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倓

《楊氏家藏方》~ 卷第八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 (4)

1. 天門冬煎

治肺臟風壅,咳嗽稠痰,咽膈氣寒,頭目不清。

白話文:

治療肺部風邪壅塞,咳嗽且痰液濃稠,咽喉有寒氣,頭腦不清醒。

天門冬(去心,二兩),麥門冬(去心,二兩),款冬花(去枝梗),桔梗(去蘆頭),紫菀(去土)白前(以上四味各一兩,六味為細末),生地黃汁(五合),杏仁(一兩,去皮尖,研如膏),白蜜(五合)

白話文:

生地黃汁(500毫升)

藥材:

  • 天門冬(去心):100克
  • 麥門冬(去心):100克
  • 款冬花(去枝梗):適量
  • 桔梗(去蘆頭):50克
  • 紫菀(去土):50克
  • 白前:50克

將以上六味藥材研磨成細末。

其他成分:

  • 杏仁(去皮尖):50克,研成膏狀
  • 白蜜:250毫升(5合)

上件前六味,將地黃汁、杏仁膏、白蜜三味於銀、石器內同熬成膏,入前藥末搜和為丸,每一兩作二十丸。每服一丸,細嚼,溫熟水送下,食後。

白話文:

前面所列的六味材料,將生地黃汁、杏仁膏、白蜜這三味放入銀器或石器中一起熬煮成膏狀,再加入之前六味藥物的粉末中搓和為丸。每一兩製作成二十丸。每次服用一丸,細細咀嚼,用溫熱開水送服,飯後服用。

2. 梅膏丸

化痰止咳嗽,定喘消停飲。

白話文:

化解痰濕止住咳嗽,平定喘息消除水飲停聚。

烏梅(四兩),巴豆(十四粒,去殼,用水三碗同烏梅一處煮水盡,留巴豆七粒,同烏梅肉研為膏),白礬(一兩,生用),半夏(二兩,湯洗七次,焙乾),葶藶子(炒),款冬花,皂角(炙令黃,去黑皮稱),馬兜鈴,人參(去蘆頭。各一分)

白話文:

烏梅(240 克) 巴豆(14 粒,去殼,與烏梅一起煮三碗水直至水用盡,保留 7 粒巴豆,與烏梅肉研磨成膏) 白礬(60 克,生用) 半夏(120 克,用湯清洗七次,烘乾) 葶藶子(炒) 款冬花 皁角(烤至黃色,去掉黑色表皮並稱重) 馬兜鈴 人參(去掉鬚根,各 6 克)

上件為細末,入膏子內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用生薑湯送下,食後服。如喘促痰咳,煎桑白皮、蘿蔔湯送下。

白話文:

上述細微的藥材,放入膏藥中搓成綠豆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至七粒,用生薑湯送服,於飯後服用。如果出現喘促、咳痰的症狀,可以用煎煮的桑白皮和蘿蔔湯送服藥丸。

3. 栝蔞丸

治風熱咳嗽,痰涎壅盛,頭目不利,鼻塞不通。

白話文:

治療風熱引起的咳嗽,痰多不易咳出,頭部不適,鼻子堵塞不暢。

栝蔞(一枚大者,去穰),天南星(炮),半夏(湯洗七次),細辛(去葉土),防風(去蘆頭),當歸(洗焙),寒水石,白礬(以上七味各半兩)

白話文:

栝蔞(一顆大的,去除果肉) 天南星(炮製過) 半夏(用湯洗七次) 細辛(去除葉子上的泥土) 防風(去除根鬚) 當歸(洗淨,焙乾) 寒水石 白礬(以上七味,各半兩)

上件除栝蔞外,餘七味為末,入在栝蔞內,用紙數幅緊裹,於飯上蒸兩次後卻於新瓦上焙乾,碾為細末,醋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生薑、蜜湯送下,食後。

白話文:

除了栝蔞之外,其他七種藥材磨成細末,包進栝蔞裡,用數層紙緊緊包裹,放到飯上蒸兩次,然後在新的瓦片上焙乾,碾成細小的粉末,用醋糊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生薑和蜂蜜湯送服,飯後服用。

4. 阿膠丸

治肺受風寒,咳嗽不止,痰涎並多,上喘氣促,睡臥不安。或肺經客熱,咳而面赤,久不已者,亦宜服之。

白話文:

治療肺部受到風寒,咳嗽不停,痰液很多,呼吸急促,睡眠不寧。或是因為肺經有外來的熱邪,咳嗽且臉色發紅,長時間未能康復的,也適合服用這方藥。

阿膠(一分,用蚌粉炒令黃色),貝母(七枚、中等者,炮),天南星(一枚,重一分,炮令黃)款冬花(一分),紫菀(一分,淨洗),知母(一分),白礬(一分,熬干)

白話文:

阿膠(一份,用蚌殼粉炒至略帶黃色) 貝母(七個中等大小的,經過炮製) 天南星(一個,重約 6 克,經炮製後呈黃色) 款冬花(一份) 紫菀(一份,清洗乾淨) 知母(一份) 白礬(一份,熬製至乾燥)

上件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煎生薑湯下,食後。

白話文:

上述小方劑:將煉製好的蜂蜜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20顆,用生薑湯送服,飯後服用。

5. 鍾乳養肺丸

治肺臟虛損,咳嗽不已,漸至羸瘦。

白話文:

治療肺臟虛弱損傷,咳嗽不停,逐漸變得消瘦憔悴。

鍾乳粉(二兩),人參(去蘆頭),紫菀(去土,洗焙),黃耆(蜜炙),款冬花(以上四味各半兩)桑白皮(一分,銼)

上件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食後。

白話文:

鐘乳粉(100 克) 人參(去除根鬚) 紫菀(去除泥土,洗淨烘乾) 黃芪(蜂蜜炙製) 款冬花(以上四味各 25 克) 桑白皮(5 克,切碎)

6. 紫金丸

治虛勞咳嗽、咯血,涎痰壅盛。

白話文:

治療體虛乏力、咳嗽、咳血,以及痰多的症狀。

新綿灰(炒,一錢),漢防己(一兩),甘草(炙,半兩),阿膠(半兩,蛤粉炒),麝香(半錢,別研),乳香(半錢,別研)

白話文:

  • 新棉灰(炒製,1 錢)
  • 漢防己(1 兩)
  • 甘草(炙烤,半兩)
  • 阿膠(半兩,加入蛤粉炒製)
  • 麝香(半錢,單獨研磨)
  • 乳香(半錢,單獨研磨)

上件為細末,研勻,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臘茶清下,食後或臨臥。

白話文:

以上材料為細小的粉末,研磨均勻,滴加水作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 20 至 30 丸,用溫茶送服,可在飯後或臨睡前服用。

7. 半夏丸

治痰嗽,膈上不利。

栝蔞(肥者,三枚),半夏(四十九枚,湯洗七次,捶碎,焙乾為度)

白話文:

治療痰嗽,以及胸膈不舒。

使用栝薑(選用肥大的,三顆),與半夏(四十九顆,先用水洗七次,然後搗碎,烘烤至乾燥)。

上件栝蔞取子去殼,焙乾,與半夏一處為細末,次用栝蔞瓤同熟水熬成膏,和前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薑湯送下,食後。

白話文:

將栝蔞的果實取出種子後去掉外殼,烘乾後與半夏一起研磨成細粉。接著,將栝蔞的瓤用煮沸的水熬製成膏狀,再與前面研磨的藥粉混合,製作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 20 顆,用薑湯送服,飯後服用。

8. 馬兜鈴丸

消壅化痰,治嗽定喘。

馬兜鈴(二兩),半夏(二兩,湯浸去滑),杏仁(一兩半,研),巴豆(二十粒,去油)

白話文:

  • 馬兜鈴:2 兩
  • 半夏:2 兩(用熱水浸泡,去除黏液)
  • 杏仁:1.5 兩(研磨成粉)
  • 巴豆:20 粒(去除油脂)

上件為末,用不蚛皂角五錠,炮過去皮,用水一大碗楺皂角汁,濾去滓,於鍋內慢火熬成膏子,入上件藥末和為丸如梧桐子大,用雄黃為衣。每服五、七丸,烏梅湯下,臨臥。

白話文:

前面提到的藥物磨成粉末,再加入五個去皮的皁角,在水中燉出皁角汁,過濾掉渣滓,在鍋中用小火熬成膏狀,加入前面提到的藥粉,搓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子,用雄黃作衣。每次服用五到七顆,用烏梅湯送服,睡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