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疇

《經脈圖考》~

回本書目錄

1. 卷二

2. 肺經循行圖

3. 肺經循行經文(十二經脈俱出《靈樞·經脈篇》)

肺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歌見穴圖後。)

白話文:

肺經,也就是手太陰肺脈,起源於我們身體的中焦部位,往下聯繫大腸,然後繞回到胃口處,再向上穿膈肌,屬於肺臟。接著,從肺部連接到腋下,橫向出來。再往下沿著手臂內側行走,位置在少陰脈和心主脈的前方,到達肘部後,沿著手臂內側的上骨下緣,進入寸口,然後往上到手掌魚際的位置,再沿著魚際往上,最後從大拇指的末端出來。

另外有一條分支,從手腕後方直接出來,沿著食指的內側,最終也從食指的末端出來。以上內容,你也可以在後面的穴位圖中找到相應的歌訣來輔助理解。

4. 肺經穴圖

(左右共二十二穴,脈長三尺五寸)

白話文:

「肺經穴圖總共有二十二個穴位,分佈在身體左右兩側,整條經脈的長度為三尺五寸。」

5. 肺經臟象圖

6. 肺臟經文

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其形四垂,附著於脊之第三椎中。有二十四空,行列分布,以行諸臟之氣,為臟之長,為心之蓋。是經常多氣少血,其合皮也,其榮毛也,開竅於鼻。《難經》曰:肺重三斤三兩,六葉、兩耳,凡八葉,主藏魄。華元化曰:肺者生氣之原,乃五藏之華蓋。

肺葉白瑩,謂為華蓋,以覆諸藏,虛如蜂窠,下無透竅,吸之則滿,呼之則虛,一呼一吸,消息自然,司清濁之運化,為人身之槖籥。

白話文:

[肺臟的功能與結構]

肺就像是身體中的輔佐大臣,負責調節和管理身體各項機能的運作。它的形狀四面下垂,緊密地附著在脊椎的第三節上。肺內有二十四個空腔,排列整齊,用來運行和調節各臟器的氣息,因此被稱為臟腑之首,同時也是保護心臟的天然屏障。

由於肺部的主要功能是調節氣息,所以通常含氣量多而血液較少。它和皮膚有著密切的聯繫,皮毛的健康狀況可以反映肺部的狀態,而鼻子是肺部的外在開口。根據《難經》的記載,肺的重量約為三斤三兩,由六片葉狀組織構成,每邊兩片,共有八片葉狀組織,主要負責藏納魄這種精神實體。

華元化指出,肺是生命活力的源頭,被譽為五臟的華蓋。

肺葉潔白明亮,因此被比喻為華蓋,覆蓋保護其他臟器,其內部結構猶如蜂巢,底部並無直接通向外界的開口。當我們吸氣時,肺部充滿空氣;呼氣時,肺部空氣減少,一呼一吸之間,生命活動自然而有序地進行,肺部負責清濁氣息的運化,如同人體的生命之門。

7. 肺經循行主病總歌

手太陰肺中焦起(中焦當胃中脘,在臍上四寸之分。手之三陰從臟走手,皆自內而出也),下絡大腸胃口行(絡,聯絡也;十二經相通各有表裡,凡在本經皆曰屬,以此通彼皆曰絡;當任脈水分穴之分,肺脈絡於大腸,自大腸而上覆循胃口,即賁門也),上膈屬肺從肺系(膈,膈膜也;肺系即肺管),橫出腋下(膊之下、脅之上曰腋,腋下即中府之旁,謂從肺系而橫出腋下也)臑內縈(膊之內側,上至腋,下至肘,嫩突白肉曰臑;天府、俠白之次也),前於心與心包脈(手之三陰,太陰在前,厥陰在中,少陰在後也),下肘循臂骨下廉(臑盡處為肘,肘以下為臂,肘臂之交曰肘中骨,即掌後高骨下廉、骨下側也),遂八寸口上魚際(寸口即太淵穴處;手腕之前,大指本節之間,其肉隆起者為魚;寸之前、魚之後曰魚際穴),大指內側爪甲根(少商穴止),支絡還從腕後出,接次指交陽明經(臂掌之交曰腕,此本經別絡從腕後上側列缺穴,直出次指之端,而接乎手陽明經也)。此經多氣而少血,是動則為喘滿咳(動,變也,言變常而為病也。

肺主氣),膨膨肺脹缺盆痛(缺盆雖十二經之道路,而肺為尤近,故肺病則痛;其穴在肩下橫骨陷中,屬足陽明經),兩手交瞀(音茂)為臂厥(瞀,木痛不仁也;手太陰脈由中府出腋下,行肘臂間,故為臂厥)。

肺所生病咳上氣,喘渴煩心胸滿結(渴,當作喝,言聲粗急也;肺脈行厥陰心主之前,掌心勞宮屬心包,故有煩心胸滿之病),臑臂之內前廉痛,為厥或為掌中熱(太陰之別直入掌中,故為痛厥掌熱)。

肩背痛是氣有餘(手太陰筋結於肩,藏附於背,故邪氣盛則肩背痛),小便數欠或汗出(肺為腎母,邪傷其氣,故小便數而欠;肺主皮毛,而風寒在表,故汗出中風),氣虛亦痛溺色變,少氣不足以報息(肩背者,上焦之陽分也;氣虛則陽病,故為痛、為寒,而怯然少氣;金衰則水涸,故溺色變黃赤,母病及子也)。

白話文:

手太陰肺經起始於中焦(中焦是指胃的中脘部位,位於肚臍上方四寸處。手的三陰經從臟腑走向手部,都是從內向外),向下聯繫大腸和胃,然後向上穿過膈膜連接到肺部,再沿著肺管橫向穿出腋下(胳膊下方、脅上方稱為腋,腋下就是指中府穴的旁邊,表示從肺管橫向穿出腋下)。在胳膊內側纏繞(胳膊的內側,上到腋下,下到肘部,嫩突的白色肌肉叫做臑;天府、俠白的下一區域),在心臟和心包經脈前方(手的三陰經中,太陰在前面,厥陰在中間,少陰在後面),向下到達肘部,沿著臂骨下緣(臑的盡頭是肘部,肘部以下為手臂,肘臂交界處的骨頭下方側邊),然後到達寸口(寸口即是太淵穴的位置;手腕前方,拇指關節之間,肉隆起的地方為魚;寸之前、魚之後稱為魚際穴),再到達大拇指內側的指甲根部(少商穴所在),分支的絡脈再從手腕後方出來,連接到食指末端,與手陽明經相接(手腕和手掌的交界處叫做腕,這條經絡從腕後上側的列缺穴,直接延伸到食指末端,與手陽明經相接)。此經絡特點是多氣而少血,如果發生異常,會引起喘息、胸滿和咳嗽(肺主氣)。

肺部疾病會導致呼吸困難、胸部膨脹和缺盆疼痛(缺盆雖然作為十二經絡的通道,但肺部尤其接近,因此肺部疾病會引起疼痛;這個穴位位於肩膀下方的橫骨凹陷中,屬於足陽明經),雙手麻木無力,這是臂厥的症狀(瞀,表示麻木疼痛無知覺;手太陰脈從中府穴出腋下,行走於肘臂間,因此會出現臂厥)。

肺部引發的疾病包括咳嗽、上氣、呼吸困難、聲音粗重、心煩、胸悶等(渴,應該解釋為喝,表示聲音粗重;肺脈行於厥陰心主之前,心勞宮穴屬於心包,因此會有心煩胸悶的問題),胳膊內側前側疼痛,可能是掌中熱或出現厥冷(太陰的分支直接進入掌中,因此會出現掌中熱或厥冷)。

肩背疼痛是因為氣血過剩(手太陰筋結在肩部,附著在背部,因此邪氣旺盛時會導致肩背疼痛),小便頻繁、打哈欠或出汗(肺是腎的母親,邪氣傷害肺氣,所以會出現小便頻繁和打哈欠;肺主皮毛,風寒在表皮,因此會出汗),氣血虛弱也會導致疼痛和尿液顏色改變,呼吸短促(肩背是上焦的陽分;氣血虛弱時陽氣受損,因此會感到疼痛、寒冷,並產生怯懦的感覺;金氣衰弱時水氣枯竭,因此尿液顏色變黃或紅,這是母親疾病影響到孩子的情況)。

8. 肺經穴歌

手太陰經十一穴,中府雲門天府列,俠白尺澤孔最存,列缺經渠太淵涉,魚際直出大指端,內側少商如韭葉。

白話文:

手太陰肺經上總共有十一個穴位,這些穴位分別是:中府、雲門、天府,接著是俠白、尺澤、孔最,然後有列缺、經渠和太淵,再下來就是魚際,最後一個穴位在大拇指的末端內側,名為少商,其形狀就像一片細長的韭菜葉。

9. 取穴分寸

中府:(一名膺中俞)。在雲門下一寸,去任脈中行六寸,乳上三肋間陷中,動脈應手,仰而取之。肺之募也。(募,結募也,為經氣之所聚;他仿此)。手足太陰之會。

雲門:在巨骨下夾氣戶旁二寸,去中行六寸陷中,動脈應手,舉臂取之。(脅肋煩滿徹痛,喉痹,癭氣,臂不得舉,可灸之。)

天府:在臂臑內廉,腋下三寸,動脈陷中,以鼻取之。

俠白:在天府下,去肘上五寸,動脈中。手太陰之別。

尺澤:(《千金》一名鬼堂。)在肘中約文上,屈肘,橫文筋骨罅中動脈。手太陰所入為合。(從此會合為合穴。甄權云:臂屈伸橫文間筋骨罅中,不宜灸。)

孔最:在腕上七寸陷中。手太陰之郄。(郄,音隙,與郤同,地名注郤地,謂開隙之地;又骨肉之交也。)

列缺:在腕後側上一寸五分。滑氏曰:以手交叉,當食指末、筋骨罅中是穴。(《千金》云:男子陰中疼痛,尿血,精出,灸五十壯。治偏風口眼喎斜,手肘痛,無力,口噤不開,痎瘧寒熱,煩躁,咳嗽,喉痹,嘔沫,縱唇,健忘,驚癇,善笑,妄言,妄見,面目四肢癰腫,小便熱痛,四肢厥逆,瘛瘲,屍厥,灸至壯百。

又:《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云:此穴善療偏頭患,偏身風痹麻,痰涎頻上壅,口噤不開牙,若能明補瀉,應手疾如拿。)

此手太陰之絡,從腕後別走陽明,直出食指內廉,出其端。凡人有反關脈者,寸關尺三部正脈不見,而見於列缺、陽谿,此經脈虛而絡脈滿。《千金翼》謂陽脈逆反,大於寸口三倍者是也。

經渠:在寸口陷中。手太陰所行為經。(又從而行為經穴。)

太淵:在手掌後陷中。手太陰所注為腧,即原也。(腧與輸通,從此而注為輸穴。)脈會太淵。每日平旦寅時,脈從此始。故《一難》曰:寸口者,脈之大會。(《神農經》曰:治牙疼,手腕無力,疼痛,可灸七壯。)

魚際:在手大指本節後內側陷中。又云:散脈中白肉際。手太陰所溜為滎。(溜,流通,流如小水為滎穴。一傳齒痛不能食飲,左患灸左,右患灸右,男三女四。)

少商:在手大指內側端,去爪甲角如韭葉,白肉際宛宛中。手太陰所出為井。(如水始出為井穴。唐刺史成君綽忽項腫如升,喉閉,水粒不下,甄權以三稜針刺之微出血,立愈。主治項腫喉痹,煩心,嘔噦,心下滿,汗出,咳逆,痎瘧振寒,腹脹腸滿,雀目不明,唇乾,唾沫引飲,食不下,寒慄鼓頷,手攣指痛,小兒乳蛾。

《乾坤生意》云:此為十井穴,凡初中風,卒暴昏沉,痰涎壅盛,不省人事,牙關緊閉,藥水不下,急目三稜針刺此穴,乃少衝、中衝、關衝、少澤、商陽,使血氣流行,乃起死回生急救之妙訣。)

白話文:

[取穴位置]

中府:又稱為膺中俞,在雲門下方一寸的位置,離任脈中線六寸,位於乳頭上方三根肋骨間的凹陷處,可以摸到脈搏跳動,患者需仰臥才能取穴。這是肺的募穴。(募穴是指經氣聚集的地方,後面的描述皆類似。)為手足太陰經的交會點。

雲門:在巨骨下方,兩側氣戶之間兩寸,離任脈中線六寸的凹陷處,可以摸到脈搏跳動,舉臂即可取穴。(可用於治療脅肋煩悶飽脹、徹底的胸痛、喉嚨痛、甲狀腺腫大、手臂抬不起來等症狀,適合進行灸法治療。)

天府:在上臂內側,腋窩下方三寸,動脈在凹陷中,用鼻子的方向取穴。

俠白:位於天府穴下方,距離肘關節五寸,動脈中間。為手太陰經的分支。

尺澤:又名鬼堂,位於肘部折紋上方,彎曲肘部,橫紋肌和骨縫間的動脈處。為手太陰經的合穴。(合穴為多條經絡在此交會。甄權表示,位於手臂彎曲伸展時,橫紋肌和骨縫間,不建議灸法。)

孔最:位於手腕上方七寸的凹陷處。為手太陰經的郄穴。(郄,音隙,意指開隙之地,亦可理解為骨肉交界處。)

列缺:位於手腕後方側邊一寸五分。滑伯仁表示,將雙手交叉,食指末端,筋骨縫隙中即是穴位。(《千金要方》記載,對於男性生殖器疼痛、尿血、精液外漏,灸五十壯有效。能治療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肘疼痛無力、口閉不開、瘧疾發冷發熱、煩躁不安、咳嗽、喉嚨痛、口脣抽搐、健忘、驚嚇癲癇、無緣無故的笑、胡言亂語、幻覺、面部和四肢腫脹、小便熱痛、四肢冰冷、抽搐、休克,灸至百壯有效。)

此為手太陰經的絡穴,從手腕後方分出,走向手陽明經,直接穿出食指內側,到達指尖。如果有人的脈象為反關脈,即寸、關、尺三部分的正常脈象看不見,而在列缺和陽溪穴處出現,表示主脈虛弱,絡脈充盈。《千金要方》認為這是陽脈逆行,比寸口大三倍的情況。

經渠:位於寸口的凹陷處。為手太陰經的經穴。(再進一步的行徑為經穴。)

太淵:位於手掌後方的凹陷處。手太陰經的輸穴,也就是原穴。(輸和輸相通,從此處開始注入為輸穴。)所有脈絡在太淵穴交會。每天清晨寅時,脈絡從此開始運行。因此,《難經》說:寸口是脈絡的大會。(《神農本草經》提到,用於治療牙疼、手腕無力、疼痛,可灸七壯。)

魚際:位於手拇指根部後方內側的凹陷處。另一種說法是在散脈中的白肉邊緣。手太陰經的滎穴。(滎,流動,如同小水流為滎穴。有一個傳說,左邊牙齒痛不能吃東西,就灸左邊,右邊痛就灸右邊,男性灸三次,女性灸四次。)

少商:位於手拇指內側末端,離指甲角像韭菜葉子寬度的白肉邊緣的凹陷處。手太陰經的井穴。(如同泉水初出為井穴。唐代刺史成君綽突然頸部腫脹如碗,喉嚨封閉,水和食物都無法吞下,甄權用三稜針輕輕刺出血,立刻康復。主要治療頸部腫脹、喉嚨痛、心煩、噁心嘔吐、胃脹、出汗、咳嗽、反胃、打冷顫發冷、腹部脹滿、夜盲症、嘴脣乾燥、口吐泡沫、喝水、食物無法吞嚥、寒顫、下巴顫抖、手指抽筋疼痛、小兒扁桃腺炎。

《乾坤生意》表示,此為十井穴之一,對於初次中風、突然昏迷、痰多、失去意識、牙關緊閉、藥物無法吞服,立即用三稜針刺此穴,以及少衝、中衝、關衝、少澤、商陽等穴,讓血液和氣體流通,是起死回生的急救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