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脈圖考》~ 卷一 (9)
卷一 (9)
1. 稽檢骨不合金壇骨數說(壽田)
人身三百六十五骨節,合周天之三百六十五度。王金壇先生總以一百六十五字都關次之矣。而《經筋》、《骨空》、《骨度》、《氣府》、《氣穴》、《說文》、《師傳》、《甲乙經》、《通天論》諸篇之名目與金壇相懸,三百六十五之數亦不合。不知金壇之考覈,諱而不呈。
又不知臆度其詞,吻合天數。假若臆度,何其有無勢髓、有液、無液之鑿鑿也。總之,人身合天,《內經》悉載,非自金壇始也。又考《金鑑》正骨科骨度,部分清晰,名目差同。《洗冤錄》論沿身骨脈,自手及頭至足。其中肉骨關節交會,紊而不明,細閱檢骨數、檢骨格,想是骨無所遁,數無所朦。
且男婦骨之多寡、有無,逐件拈出,必可闢而可闔之。骨數也,其與周天之數不合者,有無勢髓之骨,脆嫩之骨,檢尋不得,故不合也。今遵驗骨、檢骨之條目錄出,及《內經》正骨科之部分名目,一一附註,補入醫林之考覈,豈不詳而且備哉。
白話文:
人體共有三百六十五個骨節,這數量剛好與一年三百六十五度的天文度數相符合。王金壇先生曾用一百六十五個字來詳盡描述這些骨節。然而,《經筋》、《骨空》、《骨度》、《氣府》、《氣穴》、《說文》、《師傳》、《甲乙經》、《通天論》等古籍中對骨節的命名和金壇先生的描述有所出入,且三百六十五這個數量也無法完全吻合。不知道金壇先生在研究核實時,為何選擇隱瞞不公開。
再者,對於那些猜測的詞語,竟然能如此精確地吻合天文數字,如果真是憑空猜測,那又是如何做到對有無骨髓、有無骨液的描述如此確定呢?總的來說,人體構造與自然宇宙相呼應,這些理論在《內經》中早已有詳細記載,並非從金壇先生開始。再查閱《金鑑》中的正骨學,對於骨度的分類清晰,名稱略有不同。《洗冤錄》中描述了全身的骨骼網絡,從手到頭再到腳。其中肌肉、骨骼和關節的交接處混雜不清,但仔細檢查骨骼數量和骨骼結構,可以想像骨骼無處遁形,數量也無從混淆。
此外,對於男性和女性骨骼的多少、有無,每一個細節都能清楚地指出,必定是可以開闔自如的。對於骨骼的數量,之所以與天文度數不符,是因為有些骨骼無骨髓或過於脆弱,難以檢查得到,所以數量上會有出入。現在我們根據驗骨和檢骨的條目錄出相關資訊,以及《內經》中正骨學的各部位名稱,一一加以注釋,補充到醫學研究中,這樣豈不是更詳盡全面了嗎?
2. 驗骨數(出《洗冤錄》)
男子骨白,女子骨黑。(《明冤錄》云:婦人生前出血如河水,故骨黑。又云:婦人按月行經,血系流散,故骨黑。若天癸未至者,其骨仍白也。)
髑髏骨:(《說文》:頂也。)男子自頂及耳並腦後共八片,(蔡州人有九片。)腦後橫一縫,當正直下至髮際別有一直縫。婦人只六片,腦後橫一縫,當正直下無縫。《金鑑》云:巔頂骨男子三叉,女人十字縫。一名天靈蓋,位居至高,內函腦髓,以統全體,是天靈蓋即頂心骨也。又:以囟門骨為天靈蓋者非。
牙齒:(上下)有二十四,或二十八,或三十二,或三十六。
胸前骨:即龜子骨,在胸乳間左右排連。
心坎骨:一片狀如錢大。(胸膛內有一護心軟骨即鳩尾也。)
肩井臆骨及飯匙骨:左右各一片。(肩井臆骨下為血盆骨,其下外連橫髃者為飯匙骨,又其下即左右排連之龜子骨也。)
項與脊骨各十二節:(自項至腰共二十四椎骨,上有一大椎骨,人身項骨五節,背骨十九節,合之得二十有四,是項之大椎,即在二十四骨之內。此與《內經)所載之數未合,□集說恐訛。
肩井、飯匙在內□庸齋附說屢詢檢官,皆云連項大椎骨實得二十四骨,今骨圖注項骨五節,背骨十九節,內方骨一節,在尾蛆骨之上,是連項大椎尾蛆骨共二十五節矣,須知尾蛆骨不入脊骨行下。壽田按:項與脊骨各十二節,當云共二十四節,用各十二節字末妥。)
左右肋骨:男子各十二條,八條長、四條短。婦人各十四條。(此統據前後肋言之,非前肋有此骨數也。)
男女腰間各有一骨,大如掌,有八孔,作兩行樣。(即方骨也;其骨孔即四髎穴所,《金鑑》名尾骶骨,即尻骨也;其形上寬下窄,上承腰背諸骨,兩旁各有四孔,名曰八髎。其末節名曰尾閭,一名骶端,一名橛骨,一名窮骨,俗名尾椿。)
手、足骨二段。男子左、右手腕及左,右臁肕(字典音刃,音尹,堅肉也;人能正靜筋肕而骨強)骨邊皆有裨骨。(婦人無。壽田按:原用髀字。考臂字注,自肘至腕曰臂。《釋名》:臂,裨也,在旁曰裨。《韻會》曰:附也;又,輔也。髀,《說文》:股也,在下稱也,此則肘之旁骨,當曰裨骨明矣。今改正之。)足之兩脛骨旁小骨曰䯒骨。
兩足膝頭各有靨骨,隱在其間,如大指大。(此骨隱在膝蓋中間,圖格內不載。)手掌、腳板各五縫。手、腳大拇指並腳第五趾各二節;餘十四指並三節。
尾脊骨,若豬腰子,仰在脊骨節下。男子者,其綴脊處凹,兩邊皆有尖瓣如稜角,周布九竅;婦人者,其綴脊處平直,周布六竅。大小便處各一竅。
白話文:
[驗骨數(出自《洗冤錄》)]
男性骨骼偏白,女性骨骼偏黑。(根據《明冤錄》記載:女性生前出血量大,猶如河水般,因此骨骼呈黑色。又記載:女性每月有月經,血液流失,所以骨骼偏黑。但若未到青春期,骨骼仍會保持白色。)
顱骨:(根據《說文》:就是頭頂的意思。)男性的顱骨從頂部到耳朵和腦後共有八塊骨頭,(蔡州人有九塊。)腦後有一橫向縫隙,正中直下到髮際還有一條直線縫隙。女性只有六塊骨頭,腦後有一橫向縫隙,正中直下沒有縫隙。《金鑑》提到:頭頂骨男性呈三叉形,女性則呈十字縫。天靈蓋位於最高位置,內含腦髓,控制全身,也就是頂心骨。另外,將囟門骨當作天靈蓋是錯誤的。
牙齒:(上下的總和)有二十四顆,或者二十八顆,或者三十二顆,或者三十六顆。
胸前骨:也就是龜子骨,位於胸乳之間,左右排列。
心坎骨:一片,大小如錢幣。(胸膛內有一保護心臟的軟骨,即是鳩尾。)
肩井臆骨以及飯匙骨:左右各一片。(肩井臆骨下方是血盆骨,其下外側連接的是飯匙骨,再下方即是左右排列的龜子骨。)
頸部和脊椎骨各十二節:(從頸部到腰部共有二十四節椎骨,上方有一大椎骨,人的頸椎有五節,背部有十九節,加起來共有二十四節,這表明頸部的大椎骨就在二十四節骨頭之內。這和《內經》的數據不符,集說可能有誤。
肩井和飯匙骨在內庸齋附說多次詢問檢驗官,都表示連同頸部大椎骨實際上共有二十四節骨頭,現在的骨骼圖註解中頸骨有五節,背骨有十九節,內方骨一節,在尾骨之上,這樣連同頸部大椎骨和尾骨共有二十五節了,但要知道尾骨不屬於脊骨系列。壽田認為:頸部和脊椎骨各十二節,應該說共二十四節,用各十二節字眼不妥。)
左右肋骨:男性各有十二根,其中八根長,四根短。女性各有十四根。(這是根據前後肋骨統計的結果,並不是前肋骨就有這麼多。)
男女腰間各有一塊骨頭,大小如手掌,有八個孔,分兩行排列。(也就是方骨,這些孔洞就是四髎穴所在的位置,《金鑑》命名為尾骶骨,也就是尻骨;它的形狀上寬下窄,承載腰背等部位的骨頭,兩側各有四個孔洞,被稱為八髎。最末端的一節叫做尾閭,又叫骶端,橛骨,窮骨,民間通常稱為尾椿。)
手和腳的骨頭分兩段。男性左手腕和右手腕以及左右腿的堅硬肌肉旁邊都有裨骨。(女性則沒有。壽田說明:原本使用髀字。考察臂字的注釋,從肘部到手腕的部分叫做臂。《釋名》:臂,裨也,在旁邊叫做裨。《韻會》:附也;又,輔也。髀,《說文》:大腿,在下稱為髀,這裡指的是肘部旁邊的骨頭,應該叫做裨骨。現已改正。)腳部的小腿骨旁邊的小骨頭叫做䯒骨。
雙腳的膝蓋各有靨骨,隱藏在膝蓋之間,大小如同大拇指。(這塊骨頭隱藏在膝蓋中間,圖冊裡沒有標示。)手掌和腳底各有五條縫。手和腳的大拇指以及腳的第五趾各有兩節;其他的十四個手指和三個腳趾各有三節。
尾脊骨,形狀像豬腰子,位於脊椎骨下方。男性的尾脊骨與脊椎連接的地方凹陷,兩側都有尖尖的突起像稜角,周圍分佈著九個孔洞;女性的尾脊骨與脊椎連接的地方平直,周圍分佈著六個孔洞。大小便出口各有一個孔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