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正周身穴法歌》~ 手太陽小腸經
手太陽小腸經
1. 手太陽小腸經
手太陽小腸,小指外側端,爪角下一分,少澤(一名小吉)井金鄉。
手小指外側,本節前陷中,小腸脈滎水,穴在前谷通。
後谿通督脈(合於目內眥及頸項、耳、肩膊、小腸、膀胱),亦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橫紋握拳得(在橫紋尖上),手太陽輸木,虛以補為訣。
腕骨手外側,腕前起骨下,小腸脈之原,罅縫陷中也。
陽谷手外側,腕下銳骨下,小腸脈經火,亦是陷中者。
手踝骨前上(掌後兩大骨名手踝骨),陷中名養老(腕後一寸)。支正手外廉,腕後五寸考,手太陽絡脈,別走心經好。
肘外大骨外,去肘端五分,屈肘向頭取,陷中小海真,小腸脈合土,實則瀉之云。
白話文:
手太陽小腸經穴位解說:
少澤穴:
- 位置:位於手小指外側末端,指甲角下約一分處。
- 別名:小吉。
- 屬性:井穴,金元素。
前谷穴:
- 位置:位於手小指外側,第一節指骨前側凹陷處。
- 屬性:小腸經滎穴,水元素。
- 通絡:與前谷穴相通。
後谿穴:
- 位置:位於手小指外側,第一節指骨後側凹陷處,握拳時橫紋尖端位置。
- 通絡:與督脈相連,並連接目內眥、頸項、耳、肩膊、小腸、膀胱。
- 屬性:手太陽經輸穴,木元素。
- 補瀉原則:虛則補之。
腕骨穴:
- 位置:位於手腕外側,腕骨前側下方凹陷處。
- 屬性:小腸經原穴。
陽谷穴:
- 位置:位於手腕外側,腕骨下方尖銳骨頭下方凹陷處。
- 屬性:小腸經經穴,火元素。
養老穴:
- 位置:位於手腕後方,兩塊大骨之間的凹陷處,腕後約一寸。
- 別名:手踝骨前上。
支正穴:
- 位置:位於手腕後方,外側邊緣,腕後約五寸處。
- 屬性:手太陽經絡穴。
- 通絡:與心經相通。
小海穴:
- 位置:位於肘外側,肘尖外側五分處,屈肘時凹陷處。
- 屬性:小腸經合穴,土元素。
- 補瀉原則:實則瀉之。
肩貞曲胛下(胛者。即髃骨之末,成片骨也。亦名肩膊,俗名鍁板子骨。所謂髃骨者,肩端之骨也。大腸經肩髃穴在此,即肩胛骨臼頭之上稜骨也。其臼接臑骨上端,俗曰肩頭。其外曲捲翅骨,肩後之稜骨也,其下稜骨在背肉內),在兩骨解間(肩端之骨節解處也)。肩髃後陷中,以次臑俞探。
臑俞俠肩髃,其後大骨下(臑者,肩膊下內側對腋處高起耎白肉也,自肩至肘皆曰臑),胛上廉陷中,舉臂可取也,與陽維陽蹺,三脈所會者。
天宗秉風后,大骨下陷中,秉風天髎外(又在曲垣之後),舉臂即有空,肩上小髃後,四脈所會同,手太陽陽明,手足少陽通。
白話文:
肩膀的貞骨和曲骨,位於胛骨下方(胛骨就是肩胛骨,是肩端的一塊扁平骨頭,俗稱鍁板子骨。肩髃穴就在肩胛骨臼頭上方的稜骨上,這裡是肩胛骨與肱骨連接的地方,俗稱肩頭。肩胛骨外側彎曲的骨頭是肩胛骨的後稜骨,下方稜骨位於背部肌肉內),在兩塊骨頭連接的間隙處(肩端骨節的連接處)。肩髃穴在肩髃骨後方的凹陷處,接著往下探就是臑俞穴。
臑俞穴位於肩髃穴的旁邊,靠近肩髃骨後方的大骨下方(臑指的是肩膊下方內側靠近腋窩處隆起的柔軟的白色肌肉,從肩膀到手肘都稱為臑),在肩胛骨上緣的凹陷處,舉起手臂就能找到,這裡是陽維脈、陽蹺脈和三焦經的交會點。
天宗穴位於秉風穴之後,大骨下方凹陷處,秉風穴和天髎穴則在曲垣穴的後方,舉起手臂就會出現空隙,天宗穴位於肩上小髃穴的後方,這裡是手太陽、手陽明、手少陽和足少陽四條經脈的交會點。
曲垣肩中央,在曲胛陷中,按之應手痛.痛處穴難蒙。
肩外俞陷中,肩胛上廉取,去脊傍幾何,只在三寸裡。
再上肩中俞,在肩胛內廉,去大椎二寸(原文去脊二寸,今遵《金鑑》改正,較顯明),陷中亦復然。
頸之大筋前(原文大筋間,今依《金鑑》改正),恰在曲頰下,天窗(一名窗籠)穴陷中,動脈應手者。
耳下曲頰後,其穴即天容。顴髎(音聊,又通作窌,故窌深空處也)頄骨下(頄,音求,䪼內鼻旁間,近生門牙之骨也。䪼,音拙,目下之眶骨、顴骨內下連上牙床者也。顴音權,面兩旁之高起大骨也。總之,目眶上骨眉稜骨,下即䪼骨,䪼骨之外即顴骨。䪼骨、顴骨之間。
白話文:
曲垣穴位於肩膀中央,在曲胛骨凹陷處,按壓時會感到疼痛。疼痛點就是穴位,但不容易找到。
肩外俞穴位於肩膀外側凹陷處,在肩胛骨上緣取穴,距離脊柱旁約三寸。
再往上,肩中俞穴位於肩胛骨內緣,距離大椎穴二寸,同樣位於凹陷處。
頸部大筋前方,正好在曲頰骨下方,天窗穴位於凹陷處,按壓時可觸摸到動脈。
耳下曲頰骨後方,就是天容穴。顴髎穴位於顴骨下方,顴骨是面部兩側突出的骨頭。
近生門牙者曰頄骨),銳骨端陷中,手太少陽會,以次為聽宮(一名多所聞),耳中之珠子,有如小豆紅,會手足少陽,手太陽穴終。
白話文:
靠近門牙的地方叫做頄骨。在尖銳骨骼的一端凹陷處,是手太陽少陰經和手足少陽經相交匯的地方。這個穴位被稱作「聽宮」,又名「多所聞」。耳朵中的珍珠形狀的小球,像一顆小小的紅色豆子,也是手足少陽經和手太陽經的穴位所在。這就是手太陽經的最後一個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