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正周身穴法歌》~ 手少陽三焦經
手少陽三焦經
1. 手少陽三焦經
手少陽三焦,關衝脈之苗,四指之外側,爪角韭葉飄,廿三穴所起,井金理孔昭。
小指與四指,歧骨間陷中,液門握拳取,三焦滎水通。
液門上一寸,陷中是中渚,手少陽輸木,三焦虛則補。
陽池(一名別陽)穴陷中,四指直上取,手背腕中心,與大陵相抵(可針透抵大陵,可破皮,不可搖手),手少陽之原,虛實拔之矣。
外關在腕後,二寸兩骨分,手少陽之絡,別走手厥陰,又通陽維脈(合於目銳眥、耳後、頰、頸肩),與內關對針。
支溝(一名飛虎)外關後,上一寸可憑,兩骨間陷中,手少陽之經。
會宗並支溝(會宗與支溝均在腕後三寸),實外開一寸,支溝一寸上,三陽絡(一名通門)可證(以手三陽三脈同行也。故名),臂上大交脈,二穴針休進。
白話文:
手少陽三焦經穴解說
手少陽三焦經,起於關衝脈之苗,位於四指外側,爪角韭葉飄,共計二十三穴。井穴名為「理孔」,位於手拇指外側,靠近指甲處。
小指與四指之間,歧骨陷中,握拳取穴,名為「液門」,屬三焦經滎穴,主治水腫。
液門上上一寸,陷中取穴,名為「中渚」,屬手少陽經輸穴,主治木氣不足,可補益三焦。
陽池穴,又名別陽,位於手背腕部中心,四指直上取穴,陷中取之,與大陵穴相對。此穴為手少陽經原穴,可根據虛實進行針灸。
外關穴,位於腕後二寸,兩骨之間,屬手少陽經絡穴,與手厥陰心經相通,並連接陽維脈,可針灸治療目銳眥、耳後、頰、頸肩等部位疾病。外關穴可與內關穴對針治療。
支溝穴,又名飛虎,位於外關穴後上一寸,兩骨間陷中取穴,屬手少陽經穴。
會宗穴與支溝穴均位於腕後三寸,會宗穴位於支溝穴外開一寸,支溝穴上上一寸則為三陽絡穴,又名通門穴。此三穴皆屬手三陽經絡,可針灸治療臂上大交脈。
四瀆肘前五,陷中外廉測,天井在肘上,大骨後寸列,兩筋叉骨罅,屈肘拱胸得,或叉手按膝,合土實則瀉。
肘上二寸際,即是清冷淵,伸肘舉臂取,消濼更繼焉,肩下臂外處,肘上分肉間(遵《金鑑》校正。)
臑會(一名臑交)肩前廉,去肩端三寸,少陽陽維會,宛宛中處問。
肩髎斜舉臂,肩端髎陷中,天髎缺盆內,陷處上有空,在起肉上認,刺陷處便凶(傷臟氣,令人卒死),手足少陽會,陽維亦會同。
頸之大筋外,天牖不宜灸(灸即令人面腫眼合),正當完骨下,髮際上可數,恰值天柱前,又在天容後。
翳風在耳後,尖角陷中巧,按之耳中痛,更令患人咬(以銅錢二十文,令患人咬之),手足少陽會,尋取穴了了。
白話文:
四瀆:肘前五寸,陷中,向外一側測量,天井:肘上,大骨後一寸,兩筋間的叉骨縫隙,屈肘時拱胸可得,或叉手按膝,合土實則瀉(當土地肥沃時,需放水排澇)。
肘上二寸處,即是清冷淵,伸肘舉臂取,消濼更繼續,肩下臂外部位,肘上肌肉分隔處(根據《金鑑》校正)。
臑會(一名臑交):肩前一側,離肩膀端點三寸,少陽陽維的匯聚處,在宛宛中處。
肩髎:斜舉手臂,肩端有凹陷處,天髎:在缺盆內,凹陷處上方有空隙,用手觸摸可以辨認,刺入凹陷處可能有危險(會傷及內臟,使人突然死亡),手足少陽經絡會在此處,陽維脈也在此相會。
頸部大筋外側,天牖不宜灸(灸火會使人臉腫眼睛閉合),正好在完骨下方,頭髮縫隙上可數計,剛好在天柱前方,又在天容後方。
翳風:在耳朵後方,尖角的凹陷處,按壓耳朵中有疼痛感,讓患者咬銅錢二十文(以銅錢讓患者咬住),手足少陽經絡會在此處,尋找穴位清晰易見。
瘈脈(一名資脈)耳本後,雞足青絡脈(刺出血,如豆汗),顱息在耳後,亦青絡脈測,兩穴針一分,不得多出血(血多殺人)。
角孫耳廓(耳上輪也)間,開口便有空,手足少陽會,手太陽亦同。手足少陽脈,發自絲竹空(一名目髎),眉後陷中處,勿灸令目朦。
耳前銳發下(即鬢腳也),橫動脈和髎,手足少陽會,手太陽相遭。
耳前起肉處,陷中當耳缺,耳門原禁灸,三焦終此穴。
白話文:
耳後靠近耳根處有一條叫做「瘈脈」的經脈,又稱「資脈」,這條經脈附近有一條青色的經絡,叫做「雞足青絡脈」,刺破它會流出像豆汗一樣的血液。頭顱的呼吸,也就是「顱息」,也在耳後,也是青絡脈的測量點,這兩個穴位各扎一寸深,不能出血太多,血多會致命。
耳廓上緣,也就是耳輪的凹陷處,叫做「角孫」,這個地方開口處有空隙,是手足少陽經和手太陽經的交匯處。手足少陽經起源於眉後凹陷處的「絲竹空」,又稱「目髎」,這裡不能灸灼,否則會導致眼睛模糊。
耳前靠近頭髮生長處,也就是鬢角附近,有一條橫向的經脈,叫做「和髎」,它是手足少陽經和手太陽經的交匯處。
耳前隆起的肉處,凹陷的部位,就在耳孔的下方,叫做「耳門」,這個穴位原禁止灸灼,是三焦經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