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經發揮》~ 序
序
1. 序
人具九臟之形,而氣血之運,必有以疏載,其流注則曰歷、曰循、曰經、曰至、曰抵,其交會則曰會、曰過、曰行、曰達者,蓋有所謂十二經焉。十二經者,左右手足各備,陰陽者三,陰右而陽左也,陽順布而陰逆施也。以三陽言之,則太陽、少陽、陽明。陽既有太少矣,而又有陽明者何?取兩陽合明之義也,以三陰言之,則太陰、少陰、厥陰。
陰既有太少矣,而又有厥陰者何?取兩陰交盡之義也。非徒經之有十二也,而又有所謂孫絡者焉;孫絡之數,三百六十有五,所以附經而行,周流而不息也。至若陰陽維蹺、沖、帶六脈,固皆有所繫屬,而唯督、任二經,則包乎腹背而有專穴,諸經滿而溢者,此則受之,切不可謂非常經而忽略焉,法宜與諸經並論,通考其隧穴六百五十有七者,而施治功,則醫之神秘盡矣。
白話文:
人體具有九個臟器的形狀,而氣血的運行,必須有管道來疏通和運輸。氣血流動的狀態,可以用「歷」、「循」、「經」、「至」、「抵」來形容,氣血交匯的地方,可以用「會」、「過」、「行」、「達」來形容。因此,就有了所謂的十二經脈。
十二經脈,左右手足各具備,分為陰陽,陰經在右側,陽經在左側。陽經順著身體往下走,陰經則逆著身體往上走。以三陽經脈來說,分別是太陽經、少陽經、陽明經。既然陽經已經有太陽、少陽,為什麼還會有陽明?這是因為陽明經結合了太陽經和少陽經的特性。以三陰經脈來說,分別是太陰經、少陰經、厥陰經。
既然陰經已經有太陰、少陰,為什麼還會有厥陰?這是因為厥陰經是陰經中陰氣最盛的經脈。除了這十二條主要的經脈之外,還有一些分支的經脈,叫做孫絡。孫絡的數量有三百六十五條,它們依附在主要經脈上運行,循環流動永不停息。
至於陰陽維蹺、沖、帶六條經脈,都有一定的聯繫和作用,而督脈和任脈,則包覆在腹背,有專屬的穴位。當其他經脈氣血充盈而溢出時,督脈和任脈會接受這些溢出的氣血。千萬不可認為督脈和任脈不是主要的經脈而忽略它們,應該和十二經脈一起討論,全面考察六百五十七個穴位,並根據這些穴位進行治療,這就是醫學的神秘之處。
蓋古之聖人契乎至靈,洞視無隱,故能審系脈之真,原虛實之變,建名立號,使人識而治之。雖後世屢至抉膜導窾,驗幽索隱,卒不能越其範圍,聖功之不再,壹至是乎?由此而觀,學醫道者,不可不明乎經絡,經絡不明,而欲治乎疢疾,猶習射而不操弓矢,其不能也決矣。
濂之友滑君,深有所見於此,以《內經·骨空》諸論,及《靈樞·本輸篇》所述經脈辭旨簡嚴,讀者未易即解,於是訓其字義,釋其名物,疏其本旨,正其句讀,釐為三卷,名曰《十四經發揮》。
復慮隧穴之名,難於記憶,聯成韻語,附於各經之後,其有功於斯世也,不亦遠哉!世之著醫書者,日新月盛,非不繁且多也,漢之時,僅七家耳,唐則增為六十四,至宋遂至一百七十有九,其發明方藥,豈無其人?純以《內經》為本,而弗之雜者,抑何其鮮也!若金之張元素、劉完素、張從政、李杲四家,其立言乘範,殆或庶幾者乎?今吾友滑君起而繼之,凡四家微辭秘旨,靡不貫通,發揮之作,必將與其書並傳無疑也,嗚呼!橐籥一身之氣機,以補以瀉,以成十全之功者,其唯針砭之法乎。若不明於諸經而誤施之,則不假鋒刃而戕賊人矣。
白話文:
古代聖人通曉天地至理,洞悉一切,因此能精準掌握經脈的真實狀況,了解虛實變化,並給予命名,讓後人能夠辨識並治療疾病。儘管後世醫者不斷鑽研,試圖突破前人局限,但終究無法超越聖人的成就。由此可見,學習醫道的人必須理解經絡,若不了解經絡就想要治療疾病,就像學習射箭卻不拿弓箭,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
我的朋友滑君深知這一點,發現《內經·骨空》等章節以及《靈樞·本輸篇》所描述的經脈内容簡潔嚴謹,讀者不易理解,於是就為這些內容註解字義,解釋名物,闡明本意,糾正句讀,整理成三卷,取名為《十四經發揮》。
他又擔心經脈穴位名稱難以記憶,便將這些名稱編成韻語,附在各經之後,這對後世學習醫術的人來說,功用實在是深遠。現今醫書日益增多,內容繁複,但真正以《內經》為本,不雜以其他學說的卻很少。漢代僅有七家醫書,唐代增加到六十四家,宋代更達到一百七十九家,雖然這些醫書中不乏精通方藥的人,但以《內經》為本而不摻雜其他學說的卻很少。像金代的張元素、劉完素、張從政、李杲四家,他們的醫學主張或許可以稱得上是繼承了《內經》的精髓。如今我的朋友滑君也加入了這個行列,他將這四家的精華思想和隱藏的奧秘融會貫通,他的《十四經發揮》必將與這些前輩的醫書齊名流傳。唉!人體就像一個皮囊,氣機的運行靠著補瀉來維持,而針灸療法就是調節氣機、達到十全功效的最佳方法。如果不懂經絡,就胡亂使用針灸,那無異於不用刀劍卻能傷害人體。
可不懼哉!縱諉曰:九針之法,傳之者蓋鮮,苟以湯液言之,亦必明於何經中邪,然後法何劑而治之,奈何粗工絕弗之講也。滑君此書,豈非醫途之輿梁也歟!濂故特為序之以傳,非深知滑君者,未必不以其言為過情也。滑君名壽,字伯仁,許昌人,自號攖寧生,博通經史諸家,言為文辭,溫雅有法,而尤深於醫。江南諸醫,未能或之先也。
所著又有《素問抄》、《難經本義》,行於世。《難經本義》,雲林危先生素嘗為之序云。
翰林學士亞中大夫識制誥兼修國史金華宋濂謹序。
白話文:
真是令人佩服!即使有人說:九針療法,傳承的人很少,就算談論湯液,也必須清楚知道哪條經脈受邪氣侵襲,才能針對病症選用藥方治療,怎麼能粗心大意而不去研究呢?滑君這本書,難道不是醫學道路上的橋樑嗎?因此,我特地為它寫序,以流傳下去。如果沒有深知滑君的人,或許會覺得他的話過於誇張。滑君名叫壽,字伯仁,是許昌人,自號攖寧生,博通經史各家學說,言談文辭溫和雅致,很有條理,而且特別精通醫術。江南一帶的醫生,都比不上他。
他還著有《素問抄》、《難經本義》,流傳於世。《難經本義》一書,雲林危先生曾經為它寫過序。
翰林學士、亞中大夫、識制誥兼修國史金華宋濂謹序。