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家藏方》~ 卷第十九 (1)
卷第十九 (1)
1. 沉香斷紅丸
治小兒下利,赤多白少,或純便血,或如豆汁。
白話文:
治療小兒腹瀉,如果大便中血色多而膿液少,或者純粹是出血,或者大便像豆汁一樣。
沉香(半兩),當歸(酒浸一宿,焙乾),川芎,白芍藥,熟乾地黃,阿膠(切碎,蛤粉炒成珠子),續斷(六味各一兩)
上件為細末,煮麵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溫米飲送下,乳食前。
白話文:
沉香(0.5 兩),當歸(用酒浸泡一晚,烘乾),川芎,白芍藥,熟乾地黃,阿膠(切碎,與蛤粉炒成珠子),續斷(上面六味藥材各 1 兩)
2. 梅連丸
治小兒下痢赤白,臍腹撮痛,裡急後重,可思飲食。
白話文:
治療小兒腹瀉伴有赤白黏液,肚脐周圍絞痛,有里急後重的感覺,可以讓他飲食。
烏梅肉(焙),黃連(去須),黃柏(去粗皮),艾葉(醋浸一宿,炒焦),乾薑(炮。五味各等分)
上件為細末,煮麵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溫米飲送下,乳食空。
白話文:
烏梅肉(烘烤過) 黃連(去除根須) 黃柏(去除粗糙的外皮) 艾葉(用醋浸泡一晚,炒焦) 乾薑(用炮製方法處理。以上五味藥各取等量)
3. 木鱉子丸
治小兒久痢,腸滑脫肛。
白話文:
治療小兒長期腹瀉,以及因此導致的腸子滑出肛門。
沉香(二錢),枳殼(半兩,麩炒去穰),五靈脂(半兩,微炒),木鱉子(連殼稱,半兩,去殼用)
白話文:
沉香(12 克),枳殼(30 克,用麥麩炒過,去除果仁),五靈脂(30 克,微炒),木鱉子(連殼重約 30 克,去掉殼使用)
上件前三味為細末,次入木鱉子同研細,醋煮麵糊為丸如黍米大。三歲兒,每服三十丸,醋調茶清送下,乳食前。
白話文:
將前面提到的三種材料研成細粉,再加入木鱉子一起研磨成細末。用醋煮麵糊,做成黍米大小的丸子。三歲的孩子,每次服用三十顆,用醋調和茶水送服,在喝母乳或吃飯之前服用。
4. 訶黎勒散
治小兒下痢赤白,臍腹作痛,四肢瘦弱,全不飲食。
白話文:
治療小兒拉肚子有血絲或白色黏液,肚脐周围疼痛,四肢消瘦,完全不吃東西。
訶子(去核煨,一兩),龍骨,地榆(炒),當歸(洗焙),乾薑(炮),黃芩,白朮,陳橘皮(去白),甘草(炙。八味各半兩)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乳食空。
白話文:
訶子(去核後用火烤,1兩),龍骨,地榆(炒過),當歸(洗淨後烘烤),乾薑(炮製過的),黃芩,白朮,陳橘皮(去掉白色部分),甘草(炒過的。這八味藥材各半兩)
5. 龍骨散
治小兒久痢脫肛。
龍骨,赤石脂,訶子(煨去核),白朮,枳殼(麩炒,去穰。五味各等分)
上件為細末。每服一錢,溫米飲調下,乳食空。
白話文:
龍骨、赤石脂、訶子(烤過、去核)、白朮、枳殼(炒過、去殼,各等量)
6. 胡粉散
治小兒下痢,日夜頻並。
白話文:
治療小兒腹瀉,日夜頻繁。
龍骨,胡粉(炒黃色),白礬(飛過稱),黃連(去須。四味各等分)
上件為細末。每服半錢,溫米飲調下,乳食前。
白話文:
龍骨、黃粉(炒製成黃色)、白礬(經過升華處理)、黃連(去除根莖)
以上四種藥材等量使用。
7. 地榆湯
治小兒下痢赤白,臍腹撮痛,日夜頻並,羸困煩渴,全不入食。
白話文:
治療小孩拉肚子且大便有血絲或白色黏液,肚臍周圍疼痛,日夜頻繁地拉肚子,身體虛弱疲倦,口渴煩躁,完全不吃東西。
地榆(半兩,微炙,銼),厚朴(三分,生薑汁製炒),訶子(半兩,煨去核)
白話文:
生地榆(半兩,略微烘烤,研成粗末),厚朴(三分,用生薑汁浸泡後炒熟),訶子(半兩,煨熟後去掉果核)
上件為細末。每服半錢,煎木瓜、棗湯調下,乳食空。
白話文:
上述藥方為細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木瓜和棗子煮成的湯劑送服,在有乳汁且空腹時服用。
8. 靈妙散
治小兒冷熱不調,腹痛泄瀉,下痢赤白,腸滑無度,多困嗜臥,全不入食。
白話文:
治療小孩體內寒熱不調,腹痛拉肚子,痢疾赤白交加,腸胃滑瀉不止,精神疲倦愛睡覺,完全不吃東西。
人參(去蘆頭,一兩),甘草(一錢,炙黃),罌粟殼(二兩,切碎,用黑豆半合同炒油出,去黑豆不用)
白話文:
人參(去頭鬚,一兩) 甘草(一錢,烤到呈黃色) 罌粟殼(二兩,切碎,與半同量的黑豆一同炒至黑豆出油,接著去除黑豆,不須使用)
上件為細末。每服一錢。泄瀉,煎棗湯調下;赤白痢,煎生薑、烏梅湯調下。白多赤少,用溫酒、白湯各一半調下;赤多白少,蜜湯調下。並乳食前。
白話文:
上文所述是細小的藥方,每次服藥一錢。腹瀉時,用煎棗湯送服;赤白痢疾時,用煎生薑、烏梅湯送服。白色分泌物多,血性分泌物少,用溫酒、白湯各一半送服;血性分泌物多,白色分泌物少,用蜜湯送服。服用藥物均應在進食乳類之前。
9. 歸腸散
治小兒腸虛脫肛。
橡斗子(半兩,蜜炙黃),木賊(半兩,燒灰留性)
上件為細末。每服一錢,陳米飲調下,乳食前。
白話文:
治療小兒腸虛導致的脫肛。
使用橡實半兩,用蜜烤至表面呈黃色;木賊半兩,燒成灰後保留其藥性。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老米湯調和服用,在哺乳或進食前服用。
10. 透關丸
治小兒脾胃挾傷,中滿哽氣。及治伏熱生涎,霍亂嘔吐;或作食癇,手足搐搦,不省人事,並宜服之。
白話文:
治療小兒脾胃受傷,胸腹脹滿、氣滯。以及治療潛伏的熱邪引發口中有痰涎,霍亂導致的嘔吐;或者因為食物積滯造成的手足抽搐,失去知覺,都適合服用這藥方。
大蒜(端小目,取去皮膜,淨用一百瓣,細切,搗爛),硃砂(一分,細研,水飛),蠍梢(三十五枚,去毒少炒,為末),細松煙墨(一兩,火煅過,研為末),巴豆(一百粒,去殼不出油研)
白話文:
大蒜(100瓣,去皮,搗碎) 硃砂(0.6克,研末,用水飛過) 蠍梢(35隻,去毒,稍微炒一下,研末) 松煙墨(30克,經火煅後研末) 巴豆(100顆,去殼,不研出油)
上件同入瓷罐子內,密封掛通風處,百日取出,丸如黍米大。每服二丸至五丸,新汲水送下,不拘時候。
白話文:
將以上材料同時放入瓷罐中,密封後懸掛在通風處,一百天後取出,藥丸的大小如同小米。每次服用兩到五顆,用剛打上來的水送服,不受時間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