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問答》~ 自序二
自序二
1. 自序二
古之所謂三不朽者,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余賦性愚魯,行愧閔顏,遑云立德。手無斧柯,一籌莫展,遑云立功。至於立言,何敢讓耶?然經史子集,列名《四庫全書》者,充棟汗牛,無庸贅述。余夙尚方技,爰將醫學心得成書數種,勉盡小道濟人之義,俾兒輩晝夜誦習,儲為應世資。
白話文:
有人來訪,對我說:「先生您是用醫學理論來發揚名聲的。醫術是一種仁愛之道,也就是建立醫德。優秀的醫生與優秀的官員齊名,也就是建立功績。這難道不是和那些做出奇特行為令人驚嘆、擁有蓋世功勳的人一樣,都將名垂青史嗎?只是《針灸問答》這部著作,是為了讓醫術傳世而創作的,已經非常全面地論述了醫學方法和意義。但是可惜的是,印刷的數量有限,採買起來也困難,大家都遺憾自己未能先睹為快,為什麼不放棄版權,交給書店出版,任其在國內外流通,讓更多人受惠,這樣功德豈不是更加圓滿嗎?」我回答說:「您說得對,但是我還有話要說。」 客見之曰:先生是以醫道立言鳴世者也。醫為仁術,即立德也。良醫良相同稱,即立功也。豈不與奇行耀人、殊勳蓋世者,同一不朽乎!惟《針灸問答》之作,所為醫醫壽世者,固已法周義盡矣。獨惜版圖有限,採購維艱,人皆以未得先睹為憾,曷不犧牲版權,付諸坊肆,任其流通中外,以公同好,其功果較為圓滿乎?余曰:君言是矣,然余猶有說焉。
張仲景,醫聖也,歷代名醫,孰登南陽之堂廡?孰作長沙之衙官?孰為師門之走卒?故語云:三代以下鮮完人,仲景而後少完醫。以此論之,凡肱不經三折,口不飲上池,而亦高談醫理,妄著醫書,此欺世盜名之尤,余不取也。余忝為仲師走卒,將命以應答賓客。《針灸問答》一書,即傳達之日記冊,留備他日省鑑,乃弟子職也,君毋誤認為主人翁也。
白話文:
張仲景,是醫學聖者。歷代名醫,有誰能達到他南陽門戶的水平?有誰能擔任他長沙縣官的職務?有誰能成為他門下的傳人?所以古話說:三代以後很少有完美的人,張仲景以後很少有完美的醫生。以此為標準,凡是手肘沒有骨折過三次,嘴裡沒有喝過聖水(指名醫治癒的罕見疑難病症),卻高談闊論醫學理論,胡亂寫作醫書,這是最欺騙世人、盜取名聲的人,我不同意。我忝為仲師的傳人,將他的言論記錄下來以應對賓客。這本《針灸問答》就是傳達師傅言論的日記,留著今後反省參考,這是弟子的職責,你不要誤認為是自己寫的。
《易》曰:作者之謂聖,述者之謂明。余之「明」未充,「述」且不敢當,「作」云乎哉!客曰:先生有倡明絕學,普濟群生之苦志,務望採納芻語,俾廣流傳,負立言教人之任,則斯世斯民之幸也。余應之曰:唯唯。客既退,遂扶病而續序之。
民國十七年夏月長沙譚志光續序於湖南針灸講習所
白話文:
《易經》中說:提出新學說的叫做聖人,傳述別人的學說叫做賢人。我的「賢」德還不夠,不敢自稱能「傳述」,更別提「提出」了。
客人說:先生您有發揚失傳學說,普救眾生疾苦的宏願,我誠懇希望您採納我的建議,讓您的學說廣為流傳,承擔教導世人的責任,那樣對於這個時代和百姓來說是莫大的福氣。
我回答他:是的,是的。
客人離開後,我強忍著病痛,繼續執筆續寫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