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脈圖考》~ 卷三 (9)
卷三 (9)
1. 肝經穴歌
足厥陰經一十四,大敦行間太衝是,中封蠡溝伴中都,膝關曲泉陰包次,五里陰廉上急脈,章門才過期門至。
白話文:
足厥陰肝經總共有十四個穴位,首先從大敦穴開始,接著是行間穴和太衝穴,然後是中封穴、蠡溝穴和中都穴相伴排列,再下來是膝關穴、曲泉穴和陰包穴依次分佈,接著是五里穴、陰廉穴,往上則是急脈穴,最後經過章門穴,到達期門穴結束。
2. 取穴分寸
大敦:在足大指端,去爪甲如韭葉,及三毛中。一云:內側為隱白,外側為大敦。足厥陰所出為井。(凡疝氣,腹脹,足踵者,皆宜灸之,以泄肝木而脾胃之土自安。又治五淋,灸三十壯;又失尿不禁,灸七壯;小兒灸一壯。)
行間:在足大指間,動脈應手陷中。一云在足大指次指岐骨間,上下有筋,前後有小骨尖,其穴正居陷中,有動脈應手。足厥陰所溜為滎。(失尿不禁,灸七壯。《通玄賦》云:治膝腫腰疼。《千金》云:小兒重舌,灸行間隨年壯;又莖中痛,灸五十壯。)
太衝:在足大指本節後二寸,一云一寸五分,內間陷者中,動脈應手。一云在足大指本節後,行間上二寸,內間有絡亙連至地五會二寸骨罅間,動脈應手陷中。足厥陰所注為輸,即原也。(刺三分,留十呼,灸三壯。《神農經》云:治寒濕腳氣痛,行步難,可灸三壯。《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云:能治生死病,能醫驚癇風,咽喉並心脹,兩足不能動,七疝偏墜腫,眼目似云矇,亦能療腰痛,針下有神功。)
中封:(一名懸泉。)在足內踝前一寸,筋里宛宛中。一云在內踝前一寸,斜行小脈上,貼足腕上大筋陷中,仰足取之。足厥陰所行為經。
蠡溝:(一名交儀。)在足內踝上五寸。足厥陰絡,別走少陽。
中都:(一名中郄。)在足內踝上七寸,當胻骨中,與少陰相直。足厥陰郄。
膝關:在犢鼻下二寸旁陷者中。(刺四分,灸五壯。主治風痹,膝內腫痛引臏,不可屈伸,及寒濕走注,白虎厲節風痛,不能舉動,咽喉中痛。)
曲泉:在膝內輔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橫文頭取之。足厥陰所入為合。
陰包:在膝上四寸,股內廉兩筋間,卷足取之,看膝內側有槽者中。足厥陰別走者。
五里:在氣衝下三寸,陰股中動脈應手。《千金翼》曰:在陰廉下二寸。
陰廉:在羊矢下斜里三分直上,去氣衝二寸,動脈陷中。(羊矢在陰旁股內約文縫中,皮肉間有核如羊矢。)
急脈:《氣府論》曰:厥陰毛中急脈各一。王氏注曰:在陰毛中,陰上兩旁相去同身寸之二寸半,按之隱指堅然,甚按則痛引上下。其左者中寒,則上引少腹,下引陰丸,善為痛,為小腹急中寒。此兩脈皆厥陰之大絡通行其中,故曰厥陰急脈,即睪之系也。可灸而不可刺,病疝小腹痛者,即可灸之。
按:此穴自《甲乙經》以下諸書皆無,是遺誤也。《經脈篇》曰:足厥陰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又曰:其別者,脛上睪結於莖。然此實厥陰之正脈,而會於陽明者也,今增入之。
章門:(一名長平,一名脅髎。)在大橫外直臍季肋端,側臥,屈上足伸下足,舉臂取之。一云肘尖盡處是穴。一云在臍上一寸八分,兩旁各八寸半季肋端。一云在臍上二寸,兩旁各六寸。寸法以胸前兩乳間橫折八寸約取之。脾之募也。為臟之會。足厥陰、少陽之會。(《難疏》曰:臟會季肋,臟病治此。
《千金》云:奔豚積聚,堅滿脹痛,吐逆不下食,腰脊冷疼,小便白濁,灸脾募百壯,三報之。)
期門:在不容旁一寸五分,上直乳,第二肋端。肝之募也。足厥陰、太陰、陰維之會。(刺四分,灸五壯、七壯。《千金》云:主奔豚,灸百壯。上氣咳逆,胸滿痛徹胸背,灸巨關、期門各五十壯。一婦人患傷寒熱入血室,醫者不識,許學士曰:小柴胡已遲,當刺期門,予不能針,請善針者針之,如言而愈。
白話文:
[取穴位置]
大敦:位於腳大拇指端,距離指甲邊緣約如韭菜葉寬度,以及在三根汗毛之中。另一種說法是,內側的是隱白穴,外側的是大敦穴。這是足厥陰肝經的起始點(稱為井穴)。凡是疝氣、腹部脹滿、足跟疼痛等症狀,都適合用灸法刺激此穴,以疏肝泄熱,讓脾胃功能得以恢復。此外,它還可用來治療五淋,需灸三十壯;對尿失禁,需灸七壯;對兒童,則灸一壯。
行間:位於腳大拇指與次拇指之間,當你按下時可以感受到脈搏的地方。另一種說法是在腳大拇指和次拇指的骨縫之間,上方下方有筋,前方後方有小骨尖,穴位正好位於凹陷中,且有脈搏可感。這是足厥陰肝經的滎穴(滎穴是治療熱病的主要穴位)。對尿失禁,需灸七壯。據《通玄賦》記載,它可用來治療膝蓋腫脹和腰疼。《千金要方》記載,對小兒重舌,需依年齡灸此穴;對生殖器疼痛,需灸五十壯。
太衝:位於腳大拇指關節後方約二寸,或一寸五分,內側的凹陷中,當你按下時可以感受到脈搏。另一種說法是在腳大拇指關節後方,行間穴上方二寸,內側有絡脈貫穿至地五會穴下方二寸骨縫間,當你按下時可以感受到脈搏。這是足厥陰肝經的輸穴(輸穴是治療關節病的主要穴位),也是原穴。針刺深度為三分,留針十次呼吸,灸三壯。據《神農本草經》記載,可用來治療寒濕腳氣疼痛,行走困難,可灸三壯。據《馬丹陽天星十二穴》記載,它能治療生死病,能治療驚癇風,咽喉病和心脹,雙腳不能移動,七疝偏墜腫,眼睛視物模糊,也能治療腰痛,針刺效果神奇。
中封:(又名懸泉。)位於腳內踝前方一寸,肌肉裡的凹陷中。
蠡溝:(又名交儀。)位於腳內踝上方五寸。這是足厥陰肝經的絡穴,經絡別行走向少陽經。
中都:(又名中郄。)位於腳內踝上方七寸,當腿骨中部,與少陰經相平行。這是足厥陰肝經的郄穴。
膝關:位於犢鼻穴下方二寸旁的凹陷中。針刺深度為四分,灸五壯。主要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膝蓋內部腫痛牽引到小腿肚,無法屈伸,以及寒濕走注,白虎厲節風痛,無法活動,咽喉疼痛。
曲泉:位於膝蓋內側輔骨下方,大筋上方、小筋下方的凹陷中,當你彎曲膝蓋時,可以看到橫紋頭。這是足厥陰肝經的合穴。
陰包:位於膝蓋上方四寸,大腿內側兩根筋之間,當你彎曲腳趾時,可以看到膝蓋內側有凹槽。這是足厥陰肝經的別行走向。
五里:位於氣衝穴下方三寸,大腿內側動脈可以感應到手的位置。《千金翼方》記載,位於陰廉穴下方二寸。
陰廉:位於羊矢下方斜向內三分直上,距離氣衝穴二寸,動脈凹陷中。羊矢在大腿內側靠近陰部的縫中,皮膚肌肉之間有一個像羊糞一樣的硬塊。
急脈:《氣府論》記載,足厥陰肝經在毛髮中有一條緊張的脈絡。王氏註解說,這條脈絡位於陰毛中,陰部上方兩側相距同身寸二寸半,當你按下時,可以感覺到堅硬的組織,用力按下會感到疼痛。如果你的左側中寒,則會向上牽引到小腹,向下牽引到睪丸,引起劇烈疼痛,以及小腹緊縮感和寒涼感。這兩條脈絡都是足厥陰肝經的大絡,通行於其中,因此稱為厥陰急脈,即睪丸的韌帶。只能灸不能針,如果患有疝氣和小腹疼痛,可以灸此穴。
根據《甲乙經》以下的各種書籍都沒有記載此穴,可能是遺漏了。《經脈篇》記載,足厥陰肝經沿著大腿內側進入毛髮中,經過生殖器。又說,其分支沿著小腿到達睪丸,附著在陰莖上。實際上,這確實是足厥陰肝經的正脈,並且與足陽明胃經相交,現在我們將其補充進來。
章門:(又名長平,脅髎。)位於大橫穴外側,直接對齊臍孔的季肋末端。當你側躺,彎曲上方的腳,伸直下方的腳,舉起手臂時,可以找到此穴。另一種說法是,當你將手肘盡力向前伸展時,手肘尖端所到之處就是此穴。另一種說法是,位於臍孔上方一寸八分,兩側各八寸半的季肋末端。另一種說法是,位於臘上二寸,兩側各六寸。寸法是以胸前兩乳之間橫向折疊的八寸為基準。這是脾臟的募穴,也是臟腑的會聚點。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陽膽經在此交匯。(《難疏》記載,臟腑的會聚點在季肋,如果臟腑疾病,可以在這裡治療。
《千金要方》記載,奔豚、積聚、堅滿脹痛、嘔吐、不能吞嚥食物、腰脊冷疼、小便白濁,可以灸脾募穴一百壯,三次灸完。)
期門:位於不容穴旁一寸五分,上方直接對齊乳房,第二肋骨末端。這是肝臟的募穴。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和陰維脈在此交匯。(針刺深度為四分,灸五壯、七壯。《千金要方》記載,主治療奔豚,需灸一百壯。上氣咳嗽,胸滿疼痛,穿透胸背,可以灸巨闕穴、期門穴各五十壯。有一個婦女患了傷寒,熱邪進入血室,醫生不知道如何治療,許學士說,已經錯過了使用小柴胡湯的時機,應該針刺期門穴,但他自己不會針灸,於是請了一位擅長針灸的人針刺,按照他的建議,婦女很快就痊癒了。)
3. 正筋別本標
足厥陰之正,別跗上,上至毛際,合於少陽,與別俱行,此為二合也。(足厥陰之正,別跗內行,上至陰毛之際,合於足少陽,與別者俱行,上布脅肋,是為六合之二也。)
足厥陰之筋,起於大指之上,上結於內踝之前,(大指上、三毛際,大敦次也,行跗上足太陰之筋,並行結於內踝前中封之次。)上循脛,上結內輔之下,上循陰股,結於陰器,絡諸筋。(由內踝上足脛,循三陰交之分上行,並足少陰之筋上結於內輔骨下曲泉之次,復並太陰之筋上循陰股中五里、陰廉之分,上急脈而結於陰器。陰器者,合於太陰、厥陰、陽明、少陰之筋,以及衝任督之脈,皆聚於此,故曰宗筋。
厥陰屬肝主筋,故絡諸筋,而一之以成健運之用。)
足厥陰之別,名曰蠡溝,去內踝五寸,別走少陽;其別者,循脛上睪,結於莖。其病氣逆則睪腫卒疝,實則挺長,虛則暴癢,取之所別也。(足厥陰之絡,名蠡溝,在足內踝上五寸,別走足少陽者也。本經絡陰器,上睪,結於莖,故其所病如此,而治此者,當取所別之蠡溝。)
足厥陰之本,在行間上五寸所;(中封穴,)標在背腧也。(即肝俞。)
白話文:
【正筋別本標】
腳厥陰經脈的正經,從足背部分別出,向上至陰毛邊緣,與足少陽經相合,兩者並行,這稱爲第二次的經脈結合。
腳厥陰經的筋脈,起始於大腳趾上,向上在內踝前方結聚,(大腳趾上方、三毛邊緣,即大敦穴附近,沿着足背,和足太陰經的筋脈並行,在內踝前方中封穴附近結聚。)然後向上沿脛骨,到內輔骨下方結聚,再向上沿大腿內側,於生殖器官處結聚,並連絡其他筋脈。(由內踝向上沿小腿,循着三陰交的部位上行,和足少陰的筋脈一起,在內輔骨下方曲泉穴附近結聚,再和太陰的筋脈一起沿大腿內側中五里、陰廉的部位上行,在急脈處結聚於生殖器官。生殖器官是太陰、厥陰、陽明、少陰的筋脈,以及衝、任、督脈的聚集之處,因此被稱爲宗筋。
由於厥陰經屬於肝臟,主管筋脈,所以它能聯絡各種筋脈,使之協調一致,從而完成健康的運動功能。)
腳厥陰經的分支,名爲蠡溝,位於內踝上五寸處,分別走向足少陽經;其另一分支,沿脛骨向上至睾丸,結聚於陰莖。當氣逆流時,則會出現睾丸腫脹、突發疝氣的症狀,實證則表現爲陰莖異常勃起,虛證則表現爲突然瘙癢,治療這些病症應取其分支所在的穴位進行治療。(腳厥陰經的絡脈,名爲蠡溝,位於足內踝上五寸處,分別走向足少陽經。本經絡連接生殖器官,上至睾丸,結聚於陰莖,因此,其所出現的病症如上所述,治療這些病症,應當選取分支所在的蠡溝穴進行治療。)
腳厥陰經的根本,在行間穴上五寸的地方;(即中封穴,)標點在背部的俞穴上。(即肝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