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疇

《經脈圖考》~ 卷四 (8)

回本書目錄

卷四 (8)

1. 取穴分寸並別

齦交:(齦,音銀,齒根肉。)在唇內上齒縫中。任督二經之會。(逆刺三分,灸三壯,治鼻息,牙疳,小兒面瘡。)

督脈之別,名曰長強,挾膂上項,散頭上,下當肩胛左右,別走太陽,入貫膂。實則脊強,虛則頭重高搖之,挾脊之有過者,取之所別也。(別者,別走任脈、足少陰者也。本經上頭項,走肩背,故為病如此。頭重高搖之,謂力弱不勝而顫掉也。治此者,當取所別之長強。)

白話文:

取穴分寸並別

齦交穴位於嘴唇內側,上排牙齒縫隙中間。它是任脈和督脈的交會穴位。 (逆著方向刺入三分,灸三壯,可以治療鼻塞、牙齦潰爛,以及小兒臉上的瘡。)

督脈的一個分支,稱為長強穴,它沿著脊柱向上到達頸項,再散佈到頭部,向下則到達肩胛骨左右兩側,再分出支脈與足太陽膀胱經相通,最後進入脊柱。 如果長強穴部位充盈,則會導致脊背強直;如果虛弱,則會出現頭昏沉、頭部搖晃的症狀。 需要治療脊柱相關問題時,就取它分出的支脈穴位。 (所謂的「分出的支脈」,是指它與任脈及足少陰腎經相通。督脈循行於頭項、肩背,所以才會出現這些病症。 頭昏沉搖晃是指力量不足,身體顫抖。) 治療這些症狀,應該取其分支穴位長強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