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生集》~ 卷一 (5)
卷一 (5)
1. 總論
經水適來適斷,或寒熱往來,先服小柴胡,去其寒熱,後以四物湯和之。薛新甫治一婦,耳後作痛,寒熱口苦,經不調。此肝火氣鬱而血凝,小柴胡加黑梔、丹皮、川芎而愈。《大全》云:師尼寡婦室女失嫁、欲心不遂,乍寒乍熱,久則為勞。薛氏曰:前證若肝脈弦出魚際,用小柴胡加生地煎湯下生地黃丸。
久而血虛佐以四物湯;若兼怒動肝火而寒熱者,佐以加味逍遙散。一婦因夫久不歸,發寒熱,月經旬日方止。服降火涼血藥,反潮熱內熱,自汗盜汗,月經頻數。余曰:熱汗,氣血虛也;經頻,肝脾虛也。用歸脾湯,六味丸而愈。《良方》云:婦人經水過來,晝則安靜,暮則譫語,有如瘧狀,此為熱入血室。
治者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宜服小柴胡湯。析理無餘,論症極確,醫能悉此,何患不良。)
(眉批:以類字推之,則所該者廣,幸毋熱也,而為先為佐。尤所當知。)
繆仲淳曰:月水過多,白帶時下,日輕夜重,泄瀉無時,作下多亡陰論治,服四物益甚。始悟此病正合仲景陽生陰長之法。夫經多帶下泄瀉,皆陽虛陷下而然。命曰陽脫是也。(以參、術助陽之藥,服而漸愈。)
陳良甫曰:婦人月水淋漓,因勞傷衝任,外邪客於胞內故也。若氣不能攝血,但養元氣病自愈。
《產寶》曰:婦人年逾七七,或因勞傷過度,又為邪氣攻衝則當止不止而復下。
許叔微曰:婦人天癸過期不止,腰腹疼痛。《經》云:七損八益,謂女子七數盡而經不依時者,血有餘也。不可止之,但令得依時不腰痛為善。(宜服當歸散之類。)
李時珍曰:婦人年過五十,而經不止者。作敗血論。(方用條芩二兩,醋浸七日,炙乾,又浸七次為末醋丸。空心溫酒下,名芩心丸。)
方氏曰:婦人經病,有月候不調者。有月候不通者,然不調不通中,有兼疼痛者,有兼發熱者。此分而為四也。細詳之。不調中有趲前者,有退後者;趲前為熱,退後為虛。不通中有血枯者,有血滯者;血滯宜破,血枯宜補也。疼痛中有常時作痛者,有經前經後作痛者;常時與經前為血積,經後為血虛也。
發熱中有常時發熱者,有經行發熱者;常時為血虛有積,經行為血虛有熱也。是四者之中,又分為八矣。人之氣血周流,忽有憂思忿怒,則鬱結不行,經前產後忽遇飲冷形寒,則惡露不盡。此經候不調不通,疼痛發熱所由作也。大抵氣行血行,氣止血止。故治血病以行氣為先,香附之類是也。
熱則流通,寒則凝泣。故治血病以熱藥為佐,肉桂之類是也。
葉以潛曰:月經不行,四肢發腫者,屬瘀血滲入脾經也,宜辛溫以導之。月經上行口鼻者,火載血上,氣之亂也,四物加梔子、黃連、粉丹皮、犀角。
白話文:
[總論]
經期正常與否,或伴隨寒熱往來,可先服用小柴胡湯,去除寒熱症狀,之後再配合四物湯調理。薛新甫曾治療一位婦女,耳後疼痛,伴隨寒熱、口苦,月經不調。這是肝火氣鬱導致血凝,服用小柴胡湯加黑梔子、丹皮、川芎後痊癒。《大全》記載:尼姑、寡婦、處女、未婚女子,因情慾受阻,會出現時冷時熱的症狀,時間久了就會導致身體虛弱。薛氏認為,如果脈象在肝脈(魚際穴)處弦急有力,則服用小柴胡湯加生地,並服用生地黃丸;時間久了導致血虛,則佐以四物湯;如果兼有怒氣導致肝火旺盛而出現寒熱症狀,則佐以加味逍遙散。曾有一位婦女因丈夫久不歸家,出現寒熱症狀,月經持續十天才停止。服用清熱涼血藥物後,反而出現潮熱、內熱、自汗、盜汗,月經頻繁。我認為:出汗是氣血虛弱的表現;月經頻繁是肝脾虛弱的表現。因此,我使用歸脾湯、六味地黃丸治療,最終痊癒。《良方》記載:婦女經期來潮,白天安靜,晚上則神志不清,像瘧疾一樣,這是熱邪侵入血室。治療時不能傷及胃氣及上焦,宜服用小柴胡湯。其分析透徹,論證精確,醫生若能熟知此理,何愁治療不好。
月經量過多,白帶時多時少,白天輕晚上重,腹瀉不定時,應從陰虛論治,服用四物湯效果更佳。我頓悟此病符合仲景所言陽氣生長陰氣滋長的法則。經血過多、白帶、腹瀉,都是陽虛下陷所致,稱為陽氣脫落。用人參、白術等補陽藥物,服用後逐漸痊癒。
陳良甫認為:婦女月經淋漓不斷,是因勞傷衝任二脈,外邪入侵胞宮所致。如果氣血不足以攝血,只需調理元氣,疾病就會自愈。
《產寶》記載:婦女年過七七(63歲),或因勞傷過度,或因邪氣侵襲,則月經不止,甚至反覆出血。
許叔微認為:婦女天癸(月經)過期不止,腰腹疼痛。《經》書記載:七損八益,指女子七七四十九歲後,月經不再按時來潮,是血氣有餘。不可強行止血,只要讓它按時來潮,不腰痛即可。(宜服用當歸散之類藥物)
李時珍認為:婦女年過五十,月經不止,是敗血的表現。(方用黃芩二兩,醋浸七日,烘乾,再浸七次,研成粉末製成醋丸。空腹溫酒服用,名為芩心丸。)
方氏認為:婦女經病,有月經不調者,有月經不通者,其中不調不通又分為兼有疼痛者和兼有發熱者,共分四種情況。仔細分析:不調中,有提前來潮者,有推後來潮者;提前來潮屬熱,推後來潮屬虛。不通中,有血枯者,有血滯者;血滯宜破血,血枯宜補血。疼痛中,有經常疼痛者,有經前經後疼痛者;經常疼痛和經前疼痛屬血瘀,經後疼痛屬血虛。發熱中,有經常發熱者,有經期發熱者;經常發熱屬血虛兼有瘀血,經期發熱屬血虛兼有熱。這四種情況,又可細分為八種。人體氣血運行,一旦遇到憂思、憤怒等不良情緒,則氣血鬱結不通,經前產後遇到寒涼,則惡露不盡。這就是月經不調、不通、疼痛、發熱的原因。總之,氣血運行,氣止則血止。所以治療血病,先要理氣,香附之類藥物就是如此。熱則使氣血流通,寒則使氣血凝滯。所以治療血病,可用溫熱藥物,肉桂之類藥物就是如此。
葉以潛認為:月經不行,四肢浮腫,屬於瘀血滲入脾經,宜用辛溫藥物疏通。月經逆行至口鼻,是火邪上炎,氣血逆亂,可用四物湯加梔子、黃連、丹皮、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