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疇

《經脈圖考》~ 卷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三 (7)

1. 膽經穴歌

足少陽經瞳子髎,四十三穴行迢迢。聽會客主頷厭集,懸顱懸釐曲鬢翹。

率谷天衝浮白次,竅陰完骨本神至。陽白臨泣開目窗,正營承靈腦空是。

風池肩井淵腋長,輒筋日月京門鄉。帶脈五樞維道續,居髎環跳下中瀆。

陽關陽陵復陽交,外邱光明陽輔高。懸鐘邱墟足臨泣,地五俠谿竅陰畢。

白話文:

足少陽膽經起始於瞳子髎穴,總共有四十三個穴位一路連綿不絕。接下來是聽會、客主人、頷厭、懸顱、懸釐、曲鬢等穴。

再來是率谷、天衝、浮白、竅陰、完骨、本神等穴陸續排列。接著是陽白、臨泣、目窗等穴,最後到達正營、承靈、腦空等穴。

風池、肩井、淵腋等穴依序而下,輒筋、日月、京門等穴緊隨其後。再經過帶脈、五樞、維道等穴,然後到居髎、環跳、下中瀆等穴。

陽關、陽陵、陽交等穴一一呈現,外丘、光明、陽輔等穴相繼出現。懸鐘、丘墟、足臨泣等穴接踵而至,最後到達地五、俠谿、竅陰,至此膽經的所有穴位便全數走完。

2. 取穴分寸

瞳子髎:(一名太陽,一名前關。)在目外去眥五分。手太陽、手足少陽三脈之會。(刺三分,灸三壯。主治頭痛,目癢,外眥赤痛,翳膜,青盲,遠視䀮䀮,淚出,多眵。)

聽會:(一名聽河,一名後關。)在耳前陷中,客主人下一寸動脈腕腕中,去耳珠下,開口有空,側臥,張口取之。(刺四分,灸三壯。主治耳聾耳鳴,牙車脫臼,齒痛,中風,瘛瘲,喎斜。)

客主人:(一名上關。)在耳前起骨上廉,開口有空,側臥,張口取之。手足少陽、足陽明三脈之會。《本輸篇》曰:刺之則呿不能欠者,即此穴。

頷厭:在耳前曲角顳顬上廉,(即腦空之上。)手足少陽、足陽明之會。

懸顱:在耳前曲角顳顬之中。《寒熱病》篇曰:足陽明有挾鼻入於面者,名曰懸顱,是此,為足少陽、陽明之會,故《氣府論》注為足陽明脈氣所發。

懸釐:在耳前曲角上顳顬下廉。手足少陽、陽明四脈之會。

曲鬢:在耳上,入髮際曲隅陷中,鼓頷有空。足太陽、少陽之會。

率谷:在耳上入髮際一寸半陷中,嚼牙取之。足太陽、少陽之會。(小兒急慢驚風,灸三壯,炷如小麥。)

天衝:在耳後入髮際二寸,一曰在耳上如前三分。足太陽、少陽之會。

浮白:在耳後入髮際一寸。足太陽、少陽之會。

竅陰:(一名枕骨。)在完骨上、枕骨下,搖動有空。足少陽、太陽之會。

完骨:在耳後入髮際四分。足太陽、少陽之會。

本神:在曲差旁一寸五分,一曰直耳上入髮際四分。足少陽、陽維之會。

陽白:在眉上一寸,直瞳子。《甲乙經》曰:足少陽、陽維之會。《氣府論》王氏注曰:足陽明、陽維二脈之會。

臨泣:在目上直入髮際五分陷中,正睛取之。足太陽、少陽、陽維三脈之會。(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壯,一曰禁灸。主治鼻塞,目眩,生翳眵䁾,冷眼,目諸疾,驚癇反視,卒暴中風不識人,脅下痛,瘧疾日西發。)

目窗:(一名至榮。)在臨泣後一寸。足少陽、陽維之會。一云在臨泣後半寸。

正營:在目窗後一寸,一云半寸。足少陽,陽維之會。

承靈:在正營後一寸五分。足少陽、陽維之會。

腦空:(一名顳顬。)在承靈後一寸五分,夾玉枕骨下陷中。《氣府論》王氏注曰:夾枕骨後枕骨上。足少陽、陽維之會。(昔魏公苦患頭風,發即心亂目眩,華佗刺此立愈。)

風池:在耳後顳顬後,腦空下發際陷中,按之引耳。一云耳後陷中,後髮際大筋外廉。足少陽、陽維之會。(刺四分,灸三壯、七壯,炷不用大,《千金》云:治癭氣灸百壯。《玉龍賦》云:兼絕骨可療傴僂。)

肩井:(一名膊井。)在肩上陷解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取之當中指下陷者中。手足少陽、足陽明、陽維之會。(灸㿗疝,隨年壯。《百證賦》云:治乳癰極效。)

淵液:(一名泉腋。)在腋下三寸宛宛中,舉臂取之。(禁灸,刺三分。)

輒筋:在腋下三寸,復前行一寸著脅。《針灸大成》曰:一名神光,一名膽募。其穴則曰腋下三寸,復前一寸三肋端,橫直蔽骨旁七寸五分,平直兩乳,側臥屈上足取之。膽之募,足太陽、少陽之會。

日月:(一名神光。)在期門下五分。《氣府論》注曰:在第三肋端,橫直心蔽骨旁各同身寸之二寸五分,上直兩乳。膽之募也。足太陰、少陽、陽維之會。

京門:(一名氣俞,一名氣府。)在監骨腰中季脅本夾脊。一云在臍上五分,旁九寸半,季脅本夾脊。側臥,屈上足,伸下足,舉臂取之。腎之募也。

帶脈:在季脅下一寸八分陷中,一云在臍旁八寸半,肥人九寸,瘦人八寸,如帶繞身,管束諸經。足少陽、帶脈之會。

五樞:在帶脈下三寸,一曰在水道旁一寸半陷中。足少陽、帶脈之會。

維道:(一名外樞。)在章門下五寸三分。一曰在中極旁八寸五分。足少陽、帶脈之會。

居髎:在章門下八寸三分,監骨上陷中。足少陽、陽蹺之會。

環跳:在髀樞中,側臥,伸下足、屈上足取之。足少陽、太陽之會。(《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云:能針偏廢軀,折腰莫能顧,冷風並濕痹,身體似繩拘,腿胯連腨痛,屈轉重欷吁,若人能針灸,頃刻病消除。)

中瀆:在髀骨外,膝上五寸,分肉間陷中。足少陽絡,別走厥陰。

陽關:在陽陵泉上三寸,犢鼻外陷中。

陽陵泉:在膝下一寸外廉陷中,尖骨前、筋骨間,蹲坐取之。足少陽所入為合。為筋之會。(《神農經》云:治足膝冷痹不仁,屈伸不得,半身不遂,脅肋疼痛,可灸十四壯至二十一壯。)

陽交:(一名別陽,一名足髎。)在足外踝上七寸,斜屬三陽分肉間。陽維之郄。

外邱:在外踝上七寸。《甲乙經》曰:足少陽郄。

光明:在外踝上五寸。足少陽絡,別走厥陰。

陽輔:(一名分肉。)在足外踝上除骨四寸,輔骨前、絕骨端,如前三分。《刺腰痛論注》曰:如後二分,去邱墟七寸,筋肉分間。《氣穴論注》曰:陽維脈氣所發。足少陽所行為經。(《神農經》云:治膝胻痠疼,偏風不隨,可灸十四壯。)

懸鐘:(一名絕骨。)在足外踝上三寸,當骨尖前動脈中尋按取之。《針灸經》曰:尋摸尖骨者,乃是絕骨兩分開。為足三陽之大絡,按之陽明脈絕,乃取之。為髓之會。

邱墟:在足外踝下如前陷中,去臨泣三寸。足少陽所過為原。

臨泣:在足小指次指本節後間陷中,去俠谿一寸五分。足少陽所注為輸。

地五會:在足小指次指本節後陷中,去俠谿一寸。(刺一分,禁灸。)

俠谿:在足小指、次指本節前,岐骨間陷中,足少陽所溜為滎。

竅陰:在足小指次指端,去爪甲如韭葉。足少陽所出為井。(刺一分,留三呼,灸三壯。主治脅痛,咳逆不得息,手足煩熱,汗不出,癰疽,口乾,頭痛,喉痹,舌強,耳聾,轉筋肘不能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