中。
前谷穴在手小指外側的關節前方的凹陷中。
後谿穴在手小指外側關節後方的凹陷中。
儒門事親提到,彎曲小指時,握紋盡頭的地方就是穴位。
醫學原始指出,彎曲手掌,外側橫紋尖端的盡頭是穴位。(在一些參考資料中,描述為手小指外側關節後方的凹陷中,握拳時可找到該穴位,或在關節後橫紋尖端上方。)
腕骨穴在手掌後方外側的高骨下方凹陷中,握拳向內可取到穴位。
陽谷穴在手腕外側中間的銳骨下方凹陷中。
醫學原始中提到,另一種取穴方法是在大筋上方、大骨下方的紋尖中點。
養老穴在手肘骨上方一個空間,仰手探查可發現手肘骨上方的空間,在腕後一寸處。
支正穴在腕後五寸的位置。
小海穴在肘部外側的大骨外緣,距離肘端五分的凹陷中,彎手向頭可找到穴位。
通過彈擊,反應會在小指上。
類注中指出,可以在肘尖下方的兩塊骨頭縫隙中,用手指沿著筋膜滑動,如果小指上有痠麻感,那就找到了正確的穴位。
肩貞穴在肩髃後方的兩塊骨頭縫隙間。(有說法認為「髃」應當是「髎」。)
肩髃後方的兩塊骨頭縫隙的凹陷處是肩貞穴。
臑俞穴在夾住肩髎後方的大骨下方、肩胛骨上方的凹陷中。
天宗穴在秉風穴後方的大骨下方凹陷中。
秉風穴在肩上天髎外側的小髃骨後方,抬臂時有一個空隙。
曲垣穴在肩中央、曲胛骨下的凹陷中,按壓會感到疼痛。
肩外俞穴在肩胛骨上緣,離脊椎中線三寸的凹陷中。
肩中俞穴在肩胛骨內緣,離脊椎中線二寸的凹陷中。
神照集的分寸歌提到,肩中俞穴在大椎旁邊。
天窗穴在頸部大筋前方,曲頰下,扶突穴後方的動脈處,按壓有凹陷。
天容穴在耳朵下方,曲頰後方。
顴髎穴在面部頰骨下方,銳骨末端的凹陷中。
聽宮穴在耳朵前方,靠近珠子的位置。(營昇按:在三焦經與膽經的聽會穴中間取穴。)
手太陽小腸經接續自手少陰心經的少衝穴,開始於手小指外側末端,距離指甲角一分的凹陷中的少澤穴。沿著關節前的凹陷到前谷穴。
關節後外側橫紋尖端上方是後谿穴。手腕外側前緣起始的骨頭下方凹陷中是腕骨穴。手腕中間銳骨下方的凹陷中是陽谷穴。手外側髁骨上方的一個空間,在腕後一寸的凹陷中是養老穴。腕後外側五寸處是支正穴。肘部內側大骨外緣,距離肘端五分的凹陷中是小海穴,彎手向頭取穴。
圖示顯示,要取養老穴,需仰手看到踝骨上方的一個空間。
在肩部,曲胛骨下方的兩塊骨頭分開處,肩髃後方的凹陷中是肩貞穴。肩髎後方大骨下方、肩胛骨上方的凹陷中是臑俞穴。秉風穴後方大骨下方的凹陷中是天宗穴。肩上天髎外側的小髃骨後方,抬臂時有一個空隙,這是秉風穴。肩中央曲胛骨下的凹陷中是曲垣穴。肩胛骨上緣,離脊椎大椎旁邊三寸的凹陷中是肩外俞穴。在肩胛骨內緣,離脊椎二寸的凹陷中是肩中俞穴。頸部大筋前方,曲頰下方,扶突穴後方的動脈處是天窗穴。耳朵下方曲頰後方是天容穴。面部頰骨下方,銳骨末端的凹陷中是顴髎穴。耳朵中珠子大小如紅小豆的位置是聽宮穴。
滑氏指出,手太陽小腸經起始於手小指末端的少澤穴,沿著手外側,經過前谷、後谿向上到達手腕,穿過腕骨、陽谷、養老等穴位。從養老穴直上,沿著手臂骨的下緣,支正穴出現在肘部內側的兩個腎臟之間。小海穴位於此路徑上,然後向上沿著臑部的後外側,經過手陽明大腸經和手少陽三焦經的外側,上至肩膀,沿著肩貞、臑俞、天宗、秉風、曲垣、肩外俞、肩中俞等穴位。最終匯合於大椎穴,兩側在肩膀上方交錯。
從交肩上進入缺盆,沿著肩部向腋下延伸,到達膻中部位,絡心,沿著胃系向下穿越膈肌。經過上脘、中脘,到達胃部,沿著任脈外側,在臍上二寸的位置歸屬於小腸。其中一條分支從缺盆開始,沿著頸部到達天窗、天容,上至臉頰,抵達顴髎,再向上到達眼睛的外側,經過瞳子髎,再進入耳朵中,沿著聽宮結束。
另一條分支從臉頰向上,到達鼻子,到達眼睛的內側,晴明穴,與足太陽膀胱經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