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潤鴻

《考正周身穴法歌》~ 足厥陰肝經

回本書目錄

足厥陰肝經

1. 足厥陰肝經

足厥陰肝經,穴起於大敦,大指端外側,去爪韭葉尋,恰在聚毛際,井木初向榮《(大成》原文;足大指端三毛中。《金鑑》作足大指端外側聚毛中,是因《玉龍歌》而改正也,今從之)。

大指本節前,上下皆有筋,前後有小骨,動脈陷中尋,行間滎火地,肝實瀉之云。

太衝足大指,本節後二寸(在足跗間),動脈決生死,陷中輸上論。

中封(一名懸泉)足內踝,骨前一寸尋,筋里宛宛中,足厥陰經金。

蠡溝(一名交儀)肝之絡,別走足少陽,內踝上五寸,上七中都(一名中郄)詳,穴在胻骨中,直足少陰鄉。膝關犢鼻下,陷中二寸旁。

曲泉膝骨上,內側輔骨下,大小筋中間(大筋上,小筋下),屈膝可取者,正在橫紋頭,合水虛補也。陰包膝上四,股內兩筋間,卷足看內側,中有槽可觀。

氣衝下三寸,陰股動脈應,五里又陰廉,上一寸為定(陰廉在氣衝下二寸,五里上一寸)。

急脈傍陰器,去中二寸半,按之隱指堅,極按痛下上,足厥陰大絡(為睪丸之系睪丸者,腎丸也,針灸均莫亂(《大成》,無此穴,遵《金鑑》補之)。

章門(一名長平,一名脅髎)大橫外,直季脅肋端,臍上有二寸,兩旁六寸看。側臥肘尖盡,盡處穴已詳,脾膜臟所會(臟會章門),又會足少陽。

期門肝之膜,直乳二肋端,乳旁一寸半(在不容穴旁,亦一寸半),直下寸五看,足厥陰太陰,陰維會此方。

白話文:

【足厥陰肝經】

足厥陰肝經的起點位於大敦穴,就在大腳趾外側的末端,距離趾甲邊緣如韭菜葉的寬度,恰巧在毛髮聚集的地方,像井邊的樹木開始繁榮生長一樣。

在大腳趾根部前方,上下都有肌腱,前後有小骨,可在動脈凹陷處找到行間穴,這是在肝臟功能過盛時用來調節的穴位。

太衝穴在大腳趾根部後方兩寸處(位於腳背),動脈的跳動可預示生死,位於凹陷中的太衝穴是輸穴的上選。

中封穴(又名懸泉)在腳內踝骨前方一寸的位置,位於肌腱內部的凹陷中,是足厥陰肝經的金穴。

蠡溝穴(又名交儀)是肝臟的絡穴,別走足少陽經,在內踝骨上方五寸處,再往上七寸是中都穴(又名中郄),位於脛骨中部,正對著足少陰經的方向。膝關穴在犢鼻穴下方,凹陷中二寸旁。

曲泉穴在膝蓋骨上方,內側輔骨下方,位於大、小肌腱之間,當腿彎曲時可找到此穴,正好在橫紋的起始處,這是合穴和水穴,適合用於虛補。

陰包穴在膝蓋上方四寸,大腿內側兩條肌腱之間,當腳捲曲時,可以看到內側有一個凹槽。

氣衝穴下三寸,陰股動脈跳動的地方,五里穴又在陰廉穴上方一寸處(陰廉穴在氣衝穴下二寸,五里穴在陰廉穴上方一寸)。

急脈穴位於靠近生殖器官的側面,離中心兩寸半,按壓時手指會感覺到堅硬,深度按壓會感到上下疼痛,這是足厥陰肝經的大絡穴(與睪丸相連的結締組織,睪丸實際上是腎丸,針灸時要小心不要亂刺)。

章門穴(又名長平,又名脅髎)在大橫穴外側,正對季肋末端,臍上兩寸,兩側各六寸處。當側臥時,肘尖盡頭就是章門穴的位置,這是脾臟的會穴(臟會章門),同時也是足少陽經的會穴。

期門穴是肝臟的膜穴,位於乳頭下方第二肋骨端,乳旁一寸半(在不容穴旁,同樣是一寸半),直下一看,這是足厥陰經和太陰經以及陰維脈的會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