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針經》~ 卷一 (2)
卷一 (2)
1. 上篇
)蚊跡莫認為發斑,更有無根虛火;鄭聲不同於獨語,還聞挾血如狂。(《全生集》。)壞症之例惟三,汗下溫清並格;腹痛之因有四,寒熱血積為殃。(《大白》。)無熱狂言,五苓散可以探吐;合目即汗(膽經火旺),清膽湯(柴胡、黃芩、竹茹、厚朴、陳皮、甘草)應是良方。同上。
畏寒(身熱欲得近衣,手臂不能袒露)脈鼓(擊而大)舌(白而燥)唇焦,(宜生脈散加歸、芍、知母。)勿妄表而投柴葛;(陸肖愚案。)久病中虛形脈脫,(上氣形脫,脈重按全無。)宜停藥(中氣迨盡,不復能勝藥力)而進甘香。(煮鴨聞香,徐啜其汁,下結矢而愈。
張石頑案。)衄且煩而吐水(渴飲而吐),五苓(不愈)或遜於竹葉(石膏湯;《摘要》)。邪在經而鼻衄(數日不止,症脈皆屬表症,由誤服涼藥所致,)越婢湯較穩於麻黃湯。(張石頑案。)蓄血之候多端,何庸悉具;(凡見眼閉目紅,神昏語短,眩冒健忘,煩躁漱水,驚狂譫語,背冷足寒,胸腹急滿,大便黑,小便數,皆瘀血症也,不必悉具。《摘要》。
)動氣之禁不一,貴在周詳。(同上詳原集。)陰中伏陽兮,寒熱俱礙;(其症頭疼身溫,煩躁背冷,六脈沉伏,用破陰丹而愈。許學士案。)目開聲啞兮,(多眠神昏,肢強脈微,狐惑症也,宜先豁痰。)薑汁、竹瀝先嚐。(繼用參、朮、歸、陳加姜瀝而愈。同上。)下後結胸,理中湯加枳實亦效;(此乃下後虛逆,氣已不理,而毒復上攻,不可更下。
《西塘感症》。)有升無降,滋腎丸治鼻衄殊良。(此於胃氣未虛,的系熱邪者為宜。同上。)發斑譫語者宜清,脈沉細(肌表雖熱,按之須臾冷透如冰)而理中(湯丸並用)可與;(許學士案。)循衣撮空者當補,(治數人皆用大補而愈。)餘症實(便秘潮熱,直視喘急,用小承氣而漸愈)而承氣何傷。
(同上。)先渴卻嘔者,大半夏;先嘔卻渴者,豬苓湯。(《西塘感症》。)下利因自表邪,仍宜外解;(三陽挾熱下利,頭痛身痛,寒熱脈大,此症若不先散表邪,遽用清裡,則表邪內縮,不死不休。)胸滿(胸前飽悶)固禁收補,(宜消宜散。)尤戒寒涼。(若一見胸滿,即兼煩躁譫語等症,宜察食滯痰凝,慎勿誤投涼劑攻下。
《大白》。)陰中有陽兮,脈沉亦宜解表;(柯氏《傷寒翼論》。)虛中有實兮,脈弱亦可通腸。(蔣仲芳案。詳見《醫宗說約》。)肝熱乘肺而撮空,(叉手冒胸,尋衣摸床,譫語昏沉,小便利者可治,禁用風藥。)升陽散火湯當用;(人參、當歸、柴胡、白朮、黃芩、白朮、甘草、麥冬、茯神、陳皮,入金器煎。
)心火逼(肺)金而(睡中)獨語,(一二句,或神昏不語,目赤唇焦舌乾不飲水,形如醉人,無寒熱硬滿便秘等症,此熱傳手少陰,名越經症。)導赤各半湯能匡。(黃連、黃芩、山梔、知母、滑石、甘草、犀角、茯苓、人參、麥冬,加燈芯、龍眼。《全生集》。)痙別陰陽,(合而閉目口中和,脈沉細為陰;仰面開目口燥渴,脈浮數為陽。
白話文:
[上篇]
蚊子叮咬的痕跡不要誤認為是發斑,還有可能是虛火旺盛;鄭聲(一種特殊的聲音)與單純的說話不同,還可能伴隨像發狂一樣的出血情況。(出自《全生集》)疾病惡化的情況只有三種,出汗、下瀉、溫熱、清熱藥物都無效;腹痛的原因有四種,寒、熱、血瘀、積聚造成危害。(出自《大白》)沒有發熱卻胡言亂語,可以用五苓散來瀉吐;閉眼就出汗(膽經火旺),清膽湯(柴胡、黃芩、竹茹、厚朴、陳皮、甘草)是良方。(同上)
畏寒(身體發熱卻想靠近衣物,手臂不能裸露)脈象有力(按之有力,脈搏跳動有力)舌苔(白而乾燥)嘴唇焦乾,(宜用生脈散加當歸、芍藥、知母。)不要誤認為是表證而使用柴胡、葛根等藥物。(陸肖愚醫案)久病體虛,脈象虛弱,(上氣不足,脈搏按下去完全沒有感覺。)應該停藥(中氣已盡,無法承受藥力)而服用甘香之物。(煮鴨子,聞其香味,慢慢喝下鴨湯,下焦結滯的症狀就好了。)(張石頑醫案)鼻出血伴隨煩躁、嘔吐清水(口渴飲水卻又嘔吐),五苓散(如果無效)可能不如竹葉石膏湯有效。(出自《摘要》)邪氣在經絡而引起的鼻出血(數日不止,症狀脈象都屬於表證,是由於誤服涼藥引起的,)越婢湯比麻黃湯更穩妥。(張石頑醫案)瘀血的症狀很多,不必一一列舉;(凡是出現眼瞼閉合發紅,神志昏迷言語短促,頭暈目眩健忘,煩躁漱口,驚狂胡言亂語,背部寒冷腳部冰冷,胸腹脹滿,大便黑色,小便頻繁,都是瘀血症,不必一一列舉。《摘要》)
導致氣機紊亂的原因有很多,關鍵在於仔細辨別。(同上,詳見原著)陰中藏陽,寒熱同時存在;(症狀是頭痛、身體溫熱、煩躁、背部寒冷、六脈沉伏,使用破陰丹而痊癒。許學士醫案)眼睛睜開卻聲音嘶啞,(嗜睡、神志昏迷、肢體強直、脈象微弱,是狐惑症,應該先豁痰。)薑汁、竹瀝先嚐嚐。(接著使用人參、白朮、當歸、陳皮,加入薑汁、竹瀝而痊癒。同上)下瀉之後出現胸痛,理中湯加枳實也有效;(這是下瀉後氣逆,氣機已亂,毒邪又上攻,不能再下瀉。《西塘感症》)只有升而無降,滋腎丸治療鼻出血效果很好。(這適用於胃氣未虛,確實是熱邪引起的。同上)發斑、胡言亂語的應該清熱,脈象沉細(肌表雖然發熱,按下去片刻就冰冷像冰一樣)而理中湯(湯劑和丸劑都可用)可以服用;(許學士醫案)喜歡拉扯衣物、摸空的應該補益,(治療幾個人都用了大補的方法而痊癒。)其他症狀是實證(便秘、潮熱、直視、呼吸急促,用小承氣湯而逐漸痊癒)(同上)先口渴後嘔吐的,用大半夏;先嘔吐後口渴的,用豬苓湯。(出自《西塘感症》)下痢是由於表邪引起的,仍然應該先解表;(三陽經熱邪引起的腹瀉,頭痛、身痛、寒熱、脈象洪大,這種病症如果不及時散發表邪,就用清裡的方法,則表邪內陷,不死不休。)胸滿(胸前飽脹)絕對禁止收斂補益,(應該消散邪氣。)尤其忌諱寒涼。(如果一見到胸滿,就伴隨煩躁、胡言亂語等症狀,應該察看是否飲食停滯、痰液凝滯,謹慎不要誤用寒涼藥物攻下。《大白》)陰中有陽,脈象沉伏也應該解表;(柯氏《傷寒翼論》)虛中有實,脈象虛弱也可以通利大腸。(蔣仲芳醫案,詳見《醫宗說約》)肝熱犯肺而導致摸空症狀,(叉手捂胸,摸衣摸床,胡言亂語、昏沉,小便不利者可以治療,禁用風藥。)升陽散火湯應該使用;(人參、當歸、柴胡、白朮、黃芩、白朮、甘草、麥冬、茯神、陳皮,用金屬器皿煎藥。)心火逼迫肺金而(睡中)獨語,(一兩句話,或者神志昏迷不語,眼睛發紅、嘴唇焦乾、舌苔乾燥不喝水,樣子像醉酒的人,沒有寒熱、腹部硬滿、便秘等症狀,這是熱邪傳入手少陰經,稱為越經症。)導赤各半湯可以緩解。(黃連、黃芩、山梔、知母、滑石、甘草、犀角、茯苓、人參、麥冬,加燈芯草、龍眼肉。《全生集》)痙攣分陰陽,(合眼閉嘴,口中濕潤,脈象沉細為陰;仰面張嘴,口乾渴,脈象浮數為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