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潤鴻

《勉學堂針灸集成》~ 卷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3)

1. 調養法

凡灸,預卻熱物,服滋腎藥。及灸,選其要穴,不可太過,恐氣血難當。灸氣海及煉臍,不可臥灸。素火盛者,雖單灸氣海,亦必灸三里瀉火。灸後未發,不宜熱藥;已發,不宜涼藥,常須調護脾胃,俟其自發,不必外用藥物。發時或作寒熱,亦不可妄服藥餌。落痂後,用竹膜紙貼三五日,次以麻油、米粉煎膏貼之。

膿多者,一日一易,膿少者,二日一易,使膿出多而疾除也。務宜撙節飲食,戒生冷、油膩、魚蝦、筍蕨,量食牛肉、少雞。長肉時,方可量用豬肚、老鴨之類。謹避四氣、七情、六慾。(《入門》)灸後忌食豬、魚、酒、面、動風、生冷等物。雞肉最毒,而房勞尤甚也。亦忌飲水及將水濯手足。

(《資生》)

白話文:

灸艾草之前,要先用溫熱的東西預熱,並且服用滋補腎臟的藥物。灸艾草時,要選擇重要的穴位,不可過度灸灼,以免氣血難以承受。灸氣海穴和煉臍穴時,不可躺著灸。體內虛火旺盛的人,即使單獨灸氣海穴,也必須灸三里穴瀉火。灸完後如果沒有發汗,就不宜服用溫熱的藥物;如果已經發汗,就不宜服用寒涼的藥物,要經常調養脾胃,讓身體自然發汗,不必外用藥物。發汗時可能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也不要隨便服用藥物。結痂脫落後,可以用竹膜紙貼敷三到五天,然後用麻油和米粉煎成膏藥貼敷。膿液多的人,一天換藥一次;膿液少的人,兩天換藥一次,讓膿液充分排出,疾病才能快速痊癒。一定要節制飲食,戒掉生冷、油膩、魚蝦、筍蕨等食物,適量吃牛肉,少吃雞肉。長肉之後,才可以適量食用豬肚、老鴨等食物。要謹慎避開四時氣候的變化、七情六慾的影響。灸後忌食豬肉、魚肉、酒、麵食、容易引起風邪的食物以及生冷食物等。雞肉是最毒的,而房事勞累更甚。也要忌飲水,以及用冷水洗滌手腳。

2. 針灸不可並施

《內經》言:針而不灸,灸而不針;庸醫針而復灸,灸而復針。後之醫者,不明軒岐之道,針而復灸,灸而復針者有之。殊不知書中所言某穴在某處或針幾分或灸幾壯,此言若用針當用幾分,若用灸當用幾壯,謂其穴灸者不可復針,針者不可灸矣。今之醫者,凡灸,必先灸三壯乃用針,復灸數壯,謂之透火艾之說,是不識書中軒岐之旨也。(《神應》)昔宏綱先生,嘗言惟腹上用針隨灸數壯,以固其穴,他處忌之。

云此,亦醫家權變之說也。(《神應》)問《針經》云(即《靈樞》也):針幾分,灸幾壯,針訖而後灸,何也?曰針則針,灸則灸,若針而不灸,若灸而不針。(《綱目》)灸而勿針,針而勿灸,《針經》為此常叮嚀庸醫,針灸一齊用。徒施患者炮烙刑。(《入門》)

白話文:

《內經》中提到,針灸要有所取捨,針而不灸,灸而不針;不應該像庸醫一樣,針完再灸,灸完再針。後來的醫生不懂得軒岐之道,也常常針灸混用。殊不知書中所言的某穴在某處、針幾分、灸幾壯,指的是若用針就用幾分,若用灸就用幾壯,並非說灸過的穴位就不能再針,針過的穴位就不能再灸。現在的醫生,凡是灸,就先灸三壯再用針,然後再灸幾壯,稱之為透火艾之說,其實是不懂書中軒岐之旨。

昔日宏綱先生說,只有在腹部可以針灸後隨之灸幾壯,以固其穴,其他部位則忌諱針灸混用。這也是醫家權變之說。

《針經》中說,針幾分,灸幾壯,針完之後才灸,這是為什麼呢?答案是針就針,灸就灸,要麼針而不灸,要麼灸而不針。灸而不針,針而不灸,《針經》一直提醒庸醫,針灸要分別使用,不能混用,否則就如同給病人施以炮烙刑。

3. 不耐針灸

帝問曰:針石火焫之痛何如?少俞曰:人之骨強筋弱肉緩皮膚厚者耐痛。帝曰:其耐火焫者,何以知之?少俞曰:加以黑色而美骨者,耐火焫。帝曰:其不耐針石之痛者,何以知之?少俞曰:堅肉薄皮者,不耐針石之痛也。(《靈樞》)

白話文:

皇帝問道:「針刺、石擊、火燒的疼痛,哪種最厲害?」少俞回答:「骨骼強健、筋脈柔軟、肌肉鬆弛、皮膚厚實的人,比較能忍受疼痛。」皇帝又問:「那怎麼判斷一個人能忍受火燒的疼痛呢?」少俞回答:「皮膚黝黑,骨骼勻稱的人,就能忍受火燒的疼痛。」皇帝最後問:「那怎麼判斷一個人不能忍受針刺和石擊的疼痛呢?」少俞回答:「肌肉緊實、皮膚薄弱的人,就無法忍受針刺和石擊的疼痛。」

4. 用針須合天時

天溫日明,則人血淖液而衛氣浮,故血易瀉、氣易行;天寒日陰,則人血凝澀而衛氣沉。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氣始行;月廓滿,則血氣實、肌肉堅;月廓空,則肌肉減、經絡虛、衛氣去、形獨居。是以因天時而調血氣也。是以天寒無刺、天溫無凝、月生無瀉、月滿無補、月廓空無治,是謂得時而調之。

故日月生而瀉,是謂臟虛,月滿而補,血氣揚溢,絡有留血,命曰重實。月廓空而治,是謂亂經,陰陽相錯,真邪不別,沉以留止,外虛內亂,淫邪乃起。(《內經》)

白話文:

天氣溫暖陽光充足時,人體血液流動順暢,衛氣上浮,因此容易流血,氣也容易運行;天氣寒冷陰暗時,人體血液凝滯,衛氣下沉。月圓之初,人體血氣開始充盈,衛氣開始運行;月圓之際,人體血氣充實,肌肉堅實;月圓之後,肌肉消瘦,經絡虛弱,衛氣衰退,形體單薄。因此,要根據天時調整血氣。所以,天氣寒冷時不要針刺,天氣溫暖時不要服用寒涼藥物,月圓之初不要瀉血,月圓之際不要過度進補,月圓之後不要治療,這就是根據時節調整身體的原則。

日月初生時瀉血,說明臟腑虛弱;月圓之際進補,血氣充盈外溢,經絡中留有淤血,稱為「重實」;月圓之後治療,說明經絡紊亂,陰陽失衡,真氣與邪氣難以區分,導致邪氣停滯,外部虛弱內部混亂,容易導致邪氣入侵。

5. 針補瀉法

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調其氣之虛實。實則瀉之,虛則補之,必先去血脈而後調之,無問其病,以平為期。(《內經》)補虛者,必先捫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彈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引其門,以閉其神。呼盡納針,靜而久留,以氣至為故。候吸引針,氣不得出,各在其處,推闔其門,令神氣存,大氣留止,命曰補。

瀉實者,吸則納針,無令氣忤,靜以久留,無令邪布。吸則轉針,以得氣為故。候呼引針,呼盡乃去,大氣皆出,故命曰瀉。(《內經》)知為針者,信其左,不知為針者,信其右。當刺之時,必以左手壓按其所針滎腧之處。彈而怒之、抓而下之,其氣之來如動脈之狀。順針而刺之,得氣因推而納之,是謂補,動而伸之,是謂瀉。

白話文:

首先要觀察病人的體型,判斷是肥胖還是瘦弱,以了解其氣虛實。實則要瀉,虛則要補。治療時,要先疏通血脈,再進行調理,不論疾病為何,都要以平穩為目標。補虛時,需要先用手觸摸、撫摸病患的穴位,用針灸刺激、推按、彈撥,使氣血流通,引導氣血運行到病灶部位,閉合經脈,使神氣歸位。呼氣時下針,靜待氣血充盈。觀察針刺後是否吸住,氣血是否停留,推動經脈,使神氣歸位,氣血充盈,這就是補法。

瀉實時,吸氣時下針,避免氣血逆行,靜待氣血消散,避免邪氣擴散。吸氣時旋轉針柄,使氣血流暢。觀察呼氣時針刺是否吸住,呼氣盡後再拔針,使氣血完全排出,這就是瀉法。熟悉針灸的人,要相信左手,不熟悉的人,要相信右手。針刺時,左手按壓穴位,用針彈撥,使氣血流通,針刺方向要順著經脈,感覺到氣血流動後,推針入穴,這就是補法。針刺方向要逆著經脈,使氣血流出,這就是瀉法。

(《難經》)補者隨經脈推而納之,左手閉針孔,徐出針而疾按之;瀉者,迎經脈動而伸之,左手開針孔,疾出針而徐按之。隨而濟之是謂補,迎而奪之是謂瀉。(《難經》)刺虛者,須其實;刺實者,須其虛。解云:刺實須其虛者,為針阻氣隆,至針下寒,乃去針也;刺虛須其實者,為針陽氣隆,至針下熱,乃去針也。注云:要以氣至而有效也。

(《內經》)候氣有二:一曰邪氣,二曰穀氣。邪氣來也,緊而疾;穀氣來也,徐而和。緊而疾者,補而未實,瀉而未虛也;徐而和者,補而已實,(已,當作易。)瀉而已虛也。脈實者,深刺之,以泄其氣;脈虛者,淺刺之,使精氣無得出,以養其脈,獨出其邪氣也。(《靈樞》)左手重而切按,欲令氣散,右手輕而徐入,不痛之因也。

(《綱目》)

白話文:

針灸補法時,應順著經脈方向推針,左手封住針孔,緩慢拔針,並迅速按壓針孔。瀉法則應逆著經脈方向推針,左手打開針孔,迅速拔針,並緩慢按壓針孔。順著經脈推針,有助於補充氣血,稱為補法;逆著經脈方向推針,有助於排除病氣,稱為瀉法。

針灸時,應根據患者的虛實情況選擇不同的手法。針刺虛證,需補其氣血;針刺實證,需瀉其病氣。針刺實證時,如果針感阻滯,針下感到寒涼,則應拔針;針刺虛證時,如果針感熱烈,針下感到溫熱,則應拔針。總之,針灸要以氣至有效為準。

觀察針灸後患者的氣機變化,可以判斷針灸效果。邪氣入侵時,氣機緊促而急迫;穀氣充盈時,氣機舒緩而和暢。緊促而急迫的氣機,說明補法尚未達到補實的目的,瀉法尚未達到瀉虛的目的;舒緩而和暢的氣機,說明補法已達到補實的目的,瀉法已達到瀉虛的目的。

針灸時,根據脈象情況選擇不同的針刺深度。脈象實者,針刺宜深,以瀉出病氣;脈象虛者,針刺宜淺,以留住精氣,排除邪氣。

針刺時,左手用力按壓穴位,有助於散氣;右手輕柔緩慢進針,則可避免疼痛。

6. 用針宜審順逆

帝曰:形氣之逆順奈何?岐伯曰:形氣不足,病氣有餘,是邪勝也,急瀉之。形氣有餘,病氣不足,急補之。形氣不足,病氣不足,此陰陽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則重不足。重不足,則陰陽俱竭,血氣皆盡,五臟空虛,筋骨髓枯,老者絕滅,壯者不復矣。形氣有餘,病氣有餘,此謂陰陽俱有餘也,急瀉其邪,調其虛實。

故曰:有餘者瀉之,不足者補之,此之謂也。(《靈樞》)刺不知順逆,真邪相搏。滿而補之,則陰陽四溢,腸胃充廓,肝肺內䐜,陰陽相錯;虛而瀉之,則經脈空虛,血氣枯竭,腸胃㒤僻。皮膚薄者,毛腠夭焦,預之死期。故曰:用針之要,在於知調陰與陽,調陰與陽,精氣乃光,合形與氣,使神內藏。

故曰:上工平氣,中工氣脈,下工絕氣危生。故曰:下工不可不慎也。(《靈樞》)

白話文:

皇帝問道:「人體的形氣如何才能維持順暢?」岐伯回答:「形氣不足,病氣有餘,就表示邪氣佔了上風,要趕緊瀉掉。形氣有餘,病氣不足,就要趕緊補起來。形氣不足,病氣也不足,這表示陰陽都虛弱,不可針刺,刺了反而會更加虛弱。如果更加虛弱,陰陽就會完全耗竭,血氣也會全部耗盡,五臟空虛,筋骨髓枯竭,老人就會死亡,壯年人也會無法恢復。形氣有餘,病氣也有餘,這表示陰陽都過盛,要趕緊瀉掉邪氣,調和虛實。

所以說:有餘的就瀉掉,不足的就補起來,這就是道理。 」

「如果不懂得針灸的順逆法則,就會造成真氣和邪氣互相搏鬥。身體充實卻去補它,就會導致陰陽四溢,腸胃膨脹,肝肺內陷,陰陽交錯。身體虛弱卻去瀉它,就會導致經脈空虛,血氣枯竭,腸胃萎縮。皮膚薄的人,毛孔也會枯焦,加速死亡。所以說:針灸最重要的就是懂得調和陰陽,調和陰陽,精氣才能光彩照人,形氣才能合一,神氣才能內藏。

所以說:上等的醫生能使氣血平衡,中等醫生能調和氣脈,下等的醫生會導致氣血枯竭,危及生命。所以說:下等的醫生不可不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