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疇

《經脈圖考》~ 卷一 (7)

回本書目錄

卷一 (7)

1. 骨數

(男子此骨大者好勇。)髎下之右為蕩骨者一。(女子此骨大則大夫。)胸之下為烏骨者一。(男子此骨滿者發早白。)蕩之下為臆骨者一。(此骨高多訛妄。)鈴中之後為脊窳骨者共二十二。(上接天柱有髓。)脊窳次下為大動骨者一。(上通天柱,共成二十四椎。)大動之端為歸下骨者一。

(道家謂之尾閭。)歸下之後為篡骨者一。(此骨能限精液。)歸下之前為䃩骨者一。(此骨薄者,多處貧下。)

復次缺盆之上,左右至襯,以二十五字關六十骨。(此下止,分兩手臂至十指之端眾骨。)支其缺盆之後為傴甲骨者,左右共二。(有勢,多液。)傴甲之端為甲隱骨者,左右共二。(此骨長則至腎。)前支缺盆為飛動骨者,左右共二。(此骨病,痱緩。)次飛動之左為龍臑骨者一。

(有勢,並無髓液。)次飛動之右為虎沖骨者一。(同上。)龍臑之下為龍本骨者一,虎沖之下為虎端骨者一。(俱有勢,有髓。)本端之下為腕也,龍本上內為進賢骨者一。(男子此骨隆,為名臣。)虎端上內為及爵骨者一。(女人此骨高,為命婦。)腕前左右為上力骨者共八。

(有勢,多液。)次上力為駐骨者,左右共十。(同上。)次駐骨為搦骨者左右共十。(同上。)次搦為助勢骨者,左右共十。(左助外為爪,右助外為甲。)爪甲之下,各有襯骨,左右共十。(無勢,無液。)

復次𩩲骬之下,左右前後至初步,以五十一字關一百三十六骨。此下至兩乳下,分左右自兩足心眾骨所會處也。𩩲骬之下為心蔽骨者一。(無髓。)𩩲骬之左為脅骨者,上下共十二。(居小腸之分也。)左脅之端,各有脅隱骨者,分次亦十二。(無髓。)脅骨之下為季脅骨者共二。

(多液。)季脅之端為季隱骨者共二。(無髓。)𩩲之右為肋骨者共十二。(處大腸之也分也。)右肋之端為肋隱者共十二。(無髓。)肋骨之下為眇肋骨者共二。(名無隱骨,唯獸有之。)䃩骨之前為大橫骨者一。(有勢,少髓。)橫骨之前為白環骨者共二。(有勢,有液。

)白環之前為內輔骨者,左右共二。(有勢,有液。)內輔之後為骸關骨者,左右共二。(同上。)骸關之下為揵骨者,左右共二。(同上。)揵骨之下為髀樞骨者,左右共二。(有勢,多髓。)髀樞下端為膝蓋骨者,左右共二。(無勢,多液。)膝蓋左右各有俠升骨者共二。

(有勢,多液。)髀樞之下為䯒骨者,左右共二。(有勢,多髓。)䯒骨之外為外輔骨者,左右共二。(有勢有髓。)䯒骨之下為立骨者,左右共二。(同上。)立骨左右各有內外踝骨者共四。(有勢,少液。)踝骨之前各有下力骨者,左右共十。(有勢,多液。)踝骨之後各有京骨者,左右共二。

白話文:

骨數

男子此骨較大者,性情較勇猛。髖骨下方右側有一塊蕩骨。女子此骨較大則為貴婦。胸部下方有一塊烏骨。男子此骨飽滿者,頭髮較早變白。蕩骨下方有一塊臆骨,此骨高聳者,多言行乖張。胸椎骨共二十二塊,上接天柱骨,內含骨髓。胸椎骨下方有一塊大動骨,上通天柱骨,與胸椎骨共計二十四節椎骨。大動骨末端有一塊歸下骨,道家稱之為尾閭。歸下骨之後有一塊篡骨,此骨能約束精液。歸下骨之前有一塊䃩骨,此骨薄弱者,多貧窮困苦。

此外,鎖骨上方,左右各至肩部,共有二十五個關節,六十塊骨頭,由此向下,分佈於兩臂及十指末端眾多骨骼。鎖骨後方為傴甲骨,左右各一,此骨有力,多體液。傴甲骨末端為甲隱骨,左右各一,此骨較長則延至腎臟。鎖骨前方為飛動骨,左右各一,此骨若生病,則身體會感到酸軟無力。飛動骨左側為龍臑骨,此骨有力,但無骨髓。飛動骨右側為虎沖骨,與龍臑骨相同。龍臑骨下方為龍本骨,虎沖骨下方為虎端骨,皆有力,並有骨髓。龍本骨、虎端骨下方為腕骨。龍本骨上方內側為進賢骨,男子此骨隆起者,將成為名臣。虎端骨上方內側為及爵骨,女子此骨高聳者,將成為命婦。腕前方左右各有上力骨,共八塊,此骨有力,多體液。上力骨下方為駐骨,左右各五塊,與上力骨相同。駐骨下方為搦骨,左右各五塊,與上力骨相同。搦骨下方為助勢骨,左右各五塊,左側助勢骨外側為指爪,右側助勢骨外側為指甲。爪甲下方,左右各有襯骨,共十塊,此骨無力,無體液。

此外,恥骨下方,左右前後至腳趾,共有五十一關節,一百三十六塊骨骼。由此向下,至兩乳下方,分佈於左右兩腳掌及腳心眾多骨骼會合處。恥骨下方為心蔽骨,此骨無骨髓。恥骨左側為脅骨,上下共十二塊,位於小腸的分支處。左脅骨末端,各有脅隱骨,分段亦有十二塊,此骨無骨髓。脅骨下方為季脅骨,共兩塊,多體液。季脅骨末端為季隱骨,共兩塊,此骨無骨髓。恥骨右側為肋骨,共十二塊,位於大腸的分支處。右肋骨末端為肋隱骨,共十二塊,此骨無骨髓。肋骨下方為眇肋骨,共兩塊,又稱無隱骨,只有獸類才有。䃩骨前方為大橫骨,此骨有力,骨髓較少。大橫骨前方為白環骨,共兩塊,此骨有力,有體液。白環骨前方為內輔骨,左右各一,此骨有力,有體液。內輔骨之後為骸關骨,左右各一,與內輔骨相同。骸關骨下方為揵骨,左右各一,與內輔骨相同。揵骨下方為髀樞骨,左右各一,此骨有力,骨髓豐富。髀樞骨下端為膝蓋骨,左右各一,此骨無力,體液豐富。膝蓋骨左右各有俠升骨,共兩塊,此骨有力,體液豐富。髀樞骨下方為䯒骨,左右各一,此骨有力,骨髓豐富。䯒骨外側為外輔骨,左右各一,此骨有力,有骨髓。䯒骨下方為立骨,左右各一,與外輔骨相同。立骨左右各有內外踝骨,共四塊,此骨有力,體液較少。踝骨前方各有下力骨,左右各五塊,此骨有力,體液豐富。踝骨後方各有京骨,左右各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