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家藏方》~ 卷第十二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二 (8)

1. 麝紅散

治膿耳,定疼痛。

蠍梢(七枚,去毒,燒乾取末),坯子燕脂(半錢,別研),乳香(一字,別研),麝香(半錢,別研)

上件並研令勻,每用以干耳子挑少許入耳中,日夜三、四次用之。

白話文:

[麝紅散]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耳朵流膿,並能止痛的。

藥材包含:

  • 蠍子尾巴(七個,去除毒性後燒乾,磨成粉末)
  • 未調色的胭脂(半錢,另外研磨成粉末)
  • 乳香(少許,約一個字的分量,另外研磨成粉末)
  • 麝香(半錢,另外研磨成粉末)

將以上所有藥材混合研磨均勻。每次使用時,用乾燥的掏耳棒挑取少量藥粉放入耳中,一天早晚使用三到四次。

2. 玉粉散

治痤痱。(以下痤痱方。)

寒水石(四兩,火煅紅取出,地上去火毒),井泉石(二兩,生用),腦子(半錢)

上件研細,新水調敷。干撲亦得。

白話文:

治療青春痘和痱子。(以下是治療青春痘和痱子的藥方。)

寒水石(四兩,用火燒紅後取出,放在地上去除火毒),井泉石(二兩,直接使用),冰片(半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新汲取的清水調和後敷在患處。也可以直接將藥粉撲在患處。

3. 治痤痱法

黃瓜一枚,切作段子,擦痱子上。

白話文:

取一條黃瓜,切成小段,用切面擦在長痱子的地方。

4. 百部散

治大人、小兒禿瘡。禿瘡方。

金毛狗脊(去毛),黑狗脊,蛇床子(炒),馬兜鈴根(四味各一兩),硫黃(研),秦艽,百部(各半兩)

上件為細末,生麻油調塗瘡上。

白話文:

這個藥方「百部散」,是用來治療大人和小孩的禿瘡(也就是頭癬)。

藥方內容: 金毛狗脊(去除毛)、黑狗脊、蛇床子(炒過)、馬兜鈴根,這四種藥材各用一兩;硫磺(研磨成粉)、秦艽、百部,這三種藥材各用半兩。

將以上所有藥材磨成細粉,然後用生的麻油調和均勻,塗抹在長瘡的地方。

5. 四香散

治臁瘡。(以下臁瘡方。)

地龍糞(火煅通紅,新瓦盆蓋覆,出火氣,五兩),寒水石(火煅通紅,依前出火氣,三兩),龍骨,木香,檳榔,黃柏(去皮),降真香,楓香(研。以上六味各一兩),牡蠣(三兩,燒),乳香(別研),雄黃(研。二味各半兩)

上件為細末。先用荊芥湯洗,次將帛子挹干,乾摻或麻油調敷。不得入膩粉。

白話文:

治療小腿潰瘍。(以下是治療小腿潰瘍的藥方。)

準備地龍糞(用火燒到通紅,然後用新的瓦盆蓋住,去除火氣,使用五兩),寒水石(用火燒到通紅,如同前法去除火氣,使用三兩),龍骨、木香、檳榔、黃柏(去除外皮)、降真香、楓香(磨成粉末。以上六味藥各使用一兩),牡蠣(燒過,使用三兩),乳香(另外磨成粉末),雄黃(磨成粉末。這兩味藥各使用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先用荊芥湯清洗患處,接著用布巾吸乾水分,然後將藥粉直接灑在傷口上,或者用麻油調和後塗敷。不可加入鉛粉之類的油膩粉末。

6. 荊芥湯

治臁瘡。

地骨皮(三兩),何首烏(三兩),荊芥穗,苦參,海桐皮(二兩),草烏頭(一兩)

上件㕮咀,生絹袋盛,用水三升煎數沸,盛在盆內,乘熱熏瘡口,通手淋洗。挹干以後,四蛻散貼之。

白話文:

治療腿部潰瘍的藥方。

使用地骨皮三兩、何首烏三兩、荊芥穗、苦參、海桐皮各二兩、草烏頭一兩,將以上藥材切碎,放入用生絲布製成的袋子中,加入三升水煎煮數次至沸騰,將藥液倒入盆中,趁熱熏蒸潰瘍處,並用手捧起藥液淋洗患處。待患處乾燥後,再敷上四蛻散。

7. 四蛻散

敷臁瘡。

烏雞子殼(已抱出雞兒者),蛇蛻(二味各半兩,燒灰),烏賊魚骨(去硬皮,一兩),龍骨(一分)

上件為細末。每用入膩粉少許,濕即乾摻,干即油調敷之。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叫做「四蛻散」,是用來敷在小腿潰瘍的。

藥材包含:已經孵出小雞的雞蛋殼、蛇蛻(這兩種各取半兩,燒成灰),去掉硬殼的烏賊骨(一兩),以及龍骨(一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使用時,加入少許膩粉,如果患處濕潤就直接撒上藥粉,如果乾燥就用油調和後敷在患處。

8. 密香散

治下臟風攻注,臁上生瘡,浸潰不止,瘡口不斂,肌肉不生。(以下下諸風方。)

黃連,密陀僧,檳榔,木香(四味等分)

上件為細末。每用少許摻瘡口。如膿干,以津唾調敷之。

白話文:

這個藥方「密香散」是用來治療下半身(陰部、腿部)因為風邪侵襲所引起的病症,像是小腿上的瘡瘍,這種瘡瘍會不斷潰爛、滲出液體,傷口難以癒合,肌肉也無法長出來。(以下提供其他治療風邪的藥方。)

藥方組成:黃連、密陀僧、檳榔、木香(這四種藥材等量)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取少量藥粉撒在瘡口上。如果傷口上的膿液乾了,就用自己的口水調和藥粉敷在傷口上。

9. 四白散

治下臟風毒攻注,頭面生瘡,遍身瘙癢。

白花蛇(酒浸一宿,去皮、骨稱),白附子(生用),白殭蠶(炒去絲嘴),白蒺藜(炒去刺。四味各一兩)

上件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空心、食前。

白話文:

治療下半身臟腑受到風毒侵襲,導致頭部、臉部生瘡,全身搔癢的症狀。

使用白花蛇(用酒浸泡一晚,去除皮和骨頭後秤重)、白附子(直接使用)、白殭蠶(炒過,去除絲和嘴)、白蒺藜(炒過,去除刺)。這四種藥材各取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溫酒調和後服用,在空腹或飯前服用。

10. 立應散

治下瘡疳。(以下下疳瘡方。)

麝香(半錢,別研),乳香(半錢,別研),黃柏末(一錢),黃丹(一錢,瓦上飛過,別研),白礬(半兩,瓦上飛過,別研),地龍糞(一兩,瓦上焙乾,別研)

上件研令勻,溫水洗瘡口,用綿挹干,用藥摻處,日用三次。

白話文:

治療下體瘡瘍(也就是指下疳瘡)。(以下是治療下疳瘡的藥方。)

將麝香(半錢,另外研磨)、乳香(半錢,另外研磨)、黃柏粉(一錢)、黃丹(一錢,在瓦片上加熱處理過,另外研磨)、白礬(半兩,在瓦片上加熱處理過,另外研磨)、地龍糞(一兩,在瓦片上烘乾,另外研磨)

以上藥材研磨均勻,用溫水清洗患處,用棉花吸乾水分,將藥粉撒在患處,每天使用三次。

11. 斂肌散

治下疳瘡。

牡蠣(火炙),密陀僧(研),橄欖核(燒灰),臘茶(四味各等分)

上為細末,乾摻瘡上。如干摻不止,即以油調敷之。

白話文:

治療下疳瘡。

使用牡蠣(以火烤過)、密陀僧(研磨成粉)、橄欖核(燒成灰)、臘茶(這四種藥材都取相同份量)。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直接乾敷在瘡面上。如果乾敷效果不佳,就用油調和後再敷上去。

12. 地龍散

治下疳瘡。

地龍糞(韭菜地內者,不以多少,火煅過)

上為細末,入膩粉少許同研勻。先以甘草湯洗了,後用藥乾摻或油調敷亦得。

白話文:

治療下疳瘡。

將蚯蚓糞(生長在韭菜地裡的,不論多少,用火燒過)

把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少許膩粉一同研磨均勻。先用甘草湯清洗患處,然後將藥粉乾撒在患處,或是用油調和後塗敷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