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潤鴻

《考正周身穴法歌》~ 足少陽膽經

回本書目錄

足少陽膽經

1. 足少陽膽經

足少陽膽經,瞳子髎(一名太陽,一名前關)穴起,目外眥五分,去目幾何矣,與手少陽會,手太陽同此。

耳前起骨上,動脈宛宛中,此穴名聽會,上寸主人(即客主人,一名上關)翁,均張口可取,開口同一空(以《金鑑》參校更明晰。)

頷厭曲周下,顳顬(鬢骨也)上廉胎(針七分止,刺深令人耳聾),懸顱在中廉(亦針七分止,不可刺深),懸釐下廉排,均手足少陽,陽明同會哉。

曲鬢(一名曲發)居耳上,髮際曲隅中,鼓頷有空是,再上率谷逢,入髮際寸半,嚼齒宛有空,入耳後髮際,二寸為天衝,浮白亦耳後,髮際一寸容,足少陽太陽,四穴皆會同。

白話文:

足少陽膽經穴位解說:

瞳子髎穴(又名太陽穴,前關穴) 位於目外眥(眼睛外側)五分處,距離眼睛幾何距離未提及,與手少陽經相會,與手太陽經在同一個位置。

聽會穴 位於耳前骨上,動脈彎曲處,此穴名為聽會,向上寸(約一橫指)為主人穴(又名客主人穴,上關穴),兩穴均張口可取,開口處為同一空隙。(參照《金鑑》可更加清晰了解。)

頷厭曲周下,顳顬(鬢骨也)上廉胎穴 位於下顎骨後方凹陷處,鬢骨上緣,針深七分,不可刺深,刺深會導致耳聾。

懸顱穴 位於顳顬中廉處,亦針深七分,不可刺深。

懸釐穴 位於懸顱穴下緣,此三穴均為足少陽經、手少陽經、陽明經交會穴。

曲鬢穴(又名曲發穴) 位於耳上,髮際彎曲處,鼓頷(下顎骨)有空隙處。

率谷穴 位於曲鬢穴上方,髮際內一寸半,咀嚼時有空隙處。

天衝穴 位於耳後髮際內二寸處。

浮白穴 位於耳後髮際內一寸處,此四穴皆為足少陽經、太陽經交會穴。

竅陰名枕骨,完骨上邊尋,穴在枕骨下,搖動有空憑,手足少陽會,手太陽亦臨。

完骨在耳後,入髮際四分,足少陽太陽,均會於此云。

本神直耳上,曲差旁寸五(神庭旁三寸),入髮際四分,陽維同會此。

陽白在眉上,一寸直瞳人,手足少陽會,並手足陽明,陽維同會此,臨泣目上尋,令人正睛取,入髮際五分(陷中),足少陽太陽,陽維所會云。

目窗臨泣後,半寸穴可憑(《金鑑》,作一寸),又看目窗後,寸半即正營(《金鑑》作一寸),承靈正營後,亦一寸五分,腦空陷中處,玉枕骨邊停(俠玉枕骨下),離承靈寸半,頭風向此針,風池腦空下,髮際陷中尋,在大筋外廉,按之引耳深。均手足少陽,陽維所會云。

白話文:

枕骨下方有個穴位叫做竅陰,位置在完骨上方,搖動頭部可以感覺到空隙。這個穴位是手足少陽經和手太陽經的交會點。完骨位於耳朵後方,從髮際線往內四分處,是足少陽經和手太陽經的交會點。本神穴位於耳朵上方,從神庭穴旁三寸處往上,在髮際線內四分處,是陽維經的交會點。陽白穴位於眉毛上方,距離瞳孔一寸處,是手足少陽經、手足陽明經和陽維經的交會點。臨泣穴位於眼睛上方,尋找時要讓患者正視前方,位置在髮際線內五分處,是足少陽經和手太陽經以及陽維經的交會點。目窗穴位於臨泣穴後方半寸處。承靈穴位於目窗穴後方一寸半處,靠近玉枕骨下方的腦空凹陷處,是手足少陽經和陽維經的交會點。風池穴位於腦空下方,髮際線內陷處,在大筋外緣,按壓時會牽動耳朵。這個穴位也是手足少陽經和陽維經的交會點。

肩井(一名膊井)缺盆上,大骨前寸半,以三指著肩,中指往後按,足陽明陽維,手足少陽伴,四經均會此,脈連入五臟。

淵液(一名泉液)舉臂得,腋下三寸測(不宜灸),復前行一寸,即是輒筋(一名神光,一名膽膜)穴,橫直蔽骨旁,七寸五分列,又平直兩乳,其端在三肋,問君如何取,側臥上足屈。足太少陽會,又為膽之膜,乳下二肋端,五分後日月,足太陰少陽,陽維會其側。

京門(一名氣俞,一名氣府)腎之膜,監骨下腰中(監骨俟考。即《醫宗金鑑》周身名位骨度篇,亦未言及。令以各穴分寸按之,當是腰間上下之骨為監骨也),季肋(脅下各小肋骨也,俗名軟肋。脅者,腋下至肋骨盡處之總名,故又名季脅)本俠脊(凡骨之隆起,皆曰脊。

白話文:

肩井穴位於缺盆上緣,大骨前方一寸半處,以三指並攏置於肩部,中指往後按壓即可找到。肩井穴是足陽明經、陽維經、手足少陽經四條經脈的交會點,與五臟經脈相連。

淵液穴位於舉起手臂時,腋窩下三寸處(不可灸),向前一寸即為輒筋穴(又稱神光穴或膽膜穴),橫直沿著骨骼旁側,七寸五分處。淵液穴與輒筋穴水平位於兩乳之間,其末端在第三肋骨處。取穴時,患者側臥,上肢屈曲,即可找到。淵液穴是足太少陽經的交會點,也是膽經的膜穴,位於乳房下方第二肋骨末端,距離日月穴五分處。足太陰經和陽維經也與淵液穴相交。

京門穴是腎經的膜穴,位於監骨下方腰部中央(監骨位置待考證,可能是腰部上下兩塊骨骼)。京門穴位於季肋(腋窩下方肋骨)與脊柱之間。

俠脊,俠肋之脊也),以後帶脈逢,季肋下寸八,臍上二分蹤,旁開七寸半(《金鑑》作八寸十),陷中處不蒙,足少陽帶脈,二脈所會同。

帶脈下三寸,穴又為五樞,恰當水道旁,五寸五分居。維道章門下,五寸三分余。足少陽帶脈,亦會於此歟。

居髎章門下,八寸有三分(在維道下三寸),監骨上陷中(此穴又云監骨上,可見監骨是腰間上下之骨),陽蹺會此經。

環跳髀樞中(髀者,膝上之大骨也。上端如杵,接於臀內之大骨處,如樞紐然,故稱髀樞),側臥屈足取,下足任其伸,搖撼宛曲是,三指叉髀樞,指在筋骨里,筋應大指甲,大骨下邊止,已刺不可搖,怕令針傷毀,足少陽太陽,均會於此矣此(此穴為治足不能起立者要穴,可針至二寸許,復生先生取之最精,因用其口傳。)

白話文:

俠脊是肋骨的脊椎,與帶脈相交,位於季肋下寸八,臍上二分,旁開七寸半,凹陷處不遮蔽,是足少陽帶脈與二脈交匯處。

帶脈下三寸,是五樞穴,位於水道旁,五寸五分處。維道穴下方五寸三分處,也是足少陽帶脈的交匯點。

居髎穴位於章門穴下方八寸三分處,即維道穴下三寸,監骨上凹陷處,陽蹺脈在此與足少陽脈交匯。

環跳穴位於髀樞中,側臥屈足取穴,下足任其伸展,搖晃彎曲,在髀樞上三指處,指尖位於筋骨間,筋在大指甲處,大骨下方,刺針不可搖晃,避免傷及筋骨。足少陽、太陽兩脈在此交匯。

風市在膝上,外廉兩筋中,本人手著腿,中指盡處攻。

中瀆居膝上,五寸外廉尋,陷中分肉處,絡脈走厥陰。

陽關(一名陽陵)犢鼻外,膝上二寸關,宜針不宜灸,陷中處好探,在膝下一寸,陽陵泉可參,外廉尖骨前,陷中筋骨間,合土筋所會(足少陽之合土,筋會陽陵泉),蹲坐取無難。

陽交(一名別陽,一名足窌)陽維郄(窌,音寥),足外踝上七,三陽分肉間,外邱亦並,外邱卻外斜,少陽所生的。

外踝上五寸,隱隱放光明,是足少陽絡,又別走厥陽。

外踝上四寸,絕骨端內斜。恰針三分許,輔骨前是他,去邱墟七寸,陽輔(一名分肉)穴不差,足少陽經火。膽實瀉之耶。

白話文:

風市穴位於膝蓋上方的外側,兩條肌肉之間,將自己的手放在腿上,中指尖所指處就是風市穴。

中瀆穴位於膝蓋上方五寸處,外側肌肉的凹陷處,是絡脈通往厥陰經的路徑。

陽關穴(又名陽陵)位於犢鼻穴的外側,膝蓋上方二寸處,適合針刺而不宜灸灼,針刺時應找準凹陷處,陽關穴位於膝蓋下方一寸處,可與陽陵泉穴互相參照,外側尖骨的前方,凹陷處的筋骨之間,是足少陽經的合土筋會聚之處,蹲坐時取穴較為容易。

陽交穴(又名別陽,又名足窌)位於陽維郄穴(窌,音寥),足外踝上方七寸,三陽經分開的肉之間,外邱穴也位於此處,外邱穴稍微偏向外側,是少陽經的起始點。

外踝上方五寸處,隱隱發光的地方,是足少陽經的絡脈,又分開通向厥陽經。

外踝上方四寸處,絕骨端內側斜下方,針刺深度約三分,輔骨前方的凹陷處就是該穴,離邱墟穴七寸,陽輔穴(又名分肉)位置無誤,足少陽經屬火,膽經實火時可以針刺此穴瀉火。

懸鐘(一名絕骨)足外踝,上三寸可憑,其中有動脈,摸著骨尖真(骨尖,是骨上入肉不見處。以手重按,動脈在隱約之間),足三陽大絡,髓會於此經(髓會絕骨)。

邱墟外踝下,更斜前陷中,恰在骨縫裡,臨泣三寸通(去臨泣三寸),足少陽之原,虛實拔為功。

足小指四指,本節後陷中(在足跗間。跗,足背也),去俠谿寸五,臨泣此間逢,足少陽輸木,又與帶脈通(合於目銳眥、耳後、頰、肩)。臨泣五分下,地五會之蹤(禁灸)。

俠谿小四指,陷中歧骨間,本節前滎水,膽實瀉宜參。

竅陰膽經畢,四指之外側,足少陽井金,去爪角韭葉。

白話文:

懸鐘穴位於腳踝外側,向上三寸處,可以摸到骨頭尖端,這個位置也有動脈,腳三陽經的經氣在此匯聚。邱墟穴位於腳踝下方,斜向前方的凹陷處,正好在骨縫裡,離臨泣穴三寸。這裡是足少陽經的原穴,針灸可以治療虛實之症。足小指的第四根手指頭,在腳背的本節後方凹陷處,距離俠谿穴一寸五分,就是臨泣穴,這裡是足少陽經的輸穴,也與帶脈相通。臨泣穴向下五分,就是地五會穴。俠谿穴位於第四根手指頭外側的骨縫中,這裡是膽經的滎穴,治療膽實證可以針灸此穴。竅陰穴位於腳小指外側,距離指甲角一韭葉的距離,是膽經的井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