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生集》~ 卷一 (3)
卷一 (3)
1. 總論
趙養葵曰:經水先期而來者,火也。(宜六味丸滋水。)如半月或十日而來,且綿延不止,此屬氣虛。(用補中湯。)後期而色淡者,火衰也。(六味加桂。)亦有先期無火,後期有火者,難拘一定也。
(眉批:血生於脾,故色淡者宜補脾胃,此白朮所必用也。而丹溪以芎、歸為配,不用地、芍,豈無深意,如立齋養榮、八珍等湯,俱本於此。甚用六味丸者,又為補母之法,宜詳。)
李時珍曰:經者常也,上應太陰,下應海潮,月有盈虧,潮有朝夕,經候一行。與之相符,故謂之月水。有臨期不行,而或吐血衄血,或眼耳出血,是謂倒經。(錯經妄行,由氣之亂火之升也。)有三月一行者,是謂居經。(《脈經》云:脈微血氣俱虛,年少者,亡血也。
乳子下利為可否者,此為居經,又寸口脈微而澀,微則衛氣不足;澀則血氣無餘,趺陽脈浮而澀,澀則衛氣虛,虛則短氣,此為居經。又寸口脈浮而大,衛強榮反而弱。孤陽獨呼,陰不能吸。二氣不停,衛降榮竭,故令血少,而三月一來,其人或咽燥汗出溲稠,數唾涎沫,津液漏泄所致。)有一年一行者,是謂避年。
(此由真元不足,宜固先天真氣。)有一生不行而受胎者,是謂暗經。(此由先天陽氣獨盛,有運行而無停止。血室無積而不滿,非病也,故亦能受胎。)有受胎之後,月月行經而產子者,是謂胎盛,俗名垢胎。(此由養胎之血有餘,故經行如常,但少耳。)有受胎數月,血忽大下,是謂漏胎。
(此病有因久漏不止,必隕胎。)
(眉批:此言脈微氣血兩虛之居經。此言寸脈微澀,反胃脈浮澀,陽不生陰之居經。女子尺脈宜盛,今反見弱,榮不足於下也,寸口衛脈浮大,衛氣盛於上也。此言陽脈浮大,陰脈反弱之居經。)
王子亨曰:經者常候也。謂候其一身之陰陽愆伏,陽太過則先期而至;陰不及則後時而來。其有乍多乍少。斷絕不行,崩漏不止者,皆由陰陽盛衰所致。
許叔微曰:陰氣乘陽,則胞寒氣冷,血不運行,故令乍少而在月後。陽氣乘陰,則血流散溢,故令乍多而在月前。當別其陰陽,調其氣血,使不相乖,以平為期也。
褚侍中曰:女人天癸既至,逾十年無男子合則不調。未逾十年思男子合亦不調。不調則舊血不出,新血誤行。或漬而入骨,或變而為腫,或雖合而難子。合多則瀝枯虛人,產乳眾則血枯殺人。
王叔和曰:婦人病如癲疾鬱冒,起年少時經來以合房室,移時過度,精感命門,開精下血則虛,虛則百脈皆張。中極感傷,動微風激成寒,因虛合於榮衛,積于丹田,上奔胸膈,涎唾溢出,狀如厥氣。
陳藏器曰:犯月水行房,精血相射入任脈,留於胞中,致小腹結病,如伏梁。水溺頻澀,是名積精。
白話文:
總論
趙養葵說:經期提前來潮是火盛造成的。(宜服用六味丸滋陰降火。)如果經期提前半個月或十天,而且持續不斷,這是氣虛造成的。(應服用補中益氣湯。)經期延後而且經血顏色淡薄,是火衰造成的。(可在六味丸中加入桂枝。)也有些情況是經期提前不屬於火盛,延後才屬於火衰,這就難以一概而論了。
(眉批:血液的產生依賴脾臟,所以經血顏色淡薄者應該補益脾胃,因此白朮是必不可少的藥物。而朱丹溪用當歸、川芎配伍,不用白芍、生地黃,其中必有深意,例如立齋養榮湯、八珍湯等方劑,都基於此。至於多用六味丸,則是補益腎陰之法,應該仔細研究。)
李時珍說:經期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上應天上的太陰之氣,下應海潮的漲落,月亮有圓缺,潮汐有漲退,經期也按月而行。與此相符,所以稱之為月經。如果經期不到卻出現吐血、鼻出血或眼耳出血,這就叫做倒經。(經期錯亂,過早或過遲,都是由於氣亂火升造成的。)如果三個月來一次經,這叫做居經。(《脈經》記載:脈象微弱,氣血都虛弱,年輕女子這樣,是失血過多。)
哺乳期婦女腹瀉,可能是居經,而且寸口脈微弱而澀,微弱表示衛氣不足;澀則表示氣血不足,趺陽脈浮而澀,澀則衛氣虛弱,虛弱則容易氣短,這是居經。又寸口脈浮大,衛氣強盛而營氣反而虛弱。孤陽獨盛,陰氣不能吸納。陰陽二氣失調,衛氣下降,營氣衰竭,所以經血減少,三個月來一次,患者可能咽喉乾燥、汗出、小便短少粘稠、頻頻吐涎沫,都是津液虧損造成的。)如果一年來一次經,這叫做避年。
(這是由於先天元氣不足,應該固護先天真氣。)如果一生都不來月經卻能受孕,這叫做暗經。(這是由於先天陽氣過盛,有運行而無停止。血室沒有積血而沒有充盈,這不是病,所以也能受孕。)如果受孕後,每月都來月經而產子,這叫做胎盛,俗稱垢胎。(這是由於養胎的血液有餘,所以經期如常,只是量少而已。)如果懷孕數月,突然大量出血,這叫做漏胎。
(這種情況如果久漏不止,必然會導致流產。)
(眉批:此指脈象微弱,氣血兩虛的居經。此指寸脈微弱而澀,足陽明胃經脈浮而澀,陽氣不生陰氣的居經。女子尺脈應該盛,現在卻虛弱,說明營氣不足;寸口衛脈浮大,說明衛氣盛於上。此指陽脈浮大,陰脈虛弱的居經。)
王子亨說:經期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指的是觀察全身陰陽的盛衰,陽氣過盛則經期提前;陰氣不足則經期延後。經量忽多忽少,斷絕不行,崩漏不止,都是由於陰陽盛衰造成的。
許叔微說:陰氣勝過陽氣,則胞宮寒冷,氣血運行不暢,所以經量減少,並且在月經期之後。陽氣勝過陰氣,則血液流散,所以經量增多,並且在月經期之前。應該區分陰陽,調和氣血,使陰陽協調,以平和為目的。
褚侍中說:女子天癸既至,超過十年沒有與男子同房則月經不調。未滿十年就思慮與男子同房也會月經不調。不調則舊血排出不暢,新血運行錯亂。或者淤積入骨,或者轉化為腫塊,或者即使同房也難以懷孕。同房過多會耗損精血,哺乳過多會使血液枯竭而危及生命。
王叔和說:婦女疾病如癲癇、鬱證、頭痛等,如果從年輕時來月經就開始房事,時間過長,過度房事,精血損傷命門,開洩精血則虛弱,虛弱則百脈皆張。中極穴受損,遇到風寒則更容易感受寒邪,因虛弱而影響到榮衛,積聚於丹田,上衝胸膈,涎唾溢出,狀如厥氣。
陳藏器說:在經期同房,精血相射入任脈,停留在胞宮,導致小腹結塊,如同伏梁。小便頻數而澀,這就是積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