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脈圖考》~ 卷四 (2)
卷四 (2)
1. 前後陰部
二陰: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臟象)。靜順之紀,其主二陰(運氣)。
陰器:足厥陰之脈過陰器。足陽明之筋聚於陰器。足太陰之筋,直者聚於陰器。足少陰之筋,並太陰而上結於陰器。足厥陰之筋結於陰器。足厥陰之別者,循脛上睪結於莖。督脈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絡循陰器,合篡間,繞篡後;其男子循莖下至篡,與女子等。蹺脈循陰股入陰(俱見經絡)。
足厥陰脈循陰器而絡於肝。前陰者,宗筋之所聚,太陰、陽明之所合也。衝脈者,經脈之海也,主滲灌溪谷,與陽明合於宗筋,陰陽總宗筋之會,會於氣街,而陽明為之長(疾病)。
毛際:足厥陰之脈入毛中。足少陽脈之支者,出氣街,繞毛際,足少陽之正,入毛際,合於厥陰。(經絡。)足厥陽之正上毛際。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疾病)。
睪:足厥陰之別,循脛上睪(經絡)。邪在小腸者連睪系(針刺)。
臀:足太陰之脈貫臀。足太陽之筋上結於臀。督脈別繞臀(經絡)。
肛:足太陽之正,下尻五寸,別入於肛(經絡)。
尻:足少陽之筋,後者結於尻(經絡)。
白話文:
【前後陰部】
在中醫學裡,二陰指的是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以及肛門部分,這些部位在五行中屬北方黑色,與腎臟相連,並在身體表面通過二陰開竅(即排泄功能)。在自然界的靜順規律下,二陰主要負責生殖和排泄功能。
在經絡理論中,足厥陰肝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督脈和蹺脈等多條經絡都與陰部相關聯。其中,足厥陰肝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和足少陰腎經的筋脈均會聚於陰部。足厥陰肝經的分支會沿著大腿內側向上到達睪丸,並結於陰莖。督脈起自小腹下方,女子的督脈進入子宮,男子的督脈則沿著陰莖到達睪丸。蹺脈則沿著大腿內側進入陰部。
足厥陰肝經循行陰部,並與肝臟相連。前陰是所有筋脈匯聚之處,包括太陰脾經和陽明胃經。衝脈被視為所有經脈的海洋,負責調節全身的液體循環,並與陽明胃經在宗筋(即陰莖)處匯合。在氣街處,陰陽二氣在此交匯,而陽明胃經居於主導地位。
毛際(即陰毛區)也是多條經絡的交匯處。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陽膽經的分支會穿過此區,而任脈則起始於肚臍下方,並向上穿過毛際。
睪丸區域由足厥陰肝經的分支沿著大腿內側向上到達。當邪氣進入小腸時,可能會影響睪丸。
臀部由足太陰脾經和足太陽膀胱經的筋脈所貫穿,督脈的分支也會繞過臀部。
肛門區域受到足太陽膀胱經的影響,其正經會在臀部下方五寸處分離,並進入肛門。
臀部後方的區域由足少陽膽經的筋脈所連結。
以上內容是根據中醫學說對人體陰部相關經絡和解剖學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