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脈圖考》~ 卷四 (7)
卷四 (7)
1. 脅肋部
腋:足少陽脈之直者下腋。足少陽之筋,其直者上走腋前廉。足太陽之筋,支者從腋後外廉入腋下。手太陰之脈橫出腋下。手少陰脈之直者,下出腋下。手厥陰脈之支者抵腋下。手太陽之正,入腋走心。手少陰之正,別入淵腋兩筋之間。手心主之正,別下淵腋三寸入胸中。手太陰之正,別入淵腋少陰之前,入走肺。
手太陽之筋入結於腋下。手少陰之筋上入腋。手太陰之筋入腋下。手厥陰之筋結腋下,其支者入腋。手太陰之標,在腋內動也。手心主之標,在腋下。脾之大絡,名大包,出淵腋下三寸。上焦布胸中走腋(俱經絡)。
脅:足少陽脈之支者循脅裡,直者過季脅。足厥陰之脈布脅肋。足陽明之筋上循脅。足少陽之筋,其直者上乘䏚季脅。足少陽之正,別者入季脅之間。手太陰之筋,下抵季脅。手厥陰脈之支者出脅。手厥陰之筋前後挾脅。脾之大絡布脅(俱經絡)。
肋:足太陰之筋,循腹裡,結於肋(經絡)。
白話文:
【腋下部位】
在腋下部分,足少陽膽經的直行部分會下行至腋下。足少陽膽經的筋肉,其直行部分向上行走至腋下的前方。足太陽膀胱經的筋肉,有分支從腋後的外側進入腋下。手太陰肺經的脈絡橫行出腋下。手少陰心經的直行部分,向下出行腋下。手厥陰心包經的脈絡的分支抵達腋下。手太陽小腸經的正行脈絡,進入腋下並通往心臟。手少陰心經的正行脈絡,分出後進入腋下兩筋之間的淵腋穴。手心主心包經的正行脈絡,分出後下降到淵腋穴下三寸進入胸中。手太陰肺經的正行脈絡,分出後進入腋下的少陰心經之前,進入肺部。
手太陽小腸經的筋肉進入腋下並在此處結聚。手少陰心經的筋肉向上進入腋下。手太陰肺經的筋肉進入腋下。手厥陰心包經的筋肉在腋下結聚,其分支進入腋下。手太陰肺經的標本,在腋內動。手心主心包經的標本,在腋下。脾臟的大絡脈,名爲大包,從淵腋穴下三寸處出來。上焦的脈絡佈滿胸中,並行走至腋下。
【脅肋部】
在脅肋部位,足少陽膽經的分支沿着脅裏行走,其直行部分經過季脅。足厥陰肝經的脈絡分佈於脅肋。足陽明胃經的筋肉上行至脅。足少陽膽經的筋肉,其直行部分上行至季脅。足少陽膽經的正行脈絡,有分支進入季脅之間。手太陰肺經的筋肉,下行至季脅。手厥陰心包經的脈絡的分支出脅。手厥陰心包經的筋肉前後夾住脅。脾臟的大絡脈分佈於脅。
【肋骨部】
在肋骨部位,足太陰脾經的筋肉,沿着腹部內部行走,結聚於肋骨。 以上是腋下、脅肋和肋骨部位的中醫經絡理論描述。
2. 四肢部
四肢:四肢皆稟氣於胃,而不得至經,必因於脾乃得稟也(疾病)。四肢者,諸陽之本也(疾病)。
手大指:手太陰之脈,出手大指端(經絡)。三陰在手(脈色)。陰氣從足上行至頭,而下行循臂至指端(疾病)。
手食指:手太陰脈之別絡,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手陽明之脈,起大指次指端(經絡)。
手中指:手厥陰之脈循中指出其端(經絡)。
手名指:手厥陰脈之支者,循小指次指出其端。手少陽之脈,起小指次指之端(經絡)。
手小指:手太陽之脈起小指之端(經絡)。手少陰之脈循小指之內,出其端(經絡)。
手掌:手太陰之別,直入掌中。手少陰之脈,抵掌後銳骨之端,入掌內後廉。手厥陰之脈入掌中(經絡)。
手腕:手太陰之脈從腕後。手太陽之脈循手外側上腕。手少陽之脈循手表。手太陽之筋結於腕。手少陽之筋結於腕中。手陽明之筋結於腕。手太陰之別,名列缺,起腕上。手少陰之別,名通里,去腕寸半,別而上行。手心主之別,名內關,去腕二寸,出兩筋間。手太陽之別,名支正,上腕五寸,內注少陰。
手陽明之別,名偏歷,去腕三寸,入太陰。手少陽之別,名外關,去腕二寸,外繞臂(俱經絡)。
合谷:手陽明之脈,出合谷兩骨間(經絡)。
寸口:手太陰之筋,循大指上行,結於魚後,行寸口外側。手太陰之本,在寸口之中(經絡)。
手踝:手太陽之脈,循手外側出踝中(經絡)。
肘:手太陽之脈,出肘內側兩筋之間。手陽明之脈,入肘外廉。手少陽之脈上貫肘。手太陰之脈,行心主之前,下肘中。手少陰之脈下肘內。手太陰之筋結肘中。手太陰之筋,結於肘內銳骨之後,彈之應手,小指之上。手少陰之筋上結肘內廉。手少陽之筋結於肘。手陽明之筋結於肘外。
手厥陰之筋,與太陰並行,結於肘內廉。手太陽之別上走肘。手陽明之本在肘骨中。手陽明、少陽之大絡起於五指間,上合肘中(俱見經絡)。
臂:手太陽之脈循臂骨下廉。手太陰之脈循臂內。手少陰之脈循臂內後廉。手少陽之脈出臂外兩筋之間。手陽明之脈循臂上廉。手厥陰之脈下臂,行兩筋之間。手太陰之筋上循臂。手陽明之筋上循臂上。手陽明之別上循臂。手太陽之筋上循臂內廉。手少陽之筋循臂。手少陰之筋循臂。手厥陰之筋上臂陰,其支者結於臂。手少陽之正,外繞臂(俱經絡)。
臑:手太陽之脈上循臑外後廉。手陽明之脈上臑外前廉。手少陽之脈循臑外。手太陰之脈下循臑內。手少陰之脈下循臑內後廉。手厥陰之脈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手太陰之筋上臑內廉。手陽明之筋上臑。手少陽之筋上繞臑外廉(俱見經絡)。
足:陽氣從手上行至頭而下行至足。陽氣起於足五指之表。陰脈者集於足下,而聚於足心。陰氣起於五指之裡,集於膝下而聚於膝上(疾病)。
足大指:足太陰之脈起於大指之端,循內側。足陽明脈之支者,入大指出其端。足少陽脈之支者,別跗上,入大指之間出其端,還貫爪甲,出三毛。足厥陰之脈起大指叢毛之際。足太陰之筋起於大指之端內側。足厥陰之筋起於大指之上。衝脈入足大指(俱見經絡)。
足中指:足陽明脈之支者,入中指內間口。又者入外間。足陽明之筋起於中三指(經絡)。
足名指:足少陽脈之直者,入小指次指之間。足少陽之筋起於小指次指(經絡)。
足小指:足太陽脈之支者,循京骨至小指外側。足少陰之脈起於小指之下,邪走足心。足太陽之筋起於足小指。足少陰之筋起於小指之下(經絡)。
足心:足少陰之脈邪走足心。衝脈入足下(經絡)。
足本節:足太陰之別,名公孫,去本節後一寸,走陽明(經絡)。
足跗:足陽明脈之支者下足跗。足少陽脈之直者循足跗上。足厥陰之脈上循足跗上廉。足陽明之筋結於跗上。衝脈別者出跗屬上下(經絡)。足少陽之別下絡足跗(經絡)。
足跟:足太陽之筋上循跟。足少陰之脈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經絡。)足少陰之別,當踝後繞跟,別走太陽(經絡)。
踵:足太陽之筋循足外踝,結於踵。足少陰之筋並足太陰之筋,結於踵(經絡)。
內踝:足太陰之脈上內踝前廉。足太陰之筋上結於內踝。足厥陰之脈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足厥陰之筋上結於內踝之前。足少陰之筋並足太陰之筋,邪走內踝之下。足少陰之別,名大鐘,當踝後,繞跟走太陽。足厥陰之別,名蠡溝,去內踝五寸,走少陽。衝脈並少陰之經,下入內踝之後。蹺脈上內踝之上(經絡)。
外踝:足太陽脈之支者,出外踝之後。足少陽脈之直者,下出外踝之前。足太陽之筋上結於踝。足少陽之筋上結外踝。足太陽之別,名飛陽,去踝七寸,別走少陰。足少陽之別,名光明,去踝五寸,走厥陰。足陽明之別,名豐隆,去踝八寸,走太陰(俱見經絡)。
足脛:足陽明脈之支者,循脛外廉。足太陰之脈循脛骨後。足少陽之筋上循脛外廉。足厥陰之別循脛。足厥陰之筋上循脛。足陽明之別循脛骨外廉。足陽明之筋上循骭。衝脈循脛骨內廉,溫足脛,脛氣有街。(俱見經絡。)衝脈下者伏行骭骨內(針刺)。
腨:足太陽脈之支者下貫腨內。足少陰之脈上腨內。足太陽之筋別者結於腨外。三焦下腧,上踝五寸,別入貫腨腸(三焦下腧即足太陽之別絡)。
膝:足陽明脈之支者,下膝臏中。足太陰之脈上膝股內前廉。足少陽脈之直者,出膝外廉。足太陽之筋,自外踝邪上結於膝。足陽明之筋。上結於膝外廉(俱見經絡)。膝者筋之府。(疾病。)
輔骨:足少陽脈之直者,下外輔骨之前。足陽明之筋,其支者結於外輔骨,合少陽。足太陰之筋,直者結於膝內輔骨。足少陰之筋與太陽之筋合,而上結於內輔之下。足少陽之筋,支者別起外輔骨。足厥陰之筋,上結內輔之下(經絡)。
膕中:足太陽脈之支者,從後廉下合膕中。足少陰之脈出膕內廉。足厥陰之脈上膕內廉。足太陽之正,別入膕中。足太陽之筋,結於膕。三焦下腧,是足太陽之絡,出膕中外廉。衝脈邪入膕中(俱見經絡)。足少陰之正至膕中,別走太陽而合。足太陽筋之別者,上膕中內廉與膕中並(經絡)。
上廉下廉:足陽明下三里三寸,為巨虛上廉。復下上廉三寸,為巨虛下廉。大腸屬上。小腸屬下。足陽明胃脈也(經絡)。大腸合於巨虛上廉。小腸合於巨虛下廉(針刺)。
伏兔:足陽明之筋,直者上循伏兔。足少陽之筋,前者結於伏兔之上(俱經絡)。
股:足少陰之脈,上股內後廉。足厥陰之脈循股陰。足太陰之筋上循陰股。足少陰並太陰之筋,而上循陰股。衝脈循陰股內廉(俱見經絡)。
髀:足太陽脈之支者,過髀樞,循髀外。足少陽之支者,橫入髀厭中,直者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陽。足陽明之正上至髀。足少陽之正繞髀。足少陽之筋,其支者上走髀。足陽明之筋結於髀樞,其直者上結於髀。足太陰之筋結於髀。足太陰之正上至髀(經絡)。
節:諸筋者皆屬於節(經絡)。身形支節者,臟腑之蓋也(臟象)。所言節者,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也(經絡)。
溪谷:肉之大會為谷,肉之小會為溪,肉分之間,溪谷之會,以行榮衛,以會大氣。人有大骨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經絡)。北方黑色,入通於腎,故病在溪(臟象)。四肢八溪之朝夕也(經絡。四肢謂兩手兩足;八溪謂手有肘、腋,足有胯、膕,乃四肢之關節,故稱為溪。朝夕者,言人之諸脈髓筋血氣,無不由此入,而朝夕運行不離也)。
四關:(附十二原。)十二原出於四關,主治五臟,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經絡)。
十二原:肺之原出於太淵。心之原出於大陵。肝之原出於太衝。脾之原出於太白。腎之原出於太谿(俱各二)。膏之原出於鳩尾。肓之原出於脖胦(各一,經絡)。
四末:四末,陰陽之會者,此氣之大絡也(經絡)。陽受氣於四末(針刺)。
四街:四街者,氣之徑路也。
左右: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經絡)。能別左右,是謂大道(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