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倓

《楊氏家藏方》~ 卷第六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 (5)

1. 建中丸

健脾溫胃,去停寒,進飲食。

白話文:

健脾溫胃,去除體內的寒氣,促進食欲。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製炒),白茯苓(去皮),吳茱萸(湯洗五遍,慢火炒黃),白朮(銼碎,炒黃),神麯(炒黃),小麥糵(炒黃),乾薑(炮。以上七味各一兩),肉豆蔻(半兩,麵裹煨香),人參(去蘆頭,半兩),木香(一分)

白話文:

材料:

  • 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炒製)1兩
  • 白茯苓(去除外皮)1兩
  • 吳茱萸(用熱水洗滌五次,慢火炒至金黃)1兩
  • 白朮(切碎,炒至金黃)1兩
  • 神曲(炒至金黃)1兩
  • 小麥粉(炒至金黃)1兩
  • 乾薑(用炮製的方法處理)1兩
  • 肉豆蔻(半兩,用麵粉包裹煨製至香氣四溢)
  • 人參(去除根鬚)半兩
  • 木香(一分)

上件為細末,煮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生薑湯下,食前。

白話文:

以上是細微的用法,用煮好的棗子肉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 50 粒,用生薑湯送服,在飯前服用。

2. 木香橘皮丸

治脾胃虛弱,飲食所傷,久不消化,或成泄瀉及氣不升降。常服溫脾胃,快氣進食。

白話文:

治療脾胃虛弱,因飲食傷害,長時間不能消化,或者形成腹瀉以及氣機不順。經常服用可以溫補脾胃,促進氣機運行,增進食慾。

木香(一分),丁香(一分),陳橘皮(去白),青橘皮(去白),京三稜(炮切),蓬莪朮(炮切),烏梅(連核用。以上五味各一兩),肉桂(去粗皮,半兩),縮砂仁(半兩),黑牽牛(微炒,一兩)

白話文:

木香(1克),丁香(1克),陳橘皮(15克,去除白色內皮),青橘皮(15克,去除白色內皮),川三稜(炒熟切片,15克),蓬莪朮(炒熟切片,15克),烏梅(連核使用,60克),肉桂(去除粗糙樹皮,7.5克),縮砂仁(7.5克),黑牽牛(微炒,15克)

上件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後、臨臥,熟水、米飲任下。

白話文:

前述的藥材要磨成細末,然後用醋煮麵粉做成像梧桐籽那麼大的藥丸。每服 15 至 20 顆,在飯後或臨睡前服用,可以用溫開水或米湯送服。

3. 厚朴丸

治脾虛受濕,勝則濡瀉,故腸鳴夜起,四肢浮腫,多困少力。

白話文:

治療脾虛且受到濕氣影響,會出現拉肚子的情形,因此會有腸子咕嚕作響、晚上起床的症狀,並且四肢會有浮腫,常感到疲倦無力。

厚朴(去粗皮,一斤,生薑制),生薑(半斤,淨洗,切片),大棗(一百枚),附子(七錢者四枚,炮,去皮臍,每枚切作四片),人參(去蘆頭),訶子(煨去核),白朮,白茯苓(去皮),肉豆蔻(麵裹煨香),木香(以上六味各二兩)

白話文:

厚朴(去除粗皮,一斤,用生薑炮製) 生薑(半斤,洗淨,切片) 大棗(100枚) 附子(每枚七錢,四枚,加熱,去除表皮和肚臍,每枚切成四片) 人參(去除根鬚) 訶子(煨熟去核) 白朮 白茯苓(去皮) 肉豆蔻(包裹在麵粉中,烘烤至香) 木香(以上六種藥材各兩兩)

上將前四味於銀、石器中,以水一斗慢火熬干,取棗去皮核,四物一處搗如泥,將人參等六味作細末,和勻,入少麵糊同搜和杵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送下,食前。

白話文:

將前四種藥材(山藥、茯苓、芡實、蓮子)放入銀製或石製器皿中,加入一斗水,用小火慢慢熬煮至水乾。將棗子去皮去核,與四種熬煮的藥材一起搗成泥。將人參等六種藥材(人參、白朮、茯苓、山藥、芡實、蓮子)磨成細粉,與藥泥混合均勻。加入少許麵糊,一起揉捏一千下,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米湯送服,飯前服用。

4. 麝香三稜丸

化生冷宿食,散心腹脹悶,止嘔吐噁心,勻氣寬膈,消痰美食。

白話文:

化解生冷和積久的食物,消除胸腹脹滿悶痛,停止嘔吐和恶心,調理氣機寬闊膈肌,消除痰液促進食欲。

京三稜(炮、切,二兩),人參(去蘆頭,一兩),白朮(一兩),丁香,陳橘皮(去白),半夏(湯洗七遍,去滑),神麯(炒黃),沉香(以上五味各半兩),麝香(半錢,別研)

白話文:

京三稜(炮製後切碎,二兩),人參(去除蘆頭,一兩),白朮(一兩),丁香,陳橘皮(去除白色部分),半夏(用湯水清洗七次,去除黏性),神麴(炒至金黃色),沉香(以上五味各半兩),麝香(半錢,另行研磨)

上件除麝香外併為細末,次入麝香同研令勻,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溫生薑湯送下,食後。

白話文:

除掉麝香外,將其他藥材磨成細末,然後加入麝香一起研磨均勻,用煮好的麵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 30 顆丸子,用溫熱的生薑湯送服,在餐後服用。

5. 建胃丸

治脾胃久虛,心腹疼痛,脅肋脹滿,臟腑溏泄,停飲不消,噁心嘔逆,咳嗽上氣,乾噦涎沫,口苦無味,肢體羸困,全不思食。

白話文:

治療脾胃虛弱已久,導致腹部疼痛、兩側肋骨脹滿、臟腑虛弱導致腹瀉、體內濕氣過多不消退、噁心嘔吐、咳嗽上氣、乾嘔出泡沫、口苦味覺消失、身體虛弱疲勞、完全不想吃東西。

丁香(半兩),甘草(炙,半兩),肉豆蔻(麵裹煨香),細辛(去葉土),附子(炮,去皮臍),吳茱萸(湯洗七遍,微炒),肉桂(去粗皮),乾薑(炮。以上六味各一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製,二兩)

白話文:

丁香(半兩):辛溫,芳香化濕,燥脾胃,止嘔吐。 甘草(炙,半兩):甘平,補中益氣,調和諸藥。 肉豆蔻(麵裹煨香):性溫,味辛,溫中散寒,化痰止嘔。 細辛(去葉土):辛溫,氣味芳烈,溫中散寒,宣肺通鼻。 附子(炮,去皮臍):辛熱,大毒,溫腎壯陽,散寒止痛。 吳茱萸(湯洗七遍,微炒):辛溫,入肝脾腎,溫腎散寒,止痛安胎。 肉桂(去粗皮):辛甘,溫熱,溫中止痛,散寒止瀉。 乾薑(炮):辛熱,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止嘔。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製,二兩):辛溫,芳香燥烈,燥濕消痰,溫中下氣。

上件為細末,煮粟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送下,空心、食前。

白話文:

上方的藥物量很小,用煮熟的糯米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 50 顆丸子,用米湯送服,在空腹或飯前服用。

6. 白朮茯苓丸

治脾胃不和,胸膈痞悶,心腹脹滿,乾噦噫酸,飲食不化,腸鳴泄瀉,酒癖停飲,嘔吐痰沫,頭目昏暈。

白話文:

治療脾胃不和,胸膈感覺悶堵,心腹脹滿,乾噯氣泛酸,飲食消化不良,腸鳴泄瀉,酒精或飲料滯留,嘔吐痰沫,頭目昏花眩暈。

白朮(六兩),赤茯苓(去皮),乾薑(炮),肉桂(去粗皮),半夏(湯洗七次),人參(去蘆頭),枳實(去穰,麩炒),肉豆蔻(麵裹煨香。七味各二兩)

白話文:

白朮,6 兩 赤茯苓,去皮後用 乾薑,炮製過後用 肉桂,去粗皮後用 半夏,用熱水洗七次後用 人參,去蘆頭後用 枳實,去穰後用麩炒用 肉豆蔻,用麵粉包起來後煨香用。以上七味各用 2 兩

上為細末,用神麯碾細,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生薑湯下,不拘時候。

白話文:

上方的藥末,用糯米粉磨得很細,煮成糊狀後製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顆,用生薑湯送服,不限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