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疇

《經脈圖考》~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肺經循行經文(十二經脈俱出《靈樞·經脈篇》)

肺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歌見穴圖後。)

白話文:

肺的經脈(手太陰經),從中焦開始,向下與大腸相連,再回到胃口,沿著橫膈到達肺部,從肺部系統橫向延伸到腋下,往下沿著手臂內側,經過心主(手少陰經)之前,到達肘關節中間,沿著手臂內側骨頭下緣,進入寸口穴,向上到魚際穴,再從拇指末端出來;其支脈從手腕後方直接延伸到食指內側,從食指末端出來。

2. 肺經穴圖

(左右共二十二穴,脈長三尺五寸)

白話文:

(左右共有二十二個穴位,經脈總長三尺五寸)

3. 肺臟經文

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其形四垂,附著於脊之第三椎中。有二十四空,行列分布,以行諸臟之氣,為臟之長,為心之蓋。是經常多氣少血,其合皮也,其榮毛也,開竅於鼻。《難經》曰:肺重三斤三兩,六葉、兩耳,凡八葉,主藏魄。華元化曰:肺者生氣之原,乃五藏之華蓋。

白話文:

肺是協助心臟運作的器官,主控呼吸動作。肺的形狀像四方形,附著在脊椎第三節上。肺中有二十四個空腔,排列分佈,用來運送各種臟腑的氣,是臟腑中最重要的器官,同時包覆著心臟。肺中多氣少血,與皮膚相合,毛髮生長於皮膚上,肺的竅門開在鼻子。《難經》記載:肺重三斤三兩,有六個肺葉和兩個耳狀結構,總共有八個肺葉,負責收藏人的魂魄。華元化說:肺是生氣的根源,是五臟的保護傘。

肺葉白瑩,謂為華蓋,以覆諸藏,虛如蜂窠,下無透竅,吸之則滿,呼之則虛,一呼一吸,消息自然,司清濁之運化,為人身之槖籥。

白話文:

肺臟的組織潔白清透,好像保護寶物殿宇的華蓋,覆蓋著內臟器官。肺臟內部像蜂巢一樣空虛,底部沒有穿孔。吸氣時肺臟就會充滿,呼氣時就會變空。每吸一口氣、每呼一口氣,都是自然而然的變化,為人體清濁之氣的運化提供管道,是人體的風箱。

4. 肺經循行主病總歌

手太陰肺中焦起(中焦當胃中脘,在臍上四寸之分。手之三陰從臟走手,皆自內而出也),下絡大腸胃口行(絡,聯絡也;十二經相通各有表裡,凡在本經皆曰屬,以此通彼皆曰絡;當任脈水分穴之分,肺脈絡於大腸,自大腸而上覆循胃口,即賁門也),上膈屬肺從肺系(膈,膈膜也;肺系即肺管),橫出腋下(膊之下、脅之上曰腋,腋下即中府之旁,謂從肺系而橫出腋下也)臑內縈(膊之內側,上至腋,下至肘,嫩突白肉曰臑;天府、俠白之次也),前於心與心包脈(手之三陰,太陰在前,厥陰在中,少陰在後也),下肘循臂骨下廉(臑盡處為肘,肘以下為臂,肘臂之交曰肘中骨,即掌後高骨下廉、骨下側也),遂八寸口上魚際(寸口即太淵穴處;手腕之前,大指本節之間,其肉隆起者為魚;寸之前、魚之後曰魚際穴),大指內側爪甲根(少商穴止),支絡還從腕後出,接次指交陽明經(臂掌之交曰腕,此本經別絡從腕後上側列缺穴,直出次指之端,而接乎手陽明經也)。此經多氣而少血,是動則為喘滿咳(動,變也,言變常而為病也。

白話文:

肺經的中焦發源於胃脘部(胃脘部位於肚臍上方四寸處。手的三條陰經脈絡從臟腑通過手臂,都是從內部向外運行),向下聯絡大腸和胃口(聯絡,連接的意思;十二條經脈相通,都有表裏之分。在同一條經脈上的叫屬,連通其他經脈的叫絡;肺經絡於胃口,位於任脈的水分穴處,肺經絡脈上穿大腸,從大腸上行,覆蓋胃口,也就是賁門),向上隔膜屬於肺,並與肺氣管相連(隔膜,胸膈也;肺氣管即肺部氣管),橫著通過腋下(手臂與軀幹之間、肋骨下方凹陷處叫腋窩,肺經從肺氣管橫出腋窩),從手臂內側環繞(手臂內側,從腋窩到肘部,突起的白肉叫臑;這裡指天府穴和俠白穴附近),前面經過心臟和心包經(手的三條陰經,肺經在前,厥陰經在中,少陰經在後),向下通過肘部,沿著手臂骨的下側(肘部以下為手臂,肘臂相交處叫肘中骨,即掌後高骨下側),最後到達八寸口上方、魚際穴(八寸口即太淵穴處;手腕前端,大拇指根部之間,肌肉隆起處叫魚;魚前、大拇指後叫魚際穴),到大拇指內側指甲根部(手少陰經止於少商穴),分支聯絡從手腕後側出來,連結食指並交接手陽明經(手臂與手掌相交處叫手腕,肺經別絡從手腕後側列缺穴出來,直接到達食指指端,並連接到手陽明經)。這條經脈氣多血少,所以如果氣機運行不暢,容易導致喘息、脹滿、咳嗽(氣機運行不暢,導致病變)。

肺主氣),膨膨肺脹缺盆痛(缺盆雖十二經之道路,而肺為尤近,故肺病則痛;其穴在肩下橫骨陷中,屬足陽明經),兩手交瞀(音茂)為臂厥(瞀,木痛不仁也;手太陰脈由中府出腋下,行肘臂間,故為臂厥)。

白話文:

肺臟主掌氣。

肺臟膨脹,導致胸悶、肩膀疼痛(肩膀疼痛與肺臟有關,因為肺經離肩膀較近;肩膀疼痛的穴位位於肩胛骨下方的凹陷處,屬於足陽明經)。

兩手麻木疼痛,是因為手臂受寒導致氣血不通(麻木疼痛指木頭般的疼痛和麻痺感;手太陰肺經從中府穴經過腋下,再延伸到肘部和手臂,因此受寒會導致手臂受影響)。

肺所生病咳上氣,喘渴煩心胸滿結(渴,當作喝,言聲粗急也;肺脈行厥陰心主之前,掌心勞宮屬心包,故有煩心胸滿之病),臑臂之內前廉痛,為厥或為掌中熱(太陰之別直入掌中,故為痛厥掌熱)。

白話文:

肺部病症會出現咳嗽、氣喘上逆、呼吸困難、口渴、心煩、胸悶堵塞(口渴表示聲音粗糙急促;肺脈運行在厥陰經,在心主之前,掌心勞宮穴屬心包經,因此會有心煩胸悶的症狀),腋下前緣部位疼痛,可能是厥氣或掌中發熱(太陰經的別絡直接連接掌心,因此會出現厥痛、掌熱症狀)。

肩背痛是氣有餘(手太陰筋結於肩,藏附於背,故邪氣盛則肩背痛),小便數欠或汗出(肺為腎母,邪傷其氣,故小便數而欠;肺主皮毛,而風寒在表,故汗出中風),氣虛亦痛溺色變,少氣不足以報息(肩背者,上焦之陽分也;氣虛則陽病,故為痛、為寒,而怯然少氣;金衰則水涸,故溺色變黃赤,母病及子也)。

白話文:

肩背疼痛

氣盛型:

  • 肺經的筋脈在肩部聚集,蔓延到背部,邪氣過盛就會導致肩背疼痛。
  • 小便頻繁,或者出汗。這是因為肺是腎的母親,邪氣傷害肺氣,導致小便頻繁和出虛汗。

氣虛型:

  • 氣虛也會引起疼痛,小便顏色發生變化。
  • 氣虛不能供給呼吸,導致肩背疼痛、發冷,同時還會感到疲倦乏力。
  • 肺氣衰弱,導致腎水不足,所以小便顏色變成黃赤色,這是母子兩臟同時受到影響。

5. 肺經穴歌

手太陰經十一穴,中府雲門天府列,俠白尺澤孔最存,列缺經渠太淵涉,魚際直出大指端,內側少商如韭葉。

白話文:

手太陰肺經上有十一個穴位,從胸側的中府穴開始,接著是雲門穴和天府穴,然後是俠白穴、尺澤穴和孔最穴,再往下是列缺穴、經渠穴和太淵穴,之後是魚際穴,最後到達大拇指內側末端的少商穴。

6. 取穴分寸

中府:(一名膺中俞)。在雲門下一寸,去任脈中行六寸,乳上三肋間陷中,動脈應手,仰而取之。肺之募也。(募,結募也,為經氣之所聚;他仿此)。手足太陰之會。

白話文:

中府穴:(別名膺中俞穴)

位置:位於雲門穴下方的1寸處,距離任脈正中線6寸,在第三肋間乳頭正上方的凹陷處,按壓時能感受到動脈搏動,仰頭時尋找更加容易。

作用:肺臟的募穴。(募穴是經氣聚集的部位,下同)手足太陰經的交會穴。

雲門:在巨骨下夾氣戶旁二寸,去中行六寸陷中,動脈應手,舉臂取之。(脅肋煩滿徹痛,喉痹,癭氣,臂不得舉,可灸之。)

白話文:

雲門穴:位於鎖骨下緣外側,靠近氣戶穴旁邊兩寸,距離中線六寸,在凹陷處。動脈在此處觸摸明顯。抬起手臂,在凹陷處找到此穴。(可治療肋間脹滿、疼痛貫穿,喉嚨腫痛,頸部淋巴結腫大,手臂無法抬起等症狀,可用艾灸治療。)

天府:在臂臑內廉,腋下三寸,動脈陷中,以鼻取之。

俠白:在天府下,去肘上五寸,動脈中。手太陰之別。

白話文:

天府:位於手臂內側,腋下三寸的地方,動脈凹陷中,可用鼻子的方向來定位。

俠白:位於天府穴下方,距離肘部上方五寸,在動脈之中。是手太陰肺經的分支。

尺澤:(《千金》一名鬼堂。)在肘中約文上,屈肘,橫文筋骨罅中動脈。手太陰所入為合。(從此會合為合穴。甄權云:臂屈伸橫文間筋骨罅中,不宜灸。)

孔最:在腕上七寸陷中。手太陰之郄。(郄,音隙,與郤同,地名注郤地,謂開隙之地;又骨肉之交也。)

白話文:

尺澤穴:(《千金要方》中又稱為鬼堂。)位於肘部中央偏上,肘關節彎曲時,在橫紋狀筋骨交錯處,可以觸摸到動脈搏動。手太陰肺經的氣血在此匯合,故為合穴。(在這個穴位上不宜進行艾灸。)

列缺:在腕後側上一寸五分。滑氏曰:以手交叉,當食指末、筋骨罅中是穴。(《千金》云:男子陰中疼痛,尿血,精出,灸五十壯。治偏風口眼喎斜,手肘痛,無力,口噤不開,痎瘧寒熱,煩躁,咳嗽,喉痹,嘔沫,縱唇,健忘,驚癇,善笑,妄言,妄見,面目四肢癰腫,小便熱痛,四肢厥逆,瘛瘲,屍厥,灸至壯百。

白話文:

列缺穴:位於手腕後側,往上約1.5寸。

滑氏曰 :以手交叉,將食指指尖對準手腕上的筋骨縫隙處。

《千金要方》記載

  • 男子:陰部疼痛、血尿、精液流出,可灸50壯。
  • 偏風:嘴巴或眼睛歪斜,手肘疼痛、無力,嘴巴張不開,瘧疾寒熱交替、煩躁不安。
  • 其他症狀:咳嗽、喉嚨發炎、嘔吐痰沫、嘴脣乾裂、健忘、癲癇、莫名發笑、胡言亂語、幻覺、四肢癰腫、小便熱痛、肢體冰冷、中風、昏迷,可灸至100壯。

又:《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云:此穴善療偏頭患,偏身風痹麻,痰涎頻上壅,口噤不開牙,若能明補瀉,應手疾如拿。)

白話文:

馬丹陽的《天星十二穴》中記載:這個穴位擅長治療偏頭痛、半身風濕痹痛麻木、痰飲經常上湧、口閉無法張嘴說話。如果能正確掌握補瀉方法,見效快得像直接上手治療一樣。

此手太陰之絡,從腕後別走陽明,直出食指內廉,出其端。凡人有反關脈者,寸關尺三部正脈不見,而見於列缺、陽谿,此經脈虛而絡脈滿。《千金翼》謂陽脈逆反,大於寸口三倍者是也。

經渠:在寸口陷中。手太陰所行為經。(又從而行為經穴。)

白話文:

這條手太陰的絡脈,從腕後分出,沿著陽明經脈直達食指的內側,直出來指尖。一般人如果有「反關脈」的現象,也就是寸關尺三部的正脈摸不到,但在列缺穴和陽谿穴反而能摸到,表示正經脈氣弱而絡脈氣血旺盛。根據《千金翼》的說法,陽脈氣血逆流超過寸口三倍的就是「反關脈」。

太淵:在手掌後陷中。手太陰所注為腧,即原也。(腧與輸通,從此而注為輸穴。)脈會太淵。每日平旦寅時,脈從此始。故《一難》曰:寸口者,脈之大會。(《神農經》曰:治牙疼,手腕無力,疼痛,可灸七壯。)

白話文:

太淵:位於手掌掌心凹陷處。手太陰肺經的氣血在此匯集,因此是原穴。(腧與輸相通,從此處匯集而注出,故稱輸穴。)脈氣在太淵會合。每天清晨寅時(約太陽出來時),脈氣從這裡開始流出。因此《難經》說:寸口脈是脈氣的大會合處。(《神農經》說:治療牙痛、手腕無力、疼痛,可灸壯七壯。)

魚際:在手大指本節後內側陷中。又云:散脈中白肉際。手太陰所溜為滎。(溜,流通,流如小水為滎穴。一傳齒痛不能食飲,左患灸左,右患灸右,男三女四。)

白話文:

魚際穴:位於手部拇指根部後方的凹陷處。又名「散脈中白肉際」。屬於肺經,乃滎穴(能量循經流動暢通如小溪,故稱滎穴)。若有牙痛無法進食,左邊牙痛灸左邊魚際穴,右邊牙痛灸右邊魚際穴。男性灸3壯,女性灸4壯。

少商:在手大指內側端,去爪甲角如韭葉,白肉際宛宛中。手太陰所出為井。(如水始出為井穴。唐刺史成君綽忽項腫如升,喉閉,水粒不下,甄權以三稜針刺之微出血,立愈。主治項腫喉痹,煩心,嘔噦,心下滿,汗出,咳逆,痎瘧振寒,腹脹腸滿,雀目不明,唇乾,唾沫引飲,食不下,寒慄鼓頷,手攣指痛,小兒乳蛾。

白話文:

少商穴:

位於拇指內側靠近指甲根部,在白肉與指甲邊緣之間。它是手太陰肺經的原穴,就像水源的井口。(唐朝刺史成君綽脖子突然腫脹如鬥,無法進食或說話。甄權用三稜針刺破少商穴,出血極少,症狀立即痊癒。)

主治疾病:

  • 脖子腫脹、喉嚨疼痛
  • 心煩意亂、噁心嘔吐
  • 胸腹脹滿、出汗過多
  • 咳嗽、打嗝
  • 寒顫、瘧疾
  • 腹脹、腸滿
  • 視力模糊
  • 嘴脣乾燥、唾液減少
  • 難以進食
  • 寒顫、發抖
  • 手部肌肉痙攣、手指疼痛
  • 小孩乳腺炎

《乾坤生意》云:此為十井穴,凡初中風,卒暴昏沉,痰涎壅盛,不省人事,牙關緊閉,藥水不下,急目三稜針刺此穴,乃少衝、中衝、關衝、少澤、商陽,使血氣流行,乃起死回生急救之妙訣。)

白話文:

《乾坤生意》中記載:

這是十井穴,凡是中風、突然昏迷、痰液堵塞、不省人事、牙關緊閉、藥水無法服用,緊急用三稜針刺這個穴位,包括少衝、中衝、關衝、少澤、商陽,這樣可以讓氣血暢通,是救死扶傷的緊急要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